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寶鬘論講義▪P10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我要布置供品?”,他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原來今天施主要來,我才布置供品。不是爲了法,我爲世間八法所控製。”于是抓了一把灰塵往供品撒過去,然後在那兒睡覺。當施主過來看時,覺得這位修行者怎麼不修行反而睡覺,而且供品那麼髒也不清理。這件事被一位帝巴垛上師聽到,非常贊歎本恭甲上師,認爲這樣才是真正的法。瑜伽上師彌勒日巴一生都爲了法,不讓自己有好的衣食,不要名利,觀察自己對世間八法(八風)的欲念有否生起,一生起馬上對治,如此才是修行者。否則外表像修行者,內心根本不是修行,還做一些不如理的事。

  問2:以佛教徒而言,您成立有我的存在嗎?

  答:我很難回答,因爲我和無我有很多角度可以解釋。到底佛教徒承認有我還是無我?英文的Soul和Sprit,我不是很清楚。以印度的研究宗教專家(外道)認爲我是無始以來都存在,我的續流是不斷,他們不知道續流以及刹那轉變的關系,認爲我是常法,是獨立,是自主的。關于有我和無我的標准,如果問者是指名言上的我,當然是存在,如果指有自性的我就不存在。至于無自性是一定存在。中論八大師主張人無我,宗喀巴大師講補特伽羅(有情)無獨立之實體有,宗大師的上師仁達瓦也認爲補特伽羅無獨立之實體有,但是承認人有我。因此要先明白問者所知的辭意及用詞,答者才能回答。所以你講的Soul,如果是很簡單一般性你和我之間的普通問話,我說是有的;如果你說的我是指補特伽蜀獨立的、實體的、自性有的,我認爲這種我是沒有,Soul的辭意就偏差了。

  問3:初學者,沒有修行經驗的人,修行的次第應該如何著手?

  答:不要念誦太多,以個人經驗,念很多而不去思惟涵意,只是浪費時間。但是《寶鬘論》後面有幾句偈頌,卻應該常念誦,甚至背起來多加思惟。譬如思惟空性時,就看有關空性的偈頌,反複思惟空性的辭意。

  問4:平常應該念何種念誦文?

  答:《寶鬘論》第五品第六十六偈到八十五偈。即“誡王寶鬘所出誓願”二十頌,亦即是七支供養與誓願回向。第五品發願回向文有講到一切女子變成男子,如果此願成真,地球將沒有人,因爲沒有女子生育。但這裏有特別的用意,由于男子無論力氣、能力都可以做很多事,在舊時的印度製度男人的社會地位,總是高于女人。如果女子可勝過男子,這回向文就要改男子爲女子。而且當聽到被強暴、被壓迫,大多想到女子,也許男人也會受到女人的壓迫等等,但一般都想到女人,可見女子受到的外境逆緣較多,無形中男人的身軀勝過女人。但是母親有哺乳的天性,我們也常說母親的恩德最大,佛學裏的回向文都說一切如母有情,沒有說如父有情,因爲母親本身所具有的憐憫心、同情心、慈悲心較強的緣故。

  問5:寶鬘論有說“信爲先”,但現在有許多上師爲名聞利養做事或傳法,甚至做些不該做的事,我們如何相信這位上師?

  答:我所講的“信”是依理由産生的信心。如果是依正理信任上師,就不會信錯外道的邪上師。依止前,要先觀察上師的行爲是否爲了名聞利養?所說與所行是否一致?有否淨化內心?因爲每個人都有些小小過失,假使大致上都如理,具有功德,就可以信任。這是以正理透過觀察思惟的自然信任,不是沖動、機動性的信任。我們西藏人有很多在沮喪灰心時,內心無法提起心罰,自己沒有決定能力,唯有依靠他人,當遇到邪上師馬上會依止,這就不是依正理的信任。

