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貪嗔等種種煩惱,爲貪五欲等,不求勝果,如被繩索結縛,不得出離。佛以大悲,示受生死,欲導彼等,鹹至涅槃也。
離知真實義,余無除衆垢,諸法真實義,無變異差別。
此證真實慧,亦非有別異。故佛爲衆說,無等無別乘。
此顯佛唯說一乘法也。離知真實義,無余方便,能除煩惱衆垢,故除顯真實義外,無別佛法。然諸法真實義,唯是一味,不以異時異地,而有變異差別。由所證義無別故。能證之慧亦無差別。故佛說法,究竟唯有一乘,說叁乘者,是方便說,如法華藥草化城窮子等喻所顯。
衆生有五濁,能生諸過失,故世間不入,甚深佛行境。
然由佛善逝,具智悲方便,昔曾發誓願,度盡諸有情。
此顯大悲不治衆生故方便說法也。衆生由劫者,謂此*輪,能息衆生煩惱最寂靜故。世間衆生,以有貪嗔等種種煩惱,爲貪五欲等,不求勝果,如被繩索結縛,不得出離。佛以大悲,示受生死,欲導彼等,鹹至涅槃也。
離知真實義,余無除衆垢,諸法真實義,無變異差別。
此證真實慧,亦非有別異。故佛爲衆說,無等無別乘。
此顯佛唯說一乘法也。離知真實義,無余方便,能除煩惱衆垢,故除顯真實義外,無別佛法。然諸法真實義,唯是一味,不以異時異地,而有變異差別。由所證義無別故。能證之慧亦無差別。故佛說法,究竟唯有一乘,說叁乘者,是方便說,如法華藥草化城窮子等喻所顯。
衆生有五濁,能生諸過失,故世間不入,甚深佛行境。
然由佛善逝,具智悲方便,昔曾發誓願,度盡諸有情。
此顯大悲不治衆生故方便說法也。衆生由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之所染汙,滂法造罪墮落顛倒,故不能信解悟入甚深真義佛所行境。然佛由昔發衆生無邊誓願度之宏願,不能以衆生不解遂方便棄舍衆生,故仍各應根機方便說法也。
以是如智者,導衆赴寶洲,爲除衆疲乏,化作可愛城。
佛令諸弟子,念趣寂滅樂,心修遠離 已,次乃說一乘。
此即引法華化城喻也。
十方世界佛行境,如其所有微塵數,佛證菩提劫亦爾,然此秘密未嘗說。
直至虛空未變壞,世間未證最寂滅,慧母所生悲乳育,佛豈入于寂滅處。
此二頌顯佛身不滅也。初頌示。釋迦牟尼無量劫前久已成佛。十方世界佛所行境,世界之數已不可知,況于將此無邊世界碎爲微塵之數。佛證菩提以來,所經劫數,亦複如是,然此秘密,未嘗宣說。唯于寶積經中父子相見會中,有懷疑佛之國土,何故如此穢惡不淨,佛言過去無數劫有因陀羅王佛,國土一切莊嚴,勝于極樂世界。最後謂:彼佛爲誰,衆莫能答。時文殊菩薩,從東方不動世界佛會中,一彈指頃,從彼處沒,于此間出,謂彼佛即釋迦世尊。故佛成佛之時,距今若幹時劫,實非凡夫能測。而自今以後,盡未來際,虛空界盡,衆生界盡,佛之悲願乃盡。若衆生一人未證最寂滅果,佛亦不入涅槃。以佛爲慧母所生,大悲乳母之所育,決不棄有情趣寂滅也。
世間由癡啖毒食,如佛哀愍彼衆生,子毒母痛亦不及,以是勝依不入滅。
此喻顯大悲之痛切也。如幼子無知食毒,慈母所有痛苦憂惱;佛見衆生由無明癡覆,啖五欲毒食,哀愁痛切,猶有過之。故衆生無明未盡,佛決不忍入涅槃。勝依者,謂佛爲衆生最勝依怙也。
由諸不智人,執有事無事,當受生死位,愛離怨會苦,
並得罪惡趣,故世成悲境,大悲遮心滅,故佛不涅槃。
此二頌顯大悲不入滅之理也,此在藏文,亦是一頌,每句各十五字。世間衆生,由無知故,于緣生法執爲實有,墮在常邊;于因果等,撥爲斷無,墮在斷邊。由墮常故,流轉生死,受一切苦;由墮斷故,造諸罪業,入于惡趣。故一切世間,無非佛所悲念之境。由大悲力所遮止故,佛心無由入于寂滅,故不涅槃也。
月稱勝比丘,廣集中論義。如聖教教授,宣說此論義。
如離于本論,余論無此法,智者定當知,此義非余有。
此總結造論所依也。謂我今造此論。依于中論,然非唯依文句,乃依義理。且依寶積華嚴法華等聖教,及師長教授,乃造此論。其所诠之義,謂由大悲心無二慧乃至十力佛果皆是也。本論指中論。余論指唯識宗以下之論。此一頌正對清辨派而言。彼謂經部勝義有,即是中觀世俗谛。故此雲,除中論以外,余唯識以下諸宗,無此真空之法。故智者當知,此空宗教義,非余部所有也,
由怖龍猛慧海色,衆生棄此賢善宗,開彼頌蕾拘摩陀,望月稱者心願滿。
此顯造論所爲也。龍猛空慧,如海甚深。海深則蔚藍之色亦深,衆生見而生怖。衆生不達龍猛空慧甚深之境,亦見而生怖,遂棄此中觀賢善之宗。彼頌指中論頌。拘摩陀,花名,色白,入夜始開。中論喻如花蕾,此入中論,喻如明月,月出則拘摩陀開也。我今開演中論之義,爲于望我開顯者,領其願滿也。
前說深可怖,多聞亦難解,唯諸宿習者,乃能善通達。
由見臆造宗,如說有我教,故離此宗外,莫樂他宗論。
此顯此宗教義甚深,唯具宿根乃能通達也。此在藏文,亦爲一頌。前說空理甚深可怖,雖多聞如世親陳那亦難了解。(世親陳那是否真不解,另一問題。)唯諸宿習般若具善根者,方能通達。見諸宗臆造之說,不遵佛說,其所說之義,與外道所執有我之教相似,故舍此宗外,于他宗皆不愛樂也。
我釋龍猛宗,獲福遍十方。惑染意藍空,皎潔若秋星。
或如心蛇頂,所有摩尼珠。願普世有情,證真速成佛。
此總結回向也,謂自身雖是凡夫,意爲衆惑所染如虛空黝暗藍色。此福雖微,如星光細小,然亦爲衆生之所瞻望。又此心雖爲叁毒所集,有如毒蛇。然此造論福,亦可利益衆生,如毒蛇頂之摩尼珠,亦爲衆生所寶也。今以釋龍猛論之福,回施有情,普願衆生,速證真實,速成佛果。
《入中論講記》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