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血液、润滑液、胆汁和脂肪。
197 从它的九窍中,经常有污秽流出:眼屎从眼中流出,耳屎从耳中流出。
198 鼻涕从鼻中流出,从口中有时吐出胆汁,有时吐出痰。汗液从身体排出。
199 它的头颅充满窟窿,里边装着脑子,傻瓜出于无知,才认为它是好东西。
200 身体一旦倒毙,浮肿发青,被扔在坟场,亲人们不再照看。
201 狗、豺、狐狸、蛆虫、乌鸦、兀鹰和其他生物都来吃它。
202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丘听了佛陀的话,理解了身体,因为他看到了真相。
203 那个就象这个,这个就象那个;从里到外,抛弃对身体的渴望吧!
204 世上具有智慧的比兵摒弃欲望和贪求,获得永恒的宁静,达到坚定不移的涅磐境界。
205 具有双足的身体需要照看,它污秽不洁,气味难闻,充满各种腐臭,到处流淌液汁。
206 具有这样的身体,还要自以为了不起,蔑视他人,这种人只能是瞎子。
第十二章 牟尼经
207 从亲昵中产生恐惧,从家室中产生污秽,不要亲昵,不要家室,这就是牟尼的看法。
208 铲除出生者,不让它成长,不让它再生,人们称道这位独来独往的牟尼:这位大仙看见宁静的境界。
209 洞察根源,毁弃种子,摒除挚爱,这位牟尼看到出生和毁灭的终极,抛弃疑惑, 不再归属哪一类。
210 认识一切居处,不企望其中任何一处,这位牟尼不执着,不贪恋,无所渴求,因为他己到达彼岸。
211 驾驭一切,洞悉一切,聪明睿智,无所沾染,摒弃一切,灭寂欲望而解脱,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2 有智力、有德行、镇定自若,乐于修禅,有见识,不执着,不粗鲁,摒弃烦恼,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3 独来独往,勤勉努力,任凭褒贬,就象狮子不怕声响,风儿不怕罗网,莲花不怕污水,他指引别人,而不受别人指引,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4 犹如竖立在沐浴地的柱子,别人都说他寡言少语,他摒弃烦恼,调伏感官,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5 思想坚定,犹如笔直的梭子;厌弃恶行,明辩是非,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6 控制自我,不作恶事;青年和中年时期都能克制自己,不生别人的气,也不惹别人生气,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7 依靠别人布施生活,无论获得上等的,中等的或其他的饭团,即不赞扬,也不抱怨,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8 四处游荡,戒绝淫欲,青年时期不执着任何地方,弃绝迷狂和懈怠,获得解脱,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19 认识世界,洞悉至善,越过水流和海洋,斩断不缚,独立不羁,摆脱烦恼,智者们称这样的人为牟尼。
220 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家人养育妻子,不自私,有德行,但不能控制自己不杀生;而牟尼永远控制自己,保护众生。
221 正如长有顶冠的青颈鸟(孔雀)永远也达不到天鹅的飞行速度,在家人比不上隐居林中修禅的比丘、牟尼。
第二品 小品
第一章 宝经
222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众生都聚集在这里。让一切众生都快乐,让他们专心听讲。
223 一切众生啊!你们听着!对人类要仁慈,他们日夜贡献食物,所以,要尽心保护他们。
224 这个世界或另一个世界的财富,或天国的珍宝,都不能与如来相比,在佛陀那里,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25 镇静安定的释迦牟尼达到灭寂,无欲和永恒,这种正法无与伦比。在正法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26 无上的佛陀赞美纯洁。人们说那是不终止的禅定。这种禅定无与伦比。在正法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27 为贤者称颂的八补特伽罗(指上座部佛教修行的八个果位),他们是四对,是善逝的门徒,值得施舍。向他们施舍将获得大功果。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28 他们摒弃爱欲,专心致志,遵行乔达摩的教诲,达到至高目的,进入永恒,享受寂静之乐。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29 犹如打入土中的因陀罗柱,四方来风吹不动,我称这样的人为贤者,他完全领悟了圣谛。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0 他们通晓智慧深邃者教诲的圣谛,即使漫不经心,也不再会有第八次再生。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1 为了获得真谛,他摒弃三法:灵魂说、疑惑和戒规礼仪。他摆脱四地狱,不可能犯六大罪。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2 倘若他的身、言或心犯了罪过,他不可能隐瞒,因为据说对于有见识的人,这是不可能的。在僧团中,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3 正如初夏树丛上鲜花盛开,他教诲通向涅磐的无上之法,使人受益。在佛陀那里,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4 这位无上者知道无上物,给予无上物,带来无上物。这位无上士教诲无上之法。在佛陀那里,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5 旧业己铲除,新业不再生。他们心厌来生,毁弃种子,意志坚定,欲望无增,犹如一盏油灯。在佛陀那里,能找到这种珍宝。但愿凭借这一真理,获得幸福。
236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众生都聚集在这里。让我们向神和人崇敬的如来佛陀致敬,但愿获得幸福。
237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众生都聚集在这里。让我们向神和人崇敬的如来正法致敬,但愿获得幸福。
238 或是地上的,或是天上的。所有众生都聚集在这里。让我们向神和人崇敬的如来僧团致敬,但愿获得幸福。
第二章 荤腥经
239 “那些食用正当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罗迦,支那迦(均是植物名)和叶果,根果,藤果的人,他们不为了感官欲望而说谎。
240 “吃别人施舍的,精心制作的精美食品,吃稻米制作的食品,迦叶啊!这样的人吃荤腥。
241 “你说道“荤腥对我不适宜。”梵天的亲属啊!而你又吃精心制作的鸟肉米饭,迦叶啊!我问个问题,你说的荤腥是什么?”
