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P43

  ..續本文上一頁的色法,因爲有九種業生色也能夠緣于其他因而生起(見節十)。

  眼與耳不到達(其所緣境):根據《阿毗達摩論》,眼與耳是不到達(asampatta)其目標的淨色。若要眼與耳作爲識的依處,其目標必須沒有與它們直接碰在一起。反之,其他叁淨色則直接碰觸(sampatta)其目標。

  取境色:巴利文gocaraggahika(取境)是用來譬喻作爲識生起的依處的五淨色。但五淨色是色法,並不能真正的識知目標。事實上是依靠它們而生起的根識才能識知目標。

  不分離色:四大元素與顔色、香、味及食素(營養)四種所造色合稱爲八不離色(avinibbhogarupa),因爲在一切的色聚裏都有這八種色法。其他色法則可以存在或不存在于某些色聚裏,所以稱爲可分離色。只擁有八不離色的色聚(kalapa)名爲「純八法聚」(suddhatthaka-kalapa)或「以食素爲第八法的色聚」(ojatthamaka-kalapa)。

  節八:總結

  Icc”evam atthavisati vidham pi ca vicakkhana

  Ajjhattikadibhedena vibhajanti yatharaham.

  如是智者依內等正確地分析二十八種色法。

  Ayam ettha rupavibhago.

  于此,這是色之分別。

  色法生起之源

  (rupasamutthana)

  節九:四種生起之源

  Kammam, cittam, utu, aharo ca ti cattari rupa-samutthanani nama.

  色法生起之源有四種:業、心、時節(熱能)與食(營養)。

  節十:業爲生起之源

  Tattha kamavacaram rupavacarab ca ti pabcavisati-vidham pi kusalakusalakammam abhisankhatam ajjhattika-santane kammasamutthanarupam patisandhim upadaya khane khane samutthapeti.

  于此,自結生起始的每一剎那裏,二十五種屬于欲界與色界的善業及不善業在內相續流裏産生了以行爲緣的業生色。

  節十之助讀說明

  業生色(kammasamutthanarupa):在此業是指過去善心及不善心裏的思心所(cetana)。二十五種能夠産生色法的業是十二種不善心、八大善心及五色界善心裏的思心所。無色界善心裏的思心所只能産生無色界的結生,因此並不能産生業生色。

  從結生的生時小剎那開始,在每一心識剎那裏的生、住、滅叁個小剎那裏,業都産生了色法;業繼續在一世當中如此産生色法,直到死亡心之前的第十七個心爲止。業生色有十八種:在九種業生色聚裏的八不離色(見節十七)、五淨色、兩種性根色、命根色、心色及空界。當中,八根色及心色只由業産生;對于其余九種,只有在業生色聚裏的才是業生色,在其他色聚裏的是由其他因所産生。

  節十一:心爲生起之源

  Arupavipaka-dvipabcavibbana-vajjitam pabcasattati-vidham pi cittam cittasamutthanarupam pathamabhavangam upadaya jayantam eva samutthapeti.

  從第一個有分心開始,除了無色界果報心與雙五識之外的七十五心都會産生心生色,但只有在「生(時)」才能産生(心生色)。

  Tattha appanajavanam iriyapatham pi sannameti. Votthapana-kamavacarajavan”abhibba pana vibbattim pi samutthapenti. Somanassajavanani pan”ettha terasa hasanam pi janenti.

  于此,安止速行也保持姿勢。但確定心、欲界速行及神通心也能産生(身與語)表。于此,十叁悅俱速行也能生笑。

  節十一之助讀說明

  心生色(cittasamutthanarupa):從結生心之後的第一個有分心的生時開始,心生色就開始生起。結生心不能産生心生色,因爲此心初來到新一世,所以在投生時只有業生色生起。十種根識(雙五識)缺少産生色法之力,而四無色界果報心只能在無色地裏生起,所以不能産生心生色。根據諸論師的看法,名法是在生時最強,色法則是在住時最強。因此心只有在它最強的生時才會産生色法,而不會在住時或滅時産生色法。

  安止速行等等:保持身體姿勢是心的一種作用。二十六種安止速行(十色界、八無色界與八出世間安止速行)只是保持身體坐、立或臥的姿勢。上述所提及的確定心、欲界速行心與神通心叁十二種則不單只保持姿勢,而是也能産生身表及語表。

  十叁悅俱速行也能生笑:普通凡夫只能通過四種悅俱貪根心及四種悅俱大善心八者之一生笑。有學聖者則通過其中六心之一生笑,即除去兩種悅俱邪見相應的貪根心。阿羅漢則通過四種悅俱大唯作心及無因生笑心五者之一生笑。

  節十二:時節(熱能)爲生起之源

  Situnhotu-samabbata tejodhatu thitipatta va utu-samutthanarupam ajjhattab ca bahiddha ca yatharaham samutthapeti.

