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知,南傳北傳的佛經並沒有任何的沖突。而只是人們的理解有偏差所以才造成誤會的而已。
又衆佛友!
當知,一切萬法,永遠在當下,隨著當下的因緣而變化的方式,永遠存在著。
又衆佛友!
一切諸佛及菩薩們,都是往更好更好來變化。而凡夫衆生則時好時壞的來變化。
當知,此色身雖然會死,但是當知,真正的我們乃至一切衆生一切諸佛菩薩也都是永生的。
這也就是《首楞嚴經》所說的“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衆佛友!
當知,不論您是輪回或解脫,您還是永生的。
又衆佛友!
色身,不可能永生。
當知,真正的您,雖然是永生,但是這個色身,無論您將色身的因緣調得多好,此色身最長,只能住世一大劫。而不可能再長。
《大般涅槃經》“阿難。四神足人。尚能住壽滿于一劫若減一劫。如來今者有大神力。豈當不能住壽一劫若減一劫。”(CBETA, T01, no. 07, p. 191, b16~18)
衆佛友!
此色身,最長只能住壽滿一大劫。
又問:爲什麼極樂世界的人,可以住壽無量劫呢?
答:當知因爲極樂世界的人,是“化生”是“化身”非是“色身”。所以才能住壽無量劫。
當知,一切諸佛無論已涅槃頭未涅槃,當知諸佛常住在世。
如《大般涅槃經》載,佛說:“善男子。若有衆生謂佛常住不變異者。當知是家則爲有佛。”(CBETA, T12, no. 374, p. 385, c28~p. 386, a1)
衆佛友!
當知宇宙之間,一切已存在的東西,都只是會變化,是以永遠在當下變化的方式永遠存在。這連科學家都已證明,稱爲“質能不滅定律”或稱爲“能量守恒定律”,或稱爲“物質不減定律”。
當知,諸佛已涅槃者,也只是色身的變化。而諸佛並不會消失。
又如《中陰經》“一時佛在迦毗羅婆兜雙樹北四十九步耶維處。八日夜半明星出時。爾時如來忽然離碎身舍利。……如來舍身壽命現取滅度。入于中陰教化衆生。……自此以還釋迦牟尼名號已滅。妙覺如來出現于世。””
衆佛友!
從《中陰經》載,我們就知道釋迦牟尼佛入滅後,非是真滅。而是進入中陰界來教化中陰界的衆生。于中陰界又用另一尊佛的名號來出現于中陰界,稱爲“妙覺如來”。
又如《中陰經》載:“爾時妙覺如來入寂滅叁昧。將欲遊行他方世界顧見所度。不可計衆生心懷踴躍。
從經文中,我們又可以知道,當妙覺如來在中陰界教化衆生後,又要大他方世界去教化別的衆生。
因此,當知,釋迦牟尼佛,也是常住在世的。只是換個色身,換個名號。來幫助更多衆生。
當知,釋迦牟尼佛雖入滅,但是別以爲佛陀離開我們了。
《地藏菩薩本願經》載“爾時世尊…而作是言:吾于五濁惡世。教化如是剛強衆生。令心調伏舍邪歸正。十有一二尚惡習在。吾亦分身千百億廣設方便。…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當知,釋迦牟尼佛,雖然沒有以佛身示現,並非佛陀就不存在,而是用別的方式來幫助衆生。
佛陀用什麼身來幫助衆生呢?
如《地藏經》載:“如是等輩衆生。各各差別分身度脫。或現男子身或現女人身。或現天龍身或現神鬼身。或現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脫。或現天帝身或現梵王身。或現轉輪王身或現居士身。或現國王身或現宰輔身。或現官屬身。或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
.優婆夷身。乃至聲聞.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獨現其前。”
因此,當知,諸佛常住在世,無論是已涅槃或未涅槃。
又如《大般涅槃經》載,佛說:“如來生于閻浮提內。或閻浮提示現涅槃。而如來性實無涅槃。”
因此,當知,佛陀跟所有的大菩薩都一樣,都是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爲之說法的。
而究竟佛陀對我們應現何身來度我們呢?當知,您就將一切都看做是佛,來從中體會因緣果報的道理。那麼您就可以學到佛法了。
衆佛友!
如何運用事先預防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度過生死河岸呢?
