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淨道論▪P6

  ..續本文上一頁見了,才把他的身體荼毗(火葬)了,並建塔廟供養。所以另一位具信的善男子說:

  甯失身命,要使別解脫清淨,

  不破世界主所製的戒律儀。

  (二、根律儀戒的成就)正如別解脫律儀的依于信,而根律儀則依于念而成就。依念而成,因爲由于念的堅定,則諸根不爲貪欲等所侵襲。故說:“諸比丘!甯爲燃燒熱烈輝焰的鐵棒而觸其眼根,亦不于眼所識的諸色而執取其(男女淨等的)細相”,這是說善須憶念燃燒的教理,而善成就其根律儀戒,以不忘念去製止依于眼門等所起的(速行)識對于色等境界而執取于(男女等淨)相,爲貪欲所侵襲。然而(根律儀戒)若不如是成就,則別解脫律儀戒亦不能長時存在,猶如沒有留意築以柵圍的谷田(將爲畜等所侵害)一樣。又如敞開大門的村落,隨時可爲盜賊所襲,若無根律儀戒,則亦隨時可爲煩惱賊所害。亦如不善蓋的屋爲雨漏所侵,而他的心則爲貪欲所侵入,所以這樣說:

  對于色聲味香觸,

  當護你的一切根。

  若對色等門開而不護,

  譬如盜劫村落而爲害。

  譬如惡蓋屋,必爲雨漏侵,

  如是不修心,將爲貪欲侵。

  假使根律儀戒成就,則別解脫律儀戒亦能長時受持,猶如善築柵圍的谷田一樣。又如善護大門的村落,則不爲盜賊所劫,而他亦不爲煩惱賊所害。亦如善蓋的屋,不爲雨漏所侵,而他的心則不爲貪欲所侵入。所以這樣說:

  對于色聲味香觸,

  當護你的一切根。

  若對色等門閉而善護,

  譬如盜賊無害于村落。

  譬如善蓋屋,不爲雨漏侵,

  如是善修心,不爲貪欲侵,

  這是最殊勝的教法。心是這樣迅速的奔馳,所以必須以不淨作意而斷已起的貪欲,使根律儀成就。猶如新出家的婆耆舍長老一樣。據說新出家的婆耆舍長老,正在行乞之際,看見了一位婦人,生起貪欲之心。于是他對阿難長老說:

  我爲貪欲燃燒了,

  我的心整個地燒起來了。

  瞿昙啊,哀愍我吧!

  爲說良善的消滅法。

  阿難長老答道:

  你的心燒,因爲想的顛倒,

  應該舍棄和貪欲相關的淨相,

  當于不淨善定一境而修心,

  見諸行的無常苦無我,

  消滅你的大貪欲,

  切莫再再的燃燒了!

  (婆耆舍)長老即除去貪欲而行乞。其次比丘應當完成其根律儀戒,猶如住在喬羅達格大窟的心護長老及住在拘羅格大寺的大友長老。

  據說:在喬羅達格大窟中有七佛出家的繪畫,非常精美。一次,有很多比丘參觀此窟,見了繪畫說:“尊者,這畫很精美”。長老說:“諸師!我住此窟已六十多年,尚不知有此畫,今天由諸具眼者所說,才得知道”。這是說長老雖在這裏住這麼久,但從未張開眼睛而望窟上。據說在大窟的入口處,有一株大龍樹,他亦一向未曾仰首上望,但每年見其花瓣落于地上,而藉知其開花而已。當時國王慕長老之德,曾叁度遣使請他入宮受供養,但都遭拒絕了。于是國王便令王城內乳哺小兒的小婦們的乳房都捆縛起來,。加以蓋印封鎖。他說:“直待長老來此,一切乳兒才得吸乳”。長老因憐憫乳兒,遂來大村。國王聞此消息,便對其臣子說:“去請長老入宮,我要從他受叁皈五戒”。長老入宮,國王禮拜和供養之後說:“尊者!今天很忙,沒有機會,我將于明天受戒”。並取長老的缽,和王後共同略送一程,然後拜別。但當國王或王後禮拜時,他同樣的說:“祝大王幸福”!這樣過了七天,其他的比丘問長老道:“尊者,你在國王禮拜時說,祝大王幸福,爲什麼王後禮拜時也說同樣的句子”?長老答道:“我並沒有分別誰是國王,誰是王後”。過了七天,國王想道:“何必使長老住在這裏受苦呢”?便讓他回去。長老回到喬羅達格大窟後,夜間在經行處經行,那住在大龍樹的天神執一火炬站于一邊,使他的業處(定境)極淨而明顯。長老心生喜悅,想道:“怎麼我的業處今天這樣異常的明顯”?過了中夜之後,全山震動,便證阿羅漢果。是故欲求利益的其他善男子亦當如是:

