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P23

  ..續本文上一頁無外境識有自性之喻,申二 破由習氣功能出生境空之識,申叁 明如是破與修不淨觀不相違。初又分二,酉一 破夢喻,酉二 破毛發喻。初又分叁,戊一 夢喻不能成立識有自性,戊二 夢喻不能成立覺時無外境,戊叁 夢喻成立一切法虛妄。今初頌曰:

  〖無外境心有何喻。〗

  汝唯識師說無外境,心有自相。當先推察有何譬喻而相比況?若唯識師曰:

  〖若謂如夢當思擇。〗

  譬如有人眠極小房中,夢見狂象群。然彼房中決定不能有狂象群。故如彼夢,雖無外境,定應許此有自性識。爲顯此說無心要故。汝此譬喻當更思擇也。雲何思擇?頌曰:

  〖若時我說夢無心,爾時汝喻即非有。〗

  若時我宗,說如夢中象境非有,則見狂象群之有自性心亦非是有,以不生故。若無有自性之識,爾時汝所說兩宗極成之喻,亦即非有。故離外境非有內識。

  此非是說如夢中無所見之象,亦無內識,是說無有自性之識。以前說唯說宗許無外境之依他起,是許有自性之依他起故。又此破總結時:“總如所知非有故,應知內識亦非有,釋論明說:“當知帶所知相之內識,亦不自性生”· 又本論釋論此等破時,多于所破加簡別故。又雲:“何故如來于彼經,說心從無明業生”說無明生行,以行生識,是自宗故。故有智者,不致疑此宗是說無識。以是當凡說所知能知有無相等者,皆是依所破差別而說。設作是念,若謂夢中無亂識者,則彼覺後中不應憶念夢中所受。此是以爲識無自性,識便全地而難。此難非理,頌曰:

  〖若以覺時憶念夢,證有意者境亦爾。〗

  若以睡覺之時,猶能憶念夢中領受,便謂夢中意識有自性者。則夢中所見象等外境,如彼意識,亦應是有。何以故?頌曰:

  〖如汝憶念是我見,如是外境亦應有。〗

  如汝以睡覺時,追憶我于蘿中見,有憶能緣之念,便證有意識者,如是追憶,夢中見此境亦有憶外境之念,則外境亦應有,或識亦應無也。

  若爾,自宗亦許憶念夢中之心境,彼二有無如何許耶?曰:釋論說有憶念夢中領受,及憶念夢中領受境。以是當知夢中見象等時,如醒位見本質之影像。其見彼影像之眼識,雖非領受本質境,然可說是領受影像境。如是夢中雖無所領受象境,然有所領受現似爲象之境。故雖雲“念境”,實是憶念領受彼境。所緣與領受,除一二處外,多不須如是分別也。

  由是決不能安立外境所空有自相之依他起。既無親喻。如成立前世後世,雖無親喻,而有以馀因明式成立之疏喻。此中亦無故。當知此是破唯識宗最有力之正理。

  戊二 夢喻不能成立覺時無外境

  設曰:若睡夢中,有象等色,則亦應有緣彼之眼識,此不應理。頌曰:

  〖設曰睡中無眼識,故色非有唯意識,執彼行相以爲外,如于夢中此亦爾。〗

  由睡夢中,睡眠昏亂無眼識故,眼處所取象等色境決定非有,唯有意識。雖無外色處,然由意識現似外相,即執彼相以爲外境。如睡夢中全無外境唯有識生,如是覺時應知亦爾。此謂前喻縱不能成立識有自性。然以夢喻必能成立覺時無有外境唯有內識也。破曰不然,夢中意識亦不生故。此謂夢中無色處,其無色處之有自性意識夢中亦非有,故彼夢喻亦不能成立全無外境而有有自性之意識。頌曰:

