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9 金剛般若經演古(明.寂焰)▪P8

  ..續本文上一頁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福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此斷佛果非關福相疑也。文四:

  (初)遮毀相之念。華嚴經雲:色身非是佛,音聲亦複然,亦不離色聲,見佛神通力。若言如來不具足相,是斷滅見。故佛止雲:莫作是念。

  (二)出毀相之過。謂毀相則墮斷滅,是損減謗。

  (叁)明福相不失。具足相,即福德相也。蓋大乘所修五度之因,所得福德之果,但離取著之相,不同小乘斷滅之見,故曰于法不說斷滅相。論雲:此中爲遮一向寂靜,故顯示不住涅槃。

  (四)明不失所以。又二:﹝先﹞明得忍故不失。「忍」,即無生法忍,初住菩薩所證,得無我忍功德,勝恒沙寶施功德。「無我」者,無二種我也。﹝次﹞明不受故不失。無著雲:此顯示不著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德。又征釋雲:何以不受福德,以無貪著故。貪著即因成有漏,縱得叁十二相,但同輪王。不生貪著,則因成無漏,所得叁十二相,莊嚴法身,名之爲佛。

  第二十四疑

  從上不受福德而來。若諸菩薩不受福德,雲何諸佛福德,與衆生受用?據佛壽量,合滿百年,至八十便入涅槃,意留二十年福,與後代弟子受用。又若供養承事于佛者,能令獲福無量,斯亦佛福,衆生得受用也。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此斷化身出現受福疑也。文二:

  初斥錯解。謂若人言如來出現來入滅去等,皆不解佛所說義。

  次示正見雲: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也。偈雲:去來化身佛,如來常不動。大雲雲:衆生心水清淨,則見佛來,來無所從;濁見雙林示滅,則雲佛去,去無可至。是以華嚴經雲:如來不出世,亦無有涅槃,但以方便力,示現自在法。若然,尚無出現之佛,安有受福之事?但化身應機,見有出沒耳。

  第二十五疑

  據前不可以化相比知法身,法身無去來坐臥,即似真化異。據遮斷滅之念,又顯不失福相,即似真化一,故成此疑也。佛約微塵世界,委釋非一異義,以斷此疑。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則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此斷法身化身一異疑也。文二:

  (初)約塵界破一異。

  (二)約止觀破我法。今初,又叁:

  初、標界塵一異以顯無性。言世界者,喻法身也。微塵者,喻應身也。碎界爲塵,塵無異性;合塵爲界,界無一性。喻全法起應,應無異性;全應即法,法無一性。然如來體用互融,所以能一能異,非一非異,自在無礙者矣。此依天親約斷疑釋之,而無著約破執釋雲:爲破名色身,故言界塵等。于中二種方便,(一)細末方便,(二)無所見方便,無所見者,即不念也。空生答雲甚多者,是細末方便破粗色也。

  二、釋微塵喻應身無異性。以何義故,說微塵耶?以無實體故,又征雲:所以說微塵空又說爲微塵者,何謂也?釋意雲:佛所說者,非實微塵,是空微塵也。塵碎爲末,故非一;塵衆聚故,故非異。所以偈雲:于是法界處,非一亦非異。無著雲:此約不念方便破微塵也。

  叁、釋世界喻法身無一性,謂非唯所起微塵空,抑亦能起世界是空。無著雲:此以不念方便破世界,此破名身,乃有情世間也。以心法無質,不可分析,但以不念方便破之。謂念之即有,不念即無。故起信雲:心生法生,心滅法滅是也。又俱約塵界破和合,征雲:何以說世界空耶?釋雲:若世界實有者,則是衆塵冥一,不可分之和合相矣。則不應有多,今如來說叁千,明非冥然一矣。此約叁千破一界也。一合非一合者,釋意雲:佛說一合,非實有之一合,是空無之一合也。此一合相,無體可說,但爲凡夫,妄生貪著,迷于事法,而起煩惱矣。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于意雲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約止觀破我法也。

  破我法者,必得根本無分別智,而我法之見始除。欲得根本智,先修加行智爲方便,止觀定慧等持,觀人法二無我,不起分別。至于親證真如,是爲得根本智,忘緣入理,此修行要門也。先破我執,謂若言佛說我見等以爲實有者,是人不解如來所說之義,何以不解?意謂佛說我人等見,非實我人等見,是假名我人等見。衆生不解,謂之爲實,如蠅處見蛇,豈是實見。

