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P24

  ..續本文上一頁雲:“前叁種入胎,謂輪王二佛”。是于當來之輪王等入胎,說名彼等入胎,如是心想當生之識,說名識之功能。此亦全無心要。頌曰:

  〖若想當生而說者,既無功能無當生。〗

  若法有時生者,乃可說當生彼果。其恒時決定不生者。如石女兒等及無爲虛空等,則現在後時皆定不生。若自性之功能是有者,乃能生識,若現在未來皆無有自性之識者,則定無生彼識之功能。既無生自性識之功能,則自性識之當生亦定非有。如石女兒等。

  中觀師破芽自相生時,多出難雲:若種時無芽而生芽者,亦應生兔角等。此中關要,是因自相之芽,一是無有,則終非有,便與無法無別。非總破種時無芽而有芽生,便雲應生兔角等。

  此理亦釋煮飯等喻,以若如自性生者,則飯等亦無當生故。複次頌曰:

  〖若互相依而成者,諸善士說即不成。〗

  若觀待當生之識,立彼識之功能,觀待識所從生之功能,而立識者,則是互相依待而成也。若許此者,諸善智者皆說有自性之識即不成立矣。釋論複說:如長短,彼此,觀待成者,皆是假有,無自性成。故非泛破彼等成立,當知是別破自性成立也。若如是許。則當隨順吾等而說。故未來識亦無功能。

  亥叁 破過去識有自性功能

  今當明過去識亦無功能,頌曰:

  〖若滅功能成熟生,從他功能應生他。〗

  若謂己生正滅之識,爲生自類果故,于阿賴耶識薰成習氣功能差別,從已滅識之功能,成熟力故,出生當生之識者。則從他自性功能,應生其他果識。何以故?頌曰:

  〖諸有相續互異故。 〗

  由有相續諸刹那法次第生者,如汝所許,前後體性互相異故。相續之字界雲:“達努謂增廣”。施以字緣成展轉義,名曰相續。猶如河流相續不斷。因果相續轉時由于生死展轉無間無斷,是叁世諸行刹那之能取。此說是諸刹那分之有分。非僅說前後無間也。由此遍于諸相續分刹那中有,故相續支分之諸刹那,名有相續。中諸支分,是有分相續之支分,故說相續是彼之能取。如瓶是瓶嘴瓶項等之能取也。比前後諸刹那,更互相異爲自相之他。是敵者所許。故應是從有自性之他功能,而生他識也。若謂許者。頌曰:

  〖一切應從一切生。〗

  是則一切法應從一切法生也。頌曰:

  〖彼諸刹那雖互異,相續無異故無過,此待成立仍不成,相續不異非理故。〗

  設作是念:彼前後刹那次第轉時,其有相續諸刹那法,自性互異雖有他性,然遍及彼前後刹那上之相續,則唯一無異,故所說應一切法從一切生,此過非有。此說前後相續是一者,即答他生太過之根本釋難。若前後自性異法同一相續,已極成者,可容無過。然相續是尚未極成。故一相續,仍是所立之法也。所以者何?以前後自性各異諸法,是一相續不應理故。頌曰:

  〖如依慈氏近密法,由是他故非一續,所有自相各依法,是一相續不應理。〗

  喻如慈氏與近密身中所攝諸法,由補特伽羅是各別他故非一相續所攝。如是自相各別前後刹那,說是一相續攝,亦不應道理。如是于他生出太過時,他宗答曰:稻之種芽是一相續,彼與麥之種芽非一相續,故非一切從一切生。破他此答不能釋難之關要,是因他宗,許有自相之他,非凡許他即爲出難,極爲明顯。以是有人或作同類攻難而破。或由未知所破之簡別是自相他。棄舍月稱論師所說他宗不能釋難之理由,臆說所未說之理由,實是正宗之汙垢也。

  酉二 重破說無外境而有內識分二,戊一 敘計,戊二 破執。今初

  如是說已。諸唯識師,複欲申述自宗,成所樂義。頌曰:

  〖能生眼識自功能,從此無間有識生,即此內識依功能,妄執名爲色根眼。〗

  由前眼識正滅時,于阿賴耶識中無間薰成,能生眼識之功能習氣,從此習氣成熟,便于後時有前識行相之眼識生起,眼識無間所從生之功能刹那,是眼識之所依,世間愚人,即執彼功能名有色根之眼。實離內識眼根非有。馀有色根應知亦爾。

  其能生眼識之習氣因,是因緣。眼根是眼識之增上緣。此中說眼根是眼識之親因者,意說能生眼識之習氣已成熟位。非說眼根皆爾。如辨中邊論雲:“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此境實非有。”說變似色等義與有情五根之識生,是阿賴耶識。安慧論師亦說諸有色根是阿賴耶識之所緣。故許阿賴耶識之唯識師,是說阿賴耶識變似之有色根,爲眼根等。己說無有離識之眼根等,當說色等亦不離識。頌曰:

  “此中從根所生識,無外所取由自種,變似青等愚不了,凡夫執爲外所取。”

  于此世間從五根所生之五識,實無所取青等外境,是由前識于阿賴耶識中薰成自種,汝此種成熟,變似青色等相。由彼凡愚不了此義,遂于內心所變之青等相,執爲所取外境。故離內識別無—外境。更有異說。頌曰:

  〖如夢實無馀外色,由功能熟生彼心,如是于此醒覺位,雖無外境意得有。〗

  喻如夢中無馀色等,唯由自心習氣功能成熟之力,而生帶彼色聲等行相之心。如是此醒覺位中,亦無外境而有意生也。

  戊二 破執

  此皆不然,頌曰:

