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利語佛典經集▪P4

  ..續本文上一頁、血液、潤滑液、膽汁和脂肪。

  197 從它的九竅中,經常有汙穢流出:眼屎從眼中流出,耳屎從耳中流出。

  198 鼻涕從鼻中流出,從口中有時吐出膽汁,有時吐出痰。汗液從身體排出。

  199 它的頭顱充滿窟窿,裏邊裝著腦子,傻瓜出于無知,才認爲它是好東西。

  200 身體一旦倒斃,浮腫發青,被扔在墳場,親人們不再照看。

  201 狗、豺、狐狸、蛆蟲、烏鴉、兀鷹和其他生物都來吃它。

  202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聽了佛陀的話,理解了身體,因爲他看到了真相。

  203 那個就象這個,這個就象那個;從裏到外,抛棄對身體的渴望吧!

  204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兵摒棄欲望和貪求,獲得永恒的甯靜,達到堅定不移的涅磐境界。

  205 具有雙足的身體需要照看,它汙穢不潔,氣味難聞,充滿各種腐臭,到處流淌液汁。

  206 具有這樣的身體,還要自以爲了不起,蔑視他人,這種人只能是瞎子。

  第十二章 牟尼經

  207 從親昵中産生恐懼,從家室中産生汙穢,不要親昵,不要家室,這就是牟尼的看法。

  208 鏟除出生者,不讓它成長,不讓它再生,人們稱道這位獨來獨往的牟尼:這位大仙看見甯靜的境界。

  209 洞察根源,毀棄種子,摒除摯愛,這位牟尼看到出生和毀滅的終極,抛棄疑惑, 不再歸屬哪一類。

  210 認識一切居處,不企望其中任何一處,這位牟尼不執著,不貪戀,無所渴求,因爲他己到達彼岸。

  211 駕馭一切,洞悉一切,聰明睿智,無所沾染,摒棄一切,滅寂欲望而解脫,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2 有智力、有德行、鎮定自若,樂于修禅,有見識,不執著,不粗魯,摒棄煩惱,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3 獨來獨往,勤勉努力,任憑褒貶,就象獅子不怕聲響,風兒不怕羅網,蓮花不怕汙水,他指引別人,而不受別人指引,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4 猶如豎立在沐浴地的柱子,別人都說他寡言少語,他摒棄煩惱,調伏感官,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5 思想堅定,猶如筆直的梭子;厭棄惡行,明辯是非,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6 控製自我,不作惡事;青年和中年時期都能克製自己,不生別人的氣,也不惹別人生氣,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7 依靠別人布施生活,無論獲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飯團,即不贊揚,也不抱怨,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8 四處遊蕩,戒絕淫欲,青年時期不執著任何地方,棄絕迷狂和懈怠,獲得解脫,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19 認識世界,洞悉至善,越過水流和海洋,斬斷不縛,獨立不羁,擺脫煩惱,智者們稱這樣的人爲牟尼。

  220 這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家人養育妻子,不自私,有德行,但不能控製自己不殺生;而牟尼永遠控製自己,保護衆生。

  221 正如長有頂冠的青頸鳥(孔雀)永遠也達不到天鵝的飛行速度,在家人比不上隱居林中修禅的比丘、牟尼。

  第二品 小品

  第一章 寶經

  

  222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衆生都聚集在這裏。讓一切衆生都快樂,讓他們專心聽講。

