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戒律學綱要(聖嚴法師)▪P11

  ..續本文上一頁佛才是究竟持戒清淨的人,到了小乘初果,始能永斷故盜。

  再說,盜戒的範圍,也包括損壞他人的財物在內,這是所謂“損人不利已”的惡作劇,如果存心使他人蒙受財物的損失,不論采用何種手段,只要造成損壞的事實,所損財物若值五錢,即得重罪不可悔。

  盜戒的輕重分別是這樣的:資值五錢或過五錢,重罪不可悔;盜不足五錢,中罪可悔;作偷盜方便而未達成偷盜目的,下罪可悔。漏稅或損壞,罪責與偷盜同科。

  依佛法,不得以任何理由,如饑餓、疾病、天災人禍、孝養父母、供給妻兒等,而行偷盜,若行偷盜,一律成罪。如有困難,可以求乞,受人布施者無罪,借而不還者,犯盜罪。

  但是盜戒之中,也有開緣:如作自己的所有物想而取;得到對方同意,或以情感深厚,知彼必將同意而取;暫時借用而取;以爲他人之所抛棄而取;或因癡狂心亂痛惱所纏而取者,無罪。

  第五節 邪淫戒

  除了夫歸之間的男女關系,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承認的男女關系,均稱爲邪淫。

  《圓覺經》中說:“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大正一七·九一六中)可知衆生的存在,皆由淫欲而來,若要凡夫衆生,皆斷淫欲,那是不可能的事;衆生修證至叁果阿那含位,始得永斷淫欲;修禅定而入初禅以上,始能伏住淫欲;欲界衆生,雖至第六天,仍在淫欲中。所以淫欲的煩惱,在人類世界是很難戒絕的。佛陀設教,固然盼望一切衆生皆能離欲,但此終屬不可能的事,所以巧設方便,在家弟子,允許有其正當的夫妻生活。

  事實上,人間的安立,端在男女夫妻的和合,正常的夫妻生活,不會帶來社會的悲劇;男女問題之爲社會造成悲劇,都是由於不正常的男女關系而來,如果人人安於一夫一妻的家庭生活,我們的新聞報道中,便不會發現奸殺、情殺、強奸、誘奸、和奸以及破壞家庭等等的字眼了。爲了造成人間的和樂,佛陀爲在家的男女信徒,製定了邪淫戒。

  邪淫戒以具備四個條件,成重罪不可悔:

  一、非夫婦——不是自己已經結 婚 的妻子或丈夫。

  二、有淫心——樂於行淫,如饑得食,如渴得飲。否則便應如熱鐵入體,或

  腐屍系頸。

  叁、是道——須於口道、小便道(陰道)、大便道行淫。

  四、事遂——造成行淫的事實。男女二根相接相入如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

  悔。

  若五戒信士,除了妻室以外,於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的叁處(即口道、陰道、大便道)行淫;或於人男、非人男、畜生男及黃門(閹人及陰陽二性不全人)的二處(口道與大便道)中行淫;人二形(有時變男有時成女者)、非人二形、畜生二形的二處行淫,犯重罪不可悔;兩身和合而未行淫,即行中止者,犯中可悔罪;發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罪。除女性的叁處男性的二處,於其余部分行淫,罪皆可悔。

  於熟睡中的女性叁處男性二處行淫,亦犯重罪不可悔。

  於死女性的叁處死男性的二處行淫,若死屍未壞或多半未壞者,亦犯重罪不可悔;若死屍半壞、多半壞,一切壞,乃至於骨間行淫者,中罪可悔。

  一切方便而未行淫者,皆犯下罪可悔。

  在《優婆塞五戒相經》中說:“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同值)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大正二四·九四叁上)這是說,受了五戒的在家信士,給錢嫖妓,不爲犯戒。此乃由於印度是熱帶民族,對於男女關系,非常隨便。男人嫖娼妓,是普遍尋常的事,所以不禁,但在大乘菩薩戒中,若非地上的菩薩,爲了攝化因緣者,不得有此行爲。即在今日中國人的習俗觀念中,狎妓而淫的行爲,斷非正人君子的榜樣。我們既然信佛學佛,並且受了五戒的人,自亦應該視爲邪淫了。

  今人爲了避孕或防毒的理由,有用子宮帽及安全套的,雖然男女性器,未曾直接相觸,但其仍受行淫之樂,若與夫妻之外的男女行淫,自亦視同邪淫。律中有明文,不論無遮隔(如用子宮帽及安全套)或一方有隔,或兩方皆有隔,只要性器相入如毛頭許(亦稱胡麻許),即成重罪不可悔。不論是內中作,外邊出精,或外邊作,內中出精,一律犯重罪不可悔。

  如果是在家的信女,梵語稱爲優婆夷,除了自己的已婚丈夫,不得與任何男性發生肉體關系。

  女人以叁處(口道、陰道、大便道)受人男、非人男、畜生男、人二形、非人二形、畜生二形,及黃門行淫,而有淫樂的感受者,犯重罪不可悔;不論睡中或醒時,乃至強力所製,叁處受淫,但有一念淫樂的感受者,皆成重罪不可悔;女人由於淫欲煩惱而於男性的死屍上行淫,若屍未壞或多半未壞者,重罪不可悔,半壞或多半壞者中罪可悔;女人由淫欲煩惱而利用器物入女根(陰道)中(今人所謂手淫)而受淫樂者,犯下罪可悔。