  〖如汝外境夢不生,如是意識亦不生,眼與眼境此生心,叁法一切皆虛妄。〗

  如汝所說外境夢不生。如是意識亦自性不生。如醒覺位見色時,有眼色意叁法和合,如是夢中了別境時,心亦見有叁法和合。如夢中眼與眼之色境二俱非有,如是此二所生之眼識亦定非有。故夢中之眼色意叁法一切皆是虛妄。又頌曰:

  〖馀耳等叁亦不生。〗

  如眼等叁法,其馀耳等叁法亦無自性生。此中等字,等取聲及耳識,乃至意及法處意識。此謂耳根至身根之四根。聲塵至觸塵之四塵,耳識等四識。如前所說眼等叁法,夢中雖無彼體而現彼相,故是虛妄。其意等叁法,則謂夢中雖有,然無自性現有自性,故是虛妄。以是當知,彼以爲此師許夢中有根識,而相攻難。如雲:敵者之天未曉,難者之日已出,慧太粗陋故應棄舍。藏中亦有自矜智者,于此善巧宗義尚未知其粗分,便謗爲非福之田,令諸衆生多造非福,尤應慎焉。若此:“設曰睡中”等,作爲唯識宗義。清辨論師爲出喻不成過雲:“意識所取法處所攝色,夢中亦有。故離外境全無內識”。此亦不應理,夢中叁法畢竟非有故。若謂爲破他宗故如是許者,是則夢喻應全無用,以夢非虛妄,不能顯示所喻之法爲虛妄故。此謂有自性之根境識叁法,夢中亦畢竟非有,故說法處所攝色,于夢中離識實有,不應道理。然自宗亦許有彼色,且許夢中有彼亦不相違。故知說夢無彼色者,是因清辨淪師許彼色有自相也。

  若謂因唯識宗,說無外處所攝色時,以夢喻而破。今爲破彼宗故許色有自相者。則中觀師成立無實立如夢喻,應成無用。以夢非虛妄是有自相,不能成立彼所喻之法爲虛妄故。以未破有自性以來,成立無實之因法,皆不隨彼喻轉故。以是自宗前說,夢中所見一切皆無自性,最爲善哉。

  若爾夢中所見色,自宗許是法處所攝色不?曰:以夢中無根識,故夢中所見五境,唯是意識所現,夢中雖不可安立色等五處,然可立爲法處所攝色。如意識所見之骨鎖,立爲法處故。此複是法處五色中,遍計所執色。由此道理,如斯多處皆當了知。

  戊叁 夢喻成立一切法虛妄

  由夢中所見根境識叁皆非實有,則以極成不實之夢,成立其馀未極成法亦非實有,故能成立醒覺位中一切諸法皆無自性。頌曰:

  〖如于夢中覺亦爾,諸法皆妄心非有,行境無故根亦無。〗

  如夢中之根境識等皆是虛妄。如是醒覺位諸法亦皆是妄,故彼內心非自性有。如是諸根所行之色等境亦皆非有。諸根亦皆無自性生。是故經雲:“猶如所見幻有情,雖現而非真實有,如是佛說一切法,如同幻事亦如夢”。又雲:“叁有衆生皆如夢,此中不生亦不死,有情人命不可得,諸法如沫如芭蕉”。皆成善說。言不生等,當如前雲:“非真實有”于所破上加簡別言。此等經典。皆以夢喻诠一切法非真實有。于中觀宗極爲應理,于唯識宗則不應理。故雲善說。頌曰:

  〖此中猶如已覺位,及至未覺叁皆有。〗

  此世間固有無知睡眠,又由暫離通常睡眠名曰醒覺,如此醒位諸法,雖本無自性生,然以無明睡眠正作夢故,見叁法有。如是及至未離睡眠未醒覺位,根境識叁就彼心前皆可雲有。頌曰:

