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入中论讲记▪P16

  ..续本文上一页为实,是其不同。然胜义谛中,无能知所知对立之相,故亦不可说知不知。要于名言谛中方可安立为知也。

  百福所感受用身,化身虚空及余物,彼力发音说法性,世间由此亦了真。

  此答有能说者也。经云;曼殊师利应知,不生不灭即如来增语。法身既以法性为体,故不能以言说宣示众生。然由三大阿僧祗劫六度万行所感之受用身,及所示现之化身,能为众生宣说法性。乃至佛力加持虚空亦能发音说法,如常啼菩萨,志诚求大般若,感得虚空发音,为示方所。加持余物亦能说法,如极乐世界水鸟树林,皆能说法。但令机感相投,尽虚空皆是善知识,以佛充满法界故。以是之故,法身虽离言说,众生由报身等发音,亦可了知法性。

  如其强力诸陶师,经久极力转机轮,现前虽无功用力,旋转仍为瓶等因。

  如是佛住法性身,现前虽然无功用,由众生善与愿力,事业恒转不思议。

  此显不加功用自能利生之理。如勇健陶师,经久极力旋转机轮,后虽放舍不用力旋转,不作功用,然以前力所引势力,机轮自能旋转,仍为制瓶之因。众生善根,喻如制瓶之泥。佛往昔度生大愿,与三大阿僧祗劫精进修行之福德力,喻如陶师经久旋转机轮之力。证法性身,最极寂静,不作功用,如陶师放拾机轮,不复用力旋转。不作功用自能任运度生,喻如机轮放舍之后,自能旋转制瓶也。

  尽焚所知如干薪,诸佛法身最寂灭,尔时不生亦不灭,由心灭故唯身证。

  此显报身为能证也。佛智如火,尽焚一切戏论分别影相。证法身时,能证之智,与所证之境合一。所证之境,既寂静离盲,生灭俱不可说,能证之智亦复如是。既境智俱寂,云何于名言谛中,安立为证法身

  故唯依报身,安立为证,以报身始有色相,可以诠说故。

  此寂灭身五分别,如如意树摩尼珠,众生未空常利世,离戏论者始能见。

  此答云何利生之难也。此身虽无分别,不作功用,然能随机说法利益众生。如三十三天如意树,亦如龙王顶之摩尼珠,随众生福业所感,令五欲所需,随意自至。彼树与珠,亦不作功用,自有如是之力。如是佛身亦不作功用,恒常利生,尽生死际。然此身非凡夫所能见,如阿弥陀佛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一须弥尚非肉眼所见,一海边际尚非肉眼可得,如是佛之身相,凡夫云何可见。若报身佛为众生说法,恐众生闻之,将如大风振耳,无从辨其语义矣。是故唯见道之菩萨乃见,非凡夫见。

  能仁于一等流身,同时现诸本生事,自生虽已久迁灭,仍了无杂现一切。

  此下九颂显等流身功德。等流身为报身示现与地上菩萨及声闻说法之身,又不同于八相示现之化身,乃报身功德之所等流,故曰等流身。佛于一等流身,同时可现往昔一切生中之事,往昔之生虽久已迁灭,然由果追因,因力存在,因位之力,俱可于果位表现,如华严经广说。

  何佛何刹能仁相,诸佛身行威力等,声闻僧量如何行,诸菩萨身若何等。

  演说何法自若何,如何闻法修何行,作何布施供佛等,于一身中能普现。

  此释一身现诸本生事,举一作布施为喻也。谓作此布施,于何佛世,在何国土,彼佛身相光明种姓云何,修何种行,具何威力,声闻弟子若干,各修何行,菩萨弟子若干,身相若何,演说何等之法,谓三乘一乘等差别,自身若何,或生富贵家,或生贫贱家,乃至或生鹿象等畜生中;以何因缘而得闻法,所修何行,以何物施,施与何人,经几何时,于一身中,皆能普现。

  如是持戒修忍进,禅定智慧昔诸生,彼等无余一切行,于一毛孔皆能现。

  此例余五度,及余诸行,如修布施,皆能显现。不惟于一身中显现,于一毛孔亦能显现。

  诸佛过去及未来,现在尽于虚空际,安住世间说正法,救济苦恼众生者,

  彼初发心至菩提,一切诸行如已行,由知诸法同幻性,于一毛孔能顿现。

  此显三世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成佛,一切诸行,亦如已行,能于一毛孔中同时顿现,以了知诸法如幻之理故。

  如是三世诸菩萨,独觉声闻一切行,及余一切异生位,一毛孔中皆顿现。

  

  此显不唯能现三世诸佛之本身事,乃至一切菩萨独觉声闻异生之事,亦能顿现,

  此清净行随欲转,尽空世界现一尘,一尘遍于无边界,世界不细尘不粗。

  此显空间大小无碍。如此诸佛菩萨所行六波罗密等清净功德,皆能不作功用,任运显现,自在无碍。能令尽空世界现一尘中,亦能令一微尘遍无边世界。此华严十玄门大小相容一多互摄之理也。

  佛无分别尽来际,一一刹那现众行,尽赡部洲一切尘,犹不能及彼行数。

  此显时间三世无碍。能以尽未来际众行,于一刹那同时显现。乃至尽未来际,示现无碍也。

  处非处智力,如是业报智,知种种胜解,种种界智力,

  知根胜劣智,及知遍趣行,静虑解脱定,等至等智力,

  宿住随念智,如是死生智,诸漏尽智力,是谓十种力。

  此总标十力也。十力具足成就,即是佛果,此即以十力显示佛果也。

  彼法定从此因生,知者说此为彼处,违上非处无边境,智无碍着说名力。

  此别释处非处智力也。处即因义,彼法从此生,或从此得,即说此为彼法之因。若布施为大富多财之因,修三学断烦恼是得解脱之因,佛为现量证知者,即说为处。若彼法不从此法生,不从此法得,如作恶而求人天乐,外道苦行而求解脱,彼因不能得此果,即说彼为非处。是处非处,于无边处智无碍着,皆悉能知,乃名为力。此处非处智力为总,余九为别。