  223 一切衆生啊!你們聽著!對人類要仁慈,他們日夜貢獻食物,所以,要盡心保護他們。

  224 這個世界或另一個世界的財富,或天國的珍寶,都不能與如來相比,在佛陀那裏,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5 鎮靜安定的釋迦牟尼達到滅寂,無欲和永恒,這種正法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6 無上的佛陀贊美純潔。人們說那是不終止的禅定。這種禅定無與倫比。在正法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7 爲賢者稱頌的八補特伽羅(指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八個果位),他們是四對,是善逝的門徒,值得施舍。向他們施舍將獲得大功果。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8 他們摒棄愛欲,專心致志,遵行喬達摩的教誨,達到至高目的,進入永恒,享受寂靜之樂。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29 猶如打入土中的因陀羅柱,四方來風吹不動,我稱這樣的人爲賢者,他完全領悟了聖谛。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0 他們通曉智慧深邃者教誨的聖谛,即使漫不經心,也不再會有第八次再生。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1 爲了獲得真谛,他摒棄叁法:靈魂說、疑惑和戒規禮儀。他擺脫四地獄,不可能犯六大罪。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2 倘若他的身、言或心犯了罪過,他不可能隱瞞,因爲據說對于有見識的人,這是不可能的。在僧團中,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3 正如初夏樹叢上鮮花盛開,他教誨通向涅磐的無上之法,使人受益。在佛陀那裏,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4 這位無上者知道無上物,給予無上物,帶來無上物。這位無上士教誨無上之法。在佛陀那裏,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5 舊業己鏟除,新業不再生。他們心厭來生,毀棄種子,意志堅定,欲望無增,猶如一盞油燈。在佛陀那裏,能找到這種珍寶。但願憑借這一真理,獲得幸福。

  236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衆生都聚集在這裏。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佛陀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37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衆生都聚集在這裏。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正法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238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衆生都聚集在這裏。讓我們向神和人崇敬的如來僧團致敬,但願獲得幸福。

  第二章 葷腥經

  239 “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羅迦,支那迦(均是植物名)和葉果,根果,藤果的人,他們不爲了感官欲望而說謊。

  240 “吃別人施舍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品,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241 “你說道“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鳥肉米飯,迦葉啊!我問個問題,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242 “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欺詐,虛僞,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3 “放縱愛欲,貪食美味,沾染汙垢,信奉虛無,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4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驕傲,吝啬,不肯向任何人施舍,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5 “恚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诳,妒忌,吹牛,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6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造謠誹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7 “那些人在世上對衆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卻又傷人之身,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8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附入地獄。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9 “魚肉,齋戒,裸體,削發,束發,身上塗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祭祀,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250 “智者守護感官,控製感官,立足于正法,喜歡正直與溫和。他擺脫束縛,抛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251 “世尊(這裏是指迦葉)就這樣反複講述這個道理,這位擺脫暈腥,無所執著,難以效仿的牟尼用各種偈頌闡明這個道理,這位通曉頌詩者(指向迦葉問話的婆羅門)明白了這個道理。

  252 “聽了佛陀(這裏是指迦葉)講述的這些擺脫暈腥,排除痛苦的妙語,他謙恭地向如來(這裏是指迦葉)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第叁章 羞恥經

  253 一個不知羞恥又蔑視羞恥的人說道:“我是朋友。”但他從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智者知道:“這樣的人不是我的朋友。”

  254 盡對朋友說些無用的甜言蜜語,智者知道這種人是只說不做的。

  255 熱衷于找裂痕,挑差錯的人不是朋友;與他相處就像兒子睡在母親懷中,這樣的人才是朋友,不會受別人離間。

  256 想要獲得果實的人,肩負人生職責,勤奮努力,由此産生快樂和幸福,帶來榮譽。

  257 品嘗了隱居和平靜的美味,擺脫恐懼。滌除罪惡,進而品嘗正法的美味。

  第四章 大吉祥經

   如是我聞,從前,世尊曾經住在舍衛城給孤獨園的逝多林裏。這天夜晚消逝時,有一位美麗的神靈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時,行禮問安,站在一旁。然後,這位神靈用偈頌對世尊說道:

  258 “許多神和人思索吉祥。企求幸福,請你告訴我:什麼是最高的吉祥?”

  259 “不與愚者交往,而與智者交往,崇敬值得崇敬者,這是最高的吉祥。

  260 “住在合適的地方,前生積有功德,正確理解自我,這是最高的吉祥。

  261 “學問淵博,技能高超,訓練有素,富有教養,善于辭令,這是最高的吉祥。

  262 “侍奉父母,愛護妻兒,做事有條不紊,這是最高的吉祥。

  263 “施舍,依法生活,愛護親屬,行爲無可指責,這是最高的吉祥。

  264 “斷絕罪惡,節製飲酒,努力遵行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5 “恭敬,謙遜,知足,感恩,適時聽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6 “忍耐,文雅,與沙門交往,適時討論正法,這是最高的吉祥。

  267 “苦行,梵行,洞悉聖谛,實現涅磐…

《巴利語佛典經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