  勿奔放其眼目,

  如森林的猕猴,

  如彷徨的野鹿,

  如驚駭的幼兒。

  放下你的兩眼,

  但見一尋之地:

  勿作象森林的猿猴,

  那樣不定的心的奴隸。

  大友長老的母親,一次身上發生毒腫,便對她的女兒出家的比丘尼說:“你去將我的病狀告訴你的哥哥,要他拿些藥來”。她即往告其兄。長老對她說:“我實不知如何采集藥根,也不知如何製藥;然而我將告訴你一種藥:便是我從出家以來,從未以貪心看異性之色而破壞我的諸根律儀。你將我的實語告訴母親,並祝她迅速病愈。你現在去對母親優婆夷這樣說,同時按摩她的身體”。她回去照樣的說了此意。便在那一刹那間,優婆夷的毒腫如泡沫一樣地消失了,她的心中無限喜悅,流露這樣的話:“如果正等覺者在世的話,必定會用他的網紋之手觸摩象我的兒子這樣的比丘的頭頂”。是故:

  今于聖教出家的善男子,

  當如大友長老的住于根律儀。

  (叁、活命遍淨戒的成就)如根律儀的依于念,而活命遍淨戒當依精進而成就。依精進而成,因爲善于勵力精進者,能舍邪命故。所以精進于行乞等的正求,得以斷除不適合的邪求,受用于遍淨的資具,得以違避不遍淨,如避毒蛇一樣,這樣便得成就活命遍淨戒。

  沒有受持頭陀支的人,從僧伽與僧集或從俗人由于信樂他的說法等的德而得來的資具,則稱爲遍淨的。由于行乞等而得來的爲極清淨。若受持頭陀支的人,由行乞及由于(俗人)信樂他的常行頭陀之德或隨順于頭陀支的定法而得來的資具,則稱爲遍淨的。若爲治病,獲得了腐爛的诃黎勒果及四種甘藥(酥、蜜、油、砂糖),但他這樣想:“讓其他同梵行者受用這四種甘藥”,他于是僅食诃黎勒果片,這樣的人,是適合于受持頭陀支的。他實名爲最上雅利安種族的比丘。其次關于衣服等資具,對于遍淨活命者,若用示相暗示及迂回之說而求衣食,是不適合的,然而不持頭陀行者,若爲住處而用示相暗示及迂回之說,是適合的。

  爲住處而示相,例如他在准備一塊土地,在家人見而問道:“尊者!做什麼?誰使你這樣做”?答道:“誰也沒有呀”!象這樣的其他形式,名爲示相業。暗示,如問優婆塞道:“你住在什麼地方”?“尊者!高閣啦”。“優婆塞,比丘不能住高閣嗎”?象這樣的話,爲暗示業。若說:“這裏比丘的住處實在太狹小了”,象此等的話爲迂回之說。

