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因果篇)▪P3

  ..續本文上一頁有成就增上生,念佛發願往生沒有往生,那是力量不夠,你今生今世念佛力量沒有足夠,信願之心沒有真正發起來。也許我們對于世間上世俗五欲沒有真正出離。光想到極樂世界占便宜,世俗心很嚴重,也許,惡業成熟還會墮落,也許成爲叁世佛怨。二一種情況,我們雖然沒有往生極樂世界,也沒能證得須陀桓的境界,但是,我們修行的方向始終沒有改變,我們無限趨近于這個方向,就不會出現叁世佛怨。

  

  18、安全感在哪裏?人們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請師父慈悲開示。

  安全感來自于善業,因爲善業能夠給人帶來稱心如意的果報。我們有願皆成,是善業的結果。光做惡法,就不能滿願,只會讓我們在苦法當中經曆這樣、那樣。我們在不如意的環境當中,往往沒有安全感。

  善業是根本,有了善業,最起碼我們得到人天善報,增上生的果報。在現實過程當中稱心如意,還能有不安全感嗎?

  安全感很多程度來自自己的取舍標准。如果你認爲人只有這一生,就只局限于這一生的取舍標准。如果知道叁世因果,就知道增上生果報還不夠,就能知道善惡無常,一旦這些東西變化了,我們得到的究竟在哪裏呢?所以,叁界之內,都是無常的,都是變化的,能夠給我們帶來真實安全感嗎?

  所以,進一步的安全感就要建立在我們出離心的基礎上。我們如質如量修學因果,對治惡業,取得叁界之外的安全感,這種安全感就更深入、細致、究竟。光是自己出離叁界,還不是究竟的安全感。分段生死之外,還有變異生死,遞遞增上,直到成佛。究竟圓滿的安全感,就是究竟成佛。以菩提心,修六度萬行,積累福慧資糧,究竟涅槃的圓滿境界,是最圓滿的安全感。

  

  19、在修學過程中,由于脾氣不好,控製不住和愛人吵架了,雖知道因果的厲害,但一時氣不過一點沒有悔過和忏悔的心意,這樣修持還能有用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只要修行的話,應該就有用,從因果不虛角度來講,任何付出都有回報。這個是原則性的道理。

  二一個,假如你控製不了,嗔恨作意也是因果不虛的,對往昔時修行,對善業積累也有損傷作用,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心是有漏之門。

  兩種道理結合來看,修行一定有用,但是嗔恨心如果不能對治,會對修行力量有損減。這個裏面損減程度如何,就要看我們修行功德大小,往昔時積累如何,嗔心大小了,這是一個綜合因素。

  如果把你往昔時功德完全抵消,你的修行就不能顯現作用了。如果你修行積累很大,但是嗔心不太大,也許對你修行影響就不太大,可以忽略不計,這也是有這種可能的。具體情況可以具體討論。

  

  20、爲什麼古人思惟十二因緣就能證果,我們卻不能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也不能說我們不能吧。古人思維十二因緣就能證果,古人外在的引誘更少,我們今天更多。古人用功辦道很專一,我們今天很多時候不能專一;古人求道道心非常堅固;古人非常投入;古人知道檢查自己的障礙,對治障礙。也許我們自己不投入時,對于障礙十二因緣不能很好對治。其實,就是從忏悔不忏悔,身心投入不投入,專一不專一,清淨不清淨,辦道之心堅固不堅固,思維強不強烈,乃至辦道之心相不相續等等方面來檢查我們自己,就更能知道我們今天能不能證果。我們今天的障礙從何而來呢?就是從虛妄分別習氣而來。

  如果我們能像古人一樣用功,一樣能證道。

  

  21、十二因緣中的“六入”與“生”的差別是什麼,請師父慈悲開示。

  六入就是六根,六根進入六塵境界,眼根與色塵交接就能看見。生往往是從無到有,最初有這樣的業,決定有這樣的勢力,從潛勢力顯現出有形有相,這個叫生,有生之後,名色、六入逐漸強盛,六根就越來越明顯。

