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生人天者,決定當受生死位苦,亦定當受愛別離苦,怨憎會苦,其執無因果事成就邪見者,則當墮于諸罪惡趣地獄中,亦定當受前說衆苦,故諸世人成爲大悲所憫之境。由大悲力遮世尊心不趣寂滅,是故世尊常住世間不般涅槃。〗
乙叁 如何造論之理
〖月稱聖比丘,廣集中論義,如聖教教授,宣說此論義。〗
如是無倒解說龍猛菩薩意趣之論義,是月稱比丘,廣集中觀義,如了義諸經聖教,及龍猛菩薩之教授而解說也。頌曰:
〖如離于本論,余論無此法,智者定當知,此義非余有。〗
如離中觀諸論,余論典中未有無倒宣說此空性法者,如是智者決定當知,我等此中所說論義,如空性法,亦是余論所未有者。釋論雲:“是故有中觀師謂經部與薩婆多部所說勝義,諸中觀師許爲世俗,當知此說是未了知中論之真實義,以出世法與世間法相同。不應理故。”此顯自宗許爲名言有者,皆是無自相法,故小乘二部于許有自相上一切建立,自宗非但勝義中不許有,即名言中亦不許有。于是當知此宗非但不共唯識,即與解釋龍猛提婆意趣之余中觀師宗亦不相共。然此論師許佛護釋堪爲定量,故非譏彼。靜天菩薩與此師宗極相符順。由此,于名言中亦不許有自相,而能安立二谛。故有多種不共善說,如不許自續及阿賴耶識等。辨了不了義等論中皆已廣說,此不煩贅。有說出世法,爲越出世間名言之他家,世間法爲自宗者,與釋論相違。釋論說:“棄舍此出世法,故當反上面說。”世間與出世之義,是如實知不知真實義也。
由此解釋龍猛菩薩意趣不共他故。其不知菩薩意趣,不解經論真實義者。但聞宣說空性之文字,便深生怖畏,遂即棄舍此出世法。今爲無倒顯示中論之真義,故造此入中論。頌曰:
〖由怖龍猛慧海色,衆生棄此賢善宗,開彼頌蕾拘摩陀,望月稱者心願滿。 〗
龍猛菩薩通達甚深空性之慧海,極廣難測顔色黝黑,見者恐怖,故唯識師等衆生,皆遠棄龍猛此賢善宗義。然中觀論如拘摩陀花之蓓蕾,諸企望月稱開放彼花者,今皆滿其心願矣。釋論雲:“若謂上座世親,陳那,護法等諸造論者。彼等是否,聞文生怖,棄舍無倒顯示緣起義耶?即作是答。”世親陳那等論中。雖皆是解釋唯識宗義。然彼諸師究竟何所許。如我等凡愚,實難揣測也。
又此甚深空義,誰能通達?頌曰:
〖前說深可怖,多聞亦難解,唯諸宿習者,乃能善通達,由見臆造宗,如說有我教,故離此宗外,莫樂他宗論。 〗(原文四句)
如前所說甚深真實義。極可恐怖。唯諸衆生曾於宿世樹殖增上勝解空性之習氣者,由久修習故,乃能決定通達。此處拿錯譯雲:“現見於外道惡論執爲真實者,由宿因力故亦能通達空性。”較跋曹所譯爲善。如諸外道若昔無信解空性之習氣,即使暫斷對法所說。唯除有頂,其馀叁界之煩惱現行,能別創立宗派者。然於佛說勝義空性不能信解。如是彼諸論師,多聞聖教,終難了解此甚深義,除中觀宗,由見他宗解說勝義之理,未得佛意,唯由臆造。如同宣說有人我之邪教。故離此中觀宗外,於他論師所許論宗,當舍歡喜之心。以他隨意所創宗義不足爲奇。唯自能增上信解空性正見,最爲希有。
乙四 回向造論之善
〖我釋龍猛宗,獲福遍十方 惑染意藍空,皎潔若秋星,或如心蛇頂,所有摩尼珠,願普世有情,證真速成佛。 〗(原文四句)
我以教理顯釋龍猛大阿闍黎之賢善宗義,所獲廣大福德,遍十方際,此於煩惱所染心意如蔚藍色之虛空中,最爲皎潔如同秋星或如造者心蛇頂上之摩尼寶珠。今仗此力,唯願一切世間有情,如實通達甚深真理,速趣如來普光明地。
甲四 結義分二,乙一 何師所造,乙二 何人所譯。今初。
入中論頌,是薩曼達國,光顯龍猛深廣理趣,證持明位,得如幻定,住無上乘,成就逆品不可奪之殊勝智悲,能於所畫乳牛?乳,破除有情實執之月稱大阿闍黎,著作圓滿。
乙二 何人所譯
迦濕彌羅聖天王時,印度底拉迦迦拉沙論師,與西藏跋曹日稱譯師,於迦濕彌羅國無比大城寶密寺中,依迦濕彌羅本翻譯。後於拉薩惹摩伽寺,印度金铠論師序與前譯師,依照東印度本,善加校改,講聞決擇。此中所列,與釋論中,造論序翻譯序相同者,是將別譯本頌與釋論中之本頌,合並校對而序也。
一切佛經心要義,離邊中道深緣起,遠離二邊如實解,
謂佛授記聖龍猛。彼最勝宗聖天意,智者造釋有多種,
圓滿釋者謂佛護,月稱論師與靜天。合叁大士所許門,
要義盡決文句到,以此善說今應成,最勝宗義淨無垢。
北方雖多信此宗,然不能分清微理,無福信解深義者,
反謗此宗自不解。爲除所見諸垢染,爲善根者顯深道,
並願我於一切生,不離此道故解釋。由此勤勞所生善,
普願衆生達深義,一切晝夜勤修習,諸佛菩薩常歡喜。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初由善吉祥大善知識,供四十兩銀曼茶羅。殷勤勸請,複由衆多信解此法,慧力殊勝之大善知識,殷誠勸請,造一文義明顯,總義決斷,廣解釋論諸難處之大疏。大中觀行者,多聞比丘,東宗喀巴善慧稱吉祥,造於格敦寺尊勝洲。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卷十四終
《入中論善顯密意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