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座。同時有無數神祗,在拔塔裏村劃封數以千計的宅地。凡宅地是屬于有大威力的神祗,彼等恿慫最有權威的國王大臣去該處建造居宅。凡宅地是屬于中等神祗,彼等恿慫中等的國王大臣去該處建造屋宇。凡宅地是屬于下等神祗,彼等亦慫恿下等的國王大臣去該處興建房舍。
27 爾時薄伽梵以其偉大超人的天眼望見數以千計的神祗在拔塔裏村劃封宅地。彼于破曉時分起來語尊者阿難說:「阿難,誰在拔塔裏村築城?」
「世尊,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在該處築城,爲抵禦越祗人。」
28 「阿難,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爲抵禦越祗人在拔塔裏村築城,彼等曾與忉利天天神約定。我以我之偉大清明超人的天眼望見數以千計的神祗在拔塔裏村劃封宅地。凡宅地是屬于有大威力的神祗,彼等慫恿最有權威的國王大臣去該處建造居宅。其中神下神亦複如此(其全文見本章第二十六節)。阿難,當阿利安人仍常往還及商賈雲集,此拔塔裏子城將成爲一大都巿與商業中心。但此拔塔裏子城將有叁種危險,一者從火,二者從水,叁者從朋友失和。」
29 爾時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走向佛前互敘寒暄及問候起居,侍立其側以後白佛言:「唯願世尊慈允今日與大比丘僧衆赴舍間午餐。」佛陀默然許可。
30 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知佛許可遂各還家。歸家後,備辦甜粥糕餅已訖,即來白佛言:「世尊,諸事已備,唯聖知時。」
爾時薄伽梵于清晨著衣持缽與大比丘僧衆走向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的宅第。到已,坐于敷座。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即親手奉獻甜粥糕餅,以佛爲首,下至諸比丘僧。佛食既竟,置缽已,彼等取兩小凳,就座其側。
31 當彼等就座已,佛陀以偈贊曰:
任何智者居住此地
供養僧衆––能自調伏之善人,
以此功德回向劃封宅地之神祗。
互相敬禮,互相尊敬。
彼等以仁慈待之
如母親之對于獨子;
人爲神所眷顧者,
彼等常有幸福。
佛陀以偈贊歎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己。即從座起。離去。
32 爾時摩竭陀大臣蘇尼陀與瓦沙卡羅尾隨佛後說:「今天沙門喬達摩從某門出,該門將名爲『喬達摩門』;從某渡頭渡河,該渡頭將名爲『喬達摩渡』。」其後佛所從出之門是名爲「喬達摩門」。
※ ※
33 爾時薄伽梵走向河邊。時恒河水漲泛,欲渡河者或求船,或求筏,或求桴。世尊此時如大力士一屈伸臂頃即不見于恒河此岸,與諸大比丘僧衆再出現于恒河彼岸。
34 爾時薄伽梵見人求船、求筏或求桴,欲用渡河,遂說偈曰:
幻世正縛紮筏桴,
已渡苦海者
造橋梁以渡池沼,
彼爲知者,彼爲得救者。
回向文
普爲出資讀誦受持輾轉流通者及法界無量罪苦衆生回向:
同消無量煩惱障 同消無量果報障
同消無量諸業障 同消無量諸災障
同消無量諸病障 同得平安增福慧
同植無上菩提因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南傳大般涅槃經
巴 宙 譯
第 二 章
01 爾時世尊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柯提村。」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柯提村進行。到已,佛陀即在村上住。
02 爾時佛告諸比丘說:「諸比丘,因未能了解四種聖谛,我等長期輪轉生死之途。何者爲四?諸比丘,是苦谛、苦因谛、苦滅谛、和引苦入于毀滅之途的道谛。諸比丘,若能了解此四聖谛,則取欲已盡,有因已滅,從此不再受生」。
03 薄伽梵說是語已,複以偈頌曰:
因不了解四聖谛之真實性
所以流傳于生死長途。
既已了悟,則生因已絕,
苦根已斷,從此不再受生。
※ ※
04 薄伽梵在柯提村住時亦向諸比丘如是宣說關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謂:「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定則慧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得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 ※
05 爾時薄伽梵在柯提村隨宜住已,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那低卡。」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那低卡進行。到已,佛陀住在磚屋。
