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衆生好大,學佛亦好大。如欲成佛, 則須有菩提心,此如有項則有頭。既得菩提心,不愁不能成佛。菩提心是成佛階 梯。彼精通五明,深入空性,具足神通,如是之人,若未發菩提心,不得名爲菩 薩,終非佛子,不能繼承佛位。下至畜生,但發菩提心,亦得名爲菩薩,何況受 生成人。凡人縱令不識一字,無才無智,其人但發菩提心,即成菩薩,足以威懾 通達叁十七菩提分,已證空性,曾具五通之阿羅漢。猶如金剛一出,光芒四射, 能令世間一切黃金爲之減色。經說此菩提心殊勝,故常受梵天帝釋等恭敬禮拜。 此心能摧毀一切五無間罪,如劫火焚燒須彌,令成灰燼。發此心已,即與大菩薩 爲兄弟行,而爲佛于,將來得繼佛位。如受生爲王太子,得繼王位。爲十方諸佛 之所贊歎,諸天護法神衆追隨圍繞,未來必獲成佛,現世亦得安樂。有菩提心, 乃有金剛乘,即生成佛之法。金剛乘法固高固深固速,亦依菩提心而後爲高爲深 爲速。若未發菩提心,雖修金剛乘;不得利益,即令曾或有所獲,見希有境,尚 不能遮叁惡道,何況成就。古德雲,大修行人,大智慧人,不遮叁塗,大修大智 何在,是也。故無上密法,須依菩提心。修受諸密灌頂,有菩提心者,即得。無 菩提心不得,此一定之理也。諸經贊菩提心者甚多。華嚴經雲菩提心爲廣種福德 之良田,濟渡生死之舟航,擊碎煩惱之錘,摧毀罪障之劍。若以菩提心而行供養, 一抟之食,其功德勝燃千百萬燈。離菩提心,雖修叁學而入空性,亦不能成爲成 佛資糧。出離心、菩提心、空見,叁者無一生起,任修何法,不得解脫。衆生除 見殊勝境如親見佛等,可爲成佛之因;舍菩提心外,斷無可爲成佛之因。如是思 菩提心種種殊勝也。次思我幸免叁塗,已得人身,于人身中,又獲暇滿,于暇滿 中,又得聞佛法,于聞法中,又得依止大善知識,爲說大乘法,于大乘法中,又 得聽受諸法心要之菩提心教授,依此修行,決得成佛。于是室意樂,立起感動, 此心真實,能到無造作爲上,不能,則到有造作爲次,猶不能,則最低必到取暖 始已。如此方不空過人生。今此聽衆,有修學十馀年者,有數年者,有初發心者。 自問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曾學者有幾,能把握否,救生死否?菩提心教授,是八 萬四千法門之甘露藏,汝能依此修學,諸菩薩必贊歎汝也。寂天雲:「此如大乳 海,于中取酥酪」。過去諸佛皆說,「能利有情唯一法,即此勝心得解脫」。佛 以叁大阿僧祗劫,谛觀能利益有情,令得解脫,惟此菩提心法也。如生起菩提心 者,行住坐臥,喜怒哀樂,悉得任運自在,即無聞無思無修亦能生多功德,經教 多如是說。空性能斷生死,而不能有菩提心如是功德。彼阿羅漢深入空性,已斷 生死,猶須回向大乘,再發菩提心,始得成佛也。過去一大菩薩,以前生有殺業 故,容貌醜惡,然一發菩提心,遂圓滿成佛之福德資糧。有菩提心者,于一彈指, 能令功德遍叁千大千世界,彼無造作,平時常爲諸天、護法、神人、藥叉、大將 擁護。爲如國王新生之子,爲國中臣民之所愛戴。故菩提心積聚功德不可思議。 