  次破法執,謂不但我見非有,且法相亦空。發無上菩提心者,當進觀法空。是以日用之中,于一切法,皆應以增上心,增上智,爲方便。何等一切法,十法界中,若聖若凡,若依若正,下自衆生五蘊,上至諸佛相好,如是依奢摩他,屏息萬緣,唯心獨存,靈靈不昧而知,知一切法無我。如是依毗婆舍那,觀察一切,委細推求,曆曆分明而見,見諸相非相。如是依禅那,定慧等持,無礙自在,雖未能親證真如,已爲無分別根本正智近方便。內變真如,而爲信解,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此當地前四加行位,從是能引根本正智,離能所取,不生能所我人法相,證入初地,乃至佛地,雖分滿不同,皆用根本無分別智,親證真如,歸無所得,何則?所言法相者,凡夫不了,以之爲實,在如來說,即非實有之法相,但是假名之法相。況約勝義而論,純一真如,彌滿清淨,中不容他,誰爲能所我人之法相?誠能如是觀察,我即非我,法即非法,離名離相,證入真如叁昧。始信十方諸佛,平等清淨,真即非真,化即非化,又何一異之有?此約止觀定慧破我法,以斷一異之疑也。

  第二十六疑

  雲:化身法身,誠非一異,而化身示現,終無自體,其所說法,豈有實耶?縱使持說,當有何福?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心者,持于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爲人演說,其福勝彼。雲何爲人演說,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此斷化身說法無福疑也。文二:

  先、明說法功德,論雲:雖諸佛化身作用,化身說法,有無量無盡無漏功德。雲何爲人演說下,二、明說法不染,謂若能不以生滅心行,說實相法,則如彼真如,故曰如如,又心如境如,故曰如如。不動者,正明無染義。無著雲:爲說法不染,故有如是大利益。

  第二十七疑

  雲:若是,則化身如來,常爲衆生說法。雲何言如來無去來坐臥,常入涅槃耶?涅槃寂靜,說法喧動,動靜相反,雲何兩存?釋意雲:佛有妙智,觀諸法空如夢幻等,雖現說法,似有爲相,而常住涅槃無作之理,複何疑哉?。

  【「何以故?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此斷入寂如何說法疑也。

  征雲:何故說法不礙涅槃耶?以如來有妙智,觀一切有爲之法,皆非實有,如夢幻等,共有六喻:

  (一)夢喻,人于日用見聞所熏,夜寐則宛然而現,悲歡萬狀,鹹謂爲真,不知是獨頭意識所變,全無實體,而好歹境界,夢時非無,及至于醒,了無所有。人生于世,亦複如是。以無始時來,熏習而住,故招感現在果報不爽,雖蝴蝶莊周,變化已極,然豈悟後始空,方在神遊,早無實際,不待覺而後知也。

  (二)幻喻,世有幻師作幻術,咒巾可以爲兔,草可以爲馬,或作城郭男女,種種幻態,昧者惑焉。幻咒一止,寂然無有。

  (叁)泡喻,水本靜也。因風激動,而泡生焉。其體本虛,即之安在。

  (四)影喻,鏡中日中,隨形現像,姘醜無遁,行止有待,捉之不可,無體可得。惟息陰悟本,庶不爲其所惑,不然,終在燈影子下行耳。

  此四喻,喻一切法,空無有實,凡夫皆執身世爲常,不悟無常。故佛又說(五)露喻,薤上露,何易晞,人之住世,少時耳,須臾變滅,焉得久停。

  (六)電喻,露猶少停,電則不能以一瞬,即生即滅,曾不異時,凡有爲之法皆爾,刹那變滅,人不自覺。佛以妙智觀空,故雖現說法,似有爲相,而常住涅槃無作之理。所謂寂寥于萬化之域,動用于一虛之中,何喧寂之有。所以雲:夢幻泡影,空理全彰。露電二喻,無常足顯。悟真空,則不住諸相;觀生滅,則警策修行。妙符破相之宗,巧示亡情之觀。了此六喻,則全經之旨,思過半矣。學者宜盡心焉。正宗分竟。

  叁,流通分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上來宗趣既陳,務于利濟。近益當時之會,遠被未來之機,使般若慧命,傳芳無壅,故曰流通。然般若宗趣,歸寂于無住處涅槃,而以發菩提心爲始。

  菩提心者,本源自性清淨心也。心住于法,即不清淨,所以四相不住,六塵不住,聲聞自果不住,菩薩莊嚴佛土不住,乃至如來叁十二相不住,說法不住,涅槃不住。應住者,極證于無住處涅槃矣。前正宗分中,空生有問,佛則有答;空生有疑,佛則有決。至此,慧日當空,群疑冰釋,善吉無問,能仁杜宣。長老須菩提,及諸四部弟子,出家而爲除馑士,除馑女者,在家而爲清信男,清信女者,乃至一切世間,叁世間也。若天,梵王帝釋等;若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等;若阿修羅,八部護法等;俱在法會中,聞佛所說般若之法,皆各歡喜奉行。古德雲:般若深經,叁世佛母。聞經四句,已超惡趣之因。一念淨持,必獲菩提之果,是故欲圓無上菩提道,當學般若波羅蜜。

  

《29 金剛般若經演古(明.寂焰)》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