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生流出甘露的法門,是我的上師經常傳授的妙法:在真正需要的時刻,它永遠都能夠給予我極大的啓示和幫助。
4.幫助亡者
當你反覆修習這個法門時,念誦著咒語,並以喜樂注滿你的心,慢慢的,你的痛苦將在你心性的信心和安詳中化解。你將喜悅地發現,諸佛並不在你的身外,而是隨時跟你在一起,在你的心性之中。諸佛透過他們的加持,以你自己內在佛陀的信心,來爲你灌頂滋養你。
現在,以這個法門所給予你的一切力量和信心,觀想你正在把這種加持——開悟者的治療性慈悲光-—送給你親愛的亡者。在極大痛苦的死亡情況下,這個法門特別重要,因爲它可以轉化他們的痛苦,爲他們帶來安詳和喜樂。在過去,你也許會覺得痛苦無助,也無法幫助你的親友,但現在透過這個法門,你會覺得受到安慰、鼓勵和灌頂,足以幫助亡者。 保持心的開放
不要期待立即的效果或奇迹。也許要過一段時間,在你不注意的時候,你的痛苦才能轉移。不要有任何它會馬上「有效」的期待,一勞永逸地結束你的痛苦。對你的痛苦開放,就像你在修行中對開悟者和諸佛開放一般。
奇妙地,你甚至會對痛苦感恩,因爲它給予你這個克服和轉化的機會。沒有它,你永遠無法發現隱藏在痛苦的根源深處,就是喜樂的寶藏。你最受苦的時刻,可能變成你最開放的時刻,而你最脆弱的地方,可能蘊藏著你最大的力量。
因此,對你自己說:「我將不會逃避這個痛苦。我要盡我所能好好利用它,以便能夠更慈悲,更有利于別人。」畢竟,痛苦能夠教導我們慈悲。如果你受苦,你就可以知道別人受苦時的情形。而如果你是在幫助別人,受苦可以讓你能夠體諒並産生慈悲心來幫助別人。
因此,不管你做什麼,都不要逃避你的痛苦;接受痛苦,保持脆弱。不管多麼絕望,都要接受你的痛苦,因爲事實上它是無價的禮物:讓你有機會透過修行,發現悲傷背後的真相。路米(Rumi)寫道:「憂傷,可以是慈悲的花園。」如果你能夠保持心的開放,面對一切事,在你一生追求愛和智慧的過程中,痛苦可以變成你最大的盟友。
企求免于痛苦是辦不到的,想要保護自己而避免痛苦,只會更加痛苦,而且無法從經驗中去學習。這個事實我們不是早就知道得很清楚了嗎?我們不是也從經驗中學到很多嗎?誠如裏爾克所寫的,被保護的心,「未曾失落,天真而安全,無法了解何謂溫柔;只有失而複得的心才能永遠滿足:透過它所放棄的一切,自由地爲它的自主而欣喜。」
結束悲傷並從中學習
當你被痛苦征服時,試著用我在第五章〈把心帶回家〉中所介紹的各種禅修方法來啓發自己。我發現纾解痛苦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走到大自然中,尤其是站在瀑布邊冥想,讓你的眼淚和憂傷從心中傾泄而出,就像水從上流下,把你淨化。或者你也可以讀一段有關無常或悲傷的動人文章,讓它的智慧帶給你安慰。
接受並且結束憂傷,這是辦得到的事。許多人用過一個很有用的方法,跟我前面所提的「結束未完成的事」類似。不管你親愛的人死了多久,你將發現這個方法最有效。
觀想一切諸佛和覺者在你頭上和四周的天空出現,灑下他們的慈悲光芒,並給你支持和加持。在他們的面前,把你心中的一切全部掏出,盡情地發泄你的悲傷,並且對你親愛的亡者說出你想說的話。
觀想亡者注視著你,帶著比生前更多的愛和了解。知道亡者要你了解他是愛你的,能夠寬恕你所做的一切,並且他也要請求和得到你的寬恕。
讓你的心開放,並把你心中所郁積的任何憤怒、受傷的感覺說出來,然後把它們整個放下。以你全部的心,讓你的寬恕投向亡者。告訴他,你已經寬恕了;告訴他,你爲你所引起的一切痛苦感到遺憾。
現在以你整個人去感覺他的寬恕和愛正流向你。在你自己的內心深處知道,你是可愛的,值得寬恕的,並感覺你的悲傷已經消散了。
在修行的最後,問你自己是否真的能對亡者說再見,真的能放下他。觀想他轉過身離去,然後修頗瓦法或其他幫助亡者的法門。
這個法門將讓你有機會再度對亡者表達你的愛,對他做些幫助,並且完成和治療你心中和亡者的關系。
如果你放開自己的話,可以從喪親之痛中學到很多。親人的死亡會強迫你直接正視你的生命,強迫你去發現尚未發現的人生目的。在你親愛的人過世後,你會突然發現你很孤單,你可能會感覺獲得一個新的生命,好象有人在問你:「你要怎麼過這一個新生命?爲什麼你希望繼續活下去?」
喪親之痛也會尖銳地提醒你,在日常生活中,不願表達你的愛和感激,或請求寬恕的後果;如此可以讓你更關心那些目前還活著的親人。庫布勒羅斯說:「我試著教人們,當別人還聽得見的時候,要把這些話說出來。」雷蒙·穆帝在畢生從事瀕死經驗的研究之後,寫道:「我開始了解,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是多麼接近死亡啊!現在我會比從前更小心地讓每一個我所愛的人知道我的感覺。」
因此,對于那些因爲親愛的人過世而深陷于悲傷和絕望的人,我衷心的忠告是祈求幫助、力量和恩典。祈禱你要活下去,並從你現在所處的新生命中發掘最豐富的意義。不要佯裝堅強,要能接受憂傷,要有勇氣,要有耐心。總之,透視你的生命,去發現你能夠把你的愛更深刻地與別人分享的方法。
第二十章 瀕死經驗:上天堂的階梯?
