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十四讲

  各位!上课了!

  题目:《心经》解说

  讲次:第十四讲

  日期:2008年04月19日

  主讲:释慧祥

  敬请参考:hx.fjnet.com

  敬请指教:hx1965@gmail.com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请大家复打,以摄其心。深入观照诸法实相。

  

  【经文】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释经】

  自觉觉他的菩萨,依事先预防的法门来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度过生死河岸,因此,其心再也没有任何的事物因缘可以令他挂碍了!

  又因为没有任何事物因缘可以令他挂碍了,因此也就没有任何事物及因缘可以令他恐怖畏惧。

  那是因为此菩萨已经远离了认知上的颠倒及发展上的梦想,已经完完全全将所有会引发苦厄的行为习惯都止息下来了。

  【说明】

  一、问:什么叫“菩提萨埵”?

  答:菩提萨埵,梵语 boi-sattva,巴利语 bo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简称:菩萨。意译作:觉有情。

  众佛友!

  众生分为两种:(一)、有情众生。(二)、无情众生。

  (一)、有情众生:就是指十法界有神识的众生,上有四圣,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等圣人。下有六凡: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凡夫众生。都是属于有情众生。

  (二)、无情众生:就是指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土、石、金、铜等,无神识的众生。

  二、问:又为什么叫“众生”?

  答:众生,是指“众缘所生”。一切有情,无情,都是众缘所生。所以叫“众生”。

  三、问:菩提萨埵(觉有情),是什么意思呢?

  答:菩提,就是“觉”。萨埵,就是“有情众生”。所以加在一起而简言之,就叫“觉有情”。

  此“觉有情”有二层意思:

  (一)已觉悟的有情众生。(二)帮助有情众生觉悟的人。

  因此,加在一起,就“自己已经觉悟而愿意帮助其他有情众生觉悟的人”。

  简言之:就是“能自觉觉他的人”。

  因此,能自觉觉他的人,就叫“菩提萨埵”。

  四、问:“颠倒”与“梦想”有何不同?

  答:众生对现象及道理的认知,共分为三种:

  (一)真实:该现象或道理是存在,此人如实认知该现象或道理是存在。此种认知方式,名为“真实”。

  (二)空:该现象或道理是不存在,此人如实认知该现象或道理是不存在。此种认知方式,名为“空”。

  (三)颠倒:该现象或道理实际上是存在,而此人以为该现象或道理是不存在。或实际上该现象或道理不存在,而此人以为该现象或道理是存在的。此二种认知方式,都叫“颠倒”。

  又众生对自己所想要成就的发展方式,也共分三种:

  (一)行真实:该众生想要发展,而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发展成就。此种发展方式,名为“行真实”。

  (二)行空:该众生不想要发展的,而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令该现象不要展现。此种发展方式,名为“行空”。

  (三)行颠倒(或称为“梦想”):该众生想要发展的,不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来发展令成就。该众生不想要发展的,也不能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发展令消失或不要再产生。如此的发展方式,就叫“行颠倒”,或称为“梦想”。

  如《心经》所说:“远离颠倒梦想”,就是指自觉觉他的菩萨,之所以能依着事先预防的法门来安全有效无后患地度过生死河岸,就是他们在认知上是远离“颠倒”的认知方式,在发展上是远离“行颠倒(梦想)”的发展方式,所以才能“究竟涅槃”。

  五、问:什么叫“涅槃”?

  答:为了要说明“涅槃”,我要先说明“轮回”及“解脱”两个词先。

  (一)轮回:是指“苦的再造”。例如:上一次喝水时,因为没注意水温所以被烫到了。如今喝水时又没有注意水温而再一次被烫着。如此的“苦的再造”的行为模式,就叫“轮回”。

  因此,举凡,只要是行为模式中,是属于“会令痛苦再发生”的行为模式,都是属于“轮回业”。

  上辈子因为没有修解脱,所以又投生成这辈子。如今这辈子又不修解脱,而造成下辈子还得再投生一次,因此,就要再受一次生、老、病、死的苦。这就叫“生死轮回”。也就是再造一次生老病死的苦。

