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羅漢果位。因此,如果有修行人自以爲真的有一個不生的我,那就不是真的證得阿羅漢了。世間最尊貴的覺者,佛陀啊!如果有修行人,自以爲證得阿羅漢,而又作如此的思念:“我得阿羅漢道的果位了”,那麼這個人就是:自以爲真的自證到自己不再投生,自以爲真的自證悟到自己不再投生,自以爲真的有一個不再投生的境界可以被證或被悟到,自以爲有一個不能被證、不能被悟、不在自能證悟的那個不再投生的境界。而這些思念,都跟實際不合。世尊!當佛陀說我:“得無诤叁昧,而且是諸聲聞人中最爲第一,是聲聞人中第一離欲的阿羅漢。”這時我不作如此的思念:“我是離欲的阿羅漢!”世尊!我如果作如此的思念:“我得阿羅漢道!”。則表示我根本沒有證到阿羅漢道,這時反而世尊就不會說:“須菩提是樂于在無诤處修行的人。”又正因爲須菩提實際上已知道沒有什麼是真的需要修行的,也沒有什麼是不可以修行的。所以才說:須菩提是樂于在無诤處修行。”
佛陀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如來過去在燃燈佛時代學習時,對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有所得到這個法嗎?”(有所得嗎?)
須菩提回答說:“世尊!如來在燃燈佛時代學習時,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實際上不能說有所得。”
佛陀又問:“須菩提!您的意下如何呢?菩薩有修行如何莊嚴佛國淨土嗎?”(菩薩如何莊嚴佛國淨土?)
須菩提回答說:“不能如此說啊!世尊!爲什麼呢?實際上莊嚴佛土是爲了攝受衆生,因此,不一定是攝受莊嚴的佛土,所以才稱爲莊嚴佛土。”(才稱爲莊嚴佛土。)
“因爲這個緣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诃薩們,因此而生起莊嚴佛土的清淨心,當他們在攝受自己的佛土時,不要因爲想要什麼色相的佛土而來發展他們的菩提心。也不要因爲想要什麼聲相、香相、味相、觸相、法相的佛土而來發展他們的菩提心。應該不要被任何六塵相給障礙住,而是依衆生的需要來攝受佛土下,來發展他的菩提心。”
“須菩提!譬如有些種類的人,他的身體就像須彌山王那樣。您對這個有什麼看法呢?這樣的身體算高大嗎?” 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大!世尊!爲什麼呢?因爲佛陀說過要知道這高大的身體在什麼情況下不是高大的身體,這時才叫明白什麼是高大的身體。”
佛陀問:“須菩提!像恒河中所有的沙子的數目。又有像這些沙子的數目哪麼多條的恒河。您認爲如何呢?這麼多的這些的恒河中的沙子,可以算很多嗎?”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單單只有那些恒河的數目尚且多到無法去數,更何況其中的沙子的數目!”
佛陀又問:“須菩提!我現在依實際來跟您說。如果有些肯上進的男子與肯上進的女人,用七寶填滿像剛剛所說的恒河沙那麼的恒河的恒河沙的數目的叁千大千世界以便用來布施,他們所得到的福報算多嗎?”須菩提回答說:“非常多!世尊!”
佛陀告訴須菩提:“如果有肯上進的男子或肯上進的女子,對于學習這個經典,乃至能夠接受並修持其中的四句偈的方法道理,並且爲他人解說其中的方法道理。而這樣的福德比較起來,勝過之前布施的福德。再者須菩提!隨著有說解說這個經典的方法道理,乃至甚至只是解說四句偈的方法與道理等。當知這個地方一切世間如天人、世人、阿修羅等,都應該供養,就像對佛塔、佛寺廟一樣的來供養。更何況有人完全能接受、修持、閱讀、背誦。(意思就是:這種人更應供養)須菩提!應當知道這種人成就了最高上、最第一、最稀有的法。如果這個經典所在的地方,就是有佛在。我們要尊重說法的人,就像我們是他的弟子一樣。”
這時候!須菩提對佛陀說:“世尊!應當如何稱呼這個經典呢?我們要如何來奉行修持呢?”佛陀告訴須菩提說:“這個經名稱爲“金剛般若波羅蜜”,以這個名字,您應該奉行修持。爲什麼呢?須菩提!當佛陀教般若波羅蜜時,就要知道什麼情況下達不到般若波羅蜜的效果。”
“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如來世尊有所說法嗎?”須菩提回答佛陀說:“世尊!沒有任一個法,是被如來所說,因此才産生這個法的。”“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這個叁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塵數,算是很多嗎?”須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佛陀開示說:“須菩提!那些“微塵”,如來說非一定就是微塵,因此暫時稱它爲“微塵”。又如來所形容的“世界”,也並非一定就永遠是“世界”,因此暫時稱它爲“世界”。”
“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可以用有沒有叁十二相爲標准,來評判一個人是不是如來嗎?!”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說看到有人有叁十二相就說看到如來。爲什麼呢?因爲如來說過,叁十二相,不是只有如來才有的相,所以稱爲叁十二相。”