  最初隱微的狀態僅僅是一個受精卵,經過一段時間形成名色,再長養爲六根,最後才生。有生才有這些東西。

  生呢是有這樣的業力,從潛隱狀態顯現顯化狀態,從無到有,是名爲生。

  

  22、佛陀在哪些經裏曾經開示十二因緣?學習十二因緣還可以參照學習哪些經論?請師父慈悲開示。

  在聲聞緣覺乘的法裏面,講十二因緣很多,特別是網絡版本的大藏經形成後,可以方便我們檢索。

  一個是輸入“十二因緣”在電腦裏檢索,看看哪部經典裏有顯現;二一個如果是不會電腦,可以在大藏經索引裏查找,看看在哪部經典裏出現多。

  

  23、在四善根中,暖、頂、忍、世第一法,爲什麼越到上上觀的內容越少?是不是也可以說明初學都要廣聞,然後要越學越專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的確是這樣。我們今天修學佛法時,最初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比如,第一印象,我們看一個樹,看大概的情形。然後,有個實實在在的總體把握之後,再進入其他支分就更好。因爲我們最初觀修暖、頂、忍、世第一法,往往都是在止觀雙運的基礎上來修四谛十六行觀,而對四谛十六行觀最起碼,我們對概論、要略要掌握。最初的觀修力量很小,不能很精到地投入,往往內容越多,越有吸引力。開頭就很專,不容易做到。比如小學生,一開始就研究一個課題,不太可能,要慢慢培養。

  一般的衆生,叫他停止下來,不要東想西想,他做不到,因爲他眼耳鼻舌身意已經形成自然的放逸,六根門頭要收攝好,要有定力的人才能做好。一開始就要專,沒有經過鍛煉,做不到。所以說,在止觀雙運的前提下,暖法與頂法的修行裏都是俱觀四谛十六行相,就是對于四谛十六行相反反複複地掌握,就如打拳需要把套路都過一遍,通過這種鍛煉,心力會越來越集中。最初俱觀四谛十六行相時,觀心往往是浮漫的,不能專心一意。到最後,我們智慧要深進的時候,往往要減少所觀,越專越好,要具備越專越好的能力,這樣智慧才能越深入。

  我們修學也是這樣。最初修學,給你講佛法概論,讓我們了解整體的修學概念,我們從理論上掌握一個又一個修法。掌握修法之後,不一定你都能專心的修,但是,能夠培養我們整體的好樂心。好樂心培養起來後,我們再針對一個專門法門來修學。修學時我們也要注意這個方法。

  

  24、學了十二因緣,觀想到由于貪執淫欲而進入父精母血中投胎,就像讓你投入到糞坑一樣,真的很惡心,對自己都感到厭惡。如此觀想對不對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當然很對了。你有厭惡投生時,你見到父母交歡就不再歡喜了。我們講十二因緣時提到,當你喜歡生處才能趨向于生處了。觀想進入父精母血時,就是進入欲界時,假如你不歡喜,將來你就可以避免欲界的投生。這種觀修要聯系在一起,把厭惡心上升到從根本上厭惡叁界六道的投生心。要想到我們投生了,不僅僅是不淨,還要引生人生各種各樣的苦難。

  

  25、四善根的暖、頂、忍,是不是修學的智慧産生善根來依次修這暖、頂、忍,這裏的善根是否指世間的行善積德,請師父慈悲開示。

  當然,也是依修學智慧産生暖、頂、忍的善根。

  這和世間的行善積德是不一樣的。四善根的修行與平時的行善積德是不同的,往往我們要在五停心觀、自相念住、共相念住基礎上,觀修四谛十六行相,觀修過程當中自然而然生起四善根。