  對于醫藥方面,一切示相等也是適合的。然而取得的藥品,治病痊愈之後,是否仍可服用?據律師說,這是如來許可的,故可以用。經師說,雖不犯罪,但擾亂活命,故斷言不可以用。雖爲世尊所允許,但他也不作示相暗示及迂回之說等的表示。由于少欲之德等,縱有生命之危,亦僅受用得自示相等以外的資具,這種人稱爲最嚴肅的生活者,如舍利弗長老。

  據說:一次舍利弗和大目犍連長老同住在一個森林中,修遠離行。有一天,他忽然腹痛,非常劇烈。晚上大目犍連長老來訪,見尊者臥病,探得病原之後,問道:“道友!你以前是怎樣治愈的”?答道:“我在家時,母親用酥蜜砂糖等混合純粹的乳粥給我吃了便好”。“道友!如果你或我有福的話,明天可能獲得此粥的”。此時一位寄居于經行處末端的樹上的天神,聽到了他們的談話,想道:“明天我將使尊者獲得此粥”。他即刻跑到長老的檀越的家裏,進入他的長子身內,使其病痛,對那些集合的家人說著治療的方法(附于長子身內的天神而托他的口說的):“如果明天你們准備某種乳粥供養長老,我將離去你的長子之身”。他們說:“縱使你不說,我們也是常常供養長老的”。第二天,他們已准備好粥,大目犍連長老早晨去對舍利弗長老說:“道友!你在這裏等著,直至我去乞食回來”。當他進入村落時,那家人看到了,即刻向前接過長老的缽,盛滿如前所說的乳粥供養他。長老即表示要走了。可是他們要求長老在那裏吃了,然後再裝滿一缽給他帶回去供養舍利弗長老。他回來後,把粥授給舍利弗說:“道友!請吃粥吧”。長老看了說:“很如意的粥,但不知你怎樣獲得的”?經他思惟之後而知此粥的來由說:“道友目犍連,拿去吧,我不應受用此粥”。目犍連長老並沒有想“他竟不吃象我這樣的人替他拿來的粥”,聽了他的話,即刻拿著缽的邊緣把粥倒在一邊。當粥倒在地上時,長老的病也好了。以後四十五年間,亦未再生此病。于是他對目犍連說:”道友!縱使把我的髒腑痛出肚子來在地上跳動,也不應該吃那種由于我的語言所表示而得來的粥”。並喜說此頌:

  我若吃了由我的語言表示所得的蜜粥,

  便是汙蔑了我的活命戒,

  縱使我的髒腑迸出于肚外,

  甯舍身命也不破活命戒。

  除邪求,我的心多麼自在,

  我決不作爲佛呵棄的邪求。

  食芒果(庵羅果)的雞跋羅准跋住者大帝須長老的故事,亦可在這裏說。總而言之:

  由信出家的聰慧的行者,

  莫起邪求之心保持活命的清淨。

  (四、資具依止戒的成就)如活命遍淨戒由精進而成就,資具依止戒當依智慧而成就。因爲有慧者能見資具的過失與功德,故說由慧成就。是故舍離資具的貪求,依正當的方法而獲得的資具,唯有以慧如法觀察而受用,方得成就此戒。

  這裏有獲得資具時及受用時的兩種觀察,當收受衣服等的時候,依界(差別想)或依厭(想)的觀察,然後用之則無過。在受用時亦然。于受用中合論有四種用法:即盜受用,借受用,嗣受用及主受用。

  (1)若破戒之人居然于僧衆中坐而受用者,名爲“盜受用”。

  (2)具戒者若不觀察而受用,則名“借受用”。是故每次受用衣服時須作觀察,每食一口飯時亦得觀察。如在受用時未及觀察,則于食前(午前)、食後(午後)、初夜、中夜、後夜當作之。如至黎明尚無觀察,便犯于借受用。在每次受用床座時亦當觀察。在受用醫藥時,則具足念緣即可。縱使于領取時業已作念,若于受用時不作念,亦屬…

《清淨道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施設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