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利語佛典經集▪P3

  ..續本文上一頁逝的年邁父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5 “用言語傷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嶽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6 “別人請教有益之事,他教唆無益之事,說話遮遮掩掩,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7 “做了壞事,一心希望別人沒有發覺,行動鬼鬼祟祟,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8 “到了別人家裏,享用各種美味,而別人來到他家,卻不肯款待,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29 “用謊言欺騙婆羅門、沙門或其他行乞者,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0 “用言語羞辱在吃飯的時候來到的婆羅門或沙門,不予施舍,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1 “滿嘴不實之辭,執迷不悟,貪圖小利,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2 “吹噓自己,蔑視他人,因驕傲反顯渺小,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3 “暴躁,貪婪,心術不正,妒忌,詭詐,毫無廉恥,膽大妄爲,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4 “辱罵佛陀或佛陀的弟子,辱罵行乞者或在家人,應該知道這種人是無種姓者。

  135 “沒有成爲阿羅漢,卻自稱是阿羅漢,他是梵界中的竊賊,最卑鄙的無種姓者。我講給你聽的這些人都是所謂的無種姓者。

  136 “不是由于出身,成爲無種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爲婆羅門,而是由于業,成爲無種姓者;由于業,成爲婆羅門。

  137 “我舉個例子,你門就知道了。舉世聞名的摩登是旃陀羅的兒子,是賤民。

  138 “摩登格獲得了難以獲得的至高榮譽,許多刹帝利和婆羅門都去侍奉他。

  139 “他己登上神車,進入聖潔的大道,摒棄愛欲和貪求,走向梵界,出身並不阻礙他在梵界獲得再生。

  140 “而有些婆羅門出生在書香門第,熟悉經典,但他們經常作惡,被人發現。

  141 “在這世,他們受人鄙視;在下世,他們墜入地獄。出身並不阻礙他們墜入地獄或受人鄙視。

  142 “不是由于出身,成爲無種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爲婆羅門;而是由于業,成爲無種姓者;由于業,成爲婆羅門。”

   聽了這些話,拜火者婆羅豆婆遮波羅門對世尊說:“妙極了,喬答摩! 妙極了,喬答摩!正象一個人,喬達摩啊!扶正摔倒的東西,揭示隱蔽的東西,給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舉著油燈,讓那些有眼者能看到達東西,世尊喬答摩以各種方式說法。我要皈依世尊喬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團。請世尊喬達摩接受我爲優婆塞。從今以後,我將終生尋求庇護。”

  第八章 仁慈經

  143 深明事義、達到寂靜境界的人,應該有能力,誠懇,正直,說話和氣,態度和藹,不傲慢。

  144 知足,容易供養,少管事,儉樸,感官平靜,聰明,謙虛,不執著家庭。

  145 不應該做任何卑賤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譴責。讓一切衆生幸福安全!讓他們快樂!

  146 凡有生命者,或強或弱,或長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細,

  147 或可見或不可見,或近或遠,或生下或有待生下,讓一切衆生都快樂!

  148 不要欺騙他人,不要蔑視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製造痛苦。

  149 猶如母親用生命保護自己的唯一兒子,對一切衆生施以無限的仁慈心。

  150 對整個世界施以無限的仁慈心,無論在高處,低處或地平處,不受阻撓,不懷仇恨,不抱敵意。

  151 無論站著、走著、坐著、躺著,毫不糊塗,恪守這一思想,人們說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

  152 不接受謬論,有德,有見識,不貪戀愛欲,那就肯定不會再投胎。

  第九章 雪山夜叉經

  153 “今天是十五齋戒日”樂山夜叉說,“神聖的夜晚降臨,讓我們去見大名鼎鼎的老師喬達摩吧!”

  154 “此人是否對于一切衆生,善于控製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說,“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願,都能控製自己的思想?”

  155 “此人對于一切衆生,善于控製自己的思想。”樂山夜叉說,“不管符合不符合意願,都能控製自己的思想。”

  156 “他是否不拿沒給他的東西?”雪山夜叉說,“是否克製自己,善待衆生?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棄修禅?”

  157 “他不拿沒給他的東西,”樂山夜叉說,“克製自己,善待衆生,不懈怠,不放棄修禅。”

  158 “他是否不說謊?”雪山夜叉說,“是否不尖刻?是否不毀謗?是否不胡扯?”

  159 “他不說謊,”樂山夜叉說,“不尖刻,不毀謗,不胡扯。”

  160 “他是否不染愛欲?”雪山夜叉說,“是否心地純潔?是否克服癡迷?是否洞悉諸法?”