  (二)解脱:“苦的停止造作”。例如:上一次因为没有注意水温所以被烫到了。如今喝水时,就懂得提醒自己要注意水温,所以这次就没有再被烫到了。这就叫做“解脱”。解脱喝水时因不注意而再一次被烫到的苦。

  又例如:上辈子因为不懂得修行解脱业,停止轮回业,所以投生成这辈子。如今这辈子懂得修行停止轮回业,发展解脱业,所以当这个色身死后,再也没有任何业缘来牵引我们投生到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去了,这就叫“解脱生死”。

  (三)涅槃:“苦的永远止息”。

  例如:有人虽然可以入甚深定,所以现阶段是有能力保持在定中,暂时解脱生死轮回。但是一旦出了定,就又有业缘牵引令他得再次轮回生死。则此种解脱,不可以叫做“苦的永远止息(涅槃)”。

  又例如:有人能于一切境界出入自在,而不会去贪爱任何境界,所以能于一切境界来去自如而都不会引发任何的苦。所以称为“涅槃(苦的永远止息)”。

   六、问:什么叫“究竟涅槃”?什么叫“非究竟涅槃”呢?

  答:涅槃,又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有余涅槃,属非究竟涅槃。(二)无余涅槃,属究竟涅槃。

  (一)有余涅槃:是指所有的苦厄,都已能停止下来,但是只是还有这辈子的色身在,因此还有少少的苦是来自于这个色身所引起的。所以称为“有余涅槃”。

  有余,就是还有剩余一点点苦在的意思。

  (二)无余涅槃:是指所有的苦厄,都已能停止下来。连最后的色身也都舍弃了。所以连色身的苦也都没有了。所以叫“无余涅槃”。

  众佛友!

  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们,很多都是属于在“究竟涅槃(无余涅槃)”来帮助一切众生。所以完全不会被众生的苦所影响。因此,您们可以看到诸佛菩萨的像,都是坐或站在莲华上,就是意指“出污泥而不染”。

  我们也就是要学习“究竟涅槃”“出污泥而不染”。

  【经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经】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诸佛,也都是依事先预防的法门来安全有效无后患地度过生死河岸的缘故,所以才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说明】

  众佛友!

  一、问:“三世”是指什么意思?

  答: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来。

  众佛友,很多人,将“三世”解释为“上辈子,这辈子、下辈子”。则不是属于《心经》中“三世诸佛”中“三世”一词的含义。

  二、问:“三世诸佛”有很多吗?

  答:过去佛,有无量无边。未来佛,有无量无边。现在佛,有无量无边。

  三、问:如果现在佛有无量无边,为什么又有经文说,同一时间内,只有一尊佛会出现于世,没有第二尊佛呢?

  答:是的!在同一佛土中,同一时间,只有一尊佛会出现于世。但是,因为佛土有无量无边,所以现在佛有无量无边。

  四、问:一个佛土,有多大呢?

  答:一个佛土,最小的是“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大。有更大的是以无量个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土的。

  五、问: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呢?

  答:

  一日一月,为一个世界。也就是一个太阳系,称为“一个世界”。

  千日月,为一个“小千世界”。也就是一千个太阳系,称为“一个小千世界”。

  一千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也说是1000*1000=1000000个太阳系,就是“一个中千世界”。

  一千中千世界,为“大千世界”。也就是1000*1000*1000=1000000000个太阳系,就等于“一个大千世界”。

  又因为“一个大千世界”是“1000个世界”自乘三次,所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因此“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

  如果依现在的天文科学来看,则“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银河系”的大小。

  众佛友!

  因此当知,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土,是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这个“银河系”。于同一时间,只有一尊佛。只是于这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的佛,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分身。

  有关这个道理,您们去看《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就有说明。

  又众佛友!

  当知,三千大千世界,只不过是指我们所在的这个“银河系”而已。可是宇宙中,还有无量无边的大大小小的“银河系”。而每个银河系,就是一个佛土。

  因此当知,现在佛,也有无量无边。

  因此,当有南传的佛教徒,问您们:“同一时间之内,只有一佛出世。没有二佛。所以怎么可能有阿弥陀佛,药师佛等等诸佛呢?”

  这时您们就可以回答说:“是的!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同一时间,只有一尊佛。但是这个宇宙,有无量无边的三千大千世界,所以有无量无边的佛。”

  因此…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十四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