  當然,廣義上說,也是世間行善。因爲在世第一法之前,都是世間善法。但是,暖、頂、忍、世第一法,都是在無間地讓我們趨向于出世間善法——見道。只是,在修行這種善法時,它是在世間修行。但是,世間善法與出世間善法不同,修世間善法沒有出離心,僅僅積累世間功德。而我們修暖、頂、忍、世第一法,往往就是要成就這種出離心,它的發心,就是爲了出離世間,與世間善法不同。

  

  26、四善根的頂法說忍位只觀欲界苦谛一行相,其與世第一法相鄰接,這裏的第一法相是指什麼法相,又說世第一法相,是一刹那觀一刹那,我也不懂,請師父慈悲開示。

  應該是:其與“世第一法”相鄰接。

  暖法與頂法是俱觀四谛十六行相,下忍位也是俱觀四谛十六行相。到了中忍位就是減緣減行的觀法了,就是四谛十六行相一個行相一個行相的減。到了上品忍位就減到只觀苦谛,集、滅、道叁谛都不觀了,苦谛有苦、空、無常、無我四種行相,四種行相還嫌多,就只觀其中一個,就看你自己適合觀哪一種,選一種來觀,上品忍位就只觀欲界苦谛四個行相當中的一個行相,通過一種行相觀智深入,在那一刹那,觀智非常猛利,他能從上品忍位進入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就是世間最殊勝的,再從世第一法觀智深入,引入我們到達見道。觀慧非常猛利時,力量突飛猛進,就能于一刹那進入見道位。

  一刹那一刹那就是說時間非常快。

  

  5、如果無意或不知道的情況下傷害了菩薩、聖者,雖屬于作而不積,是不定業,但這個果報會不會也是很大的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那一定是很大的。這個不屬于作而不積,面對殊勝對境,上師叁寶、見道、修道的聖者,哪怕我們不知道對境是何人,哪怕稍微做一點損傷或是利益的事情,都會感得很大的果報。它是現法受報的範疇,是定業,不是不定業了。也許你在造作時心裏並不歡喜,但是,因爲對境殊勝,屬于定業。

  以前我們舉過例子,比如面對自行車或者宇宙飛船加以損害,那麼後果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對宇宙飛船誤操作,仍然會引起果報。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例子來理解上面的道理。

  

  6、對于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應該怎麼來看待自身所受的一切果報呢?爲什麼有的大德故意要去被別人殺來消業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我們看自己的果報,如是因則有如是果,因果是逃不掉的。我們很多衆生害怕受這個結果,就有逃避之心,很恐懼。我們不願意承受惡業之果,原因是很恐懼。大德善知識認清因果規律了——是我們自心造作,才會出現這種果;而且,大德善知識在能力上又比我們具足,見地也高超,他不看重自己身體,因爲明白身體不是哪一天生下來才有,也不是哪一天死後才沒有。故意讓別人殺,是大德善知識看到業果成熟了,主動承受業果。從因果觀念上看,就是不逃避,積極面對。

  真正的修行人都能看到,既然是往昔時做下的業,受報不就沒有了嗎?而且積極受報的態度,很容易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7、從阿賴耶緣起的角度,來論述無欺出現根身器界的原因和規律,這怎麼理解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阿賴耶識是種子識,通過前六識的造作,來策動我們身語意叁業。

  阿賴耶識含藏無量種子,我們隨便一個行爲,都在阿賴耶識裏種下種子了。比如,我們誹謗佛,就會造下地獄之因,成熟之後,業識種子就會變現地獄器界。這些都是我們業識變現,對于我們自己是存在的,但是,別人沒有這種業,他就見不到啊。如果造作了餓鬼的業,餓鬼的根身器界也是從這種業識裏造作出來的。

  種子發生現行,變現根身器界,比如,牡丹花種子種下去,將來就是開牡丹花。睡蓮、菩提樹種都會成熟其枝葉花果。種子就是這樣,如是因如是果,這是法界法爾顯現的真理。一落入因果窠臼,種子遇緣成熟,就會顯現成物質的、形而下的根身器界。

  

