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藏生死書▪P12

  ..續本文上一頁性深奧得讓我們探不到底。我們不知道它有多深;如果我們知道它有多深,就應有某種程度的體悟。

  3.心性單純得讓我們無法置信。事實上,我們唯一要做的是:相信心性時時刻刻都呈現著赤裸而純淨的覺醒。

  4.心性美妙得讓我們無法容納。它的浩瀚無邊,不是我們狹隘的思考方式所能意會。我們簡直無法相信它,我們也無法想象覺悟竟然是我們的心的真性質。

  西藏是一個幾乎投注全部心力于追求覺悟的地方,如果上述四種錯誤的分析適用于西藏文明,則對于幾乎投注全部心力于追求愚癡的現代文明而言,該是十分合適的。現代文明對于心性毫無認識,作家或知識分子幾乎不曾寫過有關心性的書;當代哲學家不直接談心性;大部分科學家全然否認心性存在的可能。在大衆文化中,心性毫無立足之地,沒有人唱它,沒有人談它,電視也不播它。我們所受的教育,幾乎都在告訴我們,除了五官所能認知的世界之外,一切都不是真實的。

  雖然現代人對于心性的存在,幾乎是全盤否認,但有時候我們還是會瞥見心性。這些啓發性的時機,可能是在欣賞一首優美的曲子,或徜徉在甯靜清澈的大自然中,或是品嘗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當我們看雪花翩翩飄下,或看到太陽從山後緩緩升起,看到一束光線神秘飄渺地投進屋內,都可能讓我們瞥見心性的存在。這些光明、安詳、喜悅的時刻,都曾發生在我們每一個人身上,而且奇妙得令人終生難忘。

  我認爲有時候我們確實對這些靈光一現有著一知半解,但現代文明卻沒有提供給我們徹底了解的氛圍或架構;更遭的是,現代文明不僅不鼓勵我們探討這些經驗以及它們的來源,還有意無意地要求我們拒之于千裏之外。我們知道,即使我們想把這些經驗與別人分享,也沒有人會當真。因此,我們忽略了這些可能是生命中最有啓示性的經驗。這或許是現代文明最黑暗、最令人困擾的部分,對于「我們到底是誰」這個問題,非但一無所知,還抑製這方面的研究。

  往內看

  且讓我們完全轉換另一個角度,不要只是從單一方向來看。現代文明教我們花費生命去追逐我們的思想和投射,即使在討論「心」的時候,所談的也只是思想和情緒而已;學者們在探討他們所想象的「心」時,看到的也只是到心的投影。心是所有投影生起的地方,卻沒有人曾經真正到心裏面去,這就産生了悲劇的後果。蓮花生大士說得好:

  即使大家所謂的「心」普受尊敬和討論,但它還是

  不曾被了解過,或是被誤解,或是一知半解。

  因爲心不曾被正確了解,如同它自己不了解自己一

  般,所以産生了不可勝數的哲學觀念和主張。更有

  甚者,因爲一般人不了解、不認識他們的自性,所

  以就繼續在叁界六道中流浪,經驗痛苦。

  因此,不了解自己的心是嚴重的錯失。

  現在我們該如何改變這種情況呢?很簡單。我們的心有二個立場:往外看和往內看。

  現在讓我們往內看。

  改變看的方向雖然只是一椿小事,結果卻截然不同,甚至還有可能避免這個世界的種種災禍威脅。當更多人了解他們的心性時,他們將會珍惜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多麼美好,並樂意爲保存這個世界而奮鬥。很有趣的,西藏文的「佛教徒」念成nangpa,意譯爲「內省的人」――從心性而非從外面找真理的人。佛教的一切教法和訓練,都只針對一個目標:往內看心性,因而擺脫死亡的恐懼,幫助我們體悟生命的真相。

  往內看需要我們極大的敏銳和勇氣,等于全盤改變我們對于生命和心的態度。由于我們一向耽于往外求取,以致于無法接觸到我們的內心生命。我們不敢往內看,因爲我們的文化不曾告訴我們,這樣做會發現什麼,我們甚至還相信,往內看會有發瘋的危險。這是我執的最後一種,也是最有力的陰謀,阻止我們發現自己的本性。

  因此,我們把生命變得如此刺激熱鬧,以免自己冒險地往內看,甚至連禅修的觀念,都會把人們嚇壞;當他們聽到「無我」或「空性」等名詞時,便以爲經驗那些境界就好象被丟出太空船,永遠在黑暗、淒冷的虛無中飄浮一樣。這可以說是最荒謬絕倫的誤解。但在一個追求散亂的世界裏,默然和寂靜卻會嚇壞我們;我們以吵雜和瘋狂的忙碌讓自己不要安靜下來。檢視我們的心性,已經成爲我們最不敢去做的一件事了。

  有時候,我想我們不敢坦誠質問「我們是誰」這個問題,是因爲害怕發現另有真相。這種發現將如何解釋我們的生活方式呢?我們的朋友、同事,將如何看待這些新發現?有了這些知識,我們該怎麼做呢?有了這些知識,接著而來的就是責任。這好象牢房的門被沖開了,囚犯還是甯願選擇不要逃走!

