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更何況如果後面的這個人,再加修書寫《金剛經》,接受此經所教導的方法來修持,爲了隨時可以進步所以常常讀之甚至背誦起來以便時時可以運用之,並且爲其他人解說這個經典所教的方法及道理。那這個人的福報更是無量無邊了!”
“須菩提!簡要的來說,修持《金剛經》所教的方法,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的功德,如來是爲了那些懂發大乘心的人說的,是爲了那些想要成就最上乘的人說的。如果有人能接受此經所教的方法來修持、讀誦、廣爲他們解說,如來佛完全知道及完全照見這個人,都可以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此修行的人們,則才是有能力肩負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法的人。”
“爲什麼呢?須菩提!如果有人只是樂于小法(也就是我所說的發小小心願),因執著于“心所證者”的見解、“心所悟者”的見解、“心自證悟所不及者”的見解、“心照清淨覺所了者,一切業智所不自見”的見解。則對于這部《金剛經》就不能完全的聽懂而接受,也就不能真的發心去讀誦、也就不能正確的爲人解說這部經典。”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則爲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再者,須菩提!肯上進的男子,及肯上進的女人,能接受、修持、閱讀、背誦這部經典者,如果這個人被人所輕視不尊重,這個人本來依其先世的罪業是應該墮入叁惡道的,因爲如今被世人輕視而不尊重的緣故,他過去世的罪業就因此而消滅了,將來當會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須菩提!我憶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位燃燈佛,又在燃燈佛以前,也曾值遇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位成佛的人。我全部都有供養、承事,沒有白白浪費一尊佛的因緣。如果又有人在未來末法的時代,能接受、修持、閱讀、背誦這部經典,他所能得到的功德。比較我供養那麼多佛的功德。則他的功德如果有一百分,而我們的功德連一分都不到。甚至他的功德如果有千萬億分,乃至用算數譬喻來說明的那麼多分,而我所供養的功德也還不及其一分。”
“須菩提!如果肯上進的男士及女士,在以後佛陀末落的時代裏,還願意接受、修持、閱讀、背誦這部金剛經,而得到的功德。如果我完全說明其功德的話,或許有的人聽聞了以後,他的心如果亂想、想錯而想到發狂,因而就會造成懷疑、不相信。須菩提!您應該知道這部經的效果是不是透過思考、論議而能得到的,其果報也不是透過思考、論議而能呈現的。”
這時候須菩提請示佛陀說:“世間最尊貴的覺者!肯上進的男士及肯上進的女士,發心想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如何是他們應該去做,好讓他們能安住在菩提道上呢?如何降伏不能安住的心呢?”
釋迦佛告訴須菩提說:“肯上進的男士、肯上進的女士,已經發心想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人。應該生起這樣的心念:“我應該幫助一切衆生滅掉一切痛苦,度過一切生死河海。當實際上幫一切衆生滅掉痛苦及度過生死河海以後,而實際上也沒有任何一位衆生是因爲我們而滅掉什麼或度過什麼。”什麼緣故而如此說呢?須菩提!如果想要覺有情的菩薩,存在著“有衆生是我滅度的相”、“有衆生是某人滅度的相”、“有衆生是某衆生滅度的相”、“有衆生是我或人或別的衆生都度很久也度不動的相”,那這個人還不算是菩薩。”
“爲什麼如此說呢?須菩提!實際上並不存在某一個現象,一定會讓人發起無上正等正覺的心的。”
“須菩提!您意下如何呢?釋迦如來過去在然燈佛的時代,然燈佛有傳了什麼法,讓我得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嗎?”須菩提回答說:“沒有啊!世尊!如果依我對佛陀所說的道理來理解,佛陀您在然燈佛的時代,然燈佛並沒有傳什麼法,讓您因此而得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
佛陀說:“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須菩提!實際上然燈佛並沒有傳什麼法而我,好讓我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須菩提!如果實際上然燈佛有傳什麼法給我,好讓我得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話。那然燈佛就不會對我授記說:“您如此修行,在未來世時,應當可以作佛,名號是[釋迦牟尼]。”以實際上,然燈佛並沒有傳什麼得以讓我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所以然燈佛才會對我授記而說:“您如此的修行,在未來世應當可以成佛,名號叫[釋迦牟尼]。”。什麼緣故如此說呢?“如來”一詞,就是“一切諸法都是如上所說那樣”的道理。如果有人說:“釋迦如來在然燈佛處得到什麼法,因此得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實際上在然燈佛並沒有傳什麼法給釋迦佛,好讓釋迦佛得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須菩提!釋迦如來所得以成就的無上正等正覺,這在修行的過程中,並沒有任何一法一定可以有效讓釋迦如來成佛,也沒有任何一法一定不可以讓釋迦如來成佛。因爲這個緣故,所以釋迦如來說:一切法都可以用來做爲成佛的助緣。”
