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9 金刚般若经演古(明.寂焰)▪P8

  ..续本文上一页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福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此断佛果非关福相疑也。文四:

  (初)遮毁相之念。华严经云: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若言如来不具足相,是断灭见。故佛止云:莫作是念。

  (二)出毁相之过。谓毁相则堕断灭,是损减谤。

  (三)明福相不失。具足相,即福德相也。盖大乘所修五度之因,所得福德之果,但离取著之相,不同小乘断灭之见,故曰于法不说断灭相。论云:此中为遮一向寂静,故显示不住涅槃。

  (四)明不失所以。又二:﹝先﹞明得忍故不失。「忍」,即无生法忍,初住菩萨所证,得无我忍功德,胜恒沙宝施功德。「无我」者,无二种我也。﹝次﹞明不受故不失。无著云:此显示不著生死故,若住生死,即受福德。又征释云:何以不受福德,以无贪著故。贪著即因成有漏,纵得三十二相,但同轮王。不生贪著,则因成无漏,所得三十二相,庄严法身,名之为佛。

  第二十四疑

  从上不受福德而来。若诸菩萨不受福德,云何诸佛福德,与众生受用?据佛寿量,合满百年,至八十便入涅槃,意留二十年福,与后代弟子受用。又若供养承事于佛者,能令获福无量,斯亦佛福,众生得受用也。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此断化身出现受福疑也。文二:

  初斥错解。谓若人言如来出现来入灭去等,皆不解佛所说义。

  次示正见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也。偈云:去来化身佛,如来常不动。大云云:众生心水清净,则见佛来,来无所从;浊见双林示灭,则云佛去,去无可至。是以华严经云:如来不出世,亦无有涅槃,但以方便力,示现自在法。若然,尚无出现之佛,安有受福之事?但化身应机,见有出没耳。

  第二十五疑

  据前不可以化相比知法身,法身无去来坐卧,即似真化异。据遮断灭之念,又显不失福相,即似真化一,故成此疑也。佛约微尘世界,委释非一异义,以断此疑。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则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则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则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则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此断法身化身一异疑也。文二:

  (初)约尘界破一异。

  (二)约止观破我法。今初,又三:

  初、标界尘一异以显无性。言世界者,喻法身也。微尘者,喻应身也。碎界为尘,尘无异性;合尘为界,界无一性。喻全法起应,应无异性;全应即法,法无一性。然如来体用互融,所以能一能异,非一非异,自在无碍者矣。此依天亲约断疑释之,而无著约破执释云:为破名色身,故言界尘等。于中二种方便,(一)细末方便,(二)无所见方便,无所见者,即不念也。空生答云甚多者,是细末方便破粗色也。

  二、释微尘喻应身无异性。以何义故,说微尘耶?以无实体故,又征云:所以说微尘空又说为微尘者,何谓也?释意云:佛所说者,非实微尘,是空微尘也。尘碎为末,故非一;尘众聚故,故非异。所以偈云:于是法界处,非一亦非异。无著云:此约不念方便破微尘也。

  三、释世界喻法身无一性,谓非唯所起微尘空,抑亦能起世界是空。无著云:此以不念方便破世界,此破名身,乃有情世间也。以心法无质,不可分析,但以不念方便破之。谓念之即有,不念即无。故起信云: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是也。又俱约尘界破和合,征云:何以说世界空耶?释云:若世界实有者,则是众尘冥一,不可分之和合相矣。则不应有多,今如来说三千,明非冥然一矣。此约三千破一界也。一合非一合者,释意云:佛说一合,非实有之一合,是空无之一合也。此一合相,无体可说,但为凡夫,妄生贪著,迷于事法,而起烦恼矣。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约止观破我法也。

  破我法者,必得根本无分别智,而我法之见始除。欲得根本智,先修加行智为方便,止观定慧等持,观人法二无我,不起分别。至于亲证真如,是为得根本智,忘缘入理,此修行要门也。先破我执,谓若言佛说我见等以为实有者,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之义,何以不解?意谓佛说我人等见,非实我人等见,是假名我人等见。众生不解,谓之为实,如蝇处见蛇,岂是实见。

