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所以我們必須設法不再受[有漏取蘊]之身,不然的話,等著我們的只有痛苦,如臥荊棘之床。
所謂[解脫輪回者],不是說像從一個地方逃到另一個地方那樣。[輪回]是指有漏取蘊的相續或其本身,由通達無我慧將其根絕時,才是[解脫輪回]。
這樣,消除後世貪著的方法就講完了。
(4)是否具生起出離心的標准
第叁,生起出離心的標准,本文說:
(五)
“修已于輪回盛事,不生刹那之希望,
晝夜唯求解脫心,起時是生出離心。”
由于這樣子思維無常、惡趣、業果、樂趣苦等,你可以知道,如果不徹底解脫輪回,即便獲得天道的快樂也是純爲痛苦,毫無意義。此後更爲強烈,對梵天、帝釋、轉輪王的富貴也不生一刹那的希冀。[晝夜]者,譬如心有極大憂慮的人,縱于夜間偶而醒來之時,心于其事仍明記不忘一樣,何時思維都能不造作地猛力生起求解脫心,這就是出離心生起的標准。
此《叁主要道》中,將暇滿難得到出離心之間的下、中士諸道,歸入出離心的範疇內,這是本文的殊勝處,而且是有原因的。出離心是大悲心的不共因,爲具有悲心,必須先生起不造作的出離心。不思維自己受苦的情形,未生恐懼令汗毛戰豎,是不會有無法忍受其他有情受苦的大悲心的。《入行論》說:“彼等爲自利,尚且未夢及,況爲利他人,生此饒益心?”因此我們可以說出離心與大悲心是同一種心態,只不過在自身上修的是出離心,在他身上修的是大悲心。
爲生起此心,我們必須聞思妙音怙主宗喀巴的傑作《菩提道次第》,漸次修心。我們這些人貪等煩惱一天天地增長,都是因爲未在下士道中修心而造成的過失。
對像笨教與外道也能修的邪法,如神通、變化、[開門]等,聰明人不應動心,而應聽聞、思維、修習包含聖教總體扼要叁藏教與攝叁學道心要的《菩提道次第》。
如果進入這種[道次第]中,你的修法就不會有錯誤,能逐漸獲得奢摩他,[叁主要道]及二次第之證德。因此,任何成佛的希望都建立在這個[道次第]的基礎上。
如果生不起大悲心,就無法在相續中生起菩提心,所以大悲心的生起很重要。
2、釋菩提心
(1) 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
第二,釋菩提心分叁小節:必須生起菩提心的原因,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生起菩提心的標准。先講第一節:
(六)
“若無菩提心攝持,出離不成無上覺,
圓滿安樂之因故,智者應發菩提心。”
雖然你可能有上述的猛力出離心,但由此所作的任何善業只是解脫之因,不能成爲一切智之因,因爲聲聞緣覺也有出離心故。
所以爲了成佛,首先要在心中生起[叁主要道],其中尤其要生起菩提心,如果沒有這個菩提心,你縱有若幹神通變化等等,也不能歸入大乘的行列,而且永遠無法成爲把一切有情從所有生死、涅槃衰損中解脫出來的菩提之因,故非圓滿安樂之因。
那些聲聞緣覺阿羅漢,現證空性等功德猶如金山般巍峨,但他們的這些道不能成佛。爲什麼呢?因爲他們沒有菩提心。
如你具有這種菩提心,便會像《入行論》、《入中論》、《寶積經》等所說的那樣,成爲天人等一切衆生所敬禮處,映蔽聲聞緣覺種姓;你所作的所有善業,下至施鳥一口食,都將成爲大乘法,成爲成佛之因,成爲菩薩行;對具有此心的補特伽羅,十方諸佛視如親子,諸大菩薩視如兄弟。
不僅如此,諸凡入未入大乘之列,即生成不成佛,都依賴于有無菩提心而定。所以,欲求佛位者都必須修菩提心。
(2)生起菩提心的方法
第二,生起菩提心的方法。如本文所說:
(七)
“四瀑流沖難阻止,業力繩索緊密系,
投入我執鐵籠中,無明黑暗籠罩之。
(八)
“無邊有中生又生,叁苦逼迫常無斷,
諸母情狀與處境,思已發起殊勝心。”
正如《入行論》中所說:“若僅思治愈,有情諸頭疾,具此饒益心,即得無量福。況欲除有情,無量不安樂,乃至欲成就,有情無量德。”以及《勇授請問經》所說:“菩提心福德,假設若有色,遍滿虛空界,福尤過于彼。”等,發菩提心的功德無量無邊。那些如母有情,常被劇烈痛苦的因位四瀑流:欲瀑流、見瀑流、有瀑流、無明瀑流,以及果位四瀑流:生、老、病、死所漂流。
他們不僅在這四大河中漂流,而且被業索牢牢地綁住,就像手腳被繩子捆住一樣。不僅如此,這種系縛之繩與普通的皮繩、毛繩不同,它們難斷難解,好似鐵索捆綁一樣,如母有情就這樣被關在我執的鐵籠裏。
更有甚者,如果在白晝,這些如母有情尚可呼喊求救而存一絲希望。但這是夜晚最黑的時候,他們是在夜幕籠罩之下在大河中漂流,如母有情就是這樣被無明的黑暗完全蒙蔽著,在無邊無際的有海之中,生而又生,相續不斷地受到苦苦、壞苦、周遍行苦這叁苦的逼迫。