此菩提心雲何修,當依大車軌,所傳之修習菩提心教授。一依七因果而修,一依 自他相換而修。七因果修法源出大般若經、現觀莊嚴論。經過去大德,月居士蓮 花戒等,開演而成言教,傳于金洲大師。自他相換修法,出大方廣佛華嚴經,而 寂天菩薩于入行論中開演而成言教,傳于金洲大師。此二修法,任修其一,皆得 成就,菩提心以大悲爲本。而長養悲心,須生悅意慈心。七因果修法,是修悅意 慈心方便。于一切衆生中,最親愛者,無如生我之母,于母易生悅意慈心。七因 果教授,令修者深知一切有情,如母不異,立知母量。自他相換教授,則以爲對 他有情,所以不能生起悅意慈心者,實以我愛執爲其主因。我愛執重,則毀他愛 執,以是對他有情,悅意慈心,不能生起,故將生悅意慈心,首應破除我愛執之 賊。其方便與七因果教授,微有不同。而成就悅意慈心,以開發大菩提心則一。 菩提道次論于此二種修法,皆已分別開示。本教授,則以自他相換爲主,加以風 息取舍修法,名爲修心。此是造論者,伽喀巴宗風也。
七因果次第:一知母;二念恩;叁報恩;四慈心;五悲心;六增上心;直至 最後之七菩提心。宗喀巴特別教授,于知母前,先修平等舍心,分他有情爲冤、 親、與非冤非親之中庸叁類,觀爲平等,住等舍心。而複觀冤與中庸皆得爲如母 有情。本教授則不如此。七因果與自他相換言教,在菩提道次第中,兩者並重, 本無軒轾。本教授惟明自他相換。然七因果言教,亦有殊勝,不說可惜。茲亦附 帶說明。此兩種言教,雖可任修其一。而宗喀巴二者合修要訣,于知母之前安立 等舍。七因果教授,知母最難。雲何知一切有情是母耶。謂衆生從無始以來,心 流不斷,現在之心流,由過去之心流而來,此心非于現段中獨有。入胎之心流, 來自入胎前之中有,中有之心流,來自前生,以此前前不已,直至無始。我以無 始心流,取無量數生。有無量數受生處所。以現世所見山河大地無處不曾受生。 除化生不須父母因緣。于胎卵生中,有無量無邊父母,且彼不僅爲我一世父母, 而多生爲我父母,由此知一切有情是母。此諸如母有情,與現世之母等無有異。 念受胎、出生、成立乃至建立事業、聞法、學佛、皆是母恩。于入胎時,母不敢 妄食妄動,以護胎兒。幼時愛護備至,口呼吾兒,皆爲恩語。以教以養,迨于成 人,應念之恩甚多,參看菩提道次第論,此不廣說。如上生起念恩心後,則生起 報恩心,思維一切如母有情,皆求離苦得樂,我爲撥苦予樂,豈不甚善。至比觀 察我愛執過患,生他愛執功德。頗公大師于自著願值遇宗喀教義頌中,于此深致 贊歎。贊爲本宗特法。蓋以七因果及自他相換法融彙而修,更易生起猛利之修法 力,而速得成就菩提心也。本教授不修前叁,即觀察我愛執。
頌曰 衆過歸于一
過藏文「嫩勒」,有追原禍始之義。我從無始至今,受一切苦,禍首是誰, 曰我愛執是。今令我欲得不得,不欲得者偏得,禍首是誰,曰我愛執是。此頌謂 一切過患,皆歸罪于唯一之我愛執。一切苦,以不善業爲因,不善業以煩惱爲因, 而煩惱之根本爲我愛執。世間訟事,與其求直于公庭.而罪我之敵人,毋甯歸罪 于己之我愛執。以己若無我愛執,則人不得因我而獲罪也。財物被盜,亦勿歸罪 于盜,而歸罪于己之我愛執。以已若無我愛執,安得財物以資盜乎。