  〖如于夢中無眼根,有似青等意心生,無眼唯由自種熟,此間盲人何不生。〗

  如夢中無眼根,有變似青等意識之心生。如是無眼根唯由彼識種子成熟而生,則此醒覺盲人,何不生見色等之意識,如不盲者。以夢覺二位無眼根相同故。此亦是因無外色等而有自性識生,則夢醒二位都無差別也。

  若作是念:盲人醒覺時,不生明見色等之意識,如夢中者。其原因非由無眼根,是因無有生如是意識之功能成熟。故唯有功能成熟者,乃有如是意識生。此複是以睡眠爲緣,故唯夢中乃有,覺時則無也。

  此不應理,頌曰:

  〖若如汝說夢乃有,第六能熟醒非有,如此無第六成熟,說夢亦無何非理。〗

  若如汝說夢中乃有第六意識之功能成熟,醒覺時非有。則說如此醒覺時盲人,無有第六意識明見色等之功能成熟,如是夢時亦無,雲何非理。若汝全無正理,僅憑口說,吾等亦可如上說也。頌曰:

  〖如說無眼非此因,亦說夢中睡非因。〗

  夢中見境,應無眼識行相相順意識功能,成熟所起之意識,由識所依根無作用故,如醒時之盲人。如說無根,非醒時盲人,見境習氣成熟之因,如是睡眠亦非夢中見境習氣成熟之因。以無外境識能自性生者,不須觀待習氣成熟也。頌曰:

  〖是故夢中亦應許,彼法眼爲妄識因。〗

  由虛妄習氣,生夢中見境之虛妄識,故夢中亦應許如醒覺位見如是色等境法之識是虛妄,及夢中眼爲彼識之所依因。如釋論雲:“夢中所見境,亦有叁法和合可得 ”。又雲:“夢中無色處,眼根,並彼二所發之識”,當知是說,夢中雖無眼識等前五之根境識,然就夢人前,有彼叁法可得,故應許有夢中眼,夢中眼識,及夢中色。非許彼叁是真眼等。如許有幻象馬,及幻人,不必許彼是真象馬及真人也。頌曰:

  〖隨此如如而答辯,即見彼彼等同宗,如是能除此妄诤。〗

  如是隨此唯識師,對中觀師作如何如何之答辯。即見彼彼所答,等同所立不極成宗。如是即能除遣此唯識師之妄诤也。如中觀師說,醒時之根境識叁皆自性空,是所緣故,如夢。唯識師則雲:醒時內識由外境空,是識性故,如夢中識。又雲:醒時所緣境,是虛妄性,以是境故,如夢中境。如是更雲:若無染淨所依之依他起性,應無染淨,無所依故,如龜毛衣。翳喻亦如是說。其中前二比量,喻不極成,犯能立等同所立過,夢中亦有離意識之法處所攝色故。第叁比量,是欲成立染淨法有自相所依,其“無所依”因,犯不成過。若謂無自相所依,則犯不定過。

  酉叁 明破唯識宗不違聖教

  如是破唯識宗,非但不違正理,亦不違聖教。頌曰:

  〖諸佛未說有實法。〗

  諸正等覺,于自宗經中不曾說有實法故。如楞伽經雲:“叁有唯假立,全無自性法,于假立分裁,執爲法自性。無體無了別,無賴耶無事,凡愚惡分別,如屍妄計度。”初句明叁有唯由心假立。第二句明假立義,謂無自性法。是說無自性,非說法全無。後二句明未通達真實義之惡分別者,于如是唯心假立法,計爲有自性之法。初頌總明無自性,次頌別釋。梵語:“茹巴,”通自體與色二義,此處當作色解,以與了別相對故。無事句之事字,上句已說無色事心事,故此處當作馀自性事解,是無破實有時所說之自性事。如死屍之理,謂無觀察真實義之心力。此經即破計叁界依他起爲有自性也。

  若謂此經是說依他起性,由異體二取之遍計執自性空,無故過失。計此是真空,不應道理,楞伽經說:“大慧,于一法無一法之空性,是一切空之性最下者。”釋論雲:“由牛非馬,故說牛非有,不應道理,自體有故。”于此一法無彼一法之空與此喻相同之理,謂世尊宣說,離自性之空性者,是因衆生無始以來于色等法執爲實有,爲破此實執而說,對彼當說所見之色等依他起非是實有。若不作是說,而說此依他起,異體二取非是實有,則與無牛之理由,雲“牛非馬故”相同也。

  以是當知,中觀唯識無論何宗,說衆生執著之所依,即此所見內外諸法。無所不同。明彼空者,是遣除于所依上所生之執著,亦無不同。所不同者,謂執著之相。唯識師說:現見二取內外分離,若如所見執爲二取異體,是此執著相。其能對治,謂以此現見之依他起爲有法,破除二取有異體,故是破彼所依事是此所破性也。中觀師說:若執現見法,非由名言心安立,是實有者,即此執著相。其能對治,謂以此現見法爲有法,破無斯實有故亦是破彼所依事是此所破性。以有情之執著,非于彼所依事執有異體之所破性,是執彼所依事即是彼所破性故。宣說空性,亦須如彼所執,即明如是空故。

  故有人說:現在所見諸所依事,以實有空,爲斷滅空。棄此不用。別以馀所見法爲空所依事,亦不說“由是彼所破故空,”而說“以有事故空。”俱非中觀唯識宗義。即衆生身中無始傳來之執著,有無執如斯所破之心,當自向內反觀。法稱論師曰:“于此亦隨說,故惡暗周遍。”智者當知,現在正是此類最多之時也。

  釋論此處,引父子相見經決擇二十二根無自性曰:“但有假名…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