像這種難以忍受的處境、局面,母親有情自己這邊是無以爲計的,解救他們的擔子就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現在既已找到解救他們的方法,就應思維如母有情受苦的情狀,依次修習承擔解脫之責的增上心等,努力設法生起大寶菩提心爲要。
爲生起菩提心就需先思維,爲思維就需先聽聞。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安樂之心明顯生起時,即是慈心;希望一切有情遠離痛苦之心明顯生起時,即是悲心。比如爲母極其珍愛的獨子遭受重病時,他的母親在行、住、坐、臥一切威儀中,心裏只想著若能找到一種迅速治愈愛兒痛苦的方法該有多好,這些想法在她心中相續不斷,極爲自然地明顯生起。只有像這樣才算達到生起大悲心的標准。
佛陀教法中,修習大寶菩提心的方法有二種:一、七重因果;二、自他相換。隨便修哪一種都一定能生起菩提心。修此菩提心的方法,既完全又正確,大地之上無與倫比者,即是妙音怙主大宗喀巴教法的心要--《菩提道次第》,所以應從這一法門修菩提心。
修菩提心方法,簡要言之,即先修[平等舍],其次依次修〔知母]等。[知母],[念恩],[報恩]叁者爲[悅意慈]之因,[悅意慈]是[知母]等叁法之果,同時又是[大悲]之因。
菩提心是否有力,是由[大悲心]力量的大小決定的。如果發覺難以生起悲心,你可以修[上師觀自在瑜伽]作爲生起的方便法門。如果你努力啓請,修觀自在之心與自心無別瑜伽,便能從中獲得加持。這是一種極其殊勝的生起大悲心教授。另外還有一些甚深扼要,但不便在集會中講。
如能生起[大悲心],便能生起承擔利他之責的[增上意樂],由此即能生起[菩提心]。
在修平等舍之時,先觀一個非親非仇的中庸有情在自己面前,消除貪瞋,令心平等。然後觀二個人在自己面前:一個是你最奇愛的親友,另一個是你最討厭的仇人,次思這位親友在過去無數生中,曾是你的仇人並傷害于你;這位仇人在過去無數生中,曾是你的親友並惠助于你,這樣來消除貪瞋令心平等。
然後應思,一切有情,從他們自己這邊來講,都想要快樂,是平等的,都不要痛苦也是平等的。他們中的每一個都曾作過我的親友和仇敵,同樣是平等的,所以我到底應該貪愛哪個?瞋恨哪個?你必須這樣思維,直至對遍滿虛空的一切有情生起平等心爲止。
第二修知母。如配合《釋量論》中所說的成立心智無始的正理而修,對生起[知母]幫助極大,所以在此略說一下。就像你今日之心是昨日之心的延續,今年之心是去年之心的延續一樣,你今生之心是前生之心的延續,前生之心是再前生之心的延續。你可以像這樣無限地追下去,[在這以前我沒有心]的上限是絕對找不到的,故能成立心智無始。
這樣的話,我的輪回也必然是無始的,所受之生也一定是無邊際的,我未曾受生之處一個也沒有,而且無數次地在同一個地方受生。沒有我未曾受過身的有情種類,而且也是無數次地受同一種身,單受生于狗一項,也是無法以數字計算的,每一類有情都一樣。
所以,未曾作過我母親的有情一個也沒有,每一個有情又絕對是無數次地作過我的母親,單是人身一項,作母親的次數就無法估算。
這樣不斷地修,直至生起有力的定解:每一個有情都曾無數次地作過我的母親。
其次修念恩。以我今世的母親爲代表,從我住胎開始,阿媽就像一個病人一樣,要作種種苦行,以避免任何可能對我的傷害,小到所進的食物。在我住胎的九個月另十天期間,母親對待自己的身體就像是對待病弱者一樣,連邁步也要躊躇。
在她生我的時候,母親雖然遭受劇烈的疼痛,但她仍像得到如意寶般地自欣喜萬分。在當時,我除了啼哭和晃動手臂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無可奈何,是個啞巴,瘸子,只不過像個紅嘴雉鳥而已,然而阿媽卻以十指捧玩,用她的體溫溫暖我,待我以慈愛的微笑。母親用喜悅的眼睛注視我,用她的嘴唇擦去我嘴上的鼻涕,用手拭淨我的屎尿,親口把乳粥等食物喂入我口中,盡她最大的努力保護我不受傷害和給予幫助。
在那些日子裏,我的苦樂好壞一切都要指望她,我的所有希望只能依賴一個人:她就是我的母親。如果那時沒有母親的養育之恩,我恐怕連一個時辰都活不到,除了給鳥、狗等吃掉外,沒有生存的希望。每天要不下一百次地保護我不出意外,母親有如此的恩德。
在我成長的時候,她又不顧罪、苦、惡名,爲我籌備所需之物,把自己舍不得用的所有錢物都交到我的手上。對我們這些有出家修行緣份的人來說,是母親毫不吝惜地拿出財物,作爲必要的花費,安排我們入…
《叁主要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