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上課了!
題目:《心經》解說
講次:第十四講
日期:2008年04月19日
主講:釋慧祥
敬請參考:hx.fjnet.com
敬請指教:hx1965@gmail.com
請大家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
祈願“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願以今天聽經功德,回向給法界一切衆生,願令一切衆生,未種善根者,得種善根;已種善根者,善根增長;善根增長者,發菩提心;已發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轉;菩提心不退轉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廣度一切衆生無有障礙。
並願以此回向之福,發願令佛弟子(自己名),業障消除,福慧增長,身體健康,家庭和樂,事業順利,生生世世不墮叁途八難,生生世世見佛聞法隨佛修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成熟衆生,莊嚴淨土,早登正覺,廣度衆生。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佛”叁稱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法”叁稱
“皈依十方叁世一切僧”叁稱
稱念並回向畢者,請放掌!
衆佛友!
請大家複打,以攝其心。深入觀照諸法實相。
【經文】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
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釋經】
自覺覺他的菩薩,依事先預防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度過生死河岸,因此,其心再也沒有任何的事物因緣可以令他挂礙了!
又因爲沒有任何事物因緣可以令他挂礙了,因此也就沒有任何事物及因緣可以令他恐怖畏懼。
那是因爲此菩薩已經遠離了認知上的顛倒及發展上的夢想,已經完完全全將所有會引發苦厄的行爲習慣都止息下來了。
【說明】
一、問:什麼叫“菩提薩埵”?
答:菩提薩埵,梵語 boi-sattva,巴利語 bo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薩怛縛。簡稱:菩薩。意譯作:覺有情。
衆佛友!
衆生分爲兩種:(一)、有情衆生。(二)、無情衆生。
(一)、有情衆生:就是指十法界有神識的衆生,上有四聖,佛、菩薩、辟支佛、阿羅漢,等聖人。下有六凡: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等凡夫衆生。都是屬于有情衆生。
(二)、無情衆生:就是指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土、石、金、銅等,無神識的衆生。
二、問:又爲什麼叫“衆生”?
答:衆生,是指“衆緣所生”。一切有情,無情,都是衆緣所生。所以叫“衆生”。
叁、問:菩提薩埵(覺有情),是什麼意思呢?
答:菩提,就是“覺”。薩埵,就是“有情衆生”。所以加在一起而簡言之,就叫“覺有情”。
此“覺有情”有二層意思:
(一)已覺悟的有情衆生。(二)幫助有情衆生覺悟的人。
因此,加在一起,就“自己已經覺悟而願意幫助其他有情衆生覺悟的人”。
簡言之:就是“能自覺覺他的人”。
因此,能自覺覺他的人,就叫“菩提薩埵”。
四、問:“顛倒”與“夢想”有何不同?
答:衆生對現象及道理的認知,共分爲叁種:
(一)真實:該現象或道理是存在,此人如實認知該現象或道理是存在。此種認知方式,名爲“真實”。
(二)空:該現象或道理是不存在,此人如實認知該現象或道理是不存在。此種認知方式,名爲“空”。
(叁)顛倒:該現象或道理實際上是存在,而此人以爲該現象或道理是不存在。或實際上該現象或道理不存在,而此人以爲該現象或道理是存在的。此二種認知方式,都叫“顛倒”。
又衆生對自己所想要成就的發展方式,也共分叁種:
(一)行真實:該衆生想要發展,而能安全有效無後患的發展成就。此種發展方式,名爲“行真實”。
(二)行空:該衆生不想要發展的,而能安全有效無後患的令該現象不要展現。此種發展方式,名爲“行空”。
(叁)行顛倒(或稱爲“夢想”):該衆生想要發展的,不能安全有效無後患的來發展令成就。該衆生不想要發展的,也不能安全有效無後患的發展令消失或不要再産生。如此的發展方式,就叫“行顛倒”,或稱爲“夢想”。
如《心經》所說:“遠離顛倒夢想”,就是指自覺覺他的菩薩,之所以能依著事先預防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地度過生死河岸,就是他們在認知上是遠離“顛倒”的認知方式,在發展上是遠離“行顛倒(夢想)”的發展方式,所以才能“究竟涅槃”。
五、問:什麼叫“涅槃”?