  161 “他不染愛欲,”樂山夜叉說,“心地純潔,克服癡迷,洞悉諸法。”

  162 “他有知識,”樂山夜叉說,“品行端正,摒棄煩惱,不會再生。

  163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滿智慧和德行,你依法贊美他吧!

  164 “這位牟尼通過言行達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滿智慧和德行,讓我們去見喬答摩吧!

  165 “他的雙腿象羚羊,他瘦削,堅定,節食,沒有貪欲,在林中修禅。來吧!我們去見喬答摩。

  166 “他象獨來獨往的獅子或大象,不尋求感官享樂。我們去詢問他關于擺脫死亡套索的問題。

  167 “他是宣講者,導師,精通諸法;他是擺脫了仇恨和恐懼的佛陀。我們請教喬達摩。”

  168 “世界産生于什麼?”雪山夜叉說,“世界與什麼親近?世界執著什麼?世界受苦于什麼?”

  169 “世界産生于六(指“眼耳鼻舌身心”六種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說,“世界與六親近,世界執著六,世界受苦于六。”

  170 “何謂執著,由此世界受苦?我們詢問出路,請說說怎樣才能擺脫痛苦?”

  171 “據說世上有五種感官快樂,心是第六種;摒棄這六種感官快樂,就能擺脫痛苦。”

  172 “我己如實告訴你們這個世界的出路,我告訴你們,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痛苦。”

  173 “誰能越過水流?”雪山夜叉說,“誰能越過海洋?誰能在下不著地,上無依附的深水中不沈沒?”

  174 “有德行,有智慧,鎮定自若,思想深邃,有見識,這樣的人經常越過難以越過的水流。

  175 “摒棄欲念,擺脫一切束縛,滅寂歡喜,這樣的人不會在深水中沈沒。”

  176 “你看,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愛欲,一無所有,擺脫了一切束縛,行走在神聖的道路上。

  177 “你看,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愛欲,無所不曉,聰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上。

  178 “今天,我們確實看到了美麗的光芒升起,看到了這位摒棄煩惱,越過水流的正等覺。

  179 “這一千個具有神力,享有聲譽的夜叉全都皈依你,你是我們至高無上的老師。

  180 “我們將從這村到那村,從這山到那山,四處遊蕩,向正等覺和法中之妙法頂禮致敬。”

  第十章 林主夜叉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森林裏林主夜叉的地域裏。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裏,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叁次,林主夜叉仍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來。“進去,沙門!”“遵命,朋友!”世尊走了進去。第四次,林主夜叉還是對世尊說道:“出來,沙門!”“朋友,我不出來了。你想幹什麼就幹吧!”“沙門啊!我要問你一個問題,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將搗毀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雙腳,把你扔到恒河對岸去。”“朋友啊!在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這婆羅門、沙門、神和人中間,我還沒遇見誰能搗毀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雙腳,把我扔到恒河對岸,朋友啊!你想問什麼就問吧!?于是,林主夜叉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181 “在這世上,什麼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遵行什麼,帶來幸福?什麼味兒最美?什麼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的生活?”

  182 “在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寶貴的財富;遵行正法,帶來幸福;真理的味兒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們稱說的最好的生活。”

  183 “怎樣渡過水流?怎樣渡過海洋?怎樣克服痛苦?怎樣獲得純潔?”

  184 “憑信仰渡過水流,憑勤勉渡過海洋,憑勇力克服痛苦,憑智慧獲得純潔。”

  185 “怎樣獲得智慧?怎樣獲得財富?怎樣獲得聲譽?怎樣獲得朋友?從這世到那世。怎樣臨終不悲傷?”

  186 “樂于聆聽和信仰達到涅磐的阿羅漢法,勤勉努力,有見識,這樣的人能獲得智慧。

  187 “行爲正當,有耐心,有活力的人獲得財富,憑真理獲得聲譽,憑施舍獲得朋友。

  188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備四法:誠實、公正、堅定、慷慨,他從這世到那世,臨終不悲傷。

  189 “請去問問其他各位沙門、婆羅門:在這世上,是否有比誠實、自製、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0 “何必還要去問其他各位沙門、婆羅門呢?現在我已經懂得將來的利益。

  191 “爲了我的利益,佛陀來到森林居住,今天我已經懂得在何處施舍能獲得大功果。

  192 “我要從這村到那村,從這城到那城,四處遊蕩,向正等覺和法中之妙法頂禮致敬。”

  第十一章 勝經

  193 或走,或站,或坐,或躺,蜷曲和伸展,這是身體的動作。

  194 身體由骨和腱連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這樣,身體的真相就看不見了。

  195 身體裏裝滿腸、胃、肝、膀胱、心、肺、腎和脾。

  196 還有鼻涕、唾液、汗液、槳液…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