“須菩提!如果有些肯上進的男士及肯上進的女士們,以恒河沙數相等的身命來布施。如果又另外有人對于這些經典中所說的道理,乃至接受修持其中的四句偈等,並爲他人解說,其所得福比其來是非常多的。”
這時候,須菩提聽聞了佛陀說明這經典後,能深深理解其中的效果及發展方向。因此喜極而泣的對佛陀說:“太難得了啊!世尊!佛陀說明這些非常深的道理的經典,我從以前得到的慧眼以後,還不曾聽聞過如此的經典。世尊!又如果有人得以聽聞這部《金剛經》,而啓發清淨的信心,則能生起照見實相的智慧。當知這個人成就了第一稀有難得的功德。”
“世尊!這裏所說的“實相”,則是如實照見什麼是“非實相”,因爲這個緣故如來稱它爲“實相”。世尊!我現在得以聽聞這樣的經典,而能正信、正解、接受、修持,這並不困難。如果將來,在這世界佛法將滅盡的最後五百年時,其中有衆生得以聽聞這《金剛經》而能正信、正解、接受、修持,這個人則是世界第一稀有難得。爲什麼呢?這個人不再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給障礙住。爲什麼他能這樣呢?因爲,他已照見,他自己過去所認爲的“我相”其實實際上“非是真實的我相”。又他過去所認爲的“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實際上“非是真實的人相、衆生相、壽者相”。爲什麼他能照見自己過去的錯誤知見呢?!因爲,他已能知道如何做到,遠離一切種種生、住、異、滅的現象。當他真的做到,就稱爲“佛”。”
佛陀告訴須菩提:“就是這樣!就是這樣!又如果有人得以聽聞這部《金剛經》的教導,而能不被驚嚇到,對這經不起恐怖心,對這經不會起害怕畏懼而不會不敢去接受而依之修行的心,當知這個人是非常稀有難得。爲什麼呢?須菩提!如來所說最第一安全有效度過生死河流而到達解脫對岸的法門,就是去了解那些不能第一安全有效度過生死河流到達解脫河岸的那些方法,因此,才叫:第一安全有效度過生死河流到達解脫對岸的法門。”
“須菩提!修忍辱波羅蜜,也是如此。如來說:要去了解哪些忍辱是無法安全有效的依之而度過生死河流到達解脫對岸。爲什麼呢?!須菩提!例如我過去世時,被歌利王割截身體時,我在那個時候,沒有被我相障礙住我的道心,沒有被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我的道心。爲什麼呢?!我在當時,身體被節節支解的時候,如果有被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障礙住我的道心的話,我當時就應該會生起嗔恨之心。須菩提!又憶念過去世曾有五百世,作修行忍辱的仙人,在那時候,沒有被我相障礙住道心,沒有被人相障礙住道心,沒有被衆生相障礙住道心,沒有被壽者相障礙住道心。”
“因爲這個緣故,須菩提!菩薩在修行時,應該避開一切會障礙住道心發展的現象,才來發展無上正等正覺的心。不應該被色塵障礙住道心之下來發展菩提心,不應該被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障礙住道心之下來發展菩提心。應該生起不會被任何現象障礙住道心之下來發展菩提心。如果我們的心有被障礙住,則這時就不是安住于無上菩提之心。因爲這個緣故,佛陀說:菩薩的心不應被色塵等等現象障礙住之下來修行布施。”
“須菩提!菩薩爲了安全有效的利益一切衆生,應該如此的來修行布施。如來說:一切種種會障礙道心的現象。即是要大家如實照見如何運用這些現象不會造成道心的障礙的現象。又說:一切衆生,則是要大家如實照見這些衆生在什麼情況下可以修證而不再是凡夫衆生。”
“須菩提!如來所說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是實際的現象道理,是所說如事事如所說,不是欺诳的話,不是前後矛盾的話。須菩提!如來所成就的法,這個法不能說一定是真實的,也不能說一定是虛假的。”
“須菩提!如果想要幫助有情衆生覺悟的菩薩行者,其心念是被現象障礙住的方式,來修行布施。就如同一個人進入暗室之中,則無法見到屋內的東西。如果想要幫助有情衆生覺悟的菩薩行者,其心念沒有被現象給障礙住,而來修行布施。就如同一個人,有好眼睛,再加上日光照明,就能看到種種的景色。”
“須菩提!在未來的世間,如果有些肯上進的男子、肯上進的女人,能對《金剛經》所教導的方法,不排斥而接受之,爲了學到這法門而修持之,爲了進步而朗讀之,背誦之。則如來以無上正覺的智慧,完全知道這個人,完全如實照見這個人,都可以得到而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須菩提!如果有那些肯上進的男子、肯上進的女人,自己從早上六點到十點以像洹河沙那麼多的身體來布施,從早上十點到下午二點又以像恒河沙那麼多的身體來布施,從下午二點到下午六點也再以如恒河沙那麼多的身體來布施。如此經過無量百千萬億劫的時間,都是用自己的身體來布施。這時,如果另外有一個人,他聽聞了這個《金剛經》所教導堅固菩提心如金剛的法門,因此令自己堅固了成就無上菩提的信心,而且不再背逆菩提心願(也就是不再退轉)。這二件事比較起來。後面的這個人所修的福報勝過前面的那個人所修的福…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釋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