242 “毁灭生命,杀,砍,捆,偷盗,说谎,行骗,欺诈,虚伪,与他人之妻同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3 “放纵爱欲,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虚无,不公正,难顺应,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4 “粗暴,鲁莽,背后骂人,背叛朋友,冷酷,骄傲,吝啬,不肯向任何人施舍,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5 “恚怒,迷醉,固执,偏颇,欺诳,妒忌,吹牛,骄傲自大,与恶人交往,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6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恶,他们品行恶劣,负债累累,造谣诽谤,弄虚作假,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7 “那些人在世上对众生肆无忌惮,取人之物却又伤人之身,邪恶,残忍,粗暴,无礼,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8 “那些人贪婪,充满杀机,经常作恶,因此,他们死后走向黑暗,头朝下附入地狱。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
249 “鱼肉,斋戒,裸体,削发,束发,身上涂灰,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许多不朽的苦行,颂诗,供奉,祭祀,顺应节气,所有这些都不能净化一个没有摆脱疑惑的人
250 “智者守护感官,控制感官,立足于正法,喜欢正直与温和。他摆脱束缚,抛却一切痛苦,不执着所见所闻。”
251 “世尊(这里是指迦叶)就这样反复讲述这个道理,这位摆脱晕腥,无所执着,难以效仿的牟尼用各种偈颂阐明这个道理,这位通晓颂诗者(指向迦叶问话的婆罗门)明白了这个道理。
252 “听了佛陀(这里是指迦叶)讲述的这些摆脱晕腥,排除痛苦的妙语,他谦恭地向如来(这里是指迦叶)致敬,当场选择出家。
第三章 羞耻经
253 一个不知羞耻又蔑视羞耻的人说道:“我是朋友。”但他从不做力所能及的事。智者知道:“这样的人不是我的朋友。”
254 尽对朋友说些无用的甜言蜜语,智者知道这种人是只说不做的。
255 热衷于找裂痕,挑差错的人不是朋友;与他相处就像儿子睡在母亲怀中,这样的人才是朋友,不会受别人离间。
256 想要获得果实的人,肩负人生职责,勤奋努力,由此产生快乐和幸福,带来荣誉。
257 品尝了隐居和平静的美味,摆脱恐惧。涤除罪恶,进而品尝正法的美味。
第四章 大吉祥经
如是我闻,从前,世尊曾经住在舍卫城给孤独园的逝多林里。这天夜晚消逝时,有一位美丽的神灵照亮整座逝多林,走到世尊那时,行礼问安,站在一旁。然后,这位神灵用偈颂对世尊说道:
258 “许多神和人思索吉祥。企求幸福,请你告诉我:什么是最高的吉祥?”
259 “不与愚者交往,而与智者交往,崇敬值得崇敬者,这是最高的吉祥。
260 “住在合适的地方,前生积有功德,正确理解自我,这是最高的吉祥。
261 “学问渊博,技能高超,训练有素,富有教养,善于辞令,这是最高的吉祥。
262 “侍奉父母,爱护妻儿,做事有条不紊,这是最高的吉祥。
263 “施舍,依法生活,爱护亲属,行为无可指责,这是最高的吉祥。
264 “断绝罪恶,节制饮酒,努力遵行正法,这是最高的吉祥。
265 “恭敬,谦逊,知足,感恩,适时听法,这是最高的吉祥。
266 “忍耐,文雅,与沙门交往,适时讨论正法,这是最高的吉祥。
267 “苦行,梵行,洞悉圣谛,实现涅磐…
《巴利语佛典经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