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明世俗谛
2.許世俗二種: | 我贊同世俗谛有兩種:
顛倒與正確。 | 就是顛倒的世俗和正確的世俗。
初二謂水月、 | 第一種有兩類:就是水中月、
宗派邪分別。 | 和各種宗派的不當思想②。
3.未究而滿意、 | 不加以分析探究而僅此就能滿意的③、
生與滅諸法, | 會生起與壞滅的、
具有作用者, | 具有某種現實作用的有爲法,
許爲正世俗。 | 我同意這些法是正世俗④。
C、明勝義谛
【勝義谛的種類】
4.勝義谛唯一, | 勝義只有一種,
余許有二種。 | 其他的人主張它有兩種。
法性無所成, | 不能成立爲任何事物的法性,
雲何有二叁? | 怎麼會有二、叁等多種呢?
【勝義谛釋義】
5.教言合釋故, | 由于(必須)使用教言來配合解釋,
以無生滅顯, | 因此便以無生無滅來表示它。
勝義無異故, | 因爲勝義唯一,沒有差異,
無法無法性。 | 因此勝義中,沒有法也沒有法性。
【見谛的方式】
6.于彼空性中, | 在空性裏面,
絲亳無有異。 | 無絲毫差異存在。
無分別而悟, | 由于它是以無分別的方式證悟的,
名言謂見空。 | 因此在世間的言詞上,便稱爲『見空性』。
【見谛的所見度內容】
7.甚深經中說: | 極爲深奧的佛經裏面說:
彼不見即見。 | 那個沒有見到的本身就是見(空性)。
無見與能見。 | 其中也沒有見和能見,
無始終皆寂。 | 沒有開頭結尾,一切都完全止息寂靜。
【見谛的心識狀態】
8.脫離有與無, | 完全脫離有和無兩處,
無分別離緣, | 完全無分別而離所緣,
無住與住處, | 沒有停留和停留的地方,
無來去離喻。 | 沒有去來,無可比喻。
9.離言無可觀, | 沒有言詞可以表诠,也無可觀察,
無變異無爲, | 沒有變化,純粹是無爲法。
【見谛的作用】
瑜伽師悟彼, | 如果瑜伽師證悟了那空性,
斷惑所知障。 | 就能斷除煩惱和所知障。
D、悟空的方法
【以理成立不需現比量】
10.現量與比量, | 現量和比量,
佛徒納彼二。 | 是佛教徒所采納的兩種正確知識。
短視愚人說: | 短視淺見的愚人說:
以二量悟空。 …
《入二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