  包含熱與冷兩者的火界在達到住時即能根據情況在內及外産生時節生色(熱能生色)。

  節十二之助讀說明

  時節生色(utusamutthanarupa):從結生心的住時開始,在業生色聚裏的火界即能開始産生時節生色。在此後的一世當中,由一切四種因産生的色聚裏的火界都能在住時産生時節生色。外在無生命物的火界也能産生時節生色。

  節十叁:食(營養)爲生起之源

  Ojasankhato aharo aharasamutthanarupam ajjhoharana-kale thanappatto va samutthapeti.

  稱爲食素的食,吞下之後,在達到住時的時候,即能産生食生色。

  節十叁之助讀說明

  食生色(aharasamutthanarupa):從吞下後開始,在受到(消化之火)支助之下,(食物裏屬于時節生)色聚的食素即能産生食生色。在已達到住時的食生色聚裏的食素能夠(在其他食生食素支助之下,)再産生新一代的純八法聚,而該八法聚裏的食素又能産生另一個八法聚;如是食素能夠如此産生十至十二代的食生八法聚。當孕婦所吃下的食物的營養傳送到胎兒裏時,它即能在胎兒裏産生色法。由其他叁因(即:業、心與時節)産生的色聚裏的食素也能連續地産生幾代的食生八法聚。一天裏所吃下的食物能夠維持身體長達七天。

  節十四:依生起之源分析

  Tattha hadaya-indriyarupani kammajan”eva, vibbatti-dvayam cittajam eva, saddo cittotujo, lahutadittayam utucittaharehi sambhoti. Avinibbhogarupani c”eva akasa-dhatu ca catuhi sambhutani. Lakkhanarupani na kutoci jayanti.

  于此,心色與八根色是業生。兩種表色只由心生。聲是心生與時節所生。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業性)叁種是由時節、心與食所生。八不分離色與空界由四因所生。相色則不從任何因而生。

  節十四之助讀說明

  說話的聲音是由心生,非說話的聲音是由時節生。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業性叁種是由好的時節、開朗的心與品質高的食素所生;不好的時節、沈重的心與不良的食素則産生色法的沈重性、僵硬性與不適業性。空界是位于由四種因所生的諸色聚之間的空間,因此視之爲由四因所生。在下文會解釋爲何叁種相色並不是由任何因所生。

  節十五:總結

  Attharasa pannarasa terasa dvadasa ti ca

  Kammacittotukaharajani honti yathakkamam.

  Jayamanadirupanam sabhavatta hi kevalam

  Lakkhanani na jayanti kehici ti pakasitam.

  從業、心、時節與食所生的(色法)各有十八、十五、十叁與十二種。

  已說相色並非由任何(因)所生,因爲它們的自性只是生起等素質。

  Ayam ettha rupasamutthananayo.

  于此,這是色法生起之源。

  節十五之助讀說明

  十八種業生色是八不離色、八根色、心色與空界。

  十五種心生色是八不離色、五變化色、聲音與空界。

  十叁種時節生色是八不離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聲音與空界。

  十二種食生色是八不離色、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色適業性與空界。

  依因的數目,二十八色可再如下地分類:

  有一因的色法:八根色、心色及兩種表色,一共有十 一種。

  有二因的色法:聲音,只有一種。

  有叁因的色法:色輕快性、色柔軟性與色適業性,一 共有叁種。

  有四因的色法:八不離色與空界,一共有九種。

  沒有因的色法:相色,一共有四種。

  聚的構成

  (kalapayojana)

  節十六:簡說

  Ekuppada ekanirodha ekan…

《阿毗達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清淨道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