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次第知諸法,真實不生世間生。〗
由上來所說次第,當知諸法,于真實義本來不生,于世間名言中則有生也。此中即說諸法不生是依勝義,于名言中則許有生。故于所破定當加簡別。
午叁 解楞伽經說唯心之密意分二,未一 明說唯心都無外境是不了義,未二明通達不了義經之方便。初又分二,申一 以教明不了義,申二 以理明不了義。初中又二,酉一正義,酉二 明如是馀經亦非了義,今初
問;十地經義雖如是說,然楞枷經雲:“外境悉非有,心變種種相,似身受用處,故我說唯心”此中身謂眼等有色根。受用謂色聲等五境。外謂器世間。由離內心無外境故。內識生時變似根身受用處所。故身等境事,似離內識別有外境。是故叁界唯心也。爲顯此經是密意語,頌曰:
〖經說外境悉非有,唯心變爲種種事。〗
彼經密意,頌曰:
〖是于貪著妙色者,爲遮色故非了義。〗
諸有情以貪著妙色爲緣,隨貪嗔慢等而轉,不得自在。由貪著彼故造諸重罪,退失福德智慧資糧。世尊爲破以色爲緣所起煩惱,故說唯心。如于有貪衆生說除外境貪之骨鎖,雖非實有亦如是說。
複次:此經是不了義,非是了義。由何決定?頌曰:
〖佛說此是不了義,此非了義理亦成。〗
此經說唯心都無外境,大師自說是不了義,故由聖教即能成立爲不了義。此經是不了義。以正理亦能成立也。
月稱論師,不說外經悉非有等,唯心之唯字,如十地經,不破外境破馀作者。說此唯字是破外境。然釋此經是不了義。清辯論師則釋此經說心似身受用處者,謂心帶彼影像而生。外境悉非有者,謂破心無相而見。故說此唯字亦不破外境也。
酉二 明如是馀經亦非了義
非但說外境悉非有等,明唯有心都無外境之經是不了義。頌曰:
〖如是行相諸馀經,此教亦顯不了義。〗
凡如上說行相之經,唯識宗許爲了義者,由下引之教,亦皆顯其是不了義。如是行相之經爲何等耶?釋論說如解深密經明叁自性中,遍計執無性,依他起有性。又說:“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開演,恐彼分別執爲我。”如是等經。彼經中說:遍計執無自相,依他起有自相。分其有無之別。如二我遍計執,與假立諸法自性差別爲有自相之遍計執。唯識宗雖不許有。然如假立自性差別之遍計執等,許爲有者亦多也。彼經雖說依他起,與圓成實,俱有自相。釋論僅說依他起者,因中觀與唯識,诤有無實性之主要所依,爲依他起。以施設遍計執之所依是依他起,圓成實亦是依依他起而安立故。此宗則說,如是分別(遍計無性,依他有性)亦非了義。又彼經說阿陀那識等八識品。謂離六轉識外別有阿賴耶識。
此宗說彼亦非了義。即無阿賴耶識,則亦不能安立染汙意也。等字所攝,謂彼經中破除外境,及究竟叁乘二義。故此宗須解爲不了義者,共有四義也。若于此等義,不得透澈了解,則不能知二宗差別,更不能了知此宗之不共要義。于辨了不了義論中皆已詳釋。
解深密經何文顯示無有外境?攝大乘論曰:“世尊:叁摩地所行影像,彼與此心,當言有異,當言無異?佛告慈氏菩薩曰:善男子!當言無異。何以故?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引此經文。此宗于上述四義,皆須釋爲不了義。不可說彼中有者是不了義。有者是了義也。其說究竟叁乘者,意謂就龍猛菩薩集經論中成立究竟一乘,易可了知,故入中論中未更解說。馀叁義中,以教顯示說無外境唯心有自性爲不了義者,如楞枷經雲:“如對諸病者,醫生給衆藥,如是對有情,佛也說唯心。”謂如醫生對各別病人,給各別藥。此非由醫生自主,是須順病人之病情而給也。如是佛說唯心,亦非由大師自主,是隨順衆生意樂增上而說。故知前經是不了義。
釋論于引:“如對諸病者”之後,又廣引楞伽經雲:“如是,世尊于契經中說如來藏。”乃至:“速證無上正等菩提。”此教是顯,唯識宗許說阿賴耶識爲了義者,亦是不了義。疏說:“言如是者,謂經說常住堅固如來藏是不了義。如是顯經說唯心亦是不了義。”此是倒說。釋論顯然是說:“如經說唯心是不了義”故。彼文是說:“如以“如對諸病者”等,解釋經說唯心是不了義。如是以說常住堅固如來藏是不了義,亦能成立解深密經等說有阿賴耶識非如實言也。”此須先知說如來藏非如實言。如楞伽經雲:“隨順有情意樂所說諸經,是權便義,非如實言。譬如陽焰實無有水,欺诳渴鹿。彼所說法,亦爲令諸愚夫歡喜,非是聖智安立之言。
