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因果篇)▪P3

  ..续本文上一页有成就增上生,念佛发愿往生没有往生,那是力量不够,你今生今世念佛力量没有足够,信愿之心没有真正发起来。也许我们对于世间上世俗五欲没有真正出离。光想到极乐世界占便宜,世俗心很严重,也许,恶业成熟还会堕落,也许成为三世佛怨。二一种情况,我们虽然没有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但是,我们修行的方向始终没有改变,我们无限趋近于这个方向,就不会出现三世佛怨。

  

  18、安全感在哪里?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请师父慈悲开示。

  安全感来自于善业,因为善业能够给人带来称心如意的果报。我们有愿皆成,是善业的结果。光做恶法,就不能满愿,只会让我们在苦法当中经历这样、那样。我们在不如意的环境当中,往往没有安全感。

  善业是根本,有了善业,最起码我们得到人天善报,增上生的果报。在现实过程当中称心如意,还能有不安全感吗?

  安全感很多程度来自自己的取舍标准。如果你认为人只有这一生,就只局限于这一生的取舍标准。如果知道三世因果,就知道增上生果报还不够,就能知道善恶无常,一旦这些东西变化了,我们得到的究竟在哪里呢?所以,三界之内,都是无常的,都是变化的,能够给我们带来真实安全感吗?

  所以,进一步的安全感就要建立在我们出离心的基础上。我们如质如量修学因果,对治恶业,取得三界之外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就更深入、细致、究竟。光是自己出离三界,还不是究竟的安全感。分段生死之外,还有变异生死,递递增上,直到成佛。究竟圆满的安全感,就是究竟成佛。以菩提心,修六度万行,积累福慧资粮,究竟涅槃的圆满境界,是最圆满的安全感。

  

  19、在修学过程中,由于脾气不好,控制不住和爱人吵架了,虽知道因果的厉害,但一时气不过一点没有悔过和忏悔的心意,这样修持还能有用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只要修行的话,应该就有用,从因果不虚角度来讲,任何付出都有回报。这个是原则性的道理。

  二一个,假如你控制不了,嗔恨作意也是因果不虚的,对往昔时修行,对善业积累也有损伤作用,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嗔心是有漏之门。

  两种道理结合来看,修行一定有用,但是嗔恨心如果不能对治,会对修行力量有损减。这个里面损减程度如何,就要看我们修行功德大小,往昔时积累如何,嗔心大小了,这是一个综合因素。

  如果把你往昔时功德完全抵消,你的修行就不能显现作用了。如果你修行积累很大,但是嗔心不太大,也许对你修行影响就不太大,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是有这种可能的。具体情况可以具体讨论。

  

  20、为什么古人思惟十二因缘就能证果,我们却不能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也不能说我们不能吧。古人思维十二因缘就能证果,古人外在的引诱更少,我们今天更多。古人用功办道很专一,我们今天很多时候不能专一;古人求道道心非常坚固;古人非常投入;古人知道检查自己的障碍,对治障碍。也许我们自己不投入时,对于障碍十二因缘不能很好对治。其实,就是从忏悔不忏悔,身心投入不投入,专一不专一,清净不清净,办道之心坚固不坚固,思维强不强烈,乃至办道之心相不相续等等方面来检查我们自己,就更能知道我们今天能不能证果。我们今天的障碍从何而来呢?就是从虚妄分别习气而来。

  如果我们能像古人一样用功,一样能证道。

  

  21、十二因缘中的“六入”与“生”的差别是什么,请师父慈悲开示。

  六入就是六根,六根进入六尘境界,眼根与色尘交接就能看见。生往往是从无到有,最初有这样的业,决定有这样的势力,从潜势力显现出有形有相,这个叫生,有生之后,名色、六入逐渐强盛,六根就越来越明显。

  最初隐微的状态仅仅是一个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形成名色,再长养为六根,最后才生。有生才有这些东西。

  生呢是有这样的业力,从潜隐状态显现显化状态,从无到有,是名为生。

  

  22、佛陀在哪些经里曾经开示十二因缘?学习十二因缘还可以参照学习哪些经论?请师父慈悲开示。

  在声闻缘觉乘的法里面,讲十二因缘很多,特别是网络版本的大藏经形成后,可以方便我们检索。

  一个是输入“十二因缘”在电脑里检索,看看哪部经典里有显现;二一个如果是不会电脑,可以在大藏经索引里查找,看看在哪部经典里出现多。

  

  23、在四善根中,暖、顶、忍、世第一法,为什么越到上上观的内容越少?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初学都要广闻,然后要越学越专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的确是这样。我们今天修学佛法时,最初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第一印象,我们看一个树,看大概的情形。然后,有个实实在在的总体把握之后,再进入其他支分就更好。因为我们最初观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往往都是在止观双运的基础上来修四谛十六行观,而对四谛十六行观最起码,我们对概论、要略要掌握。最初的观修力量很小,不能很精到地投入,往往内容越多,越有吸引力。开头就很专,不容易做到。比如小学生,一开始就研究一个课题,不太可能,要慢慢培养。

