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巴利语佛典经集▪P3

  ..续本文上一页逝的年迈父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5 “用言语伤害或激怒父母、兄弟、姐妹和岳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6 “别人请教有益之事,他教唆无益之事,说话遮遮掩掩,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7 “做了坏事,一心希望别人没有发觉,行动鬼鬼祟祟,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8 “到了别人家里,享用各种美味,而别人来到他家,却不肯款待,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29 “用谎言欺骗婆罗门、沙门或其他行乞者,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0 “用言语羞辱在吃饭的时候来到的婆罗门或沙门,不予施舍,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1 “满嘴不实之辞,执迷不悟,贪图小利,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2 “吹嘘自己,蔑视他人,因骄傲反显渺小,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3 “暴躁,贪婪,心术不正,妒忌,诡诈,毫无廉耻,胆大妄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4 “辱骂佛陀或佛陀的弟子,辱骂行乞者或在家人,应该知道这种人是无种姓者。

  135 “没有成为阿罗汉,却自称是阿罗汉,他是梵界中的窃贼,最卑鄙的无种姓者。我讲给你听的这些人都是所谓的无种姓者。

  136 “不是由于出身,成为无种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为婆罗门,而是由于业,成为无种姓者;由于业,成为婆罗门。

  137 “我举个例子,你门就知道了。举世闻名的摩登是旃陀罗的儿子,是贱民。

  138 “摩登格获得了难以获得的至高荣誉,许多刹帝利和婆罗门都去侍奉他。

  139 “他己登上神车,进入圣洁的大道,摒弃爱欲和贪求,走向梵界,出身并不阻碍他在梵界获得再生。

  140 “而有些婆罗门出生在书香门第,熟悉经典,但他们经常作恶,被人发现。

  141 “在这世,他们受人鄙视;在下世,他们坠入地狱。出身并不阻碍他们坠入地狱或受人鄙视。

  142 “不是由于出身,成为无种姓者;不是由于出身,成为婆罗门;而是由于业,成为无种姓者;由于业,成为婆罗门。”

   听了这些话,拜火者婆罗豆婆遮波罗门对世尊说:“妙极了,乔答摩! 妙极了,乔答摩!正象一个人,乔达摩啊!扶正摔倒的东西,揭示隐蔽的东西,给迷路者指路,在黑暗中举着油灯,让那些有眼者能看到达东西,世尊乔答摩以各种方式说法。我要皈依世尊乔答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团。请世尊乔达摩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以后,我将终生寻求庇护。”

  第八章 仁慈经

  143 深明事义、达到寂静境界的人,应该有能力,诚恳,正直,说话和气,态度和蔼,不傲慢。

  144 知足,容易供养,少管事,俭朴,感官平静,聪明,谦虚,不执着家庭。

  145 不应该做任何卑贱的事,免遭其他智者谴责。让一切众生幸福安全!让他们快乐!

  146 凡有生命者,或强或弱,或长或短,或大或小,或粗或细,

  147 或可见或不可见,或近或远,或生下或有待生下,让一切众生都快乐!

  148 不要欺骗他人,不要蔑视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不要出于忿怒和仇恨而互相制造痛苦。

  149 犹如母亲用生命保护自己的唯一儿子,对一切众生施以无限的仁慈心。

  150 对整个世界施以无限的仁慈心,无论在高处,低处或地平处,不受阻挠,不怀仇恨,不抱敌意。

  151 无论站着、走着、坐着、躺着,毫不糊涂,恪守这一思想,人们说这是人世的梵界生活。

  152 不接受谬论,有德,有见识,不贪恋爱欲,那就肯定不会再投胎。

  第九章 雪山夜叉经

  153 “今天是十五斋戒日”乐山夜叉说,“神圣的夜晚降临,让我们去见大名鼎鼎的老师乔达摩吧!”

  154 “此人是否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雪山夜叉说,“是否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5 “此人对于一切众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思想。”乐山夜叉说,“不管符合不符合意愿,都能控制自己的思想。”

  156 “他是否不拿没给他的东西?”雪山夜叉说,“是否克制自己,善待众生?是否不懈怠?是否不放弃修禅?”

  157 “他不拿没给他的东西,”乐山夜叉说,“克制自己,善待众生,不懈怠,不放弃修禅。”

  158 “他是否不说谎?”雪山夜叉说,“是否不尖刻?是否不毁谤?是否不胡扯?”

  159 “他不说谎,”乐山夜叉说,“不尖刻,不毁谤,不胡扯。”

  160 “他是否不染爱欲?”雪山夜叉说,“是否心地纯洁?是否克服痴迷?是否洞悉诸法?”

  161 “他不染爱欲,”乐山夜叉说,“心地纯洁,克服痴迷,洞悉诸法。”

  162 “他有知识,”乐山夜叉说,“品行端正,摒弃烦恼,不会再生。

  163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你依法赞美他吧!