  次破法执,谓不但我见非有,且法相亦空。发无上菩提心者,当进观法空。是以日用之中,于一切法,皆应以增上心,增上智,为方便。何等一切法,十法界中,若圣若凡,若依若正,下自众生五蕴,上至诸佛相好,如是依奢摩他,屏息万缘,唯心独存,灵灵不昧而知,知一切法无我。如是依毗婆舍那,观察一切,委细推求,历历分明而见,见诸相非相。如是依禅那,定慧等持,无碍自在,虽未能亲证真如,已为无分别根本正智近方便。内变真如,而为信解,信心清净,即生实相。此当地前四加行位,从是能引根本正智,离能所取,不生能所我人法相,证入初地,乃至佛地,虽分满不同,皆用根本无分别智,亲证真如,归无所得,何则?所言法相者,凡夫不了,以之为实,在如来说,即非实有之法相,但是假名之法相。况约胜义而论,纯一真如,弥满清净,中不容他,谁为能所我人之法相?诚能如是观察,我即非我,法即非法,离名离相,证入真如三昧。始信十方诸佛,平等清净,真即非真,化即非化,又何一异之有?此约止观定慧破我法,以断一异之疑也。

  第二十六疑

  云:化身法身,诚非一异,而化身示现,终无自体,其所说法,岂有实耶?纵使持说,当有何福?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萨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此断化身说法无福疑也。文二:

  先、明说法功德,论云:虽诸佛化身作用,化身说法,有无量无尽无漏功德。云何为人演说下,二、明说法不染,谓若能不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则如彼真如,故曰如如,又心如境如,故曰如如。不动者,正明无染义。无著云:为说法不染,故有如是大利益。

  第二十七疑

  云:若是,则化身如来,常为众生说法。云何言如来无去来坐卧,常入涅槃耶?涅槃寂静,说法喧动,动静相反,云何两存?释意云:佛有妙智,观诸法空如梦幻等,虽现说法,似有为相,而常住涅槃无作之理,复何疑哉?。

  【「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此断入寂如何说法疑也。

  征云:何故说法不碍涅槃耶?以如来有妙智,观一切有为之法,皆非实有,如梦幻等,共有六喻:

  (一)梦喻,人于日用见闻所熏,夜寐则宛然而现,悲欢万状,咸谓为真,不知是独头意识所变,全无实体,而好歹境界,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有。人生于世,亦复如是。以无始时来,熏习而住,故招感现在果报不爽,虽蝴蝶庄周,变化已极,然岂悟后始空,方在神游,早无实际,不待觉而后知也。

  (二)幻喻,世有幻师作幻术,咒巾可以为兔,草可以为马,或作城郭男女,种种幻态,昧者惑焉。幻咒一止,寂然无有。

  (三)泡喻,水本静也。因风激动,而泡生焉。其体本虚,即之安在。

  (四)影喻,镜中日中,随形现像,姘丑无遁,行止有待,捉之不可,无体可得。惟息阴悟本,庶不为其所惑,不然,终在灯影子下行耳。

  此四喻,喻一切法,空无有实,凡夫皆执身世为常,不悟无常。故佛又说(五)露喻,薤上露,何易晞,人之住世,少时耳,须臾变灭,焉得久停。

  (六)电喻,露犹少停,电则不能以一瞬,即生即灭,曾不异时,凡有为之法皆尔,刹那变灭,人不自觉。佛以妙智观空,故虽现说法,似有为相,而常住涅槃无作之理。所谓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虚之中,何喧寂之有。所以云:梦幻泡影,空理全彰。露电二喻,无常足显。悟真空,则不住诸相;观生灭,则警策修行。妙符破相之宗,巧示亡情之观。了此六喻,则全经之旨,思过半矣。学者宜尽心焉。正宗分竟。

  三,流通分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上来宗趣既陈,务于利济。近益当时之会,远被未来之机,使般若慧命,传芳无壅,故曰流通。然般若宗趣,归寂于无住处涅槃,而以发菩提心为始。

  菩提心者,本源自性清净心也。心住于法,即不清净,所以四相不住,六尘不住,声闻自果不住,菩萨庄严佛土不住,乃至如来三十二相不住,说法不住,涅槃不住。应住者,极证于无住处涅槃矣。前正宗分中,空生有问,佛则有答;空生有疑,佛则有决。至此,慧日当空,群疑冰释,善吉无问,能仁杜宣。长老须菩提,及诸四部弟子,出家而为除馑士,除馑女者,在家而为清信男,清信女者,乃至一切世间,三世间也。若天,梵王帝释等;若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若阿修罗,八部护法等;俱在法会中,闻佛所说般若之法,皆各欢喜奉行。古德云:般若深经,三世佛母。闻经四句,已超恶趣之因。一念净持,必获菩提之果,是故欲圆无上菩提道,当学般若波罗蜜。

  

《29 金刚般若经演古(明.寂焰)》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