  一般的众生,叫他停止下来,不要东想西想,他做不到,因为他眼耳鼻舌身意已经形成自然的放逸,六根门头要收摄好,要有定力的人才能做好。一开始就要专,没有经过锻炼,做不到。所以说,在止观双运的前提下,暖法与顶法的修行里都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就是对于四谛十六行相反反复复地掌握,就如打拳需要把套路都过一遍,通过这种锻炼,心力会越来越集中。最初俱观四谛十六行相时,观心往往是浮漫的,不能专心一意。到最后,我们智慧要深进的时候,往往要减少所观,越专越好,要具备越专越好的能力,这样智慧才能越深入。

  我们修学也是这样。最初修学,给你讲佛法概论,让我们了解整体的修学概念,我们从理论上掌握一个又一个修法。掌握修法之后,不一定你都能专心的修,但是,能够培养我们整体的好乐心。好乐心培养起来后,我们再针对一个专门法门来修学。修学时我们也要注意这个方法。

  

  24、学了十二因缘,观想到由于贪执淫欲而进入父精母血中投胎,就像让你投入到粪坑一样,真的很恶心,对自己都感到厌恶。如此观想对不对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当然很对了。你有厌恶投生时,你见到父母交欢就不再欢喜了。我们讲十二因缘时提到,当你喜欢生处才能趋向于生处了。观想进入父精母血时,就是进入欲界时,假如你不欢喜,将来你就可以避免欲界的投生。这种观修要联系在一起,把厌恶心上升到从根本上厌恶三界六道的投生心。要想到我们投生了,不仅仅是不净,还要引生人生各种各样的苦难。

  

  25、四善根的暖、顶、忍,是不是修学的智慧产生善根来依次修这暖、顶、忍,这里的善根是否指世间的行善积德,请师父慈悲开示。

  当然,也是依修学智慧产生暖、顶、忍的善根。

  这和世间的行善积德是不一样的。四善根的修行与平时的行善积德是不同的,往往我们要在五停心观、自相念住、共相念住基础上,观修四谛十六行相,观修过程当中自然而然生起四善根。

  当然,广义上说,也是世间行善。因为在世第一法之前,都是世间善法。但是,暖、顶、忍、世第一法,都是在无间地让我们趋向于出世间善法——见道。只是,在修行这种善法时,它是在世间修行。但是,世间善法与出世间善法不同,修世间善法没有出离心,仅仅积累世间功德。而我们修暖、顶、忍、世第一法,往往就是要成就这种出离心,它的发心,就是为了出离世间,与世间善法不同。

  

  26、四善根的顶法说忍位只观欲界苦谛一行相,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这里的第一法相是指什么法相,又说世第一法相,是一刹那观一刹那,我也不懂,请师父慈悲开示。

  应该是: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

  暖法与顶法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下忍位也是俱观四谛十六行相。到了中忍位就是减缘减行的观法了,就是四谛十六行相一个行相一个行相的减。到了上品忍位就减到只观苦谛,集、灭、道三谛都不观了,苦谛有苦、空、无常、无我四种行相,四种行相还嫌多,就只观其中一个,就看你自己适合观哪一种,选一种来观,上品忍位就只观欲界苦谛四个行相当中的一个行相,通过一种行相观智深入,在那一刹那,观智非常猛利,他能从上品忍位进入世第一法。世第一法就是世间最殊胜的,再从世第一法观智深入,引入我们到达见道。观慧非常猛利时,力量突飞猛进,就能于一刹那进入见道位。

  一刹那一刹那就是说时间非常快。

  

  5、如果无意或不知道的情况下伤害了菩萨、圣者,虽属于作而不积,是不定业,但这个果报会不会也是很大的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那一定是很大的。这个不属于作而不积,面对殊胜对境,上师三宝、见道、修道的圣者,哪怕我们不知道对境是何人,哪怕稍微做一点损伤或是利益的事情,都会感得很大的果报。它是现法受报的范畴,是定业,不是不定业了。也许你在造作时心里并不欢喜,但是,因为对境殊胜,属于定业。

  以前我们举过例子,比如面对自行车或者宇宙飞船加以损害,那么后果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对宇宙飞船误操作,仍然会引起果报。我们可以通过这个例子来理解上面的道理。

  

  6、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应该怎么来看待自身所受的一切果报呢?为什么有的大德故意要去被别人杀来消业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我们看自己的果报,如是因则有如是果,因果是逃不掉的。我们很多众生害怕受这个结果,就有逃避之心,很恐惧。我们不愿意承受恶业之果,原因是很恐惧。大德善知识认清因果规律了——是我们自心造作,才会出现这种果;而且,大德善知识在能力上又比我们具足,见地也高超,他不看重自己身体,因为明白身体不是哪一天生下来才有,也不是哪一天死后才没有。故意让别人杀,是大德善知识看到业果成熟了,主动承受业果。从因果观念上看,就是不逃避,积极面对。