   無論目前人生或未來前途,觀察很重要。尤其想要學佛的關鍵上,會想依止上師聽聞佛法,依止前,觀察上師條件,更是非常重要。薩迦法王曾說:“當我們買金銀或馬時,因爲想得好的金銀,好的馬,雖只是短暫的享樂,會很仔細觀察才買。但是爲了未來前途要依止的上師,卻不觀察,反而像狗聞到肉什麼都吃。暫時的買錯可以丟掉,未來重要的前途,目前要依止的上師,卻是影響深遠,應該更仔細觀察才對。”我常半開玩笑說,在依止上師之前,要用如大象的鼻子挺高拉長,聞上師前後味道是否相同,相同者可以依止。如果前面具有各種威德,後面空蕩無物,對你和他都無好處,不要依止。

   外國人時常爭取個人權利,穿衣服也講究配合地位,這點我不是很贊同。當年彌勒日巴在山洞修行,如果戴著華麗的黃帽,是否很可笑?彌勒日巴只有一根行走用的拐杖,穿著破爛的衣服,但他所證得的成就卻是最殊勝,與穿著不符合,因此我們要追求的是內涵,不是外表。釋迦牟尼佛知道這點很重要,所以從戒論的上師到無上瑜伽幹師的條件都分的很清楚,講的很詳細。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也說:“自己未調伏就無法調伏別人”。調伏內心主要依叁學,看上師的所作所爲是否合乎世尊所講,就可知有調伏否。因此你們也要好好的觀察我(DL喇嘛)。

  問6:何種方式可以快速了解無我?

  答:答案是零。我不是很有經驗,而且什麼都不了解,現在唯有一點點經驗,是累積叁十年的心血。洛桑嘉措大師去見DL喇嘛一切天津嘉措,聽到天津嘉措的故事很感動,于是閉關修行四十年,才達到能修習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的階段而已,所以不是很簡單。彌勒日巴上師在送岡波巴大師之時說,我把傳承都傳給你了,但還有一個最深奧的秘訣不傳給你。當時5岡波巴大師請求上師賜給他,于是彌勒日巴上師就給他臀部,臀部上有一大塊潰爛的肉瘡,岡波巴大師看到感觸很深,原來學佛所得到的一切,是用苦修換取來的,並非一步登天,因此要成道也需要苦修的,想起彌勒日巴這段故事,我也很感動。所以永遠不要用簡單的心態學佛。有位上師說,剛開始學佛時,整天不吃飯拼命學習。學到一點皮毛,以爲自己是很厲害的大師,就不學習,叁天不學又不會了。因此精進好比水的續流是持續不斷的,我覺得彌勒日巴上師很偉大,雖然我無法沾到他的千分之一的邊,但我會效法他,咬緊牙關繼續堅持下去。

  問7:如何更堅固了解無我的內涵?

  答:我覺得這個想法非常好。不管學什麼,都要對所學的內容,有把握有信心,如此才會學有所成,因此如果能對《寶鬘論》的涵意很有把握,一定有所成就。一般“我”的用詞有二種解釋,不好的我和好的我。以我的角度輕視某些人,是不好的我,是要斷除的我。好的我是以我的角度願意負起責任,爲了圓滿一切衆生的利益,我要成佛。“欲”也有二種解釋,沒有正理的欲(貪欲)和正理的欲(爲利有情願成佛),具有二悉求的發心是菩提心,希望衆生成佛和欲求自己成佛。藏文的嗔和忿有差別。動機是好的,以大悲心教訓他人當下的念頭是忿。嗔是屬于六大煩惱,忿是二十種隨煩惱之一。

  問8:請問DL喇嘛您想建立比丘尼戒條製度,目前反應如何?

  答:我們時常如集佛學專家開會,兩年前在達蘭薩拉曾舉行會議,討論比丘尼戒的問題。當初在西藏有位董給卻傑的仁波切,曾經傳比丘尼的戒打,但此傳承已斷掉。根據許多的證據發覺一切有部的比丘尼戒,製度不是很完善。但是中國有許多比丘尼製度傳承很清淨圓滿,戒律也非常完善,去年我去臺灣,特別針對此問題作研究。目前已有計劃的與研究比丘尼戒的佛學專家們開會,擬定一些條文,傳給世界各國的佛教團體,我們會努力做好推廣的工作,使這些條文成爲正式的儀軌,如此才能使比丘尼戒的製度留傳下來。這些必須再經過大決議才能定案,而且會議之前還要與佛學專家詳細研究討論。

  問9:造惡必須透過後悔、忏悔才能去除惡業。英文的Grilty和後悔有何差別?

