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P8

  ..續本文上一頁,非此身與他有情交換。是我自以愛我之心移作愛他之心。又以我平時蔑 視有情之心轉而蔑視我之我愛執。既思我愛執過如前所說,則知世間一切衰損恐 怖痛苦等,皆由我愛執所召而來,則思斷彼我愛執。我愛執與我執不同。小乘阿 羅漢已斷我執,而未斷我愛執。我執以我爲實有,具有自性,爲其有境。我愛執 以愛重自我,不願利他爲其有境。此二有境不同。然或說我執我愛執爲一者,因 二執能生一切衰損恐怖,苦相同故,而說爲一。須知我愛執,至不利于我,我于 勝己生嫉妒,于不如已者肆欺淩,于同等者又比較爭勝,皆我愛執爲之也。有我 愛執,在人譽我時,則增長我慢,人毀我時,則增長嗔恨,我挾此我愛執,于一 切時處,皆不得自在,而招尋苦惱,故必斷彼也。他愛者,寂天雲,世間一切樂, 皆由愛他成,天之福報受用,人之暇滿安樂,皆由愛他而成。諸菩薩爲利他有情 而行布施,故感得梵天帝釋等果。人亦爲利他有情而持戒,故感得現在暇滿安樂。 然此皆世間暫時安樂。至于究竟安樂,惟佛果能具。欲成佛果,須先發菩提心。 欲發菩提心,必先起慈與悲。此慈與悲,以我有恩怙主之一切有情爲其對境方能 生起。故當感念此一切有情以酬恩故,當安置此一切有情于安樂處,俾永不受苦。 而此撥苦予樂功德、惟佛獨有,故願速成佛。此即菩提心。若無一切有情爲對境 者,何能生此。生菩提心已,依于有恩之一切有情,而行六度四攝,則名菩薩。 若無一切有情爲對境者,亦何能行此菩薩行。六度四攝依于有情展轉增上,究竟 成佛。而成佛後,仍爲度脫一切有情。若無衆生,則無一切事業可作。故修學菩 提心,須念一切有情,于我最爲有恩。寂天雲,爲利有情願成佛。應知成佛亦由 有情,我以禮佛禮有情是也。又諸大菩薩,由愛他故,而成就一切菩薩學行。聲 聞緣覺,不知利他,不念有情,不得圓滿成佛資糧,此尤見有情之重要。次思我 現在一切資生之具,無不依他有情之因與助伴而獲享用。依他有情織布爲因,裁 縫爲助伴,而我乃獲衣之享用。其他一切受用,亦皆如此。若無他有情者,我一 切資生之物,皆不得成,遑雲受用。或謂如是,我出錢買得,何足言恩。須知錢 亦不是生時帶來,依他有情而後有也。無一切有情,尚不能成現世安樂,何況興 慈運悲,發菩提心,究竟成佛等事。

  故頌曰 思衆皆有恩

  衆生知親屬有恩。次于中庸人,亦勉可思爲有恩。至于冤仇一類,雲何思有 恩。應先思過去生中,此現世冤仇累劫曾爲我之父母,我食彼乳,如大海水,教 導撫養,種種恩德。又思我曾于過去世,作彼冤仇,作殘害損惱等事,今彼有分, 以殘害損惱加我,如是生起容量。並想此容忍大量之一善念,亦是由彼有情加持 而生,如以佛果親置我之掌上,此恩非小。則化冤爲恩也。以愛重自我之心,轉 而愛重一切有情,令相換心,迅速生起。如未生者,應如法勤修。頌文,「衆過 歸于一」句,是即我愛執過患。「思衆皆有恩」句,是明相換教授。

