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鬘論▪P4

  ..續本文上一頁說,爲得故豪取,直接作謗嚇。

  15已得欲再得,對彼作贊言,诃責彼彼過,能令彼彼順。

  16懈怠不尋思,煩惱病作意;遍貪粗自具,謂怠性貪著。

  17貪嗔癡汙想,異想及分別;任心不作意,說明心無見。

  18于諸隨順行,怠致不恭敬;師教非佛理,說爲惡士夫。

  19耽諸貪愛執,緣由微欲生;遍欲貪求生,此爲上品纏。

  20己物生貪執,是謂具貪者;愛著于他物,是名非理貪。

  21于非境女人,求得非法欲;自無德顯德,說名爲詐現。

  22不知足恒求,說此名大欲;願他自我德,說名識知欲。

  23難忍作損害,苦亦難爲忍,于尊師不敬,是彼謂非理。

  24不敬如法教,謂不樂受教;于親人愛著,說名親貪著。

  25貪境贊彼德,說名執鄉土;不慮死怖畏,說名不死覺。

  26此思緣他識,緣自願他人,知自功德相,而作無上好。

  27若貪他財物,則思唯于他,由貪或損觸,謂益無益心。

  28由欲染汙心,是名非善堅,身沈說名極,遲緩名懈怠。

  29變化由惑製,身口不堅牢;身亂不節食,說明爲食醉。

  30心思低下沈,是謂心層怖;貪愛于五塵,說名爲欲欲。

  31于他損害意,從九因緣生,叁時疑財橫,說名爲嗔恚。

  32由身心粗重,事無能名闇,心晦說名睡,身心掉名動。

  33由惡事生悔,後際尤惱生,于叁寶真谛,猶豫說名疑。

  34菩薩皆斷此,具律更應斷,若能免此惡,功德容易生。

  35菩薩諸功德,今當略宣說:謂施戒忍進,靜慮慧悲等。

  36施爲舍自利,屍羅則利他,忍辱離嗔恚,精進長白法。

  37靜慮專無染,慧抉擇實義,悲于諸衆生,一味大悲慧。

  38施富戒安樂,忍悅進有威,禅靜慧解脫,悲修一切利。

  39以上七能攝,一切波羅蜜,得不思議智,世間依怙尊。

  40如聲聞乘中,說聲聞八地,如是大乘中,說菩薩十地。

  41初地名歡喜,于中喜希有,斷盡叁種結,及生如來家。

  42因此地果報,究竟勝施度,于百佛世界,不動得自在。

  43第二名無垢,身口意等業,十種皆清淨,自然得安住。

  44因此地果報,究竟勝戒度,吉祥七寶言,四洲轉輪王。

  45叁地名發光,發靜智光故,起靜慮神通,永盡貪嗔故。

  46因此地異熟,常作天中王,增上行忍進,能遣諸欲貪。

  47第四名焰慧,發正智慧故,一切菩提分,增上修習故。

  48彼招異熟果,作夜摩天王,善能破一切,薩伽耶見等。

  49第五名難勝,諸魔難勝故,善知聖谛等,微妙深義故。

  50此所感異熟,作兜率天王,能破諸外道,煩惱惡見處。

  51第六名現前,現證佛法故,由修止觀道,得滅定增廣。

  52此地異熟果,作化樂天王,聲聞無能奪,能滅諸我慢。

  53第七名遠行,遠行數相續,于中念念得,持住滅盡定。

  54因此地果報,天王統治主,現證聖谛故,能爲第一師。

   證方便勝智,六度生無間,于叁乘世俗,爲最第一師。

  55八地童子地,無別故不動,無分別難思,非身口意境,

  56因此地果報,梵主小千主,二乘等不及,勝義擇難奪。

  57九地善慧地,梵天中千主,此中智最勝,由得自證慧。

  58因此地果報,力度常現前,衆生所思部,羅漢不能及。

  59十地法雲地,能雨正法雨,佛光水灌身,受佛灌頂位。

  60因地此果報,爲淨居梵王,大自在天王,智慧境難思。

  61如此菩薩地,十種我已說,佛地與彼異,具勝德難量。

  62此地但略說,十力等相應,隨此一一力,如衆生難量。

  63如此等可言,諸佛無量德,如十方虛空,及地水火風。

  64諸佛無量德,于余人難信,若不見此因,難量如此果。

  65尊前或他前,現前佛支提,日夜各叁遍,願頌二十偈。

  66諸佛法及僧,一切諸菩薩,我頂禮皈依,余可尊亦敬。

  67我離一切惡,攝持一切善,衆生諸善行,隨喜及順行。

  68頭面禮諸佛,合掌勸請住,願爲轉*輪,窮生死後際。

  69從此行我德,已作及未作,因此願衆生,皆發菩提心。

  70衆生無垢根,盡離無暇處,具淨命相應,願彼自在事。

  71願彼一切衆,手具珍寶藏,物用悉無量,有海願永盡。

  72願一切女人,皆成勝丈夫,恒于一切時,明足得圓滿。

  73勝形貌威德,好色他愛見,無病力辦具,長壽願彼然。

  74解脫諸苦畏,一向歸叁寶,于方便善巧,佛法爲大財。

  75慈悲喜淨舍,恒居四梵住,施戒忍精進,定智所莊嚴。

  76圓滿福慧行,相好光明照,願彼難思量,願行無礙行。

  77彼德我具足,他亦德莊嚴,解脫一切過,願我愛衆生。

  78圓滿一切善,及衆生所樂,能除他衆苦,願我恒如此。

  79若他有怖畏,一切時及處,由唯憶我名,得脫一切苦。

  80若有敬信我,若見及憶持,乃至聞我名,願彼定菩提。

  81願我得五通,恒隨一切生,願我恒能生,離擾得菩提。

  82世間遍衆生,若有欲作惡,願彼無法損,願恒俱斷惡。

  83如地水火風,野藥及林樹,如他欲受用,願依自善用。

  84願我他所愛,如念自壽命,彼惡盡我報,我善願彼熟。

  85乃至少分衆,未曾解脫時,縱證最無上,亦願爲他住。

  86如此言修行,福德若有體,恒沙世界器,其福亦難量。

  87佛世尊自說,正理亦顯成,衆生界無量,利益願亦爾。

  88我向國王汝,略宣說此法,願汝愛此法,似愛汝自身。

  89若人愛此法,是實愛自身,愛自當爲利,此利由法成。

  90故事法如身,事行如事法,如行事慧然,事慧依智者。

  91淨悲有智慧,伏他說利言,由自惡疑他,此人損自事。

  92是諸善知識,汝應知略相:知足慈悲戒,智慧能滅惡。

  93凡此示教汝,汝知敬順行,此圓滿法規,若習得勝位。

  94衆生谛軟語,安祥嚴可畏,有理不輕毀,自在應善說。

  95隨眠善調伏,戒慎心寂靜,離掉無親疏,無動與堅行。

  96願圓如滿月,威德如秋陽,甚深如大海,堅住如山王。

  97衆過皆永離,衆德所莊嚴,爲衆作近護,願成一切智。

  98非但爲國王,說此諸善法,亦複爲余人,由欲利一切。

  99勸誡王此論,日日應谛思,爲令自及他,得無上菩提。

  100勝戒敬尊表,忍辱無嫉妒,不吝財知足,救濟墮難事。

   于彼善惡人,攝持及製伏,弘護佛正法,勤求菩提行。

  

  

《寶鬘論》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回诤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