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P41

  ..續本文上一頁

  巴利文rupa(色)可解釋爲源自意爲「被破壞、幹擾、敲擊、逼迫、破碎」的詞根ruppati。 諸論師認爲:「稱爲色是因爲它遭受熱、冷等色法妨害緣所造成的變易之故。」 佛陀本身在解釋「色法」一詞時說:「諸比丘,爲何說是色?因爲它被破壞,所以稱之爲色。被什麼破壞?被冷、熱、饑餓、口渴、蒼蠅、蚊子、風、烈日及爬蟲所破壞。」(《相應部》22:79/iii,86)

  列舉色法

  (rupasamuddesa)

  節二:簡說:四大元素與所造色

  Cattari mahabhutani, catunnab ca mahabhutanam upadaya rupan ti duvidham p”etam ekadasavidhena sangaham gacchati.

  色法有兩種,即:四大元素及由四大元素所造的色法。這兩者包含了十一類(色法)。

  節二之助讀說明

  色法有兩種:《阿毗達摩論》列舉了二十八種色法,簡要來說則可歸納爲兩大類,即:四大元素及由四大元素所造的色法。四大元素(mahabhuta)是地界、水界、火界與風界。這些是色法不可分離的主要元素;在它們的組合之下造成了小至微粒子,大至山嶽的一切的物質。所造色(upadaya rupa)是源自或依靠四大元素而有;它們一共有二十四種。四大元素可譬喻爲大地,所造色則有如依靠大地而得以生長的樹木。

  所有二十八種色法可歸納于十一類。其中七類稱爲完成色(nipphannarupa),因爲它們擁有自性,所以適合作爲觀禅的目標。其余四類色法較爲抽象,因此稱爲不完成色(anipphannarupa)。(見表6-1)

  節叁:詳述:真實色

  Katham

  1. Pathavidhatu, apodhatu, tejodhatu, vayodhatu bhutarupam nama.

  2. Cakkhu, sotam, ghanam, jivha, kayo pasadarupam nama.

  3. Rupam, saddo, gandho, raso, apodhatuvajjitam bhutattaya-sankhatam photthabbam gocararupam nama.

  4. Itthattam purisattam bhavarupam nama.

  5. Hadayavatthu hadayarupam nama.

  6. Jivitindriyam jivitarupam nama.

  7. Kabalikaro aharo ahararupam nama.

  如何?

  一、地界、水界、火界與風界名爲元素色。

  二、眼、耳、鼻、舌與身名爲淨色。

  叁、顔色、聲、香、味與觸名爲境色,後者包含 了除去水界的叁大元素。

  四、女根色與男根色名爲性根色。

  五、心所依處名爲心色。

  六、命根色名爲命色。

  七、段食名爲食色。

  Iti ca attharasavidham p”etam sabhavarupam, salakkhanarupam, nipphannarupam, ruparupam, sammasana-rupan ti ca sangaham gacchati.

  如是這十八種色法合爲一組,(因爲它們)是有自性色、有相色、完成色、色色(真實色)及觀智所思惟色。

  節叁之助讀說明

  (一)元素色(種色):四大元素(四大種)稱爲界(dhatu),因爲它們「持有自性」(attano sabhavam dharenti)。稱爲地界(pathavidhatu)是因爲它有如地一般,作爲俱生色法的支助或立足處。巴利文pathavi(地)是源自意爲「擴展」的詞根,因此地界是擴展的元素。地界的特相是硬;作用(亦作味)是作爲(其他元素與所造色的)立足處;現起是接受;近因(亦作足處)是其他叁大元素。

  水界(apodhatu)令到其他色法粘在一起,因而避免它們被分散。其特相是流動或溢出;作用是增長其他俱生色法;現起是把(同一粒色聚裏的)諸色握在一起或粘著;近因是其他叁大元素。根據《阿毗達摩論》的觀點,水界與其他叁大元素不一樣,是不能夠直接通過觸覺覺知,而只能間接地從觀察其他色法粘在一起而得知。