答:爲了要說明“涅槃”,我要先說明“輪回”及“解脫”兩個詞先。
(一)輪回:是指“苦的再造”。例如:上一次喝水時,因爲沒注意水溫所以被燙到了。如今喝水時又沒有注意水溫而再一次被燙著。如此的“苦的再造”的行爲模式,就叫“輪回”。
因此,舉凡,只要是行爲模式中,是屬于“會令痛苦再發生”的行爲模式,都是屬于“輪回業”。
上輩子因爲沒有修解脫,所以又投生成這輩子。如今這輩子又不修解脫,而造成下輩子還得再投生一次,因此,就要再受一次生、老、病、死的苦。這就叫“生死輪回”。也就是再造一次生老病死的苦。
(二)解脫:“苦的停止造作”。例如:上一次因爲沒有注意水溫所以被燙到了。如今喝水時,就懂得提醒自己要注意水溫,所以這次就沒有再被燙到了。這就叫做“解脫”。解脫喝水時因不注意而再一次被燙到的苦。
又例如:上輩子因爲不懂得修行解脫業,停止輪回業,所以投生成這輩子。如今這輩子懂得修行停止輪回業,發展解脫業,所以當這個色身死後,再也沒有任何業緣來牽引我們投生到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去了,這就叫“解脫生死”。
(叁)涅槃:“苦的永遠止息”。
例如:有人雖然可以入甚深定,所以現階段是有能力保持在定中,暫時解脫生死輪回。但是一旦出了定,就又有業緣牽引令他得再次輪回生死。則此種解脫,不可以叫做“苦的永遠止息(涅槃)”。
又例如:有人能于一切境界出入自在,而不會去貪愛任何境界,所以能于一切境界來去自如而都不會引發任何的苦。所以稱爲“涅槃(苦的永遠止息)”。
六、問:什麼叫“究竟涅槃”?什麼叫“非究竟涅槃”呢?
答:涅槃,又可以分爲兩大類:
(一)有余涅槃,屬非究竟涅槃。(二)無余涅槃,屬究竟涅槃。
(一)有余涅槃:是指所有的苦厄,都已能停止下來,但是只是還有這輩子的色身在,因此還有少少的苦是來自于這個色身所引起的。所以稱爲“有余涅槃”。
有余,就是還有剩余一點點苦在的意思。
(二)無余涅槃:是指所有的苦厄,都已能停止下來。連最後的色身也都舍棄了。所以連色身的苦也都沒有了。所以叫“無余涅槃”。
衆佛友!
一切諸佛、菩薩摩诃薩們,很多都是屬于在“究竟涅槃(無余涅槃)”來幫助一切衆生。所以完全不會被衆生的苦所影響。因此,您們可以看到諸佛菩薩的像,都是坐或站在蓮華上,就是意指“出汙泥而不染”。
我們也就是要學習“究竟涅槃”“出汙泥而不染”。
【經文】叁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釋經】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諸佛,也都是依事先預防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地度過生死河岸的緣故,所以才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說明】
衆佛友!
一、問:“叁世”是指什麼意思?
答:叁世,是指過去、現在、未來。
衆佛友,很多人,將“叁世”解釋爲“上輩子,這輩子、下輩子”。則不是屬于《心經》中“叁世諸佛”中“叁世”一詞的含義。
二、問:“叁世諸佛”有很多嗎?
答:過去佛,有無量無邊。未來佛,有無量無邊。現在佛,有無量無邊。
叁、問:如果現在佛有無量無邊,爲什麼又有經文說,同一時間內,只有一尊佛會出現于世,沒有第二尊佛呢?
答:是的!在同一佛土中,同一時間,只有一尊佛會出現于世。但是,因爲佛土有無量無邊,所以現在佛有無量無邊。
四、問:一個佛土,有多大呢?
答:一個佛土,最小的是“叁千大千世界”那麼大。有更大的是以無量個叁千大千世界爲一個佛土的。
五、問:叁千大千世界,有多大呢?
答:
一日一月,爲一個世界。也就是一個太陽系,稱爲“一個世界”。
千日月,爲一個“小千世界”。也就是一千個太陽系,稱爲“一個小千世界”。
一千小千世界,爲“中千世界”。也說是1000*1000=1000000個太陽系,就是“一個中千世界”。
一千中千世界,爲“大千世界”。也就是1000*1000*1000=1000000000個太陽系,就等于“一個大千世界”。
又因爲“一個大千世界”是“1000個世界”自乘叁次,所又稱爲“叁千大千世界”。
因此“一個大千世界”又稱爲““叁千大千世界”。
如果依現在的天文科學來看,則“叁千大千世界”就是我們現在所住的這個“銀河系”的大小。
衆佛友!
因此當知,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土,是這個“叁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這個“銀河系”。于同一時間,只有一尊佛。只是于這叁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的佛,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分身。
有關這個道理,您們去看《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就有說明。
又衆佛友!
當知,叁千大千世界,只不過是指我們所在的這個“銀河系”而已。可是宇宙中,還有無量無邊的大大小小的“銀河系”。而每個銀河系,就是一個佛土。
因此當知,現在佛,也有無量無邊。
因此,當有南傳的佛教徒,問您們:“同一時間之內,只有一佛出世。沒有二佛。所以怎麼可能有阿彌陀佛,藥師佛等等諸佛呢?”
這時您們就可以回答說:“是的!于叁千大千世界內,同一時間,只有一尊佛。但是這個宇宙,有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所以有無量無邊的佛。”
因此…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第十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