  頌曰 取舍間雜修

  去我愛執,生他愛執後,當修慈悲心。依于悲之所緣而取,依于慈之所緣而 舍。此取舍二者,相間而修,故雲間雜修。取舍,常本作舍取,修時亦應取在前, 舍在後,此本作取舍,甚是。修取者,緣念情器世間。于情世間中,分已入道未 入道二流。又于未入道中,分善惡二趣。于惡趣分地獄、餓鬼、畜生、叁適。先 從地獄起修。如是思維,此地獄有情諸苦,與其苦因,設能拔去,豈不甚善,于 是生起悲心。觀彼地獄有情諸苦,及其苦因,化爲黑色無量微塵,如煙如霧,紛 紛向我而來,圍攻我愛執,而滅令無余。彼諸有情諸苦,與其苦因,盡得拔去。 以此類推,餓鬼畜生亦如是。即叁善道亦複如是。人苦、天苦、阿修羅苦,及其 苦因,亦如是取。色界天無色界天,無現行苦,如石壓草,其苦暫不現行,然爲 遍行苦所纏。可想此苦而取。又入道有情,聲聞,緣覺,菩薩果等,雖斷煩惱, 而未斷所知障,仍未離苦。此苦亦取。又未得清淨地菩薩,所余煩惱,及所知障 音,我亦取。惟佛與上師不取,余一切皆取,以消滅我之我愛執。複器世間有漏 爲因,以苦谛爲其自性,亦化黑微塵而消歸于我之我愛執。此器世間化爲清淨刹 土。遍觀情器世間一切苦及苦因,若能拔去,我願爲之,即修取法。觀想力強者, 見黑微塵如實現前而來迫我,或我生恐怖,或遇惡疾有情,患肺病白癞,不敢攝 取。以方便想可,可置遠處外處,此皆不可。須知此令我恐怖厭惡者,正是粉粹 我愛執之無上利器。而我之恐怖與厭惡,即是我愛執之顯現。正好一舉而消滅之 也。舍者,緣念情器世間。如前分已入道、未人道、善趣、惡趣等。以慈爲所緣, 先緣念大熱地獄有情。愛彼諸有情,如母愛于,願舍一切樂及樂因予彼。入行論 雲,「身及受用叁善根,應常舍予諸有情」。于修舍時,非舍現前血肉之身。觀 想我化爲如意身而行舍。彼大熱地獄有情,熱苦第一,我身化爲清涼之雨,遍灑 于彼,滅除熱苦。又觀彼身下劣,我化爲無數暇滿身,令彼皆得暇滿。又化甘芳 馔肴,令彼飽滿,美妙天衣,令彼服飾,莊嚴宮殿,令彼安住。我複化現爲大善 知識,爲彼說法,彼皆聞法信受,能依次第,入菩提道。次想大寒地獄有情,寒 苦第一,先化日光,除彼寒苦,余如前想複次餓鬼道饑渴苦第一,先化甘露美馔 予彼除饑渴。複次畜生道,愚癡苦第一,先化分別慧,予彼除愚癡,余皆如前。 複次人道,人苦最多,應以如意身舍予解除諸苦之安樂。又人欲望最大,可化應 有盡有一切物予彼,以滿其願。複次阿修羅道。複次天。亦如是與之相應而舍。 此叁善道,亦有肴馔天衣宮殿等,及化大善知識說法。複次于入道有情前,想施 美馔、天衣、宮殿,複亦化大善知識而爲說法,所說是彼諸有情未聞之法,並想 彼等聞後信解、未證得證,于刹那頃速得成就佛,此統叁乘。複次,想于佛及上 師前行八供五欲供,恭敬禮拜贊歎。最後想器世問,以我如意身化其荊棘沙礫丘 陵等不意樂處,悉平如掌,佳樹森列,好鳥和鳴,變爲莊嚴刹土。又于入道有情 之前,舍我之叁世善根時,所施受用,猶如施予地獄之受用,悉以施之。叁世善 根悉化爲如意甘露而施于彼。如是修舍,合上取法,能益我否,亦利他否。曰, 此之利益極大。修學者,未來成佛,利益有情之心,此中已修。是已于八識田中, 串習佛之事業,其利益一。此中圓滿成佛,拔苦于樂之資糧,與密法中曼陀羅普 遍叁摩地相似。刹那,刹那,所種福德,不可思議,其利益二。能令自他相換之 心展轉增上,速得成就,其利益叁。經雲如無自他相換心,不得成就大菩提。自 他相換心,是成佛之資糧,不可忽視。此中修法,先思我愛執過患,生起他愛執 功德,如是愛重自我之心減少,而愛重他有情之心增長,于此而修取舍,令其相 換之心,益形增長。凡夫對他有情,漠不關心,今即以此對他有情漠不關懷之心, 轉而對我,此亦相換心之一。能相換,複令所修之取舍增上。又緣悲修取,碎我 愛執。緣慈修舍,令他受用。如是數數相間而修,是前頌所謂取舍間雜修也。修 取須依次第,如初修便遍觀一切有情而取,以後單修一類,不易現前,此亦應知。