  火界(tejodhatu)的特相是熱(或冷);作用是使到(同一粒色聚裏的)其他色法成熟;現起是不斷地提供柔軟;(近因是其他叁界)。火界被體驗爲熱或冷。

  表6-1:二十八種色法

  十八種完成色 十種不完成色

  (一)元素色 1.地界 (八)限製色 19.空界

   2.水界 (九)表色 20.身表

   3.火界 21.語表

   4.風界 (十)變化色 22.色輕快性

  (二)淨色 5.眼淨色 23.色柔軟性

   6.耳淨色 24.色適業性*加兩種表色

   7.鼻淨色 (十一)相色 25.色積集

   8.舌淨色 26.色相續

   9.身淨色 27.色老性

  (叁)境色 10.顔色 28.色無常性

   11.聲

   12.香

   13.味*觸=地、火、風叁界。

  (四)性根色 14.女根色

   15.男根色

  (五)心色 16.心所依處

  (六)命色 17.命根色

  (七)食色 18.食素/營養

  風界(vayodhatu)是移動及壓力的元素。其特相是支持(vitthambhana);作用是導致其他色法移動;現起是帶動(俱生色法從一處)至另一處;近因是其他叁大元素。它被體驗爲壓力。

  從整體來看,四大元素立足于地界;由水界黏在一起;由火界維持;由風界支持。

  (二)、淨色(pasadarupa)是五種個別存在于五根的色法。應分辨淨色與支持它們的五種器官。 世俗所稱的眼在《阿毗達摩論》裏則稱爲「混合眼」(sasambhara-cakkhu),是各種不同色法的組合。眼淨色(cakkhu pasada)是其中之一,它是位于視網膜裏的淨色,對光與顔色敏感,以及作爲眼識的依處色與門。耳淨色(sotapasada)是在耳洞裏:「在一個狀如手指膠片,長著許多細小褐色毛之處」;它是對聲音敏感的淨色,以及作爲耳識的依處色與門。鼻淨色(ghanapasada)位于鼻孔裏,對氣味敏感。舌淨色(jivhapasada)散置于舌頭上,對味道敏感。身淨色(kayapasada)散置于全身,有如浸透棉花的液體一般;它對觸覺敏感。

  眼淨色的特相是准備讓色所緣撞擊的四大元素之淨(透明性),或緣生于色愛(rupatanha,欲見色所緣)的業生四大元素之淨;作用是取色所緣爲目標;現起是作爲眼識的依處;近因是緣生于色愛的業生四大元素(即同一粒色聚裏的四大)。對耳、鼻、舌、身淨色的特相等亦可以此類推。

  (叁)境色(gocararupa)是五根所緣之外境,它們作爲與之相符的根識的所緣緣。當知觸所緣是由地界、火界與風界叁種元素組成。根據《阿毗達摩論》,屬于粘性的水界並不包括在觸所緣之內。顔色等其他四種境色是屬于所造色。

  整體來說,境色的特相是撞擊淨色;作用是作爲根識的目標;現起是作爲根識之境;近因是四大元素。

  (四)性根色(bhavarupa)有女根色與男根色兩種。這兩根各自的特相是女性與男性。它們各自的作用是顯示「她是女性」及「他是男性」;各自的現起是女與男特有的色身、特征、行爲及工作之因。(近因是同一粒色聚裏的業生四大元素。)

  (五)心色(hadayarupa):關于心所依處(hadaya-vatthu),見第叁章、節二十。心所依處的特相是提供意界和意識界依止或支持的色法(見第叁章、節廿一);作用是作爲此二界的依處;現起是支撐此二界;(近因是同一粒色聚裏的業生四大元素。)它位于心髒裏的血,受四大元素所支助,以及由命根色所維持。

  (六)命根(jivitindriya):屬于遍一切心心所的命根是維持名法的命根;在此的命根則是維持色法的命根。「命」被稱爲「根」是因爲它控製與它俱生之法。命根的特相是維持在住時的俱生色法;作用是使到它們發生;現起是維持這些色法存在;近因是當被維持的四大元素。

  (七)段食(kabalikarahara)的特相是食物裏的營養或食素(oja);作用是維持色身;現起是滋養身體;(近因是必須受到它滋養的處色。)

  這十八種色法:至此所列舉的十八種色法整體被稱爲「有自性色」(sabhavarupa),因爲它們每一種都有各自的特性,例如地界的硬等等;它們被稱爲「有相色」(salakkhanarupa)因爲它們都有無常、苦、無我叁相;被稱爲「完成色」(nipphannarupa)因爲它們直接由業等諸緣造成;被稱爲「色色」(ruparupa)因爲它們擁有色法的特征,即遭受破壞;被稱爲思惟色(sammasana-rupa)因爲它們是觀智觀照叁相的目標。

  節四:詳述:不完成色

  8. Akasadhatu paricchedarupam nama.

  9. Kayavibbatti vacivibbatti vibbattirupam nama.

  10. Rupassa lahuta, muduta, kammabbata, vibbattidvayam vikararupam nama.

  11. Rupassa upacayo, santati, jarata, aniccat…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淨道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