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的醫療--內觀治病的個案 七、疾病由于覺支而得痊愈▪P2

  ..續本文上一頁心)像是被釘住一樣,牢固地安置在所緣上,這樣的(心的)特質就是「定」(samādhi)。觀察順利的時候,這個定會開始出現。因此,佛陀如下那樣教導「精進」等覺支:[50]

  vīriyasambojjhaṅgo….pītisambojjhaṅgo…passaddhisambojjhaṅgo….samādhisambojjhaṅgo kho, kassapa, mayā sammadakkhāto bhāvito bahulīkato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ṃvattati.

  「迦葉!若〔人〕修得、反複修習我已徹底說明過的精進覺支…喜覺支…輕安覺支…定覺支,〔它〕將會引生殊勝的智慧、徹底的覺悟,以及涅槃——一切煩惱的止息,苦的止息。」

  當正念和觀照力特別好的時候,禅修者不需要爲了讓所緣清晰而刻意努力*28——正念的觀察像是自動生起一樣*29。這時候,信和慧平衡,精進和定也互不超勝,這種平衡的狀態就是微細難知的「舍覺支」(upekkhasambojjhaṅga)。只有透過內觀修行證得「生滅智」的時候,才能親身體驗此舍覺支。佛陀這樣教導舍覺支:

  upekkhasambojjhaṅgo kho, kassapa, mayā sammadakkhāto bhāvito bahulīkato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ṃvattati.

  「迦葉!若〔人〕修得、反複修習我已徹底說明過的舍覺支,〔它〕將會引生殊勝的智慧、徹底的覺悟,以及涅槃——一切煩惱的止息,苦的止息。」

  以上即是佛陀針對七覺支,爲大迦葉尊者所說的教導。佛陀也曾對大目犍連尊者,說示相同的教法,[51]二則經文,只是當機衆不同而已。如上述的教導後,佛陀結論說:

  Ime kho, kassapa, satta bojjhaṅgā mayā sammadakkhātā bhāvitā bahulīkatā 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ṃvattanti.

  「迦葉!若〔人〕修得、反複修習我已徹底說明過的這七覺支,〔它們〕將會引生殊勝的智慧、徹底的覺悟,以及涅槃——一切煩惱的止息,苦的止息。」

  經典記載,在聽聞佛陀針對覺支的說法後,大迦葉和大目犍連兩人原本的疾病即徹底痊愈 。我們可以這樣思考這件事:二位尊者在思惟證得阿羅漢以前所修得的覺支法之後,以正念觀察當下生起的名、色法而(再次)修習它們時,疾病得以痊愈。

  就如現在的西醫會說:「如果“好的”組織(如血球等等),在藥物的幫助下,打敗“壞的”微生物(細菌/病毒) ,疾病就會痊愈。同樣地,可以認爲「由覺支法所緣生的“好的、清淨的”色法戰勝“壞的”色法之後,因爲壞的色法消失、滅盡,所以疾病得以痊愈。」

  大迦葉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皆是阿羅漢,本來即具有能夠輕易地修習覺支法的能力。但是,因爲在聞法的助緣下所修得的覺支法比未聞法而修來的更有力量。我們也可以認爲,爲了讓(聽者)修得特別有力的覺支法以治愈他們的疾病,[52]佛陀才開示這個教導。在聆聽闡陀尊者(Cunda)依佛陀指示所說的類似教導後,佛陀自己也療愈本身的疾病。就此而言,顯然聽聞佛法相當重要。因此,當任何能正確說法的人在講說佛法時,我們都應該仔細且恭敬地谛聽。我們尤其應小心,不能懷有不敬的態度,以爲「我已經知道了!這人不可能說些我不知道的事!」

  至此,我們可以了解,佛陀和阿羅漢能夠透過覺支法的修習,滅除如疾病和疼痛等的身苦,安樂地活在現世。我們也明白,禅修者,即使並非是阿羅漢,也同樣能夠依此去除病苦和疼痛。

  佛陀和阿羅漢透過內觀修習覺支法而安樂地活在現世,這一點充分記載于《相應部.蘊相應》(緬甸版 S II 136):

  api ca ime dhammā bhāvitā bahulīkatā diṭṭhadhammasukkhavihārā ceva saṃvattanti satisampajaññā ca.

  〔逐詞對照翻譯(Nissaya):〕

  api ca:雖然,就阿羅漢而言,內觀,即觀察五蘊的無常、苦、無我,並不會對他的修行有所增減。

  ime dhammā:但是,在見、聽、觸、知等現象生起時,因觀察這些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53]而現起的這些覺支法和道支法

  bhāvitā:若被(他們)修習,

  bahulīkatā:一再修習,

  saṃvattanti:(這些法)將引生

  diṭṭhadhammasukkhavihārā ceva:現法的樂住,以及

  satisampajaññā ca:念與明覺(的生起)。

  (馬哈希的)《具戒經講記》(Discourse on Sīlavantasutta),已詳細說明上述巴利文的涵義。

  就現在仍未成爲阿羅漢的禅修者而言,除了在疾病疼痛消失後可以擁有「現法樂住」之外,還能獲得abhiññāya sambodhāya nibbānāya saṃvattanti〔引生殊勝的智慧、徹底的覺悟與涅槃〕的利益——此中,藉由內觀修得覺支的真正利益即是abhiññāya…saṃvattanti〔引生殊勝的智慧〕;至于病愈後所得之身安樂,則只是附帶的次要收獲。因此,想要治愈疾病而勤修正念的禅修者,也應該要繼續努力直到藉由殊勝的觀智了知四聖谛,並藉由道智、果智親證涅槃、體驗一切苦的止息,如此才算獲得內觀的真正利益。

  

  

《法的醫療--內觀治病的個案 七、疾病由于覺支而得痊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