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利語佛典經集▪P17

  ..續本文上一頁“聰明睿智,富有思想,專心致志,這樣的人學習什麼,才能像銀匠清除銀哭的汙垢一樣,清除自己的汙垢?

  963 世尊說道:“舍利弗啊!如果厭世的人喜歡隱居,渴望依法獲得徹底覺醒,那麼,我將按照我的理解向你解釋這種快樂。

  964 “聰明的,有思想的,行爲規矩的比丘,不應該畏懼五種恐怖:蚊、蠅、蛇、與人接觸和四足獸。

  965 “他不應該畏懼外道,即使發現他們對自己有很大的威脅;他追求至善,應該進而克服其他各種恐懼。

  966 “他遭受疾病和饑餓,他應該忍受寒冷和酷熱;他遭受各種磨難,作爲出家人,應該精進努力。

  967 “他不應該偷盜,不應該說謊;他應該仁慈地對待弱者和強者;他應該覺察內心的沖動。把它們視作摩羅的同夥,加以驅逐。

  968 “他不應該受忿怒和驕傲控製,而應該根除它們;他應該真正淩駕于可愛和不可愛之上。

  969 “他應該崇尚智慧,喜歡善行,消除那些恐怖,他在僻靜的居處應該克服不滿,克服四件憂慮之事;

  970 “我將吃什麼?我將在哪兒吃?昨晚睡得實在不舒服,今晚在哪兒睡?出家遊蕩的修行者應該克服這些憂慮。

  971 “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獲得食物和衣服,應該懂得在這世上要知足,對這些東西要保持警覺,在村中要克製自己的行爲,即使受到怠慢,也不說粗話。

  972 “他應該目不斜視,足不躊躇,修習禅定,高度清醒;他應該達到超然,凝思靜慮,斬斷疑惑和惡行。

  973 “他應該成爲有思想的人,即使受到責難,也高高興興;他應該在修行的同伴中。鏟除精神障礙;他說話應該合適,不要過分,也不要計較別人怎麼說。

  974 “他應該有思想,學會排除這世上的五塵,克服對色、聲、味、香、觸的貪戀。

  975 “比丘應該有思想,排除對這五塵的渴求,獲得精神解脫,然後他將適時地思考正法,一心一意,驅除黑暗。”

  

  

  

  

  第五品 彼岸道品

  第一章 引子

  976 一位精通頌詩的婆羅門,渴望一無所有,從僑薩羅一座美麗的城市來到南方。

  977 在鄰近阿羅迦的阿薩迦地區,他住在瞿達婆利河岸,靠撿拾和果子爲生。

  978 河岸附近有個大村莊,他把從那裏獲得的收入,舉行了一次大祭。

  979 祭祀完畢,他回到淨修林,回到那裏時,來了另一位婆羅門。

  980 他雙肢紅腫,唇焦口燥,牙齒汙穢,滿頭塵土,走近巴婆利,乞求五百錢。

  981 巴婆利看到他,請他坐下,向他問好,然後說道:

  982 “凡我有的布施之物,我都己經賜予他人,原諒我,婆羅門,我沒有五百錢。

  983 “我向你乞求,如果你不給的話,那麼在第七天,你的頭將裂成七瓣。”

  984 這騙子發出這樣一個可怕的咒語,巴婆利聽後,憂心忡忡。

  985 他不思飲食,日益消瘦,憂愁之箭紮在心中,在這種心境下,他無法樂在禅定。

  986 看到巴婆利擔驚受怕,憂心忡忡,仁慈的神靈走近他,說道:

  987 “他不知道頭是什麼,只是個騙子,想要錢財;他不懂什麼是頭和頭裂。”

  988 “尊敬的神靈,如果你知道,那麼,我向你求教,請告訴我什麼是頭和頭裂。”

  989 “我也不知道,我不具備這方面的知識,只有勝利者明了什麼是頭和頭裂。”

  990 “那麼,在這大地之內,誰知道什麼是頭和頭裂?請告訴我,神靈啊!”

  991 “這位世界的導師從迦毗羅衛城出家,他是烏迦格王的後代,釋迦族的兒子,光彩熠熠。

  992 “婆羅門啊,他是正等覺,精通萬物,獲得一切知識的力量,洞悉萬物,滅寂萬物,滅寂生存因素。達到解脫。

  993 “他是佛陀,世尊,明眼者,在這世上教誨正法,你去詢問他,他會爲你解答。”

  994 “聽到“正等覺”這個稱號,巴婆利精神振奮,他的憂愁減少,喜悅增加。

  995 巴婆利興高彩烈,激動地詢問神靈:這位世界的庇護者住在哪一國?哪個城?哪個村?我們能去那裏向這位正等覺、人中魁首致敬嗎?”

  996 “這位勝利者,大智者,廣智者住在僑薩羅國京城舍衛城;這位釋迦族的兒子、人中之牛,沒有重負,沒有煩惱,通曉什麼是頭裂。”

  997 于是,巴婆利召集精通頌詩的婆羅門弟子,說道:“來吧,青年人,我要告訴你們一些話,請聽我說。

  998 “一位在這世上難以相遇的人,今天出在了,他以正等覺聞名于世,快去舍衛城,請教這位人中魁首。”

  999 “我們看到他時,怎麼知道他是佛陀呢?婆羅門啊!我們不知道,請告訴我們怎樣能認出他。”