  〖如己覺後叁非有,癡睡盡後亦如是。〗

  如睡覺後,夢中叁法皆非是有。如是諸佛斷盡愚癡睡眠,親證法界。則彼叁法亦皆非有。故無離外境之內識也。此複應知,如所有智前,叁法皆不現。盡所有智前,雖不由內心無明習氣之力而現叁法。然因他有情識以彼染力所現者,諸佛亦顯現了知也。

  酉二 破毛發喻

  他曰:有翳之眼,毛發非有而有可見,故雖無外境而識有自住。此亦不然。頌曰:

  〖由有翳根所生識,由翳力故見毛等,觀待彼識二俱實,待明見境二俱妄。〗

  有翳眼根所生眼識,由彼翳力見毛發時,若觀待彼人內識所見,眼識與毛發行相之境,二俱是有。若觀待明見境義無翳眼之所見,則所現毛發與見彼之識,二俱虛妄不生。無所現境說有彼識,極難知故。此義定應如是許,若不爾者,頌曰:

  〖若無所知而有心,則于發處眼相隨,無翳亦應起發心,然不如是故非有。〗

  若謂有翳人,雖于無所知毛發,而能生見毛發行相有自性之心者,則有翳人隨于何處見有毛發,若無翳人亦相隨逐審視其處,亦應生見毛發之心如有翳人,無境相同故。如從有自性之他生,則應從一切他生。如是若有一有自性之識生,以無毛發之境相同,有翳眼既生見彼之心,無翳眼不生見彼之心,則不應理。能難彼心不待有翳,以全不相關故。然無翳眼不生見毛發之心,故離外境有自性之識,決定非有。

  申二 破由習氣功能出生境空之識分叁,酉一 破說由習氣成未成熟生不生見境之識,酉二 重破說無外境而有內識,酉叁 明破唯識宗不違聖教。初又分二,戊— 敘計,戊二 破執。今初

  設作是念,若以觀似毛發之境,爲生識之因者,則無翳者亦應生見毛發識。然今不爾。是由往昔所薰能生識之習氣成未成熟,爲生不生識之因。若有往昔見毛相識所薰習氣,由此成熟乃生見毛相之識。其無翳障清淨見境者,由彼無有見毛相識之功能習氣成熟,故無翳者不生見毛發之識。非由離所知毛發境故不生彼識也。

  戊二 破執分叁,亥一 破現在識有自性功能,亥二 破未來識有自性功能,亥叁 破過去識有自性功能。今初,頌曰:

  〖若謂淨見識功能,未成熟故識不生,非是由離所知法,彼能非有此不成。〗

  若有所說自性功能,方可說由彼功能成未成熟,生不生識。若實無有自性之功能,則此義不能成立。如何不成?頌曰:

  〖已生功能則非有,未生體中亦無能。〗

  若計有功能,爲屬現在識,爲屬過去識,爲屬未來識?且現在已生識中定無自性之功能,未來未生體中亦無彼功能。若計現在識有彼功能,識與功能應同時有。若于功能與有功能,作六啭聲名。“功能之識 ”。則說彼二法無別體故,功能之識即彼功能,不應道理。 若不爾者,則離果外應無別因,芽已生時種應不壞。若于功能與有功能,作五啭聲名“從功能識”。則彼識生是從同時之功能中生,不應道理。以于因位果已有故。故現在識中功能非有。

  亥二 破未來識有自性功能

  若謂未生識有彼功能者。頌曰:

  〖非離能別有所別,或石女兒亦有彼。 〗

  若雲“識之功能”,功能是所別事,識是能別法。其未來未生識,不能表示其所立體性,雲是識,亦不能表示其所破體性,雲非識。其未來識,現在尚無識體,汝以何法簡別功能,雲此功能是彼識之功能耶。如是既無能別之識,則以彼所別之功能,亦定非有。若不爾者,則石女兒亦應有彼功能也。

  若謂心想某識當從功能生,便雲:此是彼識之功能,從此功能出彼識。于是即成能別所別。世人亦雲:煮飯。及雲:此線織布。心想當來之飯布,作如是說。俱舍亦…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