在西方,我們已經非常熟悉瀕死經驗,這是從死亡邊緣活過來的人所報導的各種經驗。人類自有曆史以來,一直都有瀕死經驗的報導,包括在所有的神秘傳統和薩滿教(Shamanic)中,以及作家和哲學家們,包括柏拉圖、教皇格雷格裏、若幹蘇菲教大師、托爾斯泰和容格。我最喜歡第八世紀英國大曆史學家貝德(Bede)神父所說的故事。
大約此時,在英國發生一個值得注意的奇迹,類似
古代的奇迹。爲了喚醒活人免于精神上的死亡,一
個已經死去的人又複活過來,述說了許多他見過而
值得注意的事情,其中有些我認爲值得在這裏簡單
引用。在諾森布裏安(Northumbrians)有一個人名
叫康甯漢(Cunningham),他與一家人過著虔誠的
生活。後來,他生病了,病情持續惡化,終于在一
個晚上的初夜時分過世。但在第二天破曉時,他又
複活過來,突然坐起來, 在身邊哭泣的人大爲吃驚,
紛紛跑掉;只有愛他的妻子還留下來,卻渾身顫抖
恐懼萬分。這個人再叁地向她保證說:「不要怕,
因爲我確實已經從死亡的掌握中回來,我獲准再度
活在人間。但今後我卻不可以像過去一般地過日子,
我必須過一種非常不同的生活方式。」……不久之
後,他放下所有的世俗牽挂,進入梅爾羅斯(Melr
ose)修道院……
貝德繼續寫道:
他常常敘述的經驗是:「我的向導是一位穿著亮麗
長袍的俊美男子,我們靜靜走著,似乎是往東北方
向。當再往前走時,我們到達一個寬闊的深谷……
他很快就領著我走出黑暗,進入一個有亮光的地方,
當他領著我在亮光下前進時,我看到前面有一道巨
大的牆,其長度和高度似乎往四面八方無止盡地延
伸。因爲看不到大門、窗子或入口,我開始懷疑爲
什麼我們要走向牆壁。當我們抵達牆壁時,一瞬間
(我不知道是什麼方法)我們就到了牆壁的頂端。
裏面是一片廣闊悅目的草原……由于這整個地方充
滿了光,使得它似乎比白天或中午的太陽光還要亮。……
「向導說:『你現在必須回到你的肉體去,再一次
活在人間;如果將來你能夠對你的所作所爲更細心,
並且學習讓你的一言一行都善良而簡單,那麼當你
過世時,你將像你所看到的,像這些快樂的靈魂一
般住在這裏。剛才我離開你一會兒,去了解你的未
來會是什麼樣子。』當他這麼告訴我的時候,我非
常不願意回到我的肉體;因爲我所看到的地方,還
有我在那兒所看到的同伴,是那麼舒適美麗,令我
非常著迷。但我不敢質疑我的向導,同時我也不知
道爲什麼,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又活了過來。」
貝德繼續他的描述:
這位上帝的子民,不願意向任何冷漠或不在乎的人
們討論他所看到的一切,他只向那些……願意相信
他的話並增加神聖信心的人述說。
現代醫學科技對瀕死經驗增加了嶄新而令人興奮的面向;許多人從意外事件、心髒病、各種重病、手術或戰鬥的「死亡」中複活。瀕死經驗一直是科學研究和哲學思考的重要主題。根據一項一九八二年權威性的蓋洛普民意測驗顯示,至少有過一次瀕死經驗的美國人高達八百萬人,占總人口的的百分之五。
雖然沒有兩個人的瀕死經驗完全相同,就好象沒有兩個人的中陰經驗相同一般,但在瀕死經驗中,卻有類似模式的過程,一種如下的「核心經驗」:
1.他們經驗到一種不同的感覺,安詳而充滿幸福,沒有痛苦、身體感官的覺受或恐懼。
2.有的會覺察到嗡嗡聲或急流聲,並發現自己離開了身體。這就是所謂「離身經驗」。他們能夠看到肉體,常常是從肉體上方的某一點來看;視覺和聽覺加強了;意識清晰而非常靈敏,甚至能夠通過牆壁。
3.他們覺察到另一種實相,進入黑暗之中,在漫無涯際的空間飄浮,然後迅速通過一個隧道。
4.他們看到光,最先是遠遠的一點,而後像被磁鐵吸住一般往那一點靠近,最後被包裹在光和愛之中。這個光明亮得足以奪人眼目,而且非常美麗,但眼睛卻不受到傷害。有些人說碰到「光之生命」,這是一種光明的、似乎全知的呈現,有些人稱爲神或基督,是慈悲而有愛心的。有時候在這種呈現中,他們會回顧生命,看到他們活著時…
《西藏生死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