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利語佛典經集▪P13

  ..續本文上一頁語,不說不得體的話。

  712 ““我得到,說聲好;我不得到,也說聲好”。他對兩者一視同仁,加到樹根旁。

  713 “他手持缽盂遊行;他不是啞巴,但象啞巴;他不應該嫌棄微薄的施舍,不應該輕視施舍者。

  714 ”各種各樣途徑己由沙門闡明:它們不通向彼岸兩次,也不被認爲一次。

  715 “比丘截斷水流,摒棄各種責任,無所執著,無所痛苦。”

  716 世尊說道:“我將告訴你智慧:讓他像刀刃一樣;他應該用舌頭頂著上颚,控製口腹。

  717 “他應該心地坦然,不左思右想,無汙垢,不執著,恪守梵行。

  718 “應該學會沙門奉行的獨居生活,獨居就是智慧,獨自生活會得到快樂。

  719 “聽了智者,修禅者,摒棄愛欲者的話後,你將照亮四方;而作爲我的信徒應該更加虔誠和謙恭。

  720 “你們憑坑裏和溝裏的水,可以知道這一點:溪水流動嘩嘩作響,海水流動靜默無聲。

  721 “空虛發聲,滿盈靜默,愚者猶如半瓶水,智者猶如滿池水。

  722 “沙門講述很多富有意義的話;他知道正法,教誨正法;他知道很多,講述很多。

  723 “他知道,但控製自己;他知道,但不說很多;這樣的牟尼配有智慧,這樣的牟尼獲得智慧。

  第十二章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東園鹿母精舍。那時,在圓十五齋戒日的夜晚,世尊露天而坐,比丘僧團圍坐一旁。世尊環視沈默無言的比丘僧團,對他們說道:”衆比丘啊!這些正法有益,高尚,導致解脫,達到最高智慧,如果人們問:“爲什麼學習這些有益、高尚、導致解脫、達到最高智慧的正法?”衆比丘啊!應該回答到:“爲了正確理解二重觀法。”“你說說哪二重?”“這是痛苦,這是痛苦的産生,這是第一重觀;這是痛苦的滅寂,這是滅寂痛苦的道路,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希望鋒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指不回到欲界),”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24 “那些人不知道痛苦,不知道痛苦的産生,不知道怎麼完全徹底滅寂痛苦,也不知道平息痛苦的道路。

  725 “他們沒有達到思想的解脫和智慧的解脫,不可能達到終極,只能陷身在生和老之中。

  726 “那些人知道痛苦,知道痛苦的産生,知道怎麼完全徹底滅寂痛苦,也知道平息痛苦的道路。

  727 “他們達到思想的解脫和智慧的解脫,有可能達到終極,不再陷身在生和老之中。”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生存因素,這是第一重觀;滅寂生存因素,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28 “在這世上,痛苦形形色色,痛苦産生的根源是生存因素。由于無知,愚者執著生存因素,一再蒙受痛苦。因此,智者看清痛苦産生的根源,不執著生存因素。”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無知,這是第一重觀;滅寂無知,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29 “那些人一再進入生死輪回,從這種存在到那種存在,這便是無知的狀況。

  730 “因爲無知是最大的愚癡,所以,長久輪回轉。而那些有知識的人不再走向再生。”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行,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行,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1 “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行,滅寂諸行,痛苦就不再産生。

  732 “知道諸行産生痛苦這種危險,平息諸行,滅除諸想,真正理解這一點,痛苦也就消除。

  733 “學問淵博,有正確的觀點和知識,這樣的智者超越摩羅的束縛,不再走向再生。”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識,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識,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4 “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識,滅寂諸識,痛苦就不再産生。

  735 “知道諸識産生痛苦這種危險,平息諸識,比丘便沒有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觸,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觸,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6 “受諸觸控製,追逐生存水流,進入歧路,這樣的人無法消除束縛。

  737 “理解諸觸,樂于平息諸觸,這樣的人洞悉諸觸,沒有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受,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受,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38 “任何快樂或痛苦,以及不痛苦或不快樂,都從內部和外部被感受。

  739 “知道這是痛苦,一再接觸虛妄之物和毀滅之物,目睹一切消失,便厭惡諸受。比丘滅寂諸受,毫無欲望,達到徹底平靜。”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貪愛,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貪愛,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0 “與貪受作伴的人一再轉生,從這種存在到那種存在,不能超越輪回。

  741 “知道貪愛産生痛苦這種危險,比丘摒棄貪愛,不執著,有思想,四處遊蕩。”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攝取,這是第一重觀;滅寂攝取,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2 “生存的根源是攝取;生存者走向痛苦;有生就有死,這是痛苦的原因。

  743 “因此,智者具有正確的知識,滅寂攝取;他知道滅寂生存,不走向再生。”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發起,這是第一重觀;滅寂發起,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4 “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發起,滅寂發起,痛苦就不再産生。

  745 “知道發起産生痛苦這種危險,摒棄一切發起,由于沒有發起而獲得解脫。

  746 “斬斷生存的渴求,心境平靜,越過生的輪回,這樣的比丘不走向再生”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食,這是第一重觀;滅寂諸食,毫無貪欲,痛苦就不再産生,這是第二重觀。”衆比丘啊!具有正確的二重觀,勤奮努力,專心致志,這樣的比丘有希望獲得兩種果報之一:在這世獲得智慧;或則還剩有執著,則獲得不還。”世尊說了這些話。接著,這位善逝、導師又說道:

  747 “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諸食,滅寂諸食,痛苦就不再産生。

  748 “知道諸食産生痛苦這種危險,理解諸食,不依賴諸食。

  749 “正確地知道健康在于滅寂煩惱,比丘聰明睿智,深思熟慮,恪守正法,不歸屬任何範疇。”

   “衆比丘啊!如果人們問:“是否有另一種正確的二重觀?”應該說:“是的。”“什麼樣的?”“任何痛苦産生的根源是躁…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