  有隔與無隔,准上可知。

  犯戒均在於心,如無邪淫之心,即不會主動去犯邪淫戒,萬一受到強力的逼迫,而被奸汙,若於被奸之時,了無受樂之感,雖被奸汙,不爲破戒。這在佛陀時代,有些比丘比丘尼,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或因睡熟之際,或因病苦之中,也被淫女及暴徒之所強奸,但因羅漢已經離欲,斷無受樂之理,所以並不犯戒。

  因此,淫戒也有開緣:若爲怨家所逼,而不受樂者,無犯。

  邪淫的範圍,不唯不得與夫婦以外的男女發生暧昧關系,即使自己的夫婦,亦有限製:佛菩薩的紀念日,每月的六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親屬——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經期中,妊娠期中,産前産後,不得行淫;除了陰道,不得行淫;除了夜間的臥室中,不得行淫。最好還能做到:子女成年之時,即行節欲,子女婚嫁之後,即行禁欲。

  因此,邪淫的罪過,分爲叁品:與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親行淫者,爲上品罪;與夫婦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爲中品罪;與自己的妻子於非時、非道行淫者,爲下品罪,以此叁品輕重,分別下墮叁塗。

  然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淨戒人的梵行者,罪過最重。所謂淨戒人,是受了比丘、比丘尼戒、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戒,乃至受持八關齋戒於其齋日的佛弟子。破淨戒亦稱汙梵行,但須是第一次破,若雖曾受戒,已先被他人破毀,再次與之行淫者,即不成破淨戒罪,但爲邪淫罪。若不受五戒而破他人淨戒,雖未受佛戒,而沒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永被棄於佛法大海之邊外,所以稱破淨戒者謂之邊罪。

  邪淫戒,本亦頗爲繁瑣,比如不得說粗惡淫欲語,以及種種防微杜漸的細節,在此不能詳盡,但願各自攝心自重。一般而言,已婚的男女,既有夫妻的正常生活,守持邪淫戒是很容易的。

  第六節 妄語戒

  妄語,是虛妄不實的言語。在今天來說,我們的世界,我們的社會,確是充滿了妄語的氣氛,從個人之間,到國際之間,大家都在互相說謊,彼此欺騙,以求達到自私自利的目的。

  在古代,妄語的散播僅在有限的範圍之中,受騙的人,不致太多,今日的人類,有報紙、電話、電報、電視等作爲散播妄語的工具,只要運用得巧妙,妄語的力量,無遠弗屆,說一句謊,可以欺騙全世界的人。

  遠古的妄語,僅限於語言,如今除了直接的語言,更新興印刷術的文字作爲媒介,語言說過即消失,文字不但欺騙一時一地的人,更可於時空之中作縱橫面的滲透。

  我們可以斷言:打開每天的報紙,報紙中便有很多很多的妄語,從時人的談話,到商業的廣告,誰能保證它們含有幾分真實的意向?特別是記者筆下的花邊新聞,不能說其全屬捏造,最低限度有好多的情節,是出自記者先生聰明的臆想。但是,可憐的讀者,誰個不受騙!

  所以,今日來提倡戒除妄語,是絕對必要的。

  妄語在佛教中說,分爲叁大類: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最重要的是犯大妄語罪。大妄語具備五個條件,即成重罪不可悔:

  一、所向是人——對人說大妄語。

  二、是人想——認定對方是人,而不是非人或畜生。

  叁、有欺诳心——蓄意要使對方受欺騙。

  四、說大妄語——自己未證聖果聖法,而說已證聖果聖法,乃至實未得四禅定,而說已得,實未見天來、龍來、神來、鬼來,而說見到天來、龍來、神來、鬼來。

  五、前人領解——對方能領解所說的內容,如對方是聾人、癡人、不解語人,及向非人、畜生等說 大妄語,不犯重罪。

  妄語的定義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覺言覺,覺言不覺,不聞言聞,聞言不聞。

  妄語的方法是自妄語、教人妄語、遣使妄語、書面妄語、理相妄語(現異惑衆,表示已非凡夫的身行威儀,又如默認、暗示、點頭、手勢)等。

  凡是存心騙人,不論利用何種方法,使得被騙的人領解之時,不管能否達到妄語的目的(如求名聞利養),即成妄語罪。

  故意的互相標榜,甲說乙是聖人,乙也說甲是聖人,以期求得第叁者的恭敬供養,而實則皆非聖人者,也算大妄語罪。如果不以大妄語騙人者,一切欺诳,皆屬小妄語。若爲救護衆生,菩薩可作方便妄語,比如有醉漢要殺某人,實見某人而騙醉漢言未見某人者,無罪。

  大妄語具足以上所舉五個條件,成重罪不可悔;雖作大妄語而言詞不清或對方不解者,中罪可悔;向天人作大妄語,天人解者,中罪可悔,不解,下罪可悔;向畜生作大妄語,下罪可悔;欲說已得阿羅漢果,錯說已得阿那含果,凡是類此心口不相應者,雖作大妄語,使人領解,皆得中罪可悔。說世間妄語诳他者,皆爲可悔罪。

  妄語之中,尚包括兩舌、惡口、绮語,雖犯不失戒體,但犯可悔罪。兩舌是挑撥離間,東家說西,西家說東;惡口是毀謗、攻讦、罵詈、諷刺、尖酸、刻薄語等;绮語是花言巧語、誨淫誨盜、情歌豔詞、說笑搭讪、南天北地、言不及義等言語。受了五戒的人,皆應隨時檢點,否則動辄犯過,猶不自知。

  妄語之中的大妄語,除非是不知慚愧不解因…

《戒律學綱要(聖嚴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