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回诤論▪P2

  ..續本文上一頁十六者得。十七者成。十八者辯才。十九者適。二十者勤。二十一者思。二十二者求。二十叁者勢力。二十四者不嫉。二十五者自在。二十六者善辯才。二十七者不悔。二十八者悔。二十九者少欲。叁十者不少欲。叁十一者舍。叁十二者不思。叁十叁者不求。叁十四者不願。叁十五者樂說。叁十六者不著境界。叁十七者不行。叁十八者生。叁十九者住。四十者滅。四十一者集。四十二者老。四十叁者熱惱。四十四者悶。四十五者疑。四十六者思量。四十七者愛。四十八者信。四十九者樂。五十者不順。五十一者順取。五十二者不畏大衆。五十叁者恭敬。五十四者作勝法。五十五者敬。五十六者不敬。五十七者供給。五十八者不供給。五十九者定順。六十者宿。六十一者發動。六十二者不樂。六十叁者覆。六十四者不定。六十五者愁惱。六十六者求不得。六十七者荒亂。六十八者懈怠。六十九者憂愦。七十者希淨。七十一者內信。七十二者畏。七十叁者信。七十四者慚。七十五者質直。七十六者不诳。七十七者寂靜。七十八者不驚。七十九者不錯。八十者柔軟。八十一者開解。八十二者嫌。八十叁者燒。八十四者惺。八十五者不貪。八十六者不嗔。八十七者不癡。八十八者不一切知。八十九者放舍。九十者不有。九十一者愧。九十二者不自隱惡。九十叁者悲。九十四者喜。九十五者舍。九十六者神通。九十七者不執。九十八者不妒。九十九者心淨。一百者忍辱。一百一者利益。一百二者能用。一百叁者福德。一百四者無想定。一百五者不一切智。一百六者無常叁昧(少十叁法無處訪本)。如是如是。善法一百一十有九。如彼善法善法自體。彼不善法不善法自體。如是無記無記。本性無記本性無記。欲界欲界。色界色界。無色界無色界。無漏無漏。苦集滅道苦集滅道。修定修定。如是如是見有無量種種諸法皆有自體。如是若說一切諸法皆無自體。如是無體得言空者。義不相應。此複有義。偈言

  出法出法體  是聖人所說

  如是不出法  不出法自體 

  此偈明何義。如說出法出法自體。如是不出法不出法自體。覺分覺分自體。菩提分菩提分自體。非菩提分非菩提分自體。如是余法皆亦如是。若如是見彼無量種諸法自體。而如是說一切諸法皆無自體。以無自體名爲空者。義不相應。又複有義。偈言

  諸法若無體  無體不得名

  有自體有名  唯名雲何名 

  此偈明何義。若一切法皆無自體說無自體。言語亦無。何以故。有物有名。無物無名。以一切法皆有名故。當知諸法皆有自體。法有自體故不得言一切法空。如是若說一切法空無自體者。義不相應。偈言

  若離法有名  于彼法中無

  說離法有名  彼人則可難 

  此偈明何義。若汝意謂。有法有名離法有名。如是一切諸法皆空無自體成。非物無名有物有名。此我今說。若如是者。有何等人。說離法體別有名字。若別有名。別有法者。則不得示彼不可示。如是汝心分別別有諸法別有名者。是義不然。又複有義。偈言

  法若有自體  可得遮諸法

  諸法若無體  竟爲何所遮

  如有瓶有埿  可得遮瓶埿

  見有物則遮  見無物不遮 

  此偈明何義。有物得遮無物不遮。如無瓶埿則不須遮。有瓶得遮無瓶不遮。如是如是法無自體則不須遮。法有自體可得有遮。無雲何遮。若一切法皆無自體而便遮言。一切諸法無自體者。義不相應。汝何所遮。若有遮體。能遮一切諸法自體。偈言

  若法無自體  言語何所遮

  若無法得遮  無語亦成遮 

  此偈明何義。若法無體語亦無體。雲何遮言。一切諸法皆無自體。若如是遮。不說言語亦得成遮。若如是者火冷水堅如是等過。又複有義。偈言

  如愚癡之人  妄取炎爲水

  若汝遮妄取  其事亦如是 

  此偈明何義。若汝意謂。如愚癡人取炎爲水。于無水中虛妄取水。有黠慧人爲回彼心而語之言。汝妄取水。如是如是于無自體一切法中取法自體。爲彼衆生妄心回故。說一切法皆無自體。此我今說。偈言

