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十四讲▪P2

  ..续本文上一页,当知,南传北传的佛经并没有任何的冲突。而只是人们的理解有偏差所以才造成误会的而已。

  又众佛友!

  当知,一切万法,永远在当下,随着当下的因缘而变化的方式,永远存在着。

  又众佛友!

  一切诸佛及菩萨们,都是往更好更好来变化。而凡夫众生则时好时坏的来变化。

  当知,此色身虽然会死,但是当知,真正的我们乃至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也都是永生的。

  这也就是《首楞严经》所说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众佛友!

  当知,不论您是轮回或解脱,您还是永生的。

  又众佛友!

  色身,不可能永生。

  当知,真正的您,虽然是永生,但是这个色身,无论您将色身的因缘调得多好,此色身最长,只能住世一大劫。而不可能再长。

  《大般涅槃经》“阿难。四神足人。尚能住寿满于一劫若减一劫。如来今者有大神力。岂当不能住寿一劫若减一劫。”(CBETA, T01, no. 07, p. 191, b16~18)

  众佛友!

  此色身,最长只能住寿满一大劫。

  又问:为什么极乐世界的人,可以住寿无量劫呢?

  答:当知因为极乐世界的人,是“化生”是“化身”非是“色身”。所以才能住寿无量劫。

  当知,一切诸佛无论已涅槃头未涅槃,当知诸佛常住在世。

  如《大般涅槃经》载,佛说:“善男子。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CBETA, T12, no. 374, p. 385, c28~p. 386, a1)

  众佛友!

  当知宇宙之间,一切已存在的东西,都只是会变化,是以永远在当下变化的方式永远存在。这连科学家都已证明,称为“质能不灭定律”或称为“能量守恒定律”,或称为“物质不减定律”。

  当知,诸佛已涅槃者,也只是色身的变化。而诸佛并不会消失。

  又如《中阴经》“一时佛在迦毗罗婆兜双树北四十九步耶维处。八日夜半明星出时。尔时如来忽然离碎身舍利。……如来舍身寿命现取灭度。入于中阴教化众生。……自此以还释迦牟尼名号已灭。妙觉如来出现于世。””

  众佛友!

  从《中阴经》载,我们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入灭后,非是真灭。而是进入中阴界来教化中阴界的众生。于中阴界又用另一尊佛的名号来出现于中阴界,称为“妙觉如来”。

  又如《中阴经》载:“尔时妙觉如来入寂灭三昧。将欲游行他方世界顾见所度。不可计众生心怀踊跃。

  从经文中,我们又可以知道,当妙觉如来在中阴界教化众生后,又要大他方世界去教化别的众生。

  因此,当知,释迦牟尼佛,也是常住在世的。只是换个色身,换个名号。来帮助更多众生。

  当知,释迦牟尼佛虽入灭,但是别以为佛陀离开我们了。

  《地藏菩萨本愿经》载“尔时世尊…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当知,释迦牟尼佛,虽然没有以佛身示现,并非佛陀就不存在,而是用别的方式来帮助众生。

  佛陀用什么身来帮助众生呢?

  如《地藏经》载:“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

  .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

  因此,当知,诸佛常住在世,无论是已涅槃或未涅槃。

  又如《大般涅槃经》载,佛说:“如来生于阎浮提内。或阎浮提示现涅槃。而如来性实无涅槃。”

  因此,当知,佛陀跟所有的大菩萨都一样,都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为之说法的。

   而究竟佛陀对我们应现何身来度我们呢?当知,您就将一切都看做是佛,来从中体会因缘果报的道理。那么您就可以学到佛法了。

  众佛友!

  如何运用事先预防的法门来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度过生死河岸呢?

  当知要学会“事先观察”才能“事先了解”。

  当我们能“事先了解”,才能“事先准备”。

  当我们能“事先准备”,才能“事先做好心理建设”。

  当我们能“事先准备”并“事先做好心理建设”之后,我们就能“事先预防”。

  众佛友!

  般若(Prajna)一词,就是“事先知道”之意。

  要如何事先知道,那就是要做到:

  事先观察,事先了解,事先准备,事先做好心理建设,事先预防。

  又众佛友!