  覺悟的諾言

  在現代世界中,只有極少數人具有了悟心性的品質。因此,即使要我們想象覺悟到底是怎麼回事,或覺悟者到底是怎麼樣的人,都是難事;如果要我們開始想象我們自己也可以覺悟,那就更難。

  我們的社會,雖然極力強調生命和自由的價值,事實上卻認定我們只應追求權力、性或金錢,時時刻刻都需要逃避與死亡或真實生命的接觸,如果有人告訴我們,或我們認爲自己可能有潛力時,我們自己都不能相信;如果我們真的相信有精神轉化這一回事了,我們都會認爲只有過去的大聖人和上師才辦得到。DL喇嘛經常提到,在現代世界中,許多人都缺少自愛和自尊,我們整個展望,都建立在自己的能力有限的錯誤信念上。這就否定了我們有可能覺醒的一切展望;更可悲的是,違反了佛法的中心思想:我們本來是圓滿具足的。

  即使我們要開始想自己有覺悟的可能性,如果沒有人開示心性法門,或告訴我們絕對有可能體悟心性,只要一看到我們日常生活的心思完全是憤怒、貪婪、嫉妒、怨恨、殘酷、欲望、恐懼、焦慮和紛亂,就會永遠掃除覺悟的任何希望。

  然而,覺悟卻是千真萬確的事實,而且地球上還有覺悟的大師活著。當你面對面見到一位大師時,你將會打從內心深處受到震撼和感動,你將會了解過去你認爲只是觀念性的字眼如「光明」、「智慧」,其實是真的。今日世界雖然危機重重,卻也很令人鼓舞。現代的心靈慢慢接觸到各種實相。像DL喇嘛和德蕾莎修女這些大師級人物,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許多東方大師都來到西方訪問和教授;來自所有神秘傳統的書籍,正贏得越來越多的廣大讀者群。地球的悲慘情況,正在逐漸喚醒人們,進行全球性的改造。

  誠如我前面所說的,覺悟是真實的事;不管我們是誰,每個人都可以在適當的環境及如法的訓練下,體悟到心性,因而了解我們本身就有不死和永遠清淨的本性。這是世界所有神秘傳統的諾言,而有無數的人實現了這種心性,過去如此,現在如此。

  這個諾言的妙處是:心性不是身外物,不是怪物,不是精英才有,而是一切人類都有;大師告訴我們,當我們體悟心性時,它是出乎意料的平常。精神方面的真理,並不是刻意經營的,也並不神秘,完全是一種常識。當你體悟心性時,迷惑被一層一層剝掉了。你並非真的「成」佛,只是逐漸不再迷惑而已。成佛並非變成全能的精神超人,而是終于成爲真正的人。

  有一支最偉大的佛教傳統,稱心性爲「平常的智慧」。我不能更充分表達它:我們的真性和一切衆生的自性,並沒有什麼不尋常。諷刺的是,我們所謂的平常世界才真正的是不平常,因爲我們對輪回世界的迷惑景象,産生了瘋狂的、刻意營造的幻覺。就是這種「不尋常的」景象,讓我們看不見「平常的」、自然的、人人本具的心性。設想諸佛現在就看著我們:對于我們無可救藥的混亂情況,諸佛會感到多麼訝異而傷心啊!

  因爲我們庸人自擾地把事情攪得這麼複雜,有時候當上師傳示心性法門時,我們都嫌它簡單到不足以相信。我們的凡夫心告訴我們,這不可能是心性,心性應該不止于此。它應該是比較「榮耀的」,燦麗的光芒在我們四周的虛空閃爍著,金發飄逸的天使翩然而下迎接我們,然後是深沈的巫師聲:「現在你已經聽到了心性法門。」事實上,這種劇情絕對是子虛烏有的。

  因爲在我們的文化裏,我們過分強調智力,所以我們就想象覺悟需要高度的聰明才智。事實上,許多聰明才智反而是障礙。有一句西藏諺語說:「如果你太聰明了,就會完全抓不到重點。」貝珠仁波切說:「邏輯的心似乎有趣,卻是迷惑的種子。」人們也許沈醉于他們的理論,卻可能失掉每一件事的重點。我們西藏人說:「理論就像衣服上的補釘一樣,有一天會掉的。」讓我告訴你一個令人鼓舞的故事:

  十九世紀的一位上師,他有一位笨頭笨腦的徒弟。上師一再地教他,對他開示心性,這位徒弟還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上師有點發火,就對徒弟說:「看,我要你把這一大袋的大麥背到山頂,一路上你不可以停下來休息,你必須一口氣走到山頂。」這位徒弟是個頭腦簡單的人,但他對上師卻有不可動搖的恭敬心和信心,就完全依照上師的話去做。袋子很重,他背起袋子,開始爬上山坡,不敢停下來。他只是不停地走路,袋子卻變得越來越重,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爬到山頂。放下袋子,整個人頹然倒地,雖然精疲力竭,卻十分舒暢。他感受到清新的山風拂面而來。一切障礙就此瓦解了,而他的凡夫心也跟著瓦解。一切萬物似乎都停下來。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體悟到他的心性。心想:「啊!這正是上師一直在告訴我的。」于是跑回山下,不顧任何禁忌,就沖進上師的房間。

  「我已經明白了……我確實明白了!」

  他的上師若有所指地對他說:「這麼說來,你有一趟有趣的登山之旅!」

  你也可以有那位徒弟在山頂上的經驗,就是那種經驗,將帶給你與生死討價還價的大無畏。但什麼是最好、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呢?第一步是練習禅坐。禅修可以淨化凡夫心,揭穿它的假面具,除盡習氣和迷惑,讓我們能夠在因緣成熟時認清我們的真面目。

  第五章  把心帶回家

  二千五百多…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