  8、定業不可以轉。那爲何袁了凡可以轉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定業是決定感果,在未感果之前,我們祈禱叁寶,努力做對治,就可以轉。如果你沒有對治,忏悔發露等對治力量沒有用上,定業決定感果。在感果之前或感果之際,你對治力量很小,也會感果。如果定業有自性,決定不能改變,就不能轉變了。但是沒有感果之前,只要你相應對治,一定能轉。因爲,定業沒有自性。

  命是自己造作的,當然自己也能改變。只要我們身口意叁業一改,我們依靠叁寶殊勝對境來發願,造作善業相續不間斷,是能轉的。依照定業叁條件,一是故意思維,二一個故意思維之後有造作,叁一個是造作之後內心裏面還很歡喜,這就是在積集業,就是定業了,就決定感果了。但是什麼時間感果,又有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種種不同。即使是現法受,時間也不定。

  既然留給我們足夠時間,我們想沒有想過改變、挽救?假如你起了智慧之心,發強烈善心來對治,你念念都在消減它,定業的力量就會慢慢減少。到我們善業積集能夠克製惡業時,定業就能轉變了。

  定業是從名言上來安立的,有相應決定力量。但是世間萬法都沒有自性,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看我們自己能不能忏悔對治了。

  比如有一個人結下冤家對頭了,人家沒有及時報複。那麼,你是消極等待還是積極對治呢?沒有積極對治,沒有及時交流溝通,果報就會到來。假如你內心裏認爲他是冤家對頭,還有嗔恨之心,也許,定業感果就會從叁年提前到叁月。

  

  

  11、由于多生累劫的習氣,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造下當現世受報的業,我們應當怎樣及時消業,現世能消盡嗎?請師父慈悲開示。

  這個看我們自己了。由于多生累劫的習氣種子,我們習慣做惡法,可以說往昔時就有愚癡的業種,今天造業就發生現行了。而現行又成爲業種子,反熏到阿賴耶識裏。我們要把覺照功夫培養起來,不怕念起,只怕覺起。覺照就能知道是對是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知道錯了,馬上依照四力對治,來忏悔對治。

  現在世能不能消盡呢?罪從心起將心忏,我們要從根本上扭轉心態。比如以自我爲核心,依照什麼對治?以無我、菩提心來對治。只要如理思維這些法理,就能從自我圈子裏逐步突破,這是從根本上講。從枝末上看,我們一面忏悔一面發願,盡未來際不再犯同樣過錯,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貳過。重複犯錯說明我們覺照功夫太少,修行能力太弱。今生能不能消盡,就看我們修行能力能不能提到百分百!如果提到百分百,這樣,也很容易消盡。

  

  2、在衆多的善惡業中,哪些業可以成爲引業,哪些業可以成爲滿業?請師父慈悲開示。

  善惡業都可以成爲引業、滿業。就看你在臨命終時什麼業引導你投生,這就是引業。滿業也是善惡業都可以成爲的。引導自己投生在哪一道,和我們臨命終心念哪個強烈非常有關。還有,我們多生累劫的業,在臨命終這個臨界點如何顯現,也非常重要。

  

  11、只有人道有修行佛法的機會,那麼地獄畜生等道衆生不是永不得超生,這和六道輪回是否矛盾呢?如何理解呢?請師父慈悲開示。

  不矛盾。我們人道是往昔業所致,同樣,六道衆生不是說一變成畜生就永遠是畜生,它可以出此生彼。包括無間地獄,雖然時間相當長,但他把業力受完,也就從無間地獄中解脫出來了。

  六道衆生也是相應業力感至,業力受完,就會投生他處。

  地獄、餓鬼衆生,苦太厲害,修行不容易上道。畜生也是如此。而人是苦樂參半,故人道修行佛法相應具足。也不是說叁惡道衆生就沒有超生機會,受完業力,可以一生一生,慢慢好轉,所以和六道輪回不矛盾。

  

  

《智海法師智悲答疑(因果篇)》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