  爱与非爱违上相,尽业及彼种种果,智力无碍别别转,遍三世境是为力。

  此别释业异熟智力也。爱业谓感乐果之业,非爱谓感苦果之业。违上谓杂业,非纯善业亦非纯恶业也。尽业谓断尽生死之无漏业,业果深细,久远之业,虽大阿罗汉,亦难彻见,唯佛悉见无碍。

  贪等生力之所发,有劣中胜种种欲。余法所覆诸胜解,智遍三世名为力。

  此别释种种胜解智力也。众生由贪等善不善心所之力,发为种种不同之意乐胜解,各有劣中胜三等差别。此各各不同之胜解,表现于外,则人人能见,然有时为他法所映蔽覆藏,则唯佛智始能见矣。

  诸佛善巧界差别,眼等本性说名界,正等觉智无边际,遍诸界别说名力。

  此别释种种界智力也。界谓本性,眼等本性空无我性,说名为界。又界谓种性,空宗谓众生同一种姓究竟成佛,唯识则谓有五种种姓差别。佛智于无边际众生界姓,悉能了知。

  遍计等利说名胜,处中钝下说名劣,眼等互生皆了达,种智无碍说名力。

  此别释根胜劣智力也。根具说有二十二根,谓眼等六根、男根、女根、命根,苦等五受根、信等五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也。根有利中钝三等,利者名胜、中钝名劣。二十二根摄一切杂染清净之根。众生之根,若胜若劣,佛悉了知。

  有行趣佛有行趣,独觉声闻二菩提,天人鬼畜地狱等,智无障碍说为力。

  此别释遍趣行智力也。趣谓趣向,行谓所行之道。或修大乘行趣佛道,或修二乘独觉声闻道,或修五戒十善人天道,或作十恶五逆而趣三途恶道。佛悉了知无碍。

  无边世界行者别,静虑解脱奢摩他,及九等至诸差别,智无障碍说名力。

  此别释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也。行者谓修禅定者。所有修诸禅定之因及方便,各各行者所修,佛悉了知。

  过去从痴住三有,自他一一有情生,尽情无边并因处,彼彼智慧说名力。

  此别释宿命智力也。痴谓无明。从无始来,由无明流转生死,自他一一有情,族姓、寿命受用眷属作业、无边有情、过去所经,皆悉了知。

  尽虚空际世界中,一一有情死生时,于彼多境智遍转,清净无碍说名力。

  此别释死生智力也。此即天眼通,能知未来多生之事,尽未来际。

  诸佛一切种智力,速断烦恼及习气,弟子等慧灭烦恼;于彼无碍智名力。

  此别释漏尽智力也。能断烦恼得解脱,亦能知已断烦恼得解脱,名漏尽智力。小乘能断烦恼,而不能断习气;且只能自知漏尽。不知他人漏尽。大乘断烦恼,习气亦断:且能知他人,何处何时以何因缘,而得漏尽,智无障碍。

  妙翅飞还非空尽,由自力量而回转,佛德无边若虚空,弟子菩萨莫能宣。

  如我于佛众功德,岂能了知而赞言,然由龙猛已宣说,故我无疑述少分。

  上以十力总赞佛功德已,此二颂佛之功德无穷,赞莫能尽。佛从初发心,即为利益无边众生,三大阿僧柢劫积集无边福智资粮,乃至十地得无边佛妙智灌顶之三摩地,如是功德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惟诸菩萨不能宣说,即佛自宣说,尽未来际,亦刁<能尽。如大鹏鸟,破空飞去,有时飞还,乃力尽而还,非已到虚空边际而折还也。如是诸佛菩萨,说佛功德,虽有时止息,亦非佛之功德有尽。我者,月称菩萨自称。如找有漏凡夫,佛之功德,非我境界,岂能了知,实无由赞扬。然由龙树菩萨所造宝蔓论法界赞等,略窥少分,故敢称述也。

  甚深谓空性,余德即广大,了知深广理,当得此功德。

  此结出佛功德也。佛之功德,谓由福智二种资粮圆满成就。智谓通达甚深空性之慧,福谓除慧以外其余一切广大功德,从修布施等因,乃至成就十力等果,皆摄于此。此甚深广大二种般若,即是大乘,若能了知修证,即可成就如佛之功德。

  佛得不动身,化重来三有,示天降出胎,菩提转静轮,

  世有种种行,为多爱索缚,佛以大悲心,咸导至涅槃。

  此颂化身功德也。此二颂藏文原是一颂,以文多句长,今译为二颂。不动身谓法身及报身。以色界天身,一般众生无由接近,故重现化身,重来三有,示现从兜率陀天,下降王宫,入胎出胎,中间学习书数,逾城出家,雪山苦行,示同凡夫,及诸外道。后更弃舍苦行,受牧女乳糜,浴尼连河,于菩提树下,成等正觉,转大*轮。所以示同凡夫者,令众生知佛与常人无异,自信亦可成佛故。示同外道者,令知无义苦行,不能解脱生死故。静轮者,谓此*轮,能息众生烦恼最寂静故。世间众生,以…

《入中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