  一、已生恶令断:当我们的行为习惯已经造成恶报了,我们就要将这种行为习惯停止下来不要再做了。

  为了于未来不要再受同样的恶报。这种“已生恶令断”,就是一种事先观察,事先了解,事先预防的方法。

  例如:有人习惯开车时贴着前车行近来开车,虽然还未曾撞过车。但是当看到别人或听到别人因为开太近而撞车时,自己就要将这种没有保持安全距离的开车习惯改掉了。

  为了避开发生未来的恶报,所以这种“未生恶令不生”的修行,也是属于“事先预防”的方法。

  二、未生善令生: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好的行为习惯而得到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善报时,我们也就要提醒自己也要养成这种好的行为习惯。才能得到该种好报。

  例如:有人持“不与不取”的戒,所以他的东西,不论如何都不会遇到被偷被抢的因缘,就算是掉了,也都是有因缘可以再找回来。这时,当我们还未持“不与不取”的戒时,而希望也能不会遇到被偷被抢的因缘,则我们就要开始持守“不与不取”的戒了。

  像这种为了未来得到该种的好报而持相关的戒,也是属于“事先预防”的方法。

  三、已生善令增长:当我们自己因为修布施修持戒,所以得善报了,这时,还要从中看到目前行为的漏洞于将来可能会得恶报,则我们就要将自己的行为模式的漏洞去除。令无漏。

  例如:本来因为不布施所以富不起来,所以已经学了布施也富有了。但是因为有杀生所以虽富而常生病,所以这时就要再加修“不杀生”。

  因此,为了善报而不要有漏洞,所以可见这种“已生善令增长”的修行方式,也是一种“事先预防”的法门。

  所以,各位佛友!

  “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这“四正勤”,其实也就是“事先预防”的法。也就是“般若”法门之一种。

  众佛友!

  其实,所有三十七助道品,也都是属于“事先预防”的般若法门。

  所以能帮助我们成就无上菩提。

  又所有的四圣谛,六度,也都是属于“事先预防”的般若法门,

  当知,佛陀所说的一切法,都是为了预防相关的恶报的产生,所以可以说,佛陀所说的一切法,都是属于“般若法门”。

  又当知,佛陀出现于世,只为了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开示佛的知见让众生们可以开悟。为了帮助众生悟入佛的知见道,所以出现于世。

  众佛友!

  当知,一切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性。

  但是因为众生不自知,所以就不会用,而又乱用,或偏用,所以才不能如佛陀那样全体大用。

  因此,佛陀出现于世,就是为了告诉我们,我们其实都是佛。当我们相信自己都是本具佛陀无量性德之后。再教我们如何来运用才能展现这些性德。

  众佛友!

  佛陀所教的一切,都是属于避开再次又落入不会用、或乱用,或偏用。

  众佛友!

  您要想办法,去认识到自己真的本具如来藏性。

  又众佛友!

  您要想办法,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哪部份是属于偏用。

  又众佛友!

  您要想办法,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习惯,哪一部份是属于乱用。

  当您能相信自己是佛,当您能正用,能全用。则您就知道自己真的本来是佛。

  而为了达到这个结果,我们就要用事先预防的般若法门来避开乱用及偏用。

  因此,当知,我们算是未来佛。

  如经文所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都是依事先预防的法门来安全有效无后患的度过生死河岸,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

  为什么说我们本来是佛,又说我们是未来佛呢?

  那是因为,说“我们本来是佛”是就佛性来说,我们本具如来所有的功能。所以说我们本来是佛。

  说“我们是未来佛”是就佛用来说。我们还不自知自己具此佛性,所以就不会用,或乱用,或偏用,所以虽是佛,而不会用。当我们能正用全用时,才叫“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完全觉悟要如何将本具的佛性运用出来。

  因此,众佛友!

  众未来佛,愿您们要时时深入修行“事先预防”的法门,来安全有效无后患的成就一切所愿。

  下课!

   (一法整理,未经慧祥法师校对.)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十四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