  答:我不是很了解英文Guilty的詞義,藏文也找不出同義詞,假使Guilty是斷掉一切善業,毫無希望,沮喪灰心,此間差異就很大。我不知英文的後悔和Guilty用詞上是否有差別。但是我在猜想,後悔應該是經由挫折讓人改善,對以前所造惡業産生不希望再做的心態。

  問10:一切有部的見解是墮入有邊,中觀應成如何看等?

  答:所謂有邊是執著諸法有自性。一切有部不但執著一切法有自性,更以理由來安立諸法從它那方面産生,中觀應成認爲在此執著未斷之前,是無法斷除煩惱,唯有增長煩惱而已。

   一般煩惱的定義,集論裏說,,使你焦慮難安,心緒不甯的是煩惱。執著補特伽羅是獨立的、實體的無明煩惱,比較容易認識,所造成的貪心和嗔相,也比較容易了解。這種使內心起伏不安的煩惱,是可以由經驗體會到的。但是細分的諸法無自性(空正見);以及執著諸法有自性的無明,卻是難了難知。因爲執著諸法有自性的無明,還有與它相應的貪嗔,遇到悅境想要,是貪心,遇到不悅境不想要,是嗔心,此二者因爲與細微的自性執著相應,總認爲是理所當然的實有,無法體會到它使內心不安。所以中觀應成所講的,與集論的定義有點不同,集論所講的範圍比較小,沒有包括細微煩惱。由此可知唯識所執著的有邊是比較粗分的,中觀自續派對有邊的執著是稍細的,雖然唯識與自續派仍墮在常邊,但是這種煩惱確實很難捉摸到,很難了解。

   宗喀巴大師無論解釋任何粗細分正見,都會講如何認識粗細煩惱,也就是以正見相應的破除煩惱方式作解釋。假使最細微的自性執著,沒有與它相應的貪嗔煩惱,我們只要破除粗分無明,就可斷除所有煩惱,但我不如此認爲。我覺得宗大師的見解很實際,也很有道理。細分的正見未了解之前,雖然透過粗分正見斷除許多粗分煩惱,但並不表示所有的煩惱都可以斷除。所以細分正見破細微煩惱。細微無明,有它相應的細微煩惱,雖然了解補特伽羅是無獨立的實體空,但內心還是承認一切法是有自性,因爲有這種認許,所以會産生細微煩惱,無法斷除最究竟的煩惱。假使能了知一切法無自性,不是從它那方面獨立産生,就能遮擋最細微無明,才能遮除一切與無明相應的煩惱。因此認識正見的粗細分,對于斷除粗煩惱有很大幫助,此二者不是毫無關系,而是互相輔助。

  問11:當我們做了一件好事,其結果影響是不好,這時是應該遮止意樂的過失,還是放棄做此事?

  答:有許多角度可以解釋。例如做善事蓋醫院,此事業是善業,但是蓋醫院時被世間八法所影響,意樂就有偏失。這時應觀察自己的意樂,覺得不好的念頭,蓄意調整自己的起心動念,但是善事業不要放棄。做善事前先調整自己的意樂,如此才能圓滿一切善業。

  問12:請DL喇嘛尊者用英文開示,因爲您的英文講的很好!

  答:太困難了,假使我用英文解釋佛學道理,我想你們所學將不是圓滿的佛學。

  問13:請問DL喇嘛您說意識是無始無終,那麼人死去後意識會轉變,如何生在來世?