“須菩提!我所說的:“一切法都可以用來做爲成佛的助緣”的意思,就是您要知道這一切法“如何運用則不能讓自己成佛”,因此,才能稱爲知道如何善用一切法來讓自己成佛。”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體高大。”
須菩提報告自己的理解後說:“世尊!當如來說“有人身體高大”,則我理解爲當知道什麼情況下不算是身體高大,才能稱爲了解什麼叫“身體高大”。”
佛陀開示說:“須菩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學習行菩薩道,而這麼說:“我應當滅度無量衆生”,則這個人不能稱爲“菩薩”。爲什麼如此說呢?須菩提!實際上並沒有一個現象,可以稱爲“菩薩”的現象。因此,佛陀說:“所有的現象中,並沒有哪一個現象一定可以稱爲“我”,沒有哪一個現象一定可以稱爲“人”,沒有哪一個現象一定可以稱爲“衆生”,也沒有哪一個現象一定可以稱爲“壽者”。”須菩提!如果有人學菩薩,而這樣說:“我應該莊嚴淨土。”這樣的人不能稱爲“菩薩”。爲什麼呢?如來說過:“想要有效莊嚴佛土的人,就是要知道如何發展是不能有效的莊嚴佛土,這時才能真的知道如何有效的莊嚴佛土。”
“須菩提!如果菩薩通達沒有哪一個現象一定是“我”的現象者,如來說這樣的菩薩就真的可以稱爲“菩薩”。”
“須菩提!如果行菩薩道的修行人,能通曉“諸法無我”的道理,並能達到令“諸法無我”的境界。如來就會說這個人真的可以被稱爲是“菩薩”。”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佛陀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在恒河中所有的沙,佛陀稱之爲“沙”嗎?”須菩提回答:“是的世尊!如來稱之爲“沙”。”
佛陀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就像一條恒河中所有的沙,而有就像這些沙那麼多的恒河,而這麼多的恒河中所有的沙的數目的佛世界,如此您認爲多嗎?”須菩提回答:“非常多,世尊!”
佛陀告訴須菩提說:“像剛剛所說那麼多的佛世界中的國土中的所有的衆生,有若幹種心念,如來全都知悉。爲什麼呢?如來說:“這種種[心念],都不是真正的[心體],因此名爲[心念]。”爲什麼呢?須菩提!過去的心念不可得,現在的心念不可得,未來的心念不可得。”
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如果有人以滿滿的整個銀河系那麼多的七寶物用來布施,這個人以這樣的因緣,所得到的福報多嗎?”須菩提回答說:“就是這樣世尊!這個人以這個因緣所得到的福報是非常多的!”
釋迦佛又說:“須菩提!如果福報功德是實際永遠存在著的,如來就不會形容說福報功德很多。因爲實際上福報功德有一天終會用完而沒有,所以經比較後,如來才會說這樣的修福報所得到的福報功德比較多。”
佛陀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可以色身具足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佛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應該以具足色身與否來判斷這個人是不是如來。爲什麼呢?因爲如來曾說過:所謂的具足色身,就是可以具足色身,而又能不具足色身,所以才能稱爲具足色身。”
佛陀又問:“須菩提!您認爲如何呢?可以用具足叁十二相來做爲判定此人是如來嗎?”
須菩提回答說:“不可以的,世尊!不應該以具足叁十二相來做爲判定此人是如來。爲什麼呢?如來曾說過:所謂諸相具足,是能具足一切相,又同時能不具足一切相,這時才能稱爲諸相具足。”
佛陀開示說:“須菩提!您不要認爲如來會作這樣的念頭:“我應該有所說法。”請您不要如此起念。爲什麼呢?如果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就是在誹謗佛陀,因爲這個人不能正確理解我所說意思的緣故。須菩提!真正懂得說法者,知道沒有任何一個法是因爲“說”而展現的,因此這個人才有資格說法。”
這時長老須菩提請問佛陀說:“世尊!是否有衆生在未來世時,聽聞了這樣的法後,能生起信心的呢?”佛陀回答說:“須菩提!這些有機會聽聞佛法者,不能說他們一定是衆生,也不能說他們不是衆生。爲什麼呢?須菩提!有的衆生被稱爲“衆生”,其實如來說這些衆生並不是一定永遠是衆生,所以假名爲“衆生”。”
須菩提問佛陀說:“世尊!佛陀所得到的無上正等正覺,實際上是沒有得到什麼是嗎?”
佛陀回答說:“就是如此!就是如此!須菩提!我不但是對于無上正等正覺沒有得到什麼,乃至對任何的法都沒有得到一點點什麼。因此才能稱爲是無上正等正覺。”
“再者,須菩提,當覺悟這些法,都是平等…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釋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