故汝應隨義轉,莫著言說。”又曰:“大慧問曰,佛于經中說如來藏,謂彼自性光明,本來清淨,具足叁十二相,一切有情身中皆有。如摩尼寶被垢衣纏裹,如是此亦被蘊處界衣之所纏裹,而有垢染,然是常恒堅固者。此如來藏與諸外道所說神我有何差別。”如來解釋,謂如是說者非如實言,故與外道之神我不同。其密意之所依,是空性,無相,無願,法無我性。密意之所爲,是爲除愚夫之無我恐怖,及爲引攝著我之外道與曾習彼見之有情。令彼漸次入真實義。故說有常恒堅固之如來藏。現在及未來之菩薩,不應于此妄執爲我也。此義是說:如言執著,則與執著外道神我相同,故不應如言執著也。如言執著之妨難,謂如言而許,則與外道之神我無別。此等已于馀處廣釋。
釋論曰:“彼經又雲:大慧:空性,不生,不二,無自性相,皆悉遍入一切佛經。”又曰:“是故如是行相契經,凡唯識師計爲了義者,已由此教顯彼一切皆非了義。”如是行相之經,非指其前無間所引兩段楞伽經文。以彼兩段經文,唯識宗不許是了義。釋論前文,明說是解深密經也。“由此教”句,疏中釋爲十地經中觀察緣起破馀作者。極不應理。破馀作者,是證十地經所說唯心不遮外境。非證雖破外境而非了義也。以是當知,頌中“此教亦顯不了義”之此教,凡有叁教:(一)顯破外境說唯有心是不了義者,謂“如對諸病者”等四句。(二)顯說阿賴耶是不了義者,謂明常恒堅固如來藏之教是不了義之教。由說有如來藏是不了義,如何成立說阿賴耶亦是不了義耶?如厚嚴經雲:“地等阿賴耶,亦善如來藏,佛于如來藏,說名阿賴耶,劣慧者不知,藏名阿賴耶。”楞伽經亦雲:“說如來藏名阿賴耶識具前七識。”多說彼二,是異名也。由說彼二,一是常住,一是無常。故非說彼二如言義同。然依何義說如來藏,即依彼義說阿賴耶。觀待密意所依,唯是異名,故義是一。由說前者是不了義,故亦能成立後者是不了義。釋論雲:“由隨一切法性轉故,當知唯說空性名阿賴耶識。”若將此文與說常恒堅固如來藏是不了義之經文,善爲配觀。則能知彼教,可顯阿賴耶識亦非了義也。(叁)經雲:“大慧,空性,”乃至:“遍入一切佛經。”又雲:“任于何經,應當了知皆是此義。”是顯分初二自性,有無自相之差別,是不了義之教也。
申二 以理明不了義
今以正理明說唯心是不了義。頌曰:
〖佛說所知若非有,則亦易除諸能知,由無所知即遮知,是故佛先遮所知。〗
如修植福德,是易悟入法性之方便,故佛先說布施等,如是最初不能通達甚深空義之衆生,佛亦令彼漸入無性。若先爲彼說無外所知,後易遣除能知自性。由先破外境說無所知,即是圓滿通達無我之方便,故佛先遮所知外境。以了達無所知,外境無我,亦易遣除能知,了達能知無我故。了達外境無自性已,有唯以自力便能了達能知無自性者,有因他略加開導即能了達者。又釋菩提心論,亦說無外境唯心有自性,是不了義。如雲:“爲除愚夫怖,故佛說此等,一切皆唯心,然非如實言。”提婆菩薩,智藏集論中,亦明顯宣說。
未二 明通達了不了義經之方便諸有慧者,于馀不了義經,凡未圓滿宣說真實義者,皆應如是解釋。頌曰:
〖如是了知教規已,凡經所說非真義,應知不了而解釋,說空性者是了義。〗
了知如上所說了義不了義經之建立規矩者,凡有契經诠說非真實義,未明了宣說不生等緣起者當知彼經,即不了義。了知彼是不了義已,即當解釋彼是悟入無自性之因。如出世贊雲:“大種非眼見,眼甯見彼造,佛爲破色執,于色如是說。”經亦雲:“無常義者。是謂無義。”前教成證之理,謂佛于對法中,說四大種是觸塵,非眼所見境,四大種所造色處,是眼所見。須俱許此二事也。佛明彼等之真實義時,謂若彼等有自性者,應四大種亦是眼所見。或應色境亦非眼所見。由知此理,則知前說,非是彼等之真實義,須更通達彼真實義。亦知前說,是悟入真實義之方便也。後教成證之理,亦同前說,了知經說諸法生滅,即是無有自性之義也。
若有契經明了宣說人法性空。當知彼經是真了義。如叁摩地王經雲:“當知善逝宣說空,是諸了義經差別,若說有情數取趣,當知彼法不了義。”經差別,謂不同不了義經之差別。說數取趣,僅是一例,說有作者,作業,作用等,亦是不了義經。此即安立契經有了不了義二類之根據。彼經又雲:“我于千世界,所說諸契經,不能盡宣說,文異義唯一。若能修一事,即遍修一切。盡一切諸佛,所說無量法,諸法皆無我。若人善解義,能于此處學,不難得佛法。”我于千世界等四句,謂盡諸佛所說一切經中,凡明顯宣說勝義者,即是直接趣入真如。其不如是說之不了義經,亦是間接趣向真如,故趣入真如其義唯一也。初發業者,不能盡學世界所有一切佛經,可學任何一經之真實義。此是引證,諸未明說真實義之契經,亦是悟入真實義之因也。若能修一事等二句,若善了知一法之真實義,而修習之,則能修習一切法之真實義,不須別修一一法之法性也。若修一事,即成修一切法,彼事爲何。盡一切諸佛等叁句,即明彼事,謂法無我。非說廣大行品,唯修一法即足也。如月燈經(即叁摩地王經)安立了不了義之理,無盡慧經等亦如是廣說。此等已于辨了中不義論中,詳盡解說。
釋論曰:“略說少分。”謂既釋解深密經所說叁性爲不…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