當知要學會“事先觀察”才能“事先了解”。
當我們能“事先了解”,才能“事先准備”。
當我們能“事先准備”,才能“事先做好心理建設”。
當我們能“事先准備”並“事先做好心理建設”之後,我們就能“事先預防”。
衆佛友!
般若(Prajna)一詞,就是“事先知道”之意。
要如何事先知道,那就是要做到:
事先觀察,事先了解,事先准備,事先做好心理建設,事先預防。
又衆佛友!
一、已生惡令斷:當我們的行爲習慣已經造成惡報了,我們就要將這種行爲習慣停止下來不要再做了。
爲了于未來不要再受同樣的惡報。這種“已生惡令斷”,就是一種事先觀察,事先了解,事先預防的方法。
例如:有人習慣開車時貼著前車行近來開車,雖然還未曾撞過車。但是當看到別人或聽到別人因爲開太近而撞車時,自己就要將這種沒有保持安全距離的開車習慣改掉了。
爲了避開發生未來的惡報,所以這種“未生惡令不生”的修行,也是屬于“事先預防”的方法。
二、未生善令生:當我們看到別人有好的行爲習慣而得到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善報時,我們也就要提醒自己也要養成這種好的行爲習慣。才能得到該種好報。
例如:有人持“不與不取”的戒,所以他的東西,不論如何都不會遇到被偷被搶的因緣,就算是掉了,也都是有因緣可以再找回來。這時,當我們還未持“不與不取”的戒時,而希望也能不會遇到被偷被搶的因緣,則我們就要開始持守“不與不取”的戒了。
像這種爲了未來得到該種的好報而持相關的戒,也是屬于“事先預防”的方法。
叁、已生善令增長:當我們自己因爲修布施修持戒,所以得善報了,這時,還要從中看到目前行爲的漏洞于將來可能會得惡報,則我們就要將自己的行爲模式的漏洞去除。令無漏。
例如:本來因爲不布施所以富不起來,所以已經學了布施也富有了。但是因爲有殺生所以雖富而常生病,所以這時就要再加修“不殺生”。
因此,爲了善報而不要有漏洞,所以可見這種“已生善令增長”的修行方式,也是一種“事先預防”的法門。
所以,各位佛友!
“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這“四正勤”,其實也就是“事先預防”的法。也就是“般若”法門之一種。
衆佛友!
其實,所有叁十七助道品,也都是屬于“事先預防”的般若法門。
所以能幫助我們成就無上菩提。
又所有的四聖谛,六度,也都是屬于“事先預防”的般若法門,
當知,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爲了預防相關的惡報的産生,所以可以說,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屬于“般若法門”。
又當知,佛陀出現于世,只爲了一個原因,那就是爲了開示佛的知見讓衆生們可以開悟。爲了幫助衆生悟入佛的知見道,所以出現于世。
衆佛友!
當知,一切衆生本具如來智慧德性。
但是因爲衆生不自知,所以就不會用,而又亂用,或偏用,所以才不能如佛陀那樣全體大用。
因此,佛陀出現于世,就是爲了告訴我們,我們其實都是佛。當我們相信自己都是本具佛陀無量性德之後。再教我們如何來運用才能展現這些性德。
衆佛友!
佛陀所教的一切,都是屬于避開再次又落入不會用、或亂用,或偏用。
衆佛友!
您要想辦法,去認識到自己真的本具如來藏性。
又衆佛友!
您要想辦法,去認識到自己的行爲習慣,哪部份是屬于偏用。
又衆佛友!
您要想辦法,去認識到自己的行爲習慣,哪一部份是屬于亂用。
當您能相信自己是佛,當您能正用,能全用。則您就知道自己真的本來是佛。
而爲了達到這個結果,我們就要用事先預防的般若法門來避開亂用及偏用。
因此,當知,我們算是未來佛。
如經文所說: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依事先預防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度過生死河岸,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
爲什麼說我們本來是佛,又說我們是未來佛呢?
那是因爲,說“我們本來是佛”是就佛性來說,我們本具如來所有的功能。所以說我們本來是佛。
說“我們是未來佛”是就佛用來說。我們還不自知自己具此佛性,所以就不會用,或亂用,或偏用,所以雖是佛,而不會用。當我們能正用全用時,才叫“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完全覺悟要如何將本具的佛性運用出來。
因此,衆佛友!
衆未來佛,願您們要時時深入修行“事先預防”的法門,來安全有效無後患的成就一切所願。
下課!
(一法整理,未經慧祥法師校對.)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解說第十四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