  164 “这位牟尼通过言行达到思想的完美,他充满智慧和德行,让我们去见乔答摩吧!

  165 “他的双腿象羚羊,他瘦削,坚定,节食,没有贪欲,在林中修禅。来吧!我们去见乔答摩。

  166 “他象独来独往的狮子或大象,不寻求感官享乐。我们去询问他关于摆脱死亡套索的问题。

  167 “他是宣讲者,导师,精通诸法;他是摆脱了仇恨和恐惧的佛陀。我们请教乔达摩。”

  168 “世界产生于什么?”雪山夜叉说,“世界与什么亲近?世界执着什么?世界受苦于什么?”

  169 “世界产生于六(指“眼耳鼻舌身心”六种感官),雪山夜叉啊!”世尊说,“世界与六亲近,世界执着六,世界受苦于六。”

  170 “何谓执着,由此世界受苦?我们询问出路,请说说怎样才能摆脱痛苦?”

  171 “据说世上有五种感官快乐,心是第六种;摒弃这六种感官快乐,就能摆脱痛苦。”

  172 “我己如实告诉你们这个世界的出路,我告诉你们,只有这样才能摆脱痛苦。”

  173 “谁能越过水流?”雪山夜叉说,“谁能越过海洋?谁能在下不着地,上无依附的深水中不沉没?”

  174 “有德行,有智慧,镇定自若,思想深邃,有见识,这样的人经常越过难以越过的水流。

  175 “摒弃欲念,摆脱一切束缚,灭寂欢喜,这样的人不会在深水中沉没。”

  176 “你看,这位大仙具有深邃的智慧,洞幽察微,不染爱欲,一无所有,摆脱了一切束缚,行走在神圣的道路上。

  177 “你看,这位大名鼎鼎的大仙洞幽察微,提供智慧,不染爱欲,无所不晓,聪明睿智,行走在高尚的道路上。

  178 “今天,我们确实看到了美丽的光芒升起,看到了这位摒弃烦恼,越过水流的正等觉。

  179 “这一千个具有神力,享有声誉的夜叉全都皈依你,你是我们至高无上的老师。

  180 “我们将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山到那山,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第十章 林主夜叉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森林里林主夜叉的地域里。一天,林主夜叉走到世尊那里,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二次,林主夜叉又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三次,林主夜叉仍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出来。“进去,沙门!”“遵命,朋友!”世尊走了进去。第四次,林主夜叉还是对世尊说道:“出来,沙门!”“朋友,我不出来了。你想干什么就干吧!”“沙门啊!我要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不了,我将捣毁你的思想,撕碎你的心,提出你的双脚,把你扔到恒河对岸去。”“朋友啊!在这神界、魔界和梵界,在这婆罗门、沙门、神和人中间,我还没遇见谁能捣毁我的思想,撕碎我的人,提起我的双脚,把我扔到恒河对岸,朋友啊!你想问什么就问吧!?于是,林主夜叉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181 “在这世上,什么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遵行什么,带来幸福?什么味儿最美?什么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的生活?”

  182 “在这世上,信仰是人的最宝贵的财富;遵行正法,带来幸福;真理的味儿最美;智慧的生活是人们称说的最好的生活。”

  183 “怎样渡过水流?怎样渡过海洋?怎样克服痛苦?怎样获得纯洁?”

  184 “凭信仰渡过水流,凭勤勉渡过海洋,凭勇力克服痛苦,凭智慧获得纯洁。”

  185 “怎样获得智慧?怎样获得财富?怎样获得声誉?怎样获得朋友?从这世到那世。怎样临终不悲伤?”

  186 “乐于聆听和信仰达到涅磐的阿罗汉法,勤勉努力,有见识,这样的人能获得智慧。

  187 “行为正当,有耐心,有活力的人获得财富,凭真理获得声誉,凭施舍获得朋友。

  188 “有信仰的持家者,具备四法:诚实、公正、坚定、慷慨,他从这世到那世,临终不悲伤。

  189 “请去问问其他各位沙门、婆罗门:在这世上,是否有比诚实、自制、慷慨、忍耐更重要的美德?”

  190 “何必还要去问其他各位沙门、婆罗门呢?现在我已经懂得将来的利益。

  191 “为了我的利益,佛陀来到森林居住,今天我已经懂得在何处施舍能获得大功果。

  192 “我要从这村到那村,从这城到那城,四处游荡,向正等觉和法中之妙法顶礼致敬。”

  第十一章 胜经

  193 或走,或站,或坐,或躺,蜷曲和伸展,这是身体的动作。

  194 身体由骨和腱连接而成,粘上膜和肉,裹上皮,这样,身体的真相就看不见了。

  195 身体里装满肠、胃、肝、膀胱、心、肺、肾和脾。

  196 还有鼻涕、唾液、汗液、桨液…

《巴利语佛典经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