  取所取能取  遮所遮能遮

  如是六種義  皆悉是有法 

  此偈明何義。若當如是有衆生者。有取所取有能取者。得言虛妄遮所遮等。如是六種義成。若六義成而說諸法一切空者。是義不然。偈言

  若無取所取  亦無有能取

  則無遮所遮  亦無有能遮 

  此偈明何義。若汝意謂無如是過。非取所取。非能取者。彼若如是虛妄取遮。一切諸法無自體者。彼遮亦無所遮亦無能遮亦無。偈言

  若無遮所遮  亦無有能遮

  則一切法成  彼自體亦成 

  此偈明何義。若非有遮非有所遮非有能遮。是則不遮一切諸法。則一切法皆有自體。偈言

  汝因則不成  無體雲何因

  若法無因者  雲何得言成 

  此偈明何義。若一切法空無自體。如是義中說因不成。何以故。一切諸法空無自體。何處有因。若法無因一切法空以何因成。是故汝說一切法空無自體者。是義不然。偈言

  汝若無因成  諸法自體回

  我亦無因成  諸法有自體 

  此偈明何義。若汝意謂。我無因成法無自體。如汝無因自體回成。我自體法亦無因成。偈言

  若有因無體  是義不相應

  世間無體法  則不得言有 

  此偈明何義。若汝意謂。我有因成因無自體。若如是者無自體義則不相應。何以故。一切世間無自體者。不得言有。偈言

  前遮後所遮  如是不相應

  若後遮及並  如是知有體 

  此偈明何義。若遮在前所遮在後。義不相應。未有所遮遮何所遮。若遮在後所遮在前。亦不相應。所遮已成遮何能遮。若遮所遮二法同時不相因緣。遮不因所遮。所遮不因遮。皆有自體故。則不得言遮。如角並生各不相因。左不因右右不因左。如是若說一切諸法無自體者。是義不然。釋初分竟

  回诤論釋上分第四

  釋曰。如汝所說我今答汝。汝說偈言

  若一切無體  言語是一切

  言語自無體  何能遮彼體 

  此偈。我今答。偈言

  我語言若離  因緣和合法

  是則空義成  諸法無自體 

  此偈明何義。若彼言語。因中大中和合中無。離散中無。咽喉唇舌齒根龂鼻頂等諸處皆各有力。如是二處和合中無。若離如是因緣和合。更無別法。以如是故無有自體。無自體故我言一切皆無自體。空義則成。如此言語無自體空。諸法如是無自體空。是故汝言。汝語空故不能說空。是義不然。又複有義。偈言

  若因緣法空  我今說此義

  何人有因緣  彼因緣無體 

  此偈明何義。汝不能解一切法空。不知空義何能咎我。如汝所言。汝語言空語無自體。無自體故不能遮法。此法若是因緣生者。生故得言一切法空。得言一切皆無自體。以何義故。知因緣生法無自體。若法一切皆因緣生。則一切法。皆無自體。法無自體則須因緣。若有自體何用因緣。若離因緣則無諸法。若因緣生則無自體。以無自體故得言空。如是我語亦因緣生。若因緣生則無自體。以無自體故得言空。以一切法因緣生者自體皆空。如輿瓶衣蕃等諸物。彼法各各自有因緣。世間薪草土所作器水蜜乳等。將來將去及舉掌等。又複寒熱風等障中諸受用法。因緣生故皆無自體。如是如是我語因緣和合而生。如是得言無有自體。若無自體如是得言無自體成。如是空語世間受用。是故汝言無自體故汝語亦空。則不能遮諸法自體。是義不然。又複有義。偈言

  化人于化人  幻人于幻人

  如是遮所遮  其義亦如是 

  此偈明何義。如化丈夫于異化人。見有去來種種所作而便遮之。如幻丈夫于異幻人。見有去來種種所作而便遮之。能遮化人彼則是空。若彼能遮化人是空。所遮化人則亦是空。若所遮空遮人亦空。能遮幻人彼則是空。若彼能遮幻人是空。所遮幻人則亦是空。若所遮空遮人亦空。如是如是我語言空。如幻化空。如是空語。能遮一切諸法自體。是故汝言。汝語空故。則不能遮一切諸法有自體者。汝彼語言則不相應。若汝說言彼六種诤彼如是遮。如是我語非一切法。我語亦空諸法亦空。非一切法皆悉不空。又複汝說偈言

  若語有自體  前所立宗壞

  如是則有過  應更說勝因 

  此偈。我今答。偈言

  言語無自體  所說亦無體

  我如是無過  不須說勝因 

  此偈明何義。我此語言。以因緣生非有自體。如前所說。自體不生故得言空。如是得言此語言空余一切法悉皆是空。如是空故我則無過。若我說言此語不空余一切法悉皆空者。我則有過。我不如是是故無過。理實不得語言不空余一切法皆悉是空。我以是故不說勝因。若語不空余一切法皆悉空者。可說勝因。是故汝言。汝诤論壞語則有過。應說勝因。是義不然。又複汝說。偈言

  若謂如勿聲  是義則不然

  聲有能遮聲  無聲何能遮 

  此偈。我今答。偈言

  汝言勿聲者  此非我譬喻

  我非以此聲  能遮彼聲故 

  此偈明何義。此非我喻。如何人言莫作聲者。彼自作聲以聲遮聲。聲非不空我則不爾。語言亦空遮法亦空。何以故。譬如彼聲能回此聲。我不如是。我如是說。一切諸法皆無自體。以無自體故得言空。何以故。若無體語回無自體。則一切法皆成自體。如言勿聲聲能遮聲。如是如是無自體語遮無體法。若如是遮無自體者。則一切法皆成自體。若有自體則一切法皆悉不空。我說法空不說不空。譬喻如是。偈言

  如或有丈夫  妄取化女身

  而生于欲心  此義亦如是 

  此偈明何義。如化婦女實自體空。如或丈夫于化女身。生實有想起于欲心。彼虛妄取諸法亦爾。彼或如來如來弟子聲聞之人。爲回彼人虛妄取心。或是如來威神之力。如來弟子聲聞威力。化作化人。如是如是語空如化。如化婦女無自體空。法如是空。取法自體能遮令回。如是如是以此空喻能成空義。我則相應非汝相應。偈言

  同所成不然  響中無因故

  我依于世谛  故作如是說 

  此偈明何義。若汝或謂如勿聲者因同所成。何以故。以因不離一切諸法無自體故。非彼聲響而有自體。以因緣生故無自體。若無自體汝說聲有能…

《回诤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精研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