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它有形有狀,那麼明顯,但實際上也只是幻影而已。證悟這一點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在禅修之後,學習如何「變成夢幻之子」:不要再像過去的習氣一樣,老是把我們對于自己和周遭世界的認知固體化;並且要繼續保持「夢幻之子」,如同我們在禅修中一般,把一切現象直接看成夢幻泡影。把身體的幻影性質加深悟解,就是可以幫助我們放下的最深刻、最有啓發性的方法。
在這種認識的啓示和准備之下,當我們在死亡後面對身體確實是幻影的事實時,就可以毫不恐懼地承認它的虛幻性質,就可以甯靜地解脫我們對它的一切執著,就可以自願地,甚至是愉快地放下它,知道它現在應有本來面目。事實上,你可以說,我們將能夠真正而完整地,在死亡的時刻安心地死,因而達到最終解脫。
因此,把死亡的那一刻想成心靈的陌生邊界區,一個無人的荒地,在它的一邊,如果我們不了解身體的虛幻性質,當我們失去它時,就會遭受巨大的情緒創傷;在另一邊,卻呈現出無限自由的可能性,而這種自由正是因爲我們失掉了身體。
當我們終于從界定和主宰自己的身體中獲得解脫時,一生的業相就整個結束,但未來可能會産生的業卻還沒有開始結晶。因此,死亡時會出現一個充滿各種可能性的「缺口」( gap )或空間;在這一個孕育強大力量的時刻,最重要的,或唯一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心境。剝掉了肉體,心赤裸裸地呈現,毫無隱藏地透露它亘古以來的本色:我們實相的建築師。因此,在死亡的那一刻,如果我們對于心性已經有穩定的證悟,一瞬間我們就可以淨化一切業障。如果我們能夠繼續維持那個穩定的認證,就可以進入心性的本初清淨狀態中,證得解脫,把我們的業障整個清除。蓮花生大士如此說明:
也許你會懷疑,在中陰階段,爲什麼僅藉著一瞬間
認證心性,就可以證得如如不動?答案是:目前我
們的心,被包在「業氣」的網子裏面。而「業氣」
卻又被包在肉體的網子裏面。結果是我們不得解脫
或自由。
可是,一旦我們的身體分開成心和物兩部分,
在心還沒被未來的肉體網子再度包圍之前,有一個
間隙。這時候的心有奇特的展現,沒有堅固的、物
質的支持。在它沒有物質基礎的這段期間,我們不
受肉體的束縛——我們也可以認證心性。
這種只靠認證心性就證得如如不動的力量,就
好象是火炬能在一瞬間除掉多生多劫的黑暗。因此,
我們如果能在中陰階段認證心性,如同現在上師教
我們認識一般,毫無疑問的,我們將可以證得覺悟。
這就是爲什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藉修行熟悉心
性的原因。
第十五章 死亡的過程
蓮花生大士說:
人類面臨兩種死亡的原因:過早的死亡和自然壽命
耗盡的死亡。過早的死亡,可以透過修持延壽的法
門加以改變。但如果死亡的原因是自然壽命耗盡時,
你就像枯竭的油燈一般,沒有方法可以改變,你必
須准備走。
現在讓我們看看這兩種死亡的原因:自然壽命的耗盡,以及造成我們生命過早結束的障礙或意外事件。
自然壽命的耗盡
由于我們的業,大家都有一定壽命;當它耗盡時,很難延長。不過,已經修成高級相應法的人 ,可以克服這個限製,延長他的生命。西藏有一個傳統,上師的老師有時會告訴他的學生他的生命有多長。不過,他們知道透過自己修行的力量、與學生及其修行的清淨因緣、工作的功德等因素,可以活得久一點。我的上師告訴頂果欽哲仁波切他可以活到八十歲,但過了八十歲就得靠自己的修行;結果他活到八十二歲。敦珠仁波切的老師告訴他可以活到七十叁歲,但他一直活到八十二歲。
過早的死亡
另一方面,如果只是一種障礙導致過早的死亡,就比較容易改變――當然,前提必須是預先知道。在中陰教法和西藏醫學典籍裏,就提到預警死亡即將來臨的征象,有時候是預告幾年或幾月之內的死亡,有的則是預告幾周或幾天之內的死亡。它們包括身體的征象、某些特殊的夢,以及觀察身影的特殊研究。遺憾的是,只有具備專門知識的少數人,才能解釋這些征象。他們的目的是預先警告這個人他的生命正面臨危險,同時提醒他在這些症候發生之前,需要修延長壽命的法門。
我們所做的任何修行功夫,因爲都是在累積「功德」,所以都有助于延長壽命,帶來健康。一位好的修行人,透過修行的啓發和力量,可以在生理、情緒和精神上感覺完整,這就是治療的最大泉源,也是抗拒疾病的最大保護。
此外,也有特殊的「延壽法門」,可以透過禅定和觀想的力量,吸收地水火風四大和宇宙的氣。當我們的能量虛弱和不平衡時,這些法門就可以加強與調和我們的氣,産生延長壽命的效果。加強生命的方法還有很多。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拯救即將被殺的動物,把它們買下來放生。放生在西藏和喜馬拉雅山地區很普遍,人們經常到魚市場買魚,然後放生。這是基于自然業果的法則,剝奪其他衆生的生命或傷害他們,自然會減短你的壽命;反之,給予生命自然會延長生命。