其馀殺、盜、 淫、妄、貪、嗔、癡、慢,皆爲我愛執所爲。致我以不意樂之等流果,多如雨點, 此我愛執爲一切罪惡之淵薮。開衰損之門,塞安樂之路,咄,汝我愛執。我知汝 爲我之大仇人,我以嗔恨大仇人者,嗔恨于汝,我決不與汝共存,誓與汝絕。作 如是決絕。思維我愛執盤踞我之心中,手執邪劍之凶器,斬斷一切善根,我之增 上人天安樂,與究竟解脫安樂等果,皆被屠殺罄盡,是真屠伯。又如大盜,以叁 毒囊,盜我信、聞、舍、戒、慚、愧、慧等七勝財。我愛執不僅如盜,又如妖巫 所爲之貓頭鷹蠱,其名曰反貓首。人身身中,充滿惡毒之氣。彼貓頭鷹蠱,所向 人家,神鬼播弄,必遭殘破。我愛執亦如是。造諸惡業,感召非人鬼怪降臨,使 我現世後世之善業悉遭殘破。彼種毒藥者,荼毒衆生,成一切痛苦。我愛執播惡 業種,灌以煩惱之泉,而成就我之一切苦,亦複如彼。我愛執,爲我積聚資糧, 令入叁塗。我從無始來,與能仁,並無先後,然佛得解脫,而我猶自困于煩惱業 力,現是凡夫,受輪回苦,皆我愛執爲之也。在修心大德中,名我愛執爲貪心大 師,教我作貪。又名爲空想大王,令我作種種計較,想望不可必得之利,防範虛 無缥缈之害。此大王安坐我之心中,指揮我籌備槍炮人馬,作弑父弑君軍事。修 學者應如是思維,我愛執無量過患,諸刻畫我愛執之語,皆是菩薩語非新語也。 破我愛執後,乃能生起悅意慈心,以引生菩提心。菩提心有二分,一分爲利有情, 一分願成佛果。僅聞佛法思佛叁身四智功德,不可思議,生起意樂,願成大菩提, 此只是具足一分,尚不足爲菩提心。或謂希求大菩提,即名菩提心,又謂菩提是 佛,菩提心即佛心者,皆非也。所以者何。若菩提心即佛心,則無學外,凡有學 位中,皆不能有心。何故。發菩提心者,皆是有學以下菩薩故。彼說不能成立。 菩提心須具足二分,即爲利有情而願成佛。兩者具備,方得成爲菩提心。于此娑 婆世界,心生厭離,求生淨土,不知利他而欲成佛,此佛縱成,又有何用。又有 慕佛威光,以爲一旦成佛,天龍八部,皆來圍繞,一切世間衆生,出我教下。天 上天下,惟我獨尊,以此願望成佛者,此是貪心,雜有雜染,不得名菩提心。即 無貪雜,亦只得後一分,仍非菩提心。必合前後二分,爲利有情而願成佛,如是 之心,不假造作,任運能生,乃是菩提心也。先令利益有情之心生起,然後願成 佛之心乃得生起。而欲利他有情,又必先令慈與悲之真實心生起。慈與悲,經教 中未判孰宜先,孰宜後。觀諸有情苦,心生不忍,謂之悲。于諸有情,心生悅意, 常爲愛護,謂之慈。此慈與悲,遍于冤親與中庸衆生。凡夫見冤仇得苦,幸災樂 禍,見中庸人苦,漠不關懷。此由只自知愛其親,而不能推其愛于冤與中庸。經 說愛一切衆生,如愛獨子。苛愛一切衆生,與自愛其獨子無異,則慈心生。關于 任一有情,意樂愛重,見其受苦,皆生不忍,則悲心生。今所以不能興慈運悲者, 由我愛之執太重故。此即我愛執爲梗。于此當思前說我愛執諸種過患。即愛我之 執,轉而愛他,由是轉我愛執爲他愛執,而生他愛執心。更進而修自他平等相換 心。自他平等者,我願離苦得樂,他有情亦願離苦得樂,其願共同,具平等法。 相換者…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