  答:我認爲粗分的意識會生滅,但是以大手印(大圓滿)裏講的最細微意識,即俱生原有的光明體性,此意識在最細微的光明的性質當下不會有生滅。有位大師說,生與滅皆是由粗分別妄想所造成,不是以空性的角度作解釋,因爲在細微的光明意識時沒有生和滅。光明是無論何時都有,只是光明弱時粗分意識現起,接著氣流跟著轉動,然後帶動更粗分的意識,此稱爲分別妄想,就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意識。當氣流停止轉動分別妄想消失時稱爲死,但光明還是存在,所以生死是由氣流轉動的分別妄想而看到而已。

  問14:我們爲了不墮叁惡道,爲得增上生而行善,這種意樂是否算愛我執?

  答:如果自己和他人比較時,自己的地位低于他人,這種執著就不是愛我執。反之就是愛我執。我所說的愛護他人,放棄愛我執,並非不能圓滿自己的事業。佛陀的色身你爲他利色身,佛陀的法身稱爲自利法身。此間差別是,他利色身講法可以直接讓衆生看到,使衆生悟道:自利法身是佛的智慧,此乃凡夫無法看到,佛也無法把智慧送給衆生,所以稱爲自利。菩薩們所要學的是他利色身,但必須得到佛的智慧才能圓滿一切衆生,所以需要自利法身。此自利的地位勝過他人不算愛我執。墮入畜生道很難修習菩薩道,所以爲了廣大利益有情衆生,應造投生增上生的善業。

   我想解釋爲什麼叫你們不要親近雄天護法。以前我說過有關雄天護法的曆史,而且大部分的人透過錄影帶、錄音帶也了解雄天護法的過患。今天我再次說明大意,第五世DL喇嘛著作的第二部經論裏說,不能依止雄天護法的原因是死前曾發了邪願,會導致許多衆生走上迷路,偏向邪魔歪道。另有一篇論文更詳細講解不能依止雄天護法的原因。章嘉仁波切自傳的作者圖登洛桑卻甯瑪,在第一部著作講,宗喀巴大師、克主傑大師、賈曹傑大師都不依止世間的神,也不會把神像擺在鬧市的路旁。但以前也有黃教法王依止雄天護法,引起許多問題,還發生不吉祥的事。阿多吉昧當卻是一位精通格魯巴(黃教)教理的大師,克汪洛珠所寫的阿多吉昧當卻的自傳中提到,很多人依止雄天護法,甚至附身在某些人身上,使得人心惶惶,這是完全毀壞正法的事業。若是有人能阻擋雄天護法侵入,就得到無量功德。第十叁世DL喇嘛很嚴厲的喝責帕繃嘎上師:“不能依止雄天護法!你對外常講廣論,講皈依叁寶,不皈依世間的神,若依止雄天護法,已違背皈依叁寶的學處。”帕繃嘎上師很慚愧地寫了道歉函,獻給十叁世DL喇嘛說:“以前親近雄天護法,是因爲我母親拜雄天護法,從此之後我不再依止。”十九年前我也會依止雄天護法,剛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不好。後來我找出很多資料和證據,我勸我的百姓們不要依止,但有些人很頑固不聽我的勸告,最後我只好很鄭重地宣布不准依止。其實依止與否是你們的事,但我有責任告訴你們依止雄天護法的後患。

   依雄天護法有兩個負面的影響。我們要學的是佛法,在西藏無論甯瑪派、噶居派、薩迦派、格魯派都有即身成佛的方便,應該互相團結合作,佛法才能久住。但依雄天護法後,他說若依黃教就不能依止白教,白教經典不可放在信奉雄天護法的家裏。第二點他們說不准信雄天護法,是沒有信仰的自由。其實他們阻止別人信白教,已經使四派不和諧,只知鞏固黃教,破壞其他教派,只會造成分裂。佛陀是我們的導師;善友、皈依處,爲什麼還需要雄天護法呢?西藏人不共的教法,假使變成只依止世間的護法,這是很可悲,很淒慘的事!因此講是我的責任,至于信不信在你們,希望你們信之前最好先仔細觀察。

  普爲出資及讀誦受持

  輾轉流通者回向偈曰

  願以此功德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福德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與饑馑等

  悉皆盡滅除 人各習禮讓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鹹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甯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寶鬘論講義》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