臨終的「痛苦」中陰
在我們罹患不治之症以後,一直到「內呼吸」停止或某種死亡的狀況來臨的這段期間,是所謂的臨終中陰。它被稱爲「痛苦」,是因爲如果我們對于死亡的過程毫無准備的話,它會是非常痛苦的經驗。
即使是對于一個修行人而言,整個死亡過程也可能是痛苦的,因爲喪失身體和這一生是非常艱難的經驗。但如果已經聽聞教法,了解死亡的意義,就可以知道在死亡的那一刻,當地光明出現時,其實蘊藏著巨大的希望。不過,關鍵點仍在我們是否能夠認證它,這就是爲什麼活著時,應該透過修行來穩定我們對于心性的認證。
不過,許多人並沒有福報接觸中陰教法,對于死亡的真實情況也一無所知。當突然知道整個生命、整個實相就要消失時,那是很可怕的:因爲不知道將要發生什麼事,或自己將往何處去。我們從前的經驗,都不曾爲死亡做准備。任何照顧過臨終者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焦慮甚至會加劇肉體痛苦的經驗。如果不曾好好照顧自己的生命,或曾經對人有傷害和不良的行爲,我們就會感到愧疚、罪惡和恐懼。因此,對于中陰教法只要有某種程度的認識,即使不曾修習和證悟,也都足以帶給我們某些安慰、啓發和希望。
優秀的修行人,很清楚地知道死亡會發生什麼事,對他們來說,不但可以減少死亡的痛苦和恐懼,而且這還是他們所期盼的時刻;他們以等待甚至是喜悅的心情來面對死亡。我記得敦珠仁波切經常提到一位證悟的瑜伽行者的死亡故事。他已經病了好幾天,醫生來量他的脈搏。醫生查知他即將過世,但不知道是否該告訴他;醫生站在床邊,臉色嚴肅凝重。但這位瑜伽行者以幾乎是孩子似的熱誠,堅持要醫生告訴他最壞的情況。最後,醫生不再堅持,試著以安慰的話來告訴他。他嚴肅地說:「請小心,時間已經到了。」讓醫生感到驚訝的是,瑜伽行者竟然喜出望外,興奮得像小孩看著即將要打開的耶誕節禮物。「那是真的嗎?」他問。「多甜蜜的話,多令人高興的消息啊!」他凝視天空,在深度的禅定中過世。
在西藏,每一個人都知道,如果在世時尚未能名揚四海,那麼死得與衆不同,便是爲自己創造名聲的方法。我聽說有一個人決定要死得既神奇又轟轟烈烈。他知道上師常常會暗示去世的時間,並把弟子全部召集到床邊。所以,這個人就把他的所有朋友統統找到床邊,准備參加大法會。他采取禅坐的姿勢等待死亡,但什麼事也沒發生。幾個小時之後,他的客人開始感到不耐煩,彼此說:「吃點東西吧!」他們用盤子裝滿事物,看著即將成爲屍體的人說:「他就要死了,不必吃。」時間過去了一陣子,仍然沒有死的迹象,這位「要死」的人肚子也餓了,擔心很快就沒有東西可吃,于是跳下床,加入餐會。他的偉大死亡場面,變成丟臉的鬧劇。
優秀的修行人,在他們去世時,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但普通人最好有他們的上師在床邊,否則也要有一位同修道友在場,提醒他們修行的法要,啓發他們認證「見」。
不管我們是什麼人,熟悉死亡的過程,必然對我們很有幫助。如果能夠了解死亡的各個階段,就可以知道這些奇異而陌生的經驗全都是自然的過程。當這個過程開始時,就象征死亡的來臨,提醒我們保持念念分明。對修行人而言,死亡的每一個階段都像是路標,提醒我們正在發生的過程,同時要修相應的法門。
死亡的過程
死亡的過程,在不同的西藏教法中,都有非常仔細的說明。它主要包含兩個分解的階段:外分解和內分解。外分解是五根和五大的分解,內分解是粗細意念和情緒的分解。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身和心的組成成分,這些都會在死亡時消散。
人體的存在,是由地、水、火、風、空五大元素所決定的。透過五大,我們的身體才得以形成和維持,當它們分解時,我們就死了。我們都熟悉這些外五大,我們的生活方式就是由它們決定的,但有趣的是:外五大如何與我們體內的五大互動。外五大的潛能和性質也存在于我們的心內。心可以容納各種經驗,是地大的性質;它的連續性及可塑性,是水大的性質;它的清晰和感受力,是火大的性質;它的連續活動,是風大的性質;它的無邊無際,是空大的性質。
說明我們的身體是如何組成的一本古老的西藏醫典說:
感官意識由心所産生。肉、骨、嗅覺器官(鼻根)
和香塵由地大所組成。血、味覺器官(舌根)、味
塵和身體中的液體由水大所組成。體溫、清晰的色
澤、視覺器官(眼根)和色塵由火大所組成。呼吸、
觸覺器官(身根)和觸塵由風大所組成。身體中的
腔穴,聽覺器官(耳…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