06 爾時尊者阿難走向佛前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白佛言:「世尊,有名沙爾哈比丘者死在那低卡,彼轉生何處?命運如何?世尊,有名難陀比丘尼者死在那低卡,伊轉生何處,命運如何?」同時並問及優婆塞蘇達塔,優婆夷蘇伽塔,優婆塞卡苦陀,羯□伽,尼卡達,卡提沙跋,兔他,山兔他,蘇跋陀等,彼等轉生何處及命運如何。
07 「阿難,沙爾哈比丘,彼于此世之身漏己盡,已證悟心解脫、慧解脫及獲得阿羅漢果。阿難,難陀比丘尼已斷除束縛人群于此欲界的五縛,已投生天界,于彼處寂滅後,即不複再來此世。阿難,優婆塞蘇達塔已斷除叁結,並減削淫、怒、癡,已證斯陀含果,只轉世一次,即得苦竟。阿難,優婆夷蘇伽塔已斷除叁結,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阿難,優婆塞卡苦陀已斷除束縛人群于此欲界的五縛,已投生天界,于彼寂滅後,即不再來此世。阿難,優婆塞羯□伽,尼卡達、卡提沙跋、兔他、山兔他、跋陀、蘇跋陀等已斷除束縛人群于此欲界的五縛,已投生天界,于彼寂滅後,即不再來此世。阿難,複有五十余位優婆塞死在那低卡者,亦複如是。阿難,更有九十余位優婆塞死在那低卡者,已斷除叁結,並減削淫怒癡,已證得斯陀含果,只轉世一次,即得苦竟。阿難,複有五百余位優婆塞死在那低卡者,已斷除叁結,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
08 「阿難,人生有死,何足爲奇。若每死一人,皆來問我,使我疲乏之至。因此,阿難,我將爲汝宣說法鏡。若聖弟子有此,即能預知其未來:地獄已毀,我不墮于畜生、餓鬼及其他苦趣。我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
09 「阿難,何名法鏡?若聖弟子有此,即能預知其未來:地獄已毀,我不墮于畜生、餓鬼及其他苦趣?阿難,謂聖弟子于世信佛--相信佛陀是:如來、應供、正□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信法--相信佛所說法利益世間、永恒、歡迎群衆、示解脫道、使智者各自證悟。信僧--相信僧是佛之弟子,修持八正道之四階段、正直、奉法、具足淨戒。彼等是值得敬禮,爲世間無上福田,爲善人所喜;其戒行是不犯不缺,不染不沾,使人解脫,爲智者所稱贊,不爲有欲,或相信外在作爲之效力所玷汙,及助長禅定。
「阿難,此是法鏡。若聖弟子有此,即能預知其未來:地獄已毀,我不墮于畜生、餓鬼及其他苦趣。我已獲取不墮惡趣的須陀洹果,必證佛果。」
10 佛陀在那低卡磚屋住時亦與諸比丘如是宣說關于戒定慧的法要。彼謂:「修戒則定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定則慧有很大利益與果報;修慧則心從漏解脫----欲漏、有漏、見漏及無明漏。」
※ ※
11 爾時薄伽梵在那低卡隨宜住已,語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毗舍離。」
「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毗舍離進行。到已,佛住于庵婆婆梨園。
12 佛告諸比丘說:「諸比丘,比丘當攝心住念。此爲我等之教言。」
13 「諸比丘,雲何名比丘攝心住念?比丘因有身當觀身,精勤不懈,攝心住念,舍棄世間渴望與失意。其觀感覺、觀意與觀法亦複如是:精勤不懈,攝心住念,舍棄世間渴望與失意。」
「諸比丘,雲何名比丘自攝?當比丘履進履退、前瞻後顧、屈臂伸臂、著衣持缽、飲食吞嚼、行大小便、行立坐、睡眠、醒悟、言談及靜默、皆攝心住念。諸比丘當攝心住念,此爲我等之教言。」
14 爾時歌女庵婆婆梨聞佛已到毗舍離,住于伊之□果林。伊下令准備好許多輛精美車乘,自己坐上一輛車,與其侍從離開毗舍離進向伊之園林。凡可通車的地方皆以車行,後乃下車步行去到佛之住處。到已,向佛作禮,就座其側以後,薄伽梵向伊宣示法要,使伊歡喜愉快。
歌女庵婆婆梨對佛所示法要甚爲喜悅,伊白佛言:「唯願世尊慈允于明日與大比丘僧衆赴舍間午餐。」
佛陀默然受請。伊知佛已許可,即從座起,向佛作禮,右繞而去。
15 爾時毗舍離的隸車聞佛已到毗舍離住于庵婆婆梨園,彼等下令准備好許多輛精美車乘,各坐上一輛車,與其侍從離開毗舍離。彼等或現黯色,著青色,青衣及青色飾品;或現黃色,□黃色,黃衣及黃色飾品;或現紅色,□紅色,紅衣及紅色飾品;或現白色,□白色,白衣及白色飾品。
16 爾時歌女庵婆婆梨與諸隸車少年車軸相接,車輪相撞及車轭相觸。諸隸車告伊說:「庵婆婆梨,爲何你與諸隸車少年車軸相接,車輪相撞及車轭相觸?」
「因我已請佛及比丘僧衆明天到舍下午餐。」
「庵婆婆梨給你十萬,讓此齋與我們。」
「你若給我全毗舍離及所屬土地,我猶不舍此盛供。」
于是諸隸車振手說:「此□果女獲勝,我等被此□果女占優勝。」彼等遂進行到庵婆婆利園。
17 薄伽梵見諸隸車自遠而至,告諸比丘說:「諸比丘,凡未曾見過忉利天天神的比丘,…
《南傳大般涅槃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