  真正的修行人都能看到,既然是往昔时做下的业,受报不就没有了吗?而且积极受报的态度,很容易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7、从阿赖耶缘起的角度,来论述无欺出现根身器界的原因和规律,这怎么理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阿赖耶识是种子识,通过前六识的造作,来策动我们身语意三业。

  阿赖耶识含藏无量种子,我们随便一个行为,都在阿赖耶识里种下种子了。比如,我们诽谤佛,就会造下地狱之因,成熟之后,业识种子就会变现地狱器界。这些都是我们业识变现,对于我们自己是存在的,但是,别人没有这种业,他就见不到啊。如果造作了饿鬼的业,饿鬼的根身器界也是从这种业识里造作出来的。

  种子发生现行,变现根身器界,比如,牡丹花种子种下去,将来就是开牡丹花。睡莲、菩提树种都会成熟其枝叶花果。种子就是这样,如是因如是果,这是法界法尔显现的真理。一落入因果窠臼,种子遇缘成熟,就会显现成物质的、形而下的根身器界。

  

  8、定业不可以转。那为何袁了凡可以转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定业是决定感果,在未感果之前,我们祈祷三宝,努力做对治,就可以转。如果你没有对治,忏悔发露等对治力量没有用上,定业决定感果。在感果之前或感果之际,你对治力量很小,也会感果。如果定业有自性,决定不能改变,就不能转变了。但是没有感果之前,只要你相应对治,一定能转。因为,定业没有自性。

  命是自己造作的,当然自己也能改变。只要我们身口意三业一改,我们依靠三宝殊胜对境来发愿,造作善业相续不间断,是能转的。依照定业三条件,一是故意思维,二一个故意思维之后有造作,三一个是造作之后内心里面还很欢喜,这就是在积集业,就是定业了,就决定感果了。但是什么时间感果,又有现法受、顺生受、顺后受种种不同。即使是现法受,时间也不定。

  既然留给我们足够时间,我们想没有想过改变、挽救?假如你起了智慧之心,发强烈善心来对治,你念念都在消减它,定业的力量就会慢慢减少。到我们善业积集能够克制恶业时,定业就能转变了。

  定业是从名言上来安立的,有相应决定力量。但是世间万法都没有自性,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忏悔对治了。

  比如有一个人结下冤家对头了,人家没有及时报复。那么,你是消极等待还是积极对治呢?没有积极对治,没有及时交流沟通,果报就会到来。假如你内心里认为他是冤家对头,还有嗔恨之心,也许,定业感果就会从三年提前到三月。

  

  

  11、由于多生累劫的习气,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造下当现世受报的业,我们应当怎样及时消业,现世能消尽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这个看我们自己了。由于多生累劫的习气种子,我们习惯做恶法,可以说往昔时就有愚痴的业种,今天造业就发生现行了。而现行又成为业种子,反熏到阿赖耶识里。我们要把觉照功夫培养起来,不怕念起,只怕觉起。觉照就能知道是对是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道错了,马上依照四力对治,来忏悔对治。

  现在世能不能消尽呢?罪从心起将心忏,我们要从根本上扭转心态。比如以自我为核心,依照什么对治?以无我、菩提心来对治。只要如理思维这些法理,就能从自我圈子里逐步突破,这是从根本上讲。从枝末上看,我们一面忏悔一面发愿,尽未来际不再犯同样过错,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贰过。重复犯错说明我们觉照功夫太少,修行能力太弱。今生能不能消尽,就看我们修行能力能不能提到百分百!如果提到百分百,这样,也很容易消尽。

  

  2、在众多的善恶业中,哪些业可以成为引业,哪些业可以成为满业?请师父慈悲开示。

  善恶业都可以成为引业、满业。就看你在临命终时什么业引导你投生,这就是引业。满业也是善恶业都可以成为的。引导自己投生在哪一道,和我们临命终心念哪个强烈非常有关。还有,我们多生累劫的业,在临命终这个临界点如何显现,也非常重要。

  

  11、只有人道有修行佛法的机会,那么地狱畜生等道众生不是永不得超生,这和六道轮回是否矛盾呢?如何理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不矛盾。我们人道是往昔业所致,同样,六道众生不是说一变成畜生就永远是畜生,它可以出此生彼。包括无间地狱,虽然时间相当长,但他把业力受完,也就从无间地狱中解脱出来了。

  六道众生也是相应业力感至,业力受完,就会投生他处。

  地狱、饿鬼众生,苦太厉害,修行不容易上道。畜生也是如此。而人是苦乐参半,故人道修行佛法相应具足。也不是说三恶道众生就没有超生机会,受完业力,可以一生一生,慢慢好转,所以和六道轮回不矛盾。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因果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