  1000 “在頌詩中,探測一講述了叁十二大人相。

  1001 “那些身上具有大人相的人,只有兩種生活方式,而沒有第二種。

  1002 “如果他過在家人生活,他將征服這個大地:不依靠權杖,不依靠邊武器,而是依靠正法進行統治。

  1003 “如果他離家過出家人生活,他便成爲驅除蔽障的正等覺。無與倫比的阿羅漢。

  1004 “你們心裏默默問他我的出身、族姓、特征、頌詩,學生以及什麼是頭和頭裂。

  1005 “如果他是目無蔽障的佛陀,你們心裏默問,他也會開口回答。”

  1006 十六位婆羅門弟子聽了巴婆利的話。他們是阿耆多、提舍彌勒、彌德古、

  1007 陀多迦、烏婆濕婆、南德、海摩迦、兩位都是提耶和迦波、諸多迦尼智者、

  1008 跋陀羅弗達、烏德耶、波婆羅婆羅門、摩伽羅諸智者和賓吉耶大仙。

  1009 他們都是樂于禅定的修禅者,散了著前生功德的芳香,在世上享有盛名,每人都有一批學生。

  1010 他們向巴婆利致敬,施右巡禮;他們頭束發髻,身穿獸皮,朝北方出發。

  1011 他們先到阿羅迦的波提達那,然後經過摩希薩帝、優禅尼、瞿那陀、吠地薩、婆那薩诃耶,

  1012 又經過僑賞彌、娑蓋多,城中之冠舍衛城、塞多維耶、迦毗羅衛、鸠希那羅城。

  1013 又經過巴婆、薄迦城、吠舍離、摩揭陀城。到達美麗可愛的石寺。

  1014 猶如口渴者盼望涼水,商人盼望營利,炎熱者盼望樹蔭,他們快步登山。

  1015 這時,世尊正在僧團中向衆比丘說法,猶如林中的獅子發出吼聲。

  1016 阿耆多看到這位正等覺像沒有光線的太陽,像十五的圓月。

  1017 他看到他身上具備所有大人相,便高興地站在一旁,心裏默問道:

  1018 “請說說這位婆羅門的出身、族姓、特征,請說說他對頌詩的精通程度;他教多少學生?”

  1019 “他有一百二十歲,族姓巴婆利,身上有叁個特征,精通叁吠陀。

  1020 “他精通看相,曆史傳說,語法和禮儀,教五百學生;他精通自己的教義。”

  1021 “請詳細說說巴婆利的身體特征,人中之魁首啊!不要使我們存有懷疑。鏟除貪欲的人啊!”

  1022 “他們知道,他的舌頭能覆蓋面孔,眉間有白毛,陰藏隱秘,青年人啊!”

  1023 沒有聽到他問的任何問題,卻聽到他回答問題,所有的人興奮激動,雙手合十,思忖道:

  1024 “無論是誰,天神、梵天、因陀羅或蘇諸波提,在心裏默默提問,他就會回答誰的問題。”

  1025 “巴婆利詢問什麼是頭和頭裂,世尊啊!請驅除我們的疑惑,仙人啊!”

  1026 “你們要知道,頭是無知,能使頭裂的是知識以及信仰、思想、禅定、決心和精進努力。

  1027 于是,這位青年萬分高興。他控製住自己,偏覆滅左肩,行觸足禮。“可尊敬的人啊!巴婆利婆羅門及其衆弟子們滿心歡喜,向你行觸足禮,明眼者啊!”

  1029 “願巴婆利婆羅門及其衆弟子幸福,願你也幸福!祝你長壽,青年人啊!

  1030 “巴婆利,你和所有的人,都有一次提問的機會,想問什麼就問什麼。”

  1031 得到正等覺的允諾,阿耆多坐在那裏,雙手合下,向如來問了第一個問題。

  第二章 阿耆多問

  1032 可尊敬的阿耆多問道:“世界被什麼遮蔽?它爲何不發光?你稱什麼爲汙垢?什麼是它的大恐怖?”

  1033 世尊說道:“阿耆多啊!世界被無知遮蔽;由于貪欲和懈怠,它不發光;我稱欲望爲汙垢,痛苦是它的大恐怖。”

  1034 可尊敬的阿耆多問道:“欲流橫溢,怎樣堵住?請告訴我抑製欲流,憑什麼阻擋欲流?”

  1035 世尊說道:“阿耆多啊!思想堵住世上的欲流;我告訴你抑製欲流,憑智慧阻擋欲流。”

  1036 可尊敬的阿耆多說道:“智慧和思想,世尊啊!我問你,請告訴我怎樣滅除名色?”

  1037 “阿耆多啊!我回答你問的這個問題,怎樣徹底滅除名色?只在滅除識,就能滅除名色。”

  1038 “ 我問你,世上那些考察萬物的人,那些學生,他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行爲?你是智者,請告訴我,可尊敬的人啊!”

  1039 “比丘不應該貪戀愛欲,應該心境平靜,精通萬物,富有思想,四處遊蕩。”

  第叁章 提舍彌勒問

  1040 可尊敬的提舍彌勒說道:“在這世上,誰是知足者?誰沒有躁動?誰懂得兩極,理解中間而不執著?你稱誰爲偉人?誰在這世上克服了貪欲?”

  1041 世尊說道:“彌勒啊!棄絕愛欲,擺脫貪欲,始終富有思想,甯靜安樂,這樣的比丘沒有躁動。

  1042 “他懂得兩極,理解中間而不執著;我稱他爲偉人;他克服了世上貪欲。”

  第四章 布那迦問

  1043 可尊敬的豈有此理那迦說道:“你沒有欲望,知根悉底,我來求教問題,根據什麼,這世上的仙人、俗人、刹帝利和婆羅門舉行各種祭祀,供奉天神?我問你,世尊啊!請告訴我。”

  1044 世尊說道:“布那迦啊!這世上的仙人、俗人、刹帝利和婆羅門舉行各…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