  頌曰 先從自身取

  此言修取之次第,應先自身而取也。有一類有情,于其不意樂之冤仇,不能 生起欲取之心,此類有情,應先由自身修取法。我自身今日未來之苦,想其化爲 黑塵,取而受之。次取後日之苦。再次取後月之苦。複次取後年之苦。乃至此生 未來苦,後生未來苦,皆行取法。如是串習,由近而遠。次取父母親屬,次取中 庸有情,最後乃取冤仇有情。以串習已熟,由親而疏,依次相及故,則于冤仇有 情,亦複能取。如此再取一鄉一邑,漸次取省區,乃至全國全世界,並觀上下諸 有情一切苦,皆得取之,此是自取法,亦可與前說取舍法間雜而修。

  頌曰 彼二乘風修

  謂取舍至臻純熟,或雖未熟,已得途徑。若此者,而依風穴而修。依于吸息 而取一切苦,及苦因,化黑微塵,從我之左鼻孔而入于心,與我愛執合。如觀我 母生悲後,想我母所有苦,及惡業,由母右鼻孔出,化黑微塵,于我吸時,由我 鼻孔而入于心之我愛執上,而母之苦與惡業受報向我身中成熟。次我有善根,及 一切功德,化爲白光,由我右鼻孔而出,入于母之左鼻孔,想母受用安樂。其他 一切有情,亦如是觀想而修。此其重要有二,一、能調心風,令不沈掉,心風一 流;二、能迅速生起自他相換,此與密乘中金剛念誦,蓋相仿佛。

  頌曰 境毒善各叁

  叁境者,欲意境、不欲意境、非欲非不欲之中庸境。叁毒者,貪、嗔、癡。 叁善者,不貪、不嗔、不癡。修學者于一切所作能作,谛觀思維。若于欲意境生 貪煩惱,成貪惡報,而感受苦果。則于貪生起時,以正知覺察。因念一切有情于 欲意境生貪,成業受果,等同于我,祈禱彼諸貪煩惱來我前,我願取,盡虛空界 有情貪煩惱,我亦願取,以我今者貪惱,接受彼諸貪惱,合而爲一,我以獨力承 當。斯時,想彼諸貪惱悉淨,成無貪善。次于不欲意境生嗔煩惱,亦如是修成無 嗔善。複次于中庸境生癡煩惱,亦如是修無癡善。若于叁毒境,已作業者,即想 一切有情,其造是業,與我同等無異,彼造業應受之苦,我今取而代受。此叁修 法,即已起之煩惱惡業可使鞭驅入于善道而變爲善誠秘訣也。

  頌曰 總攝複得教 爲不忘念彼 威儀盡誦持

  複得兼赅上座及下座未修時。在此時中總攝教授者,即不忘自他相換之心, 隨時提起正念,于四威儀中,行住坐臥,皆當誦持。或誦寶蔓論「苦願自苦,善 願他成」二句。誦第一代班禅啓請上師加持文「衆生一切苦願成熟于我,我一切 善根,成熟于衆生。」任誦一種都可。如是令慈悲心真實…

《最勝耳傳修心七義論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