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球上的災害不斷生起,整個地球,乃至於娑婆世界,種種厄難怖懼逼擾,擾亂衆生不得安甯。由於個人的業力和環境的不同,有的不能避免,有的能避免,就是說共業中有別業。舉個例子,美國一架飛機失事的時候,娶生兩種現象:一個是這架飛機起飛的時候,他先到了,到的時間要早一點,另一架飛機去義大利的正好有空位子,他就上了這架飛機走了,結果中途出事。還有一個是,他後到沒坐上這架飛機,正在跟登機服務員吵架的時候,聽到赧告飛機失事,他不但不吵了,還感謝給他辨手續的服務員,『哎呀,你救了我一命。』後者避免了事故,說明他沒有這個業。從此事例中,我們體會到佛所教尊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由於個人的造作不一樣,所獲得的福德也不同,所以自己不要輕視了所獲得到的福德,對福德應常珍惜。若評著自己的一點福德,而不知珍惜,邰花天酒地,那不是幸福,而是消福,是造業,今生受完了,來生將受貧窮的苦報。
我諸弟子失其善念·唯長貪瞋嫉拓我慢·設有像似行善法者·但求世間利養名稱以之爲主·不能專心修出要法·
佛門弟子善念不生,失掉善念,不停的增長貪心、瞋恚心、嫉妒心、我慢心。也有發心修道,行善法做好事的,但所爲不純善,裏頭夾雜著不清淨的世間利養、名聞,而不修了生脫死的解脫之法。所以堅淨信菩薩就向佛請求,請求佛明示一個最方便的法門,不然我們這些弟子都失去善念,善念一失掉,就長貪瞋、嫉妒、我慢。特別是女衆道友,嫉妒心很強的,不是男衆沒有,而是女衆特別小氣,心量狹小偏重一點,看見人家的好處,人家的功德,總要給人家減幾分,他有什麽了不起的,這就是嫉妒的表現。要想改變就應隨喜人家的功德,無量世界當中,那些大菩薩行菩薩道,所修的功德我都隨喜,看見或聽到人家做善事,我都隨喜,常常這樣隨喜,嫉妒心就消失了。所以要常觀其心,常起善念。像這類的修行者,行輿心相連,好像行的善法,其實善法裏夾雜了許多不正確的思想觀念。要去除內心的貪、瞋、嫉妒、我慢,時時想到自己不如一切人,不要把自己看得那麽重、那麽大、那麽高,要感覺到自己的不對,看他人都是菩薩。我們在修行中應輿別人比功德、比聖行,切不可比財富、比貪嗔,你脾氣大我比你脾氣更大,你會摔碗我會摔桌子,看誰力量大,這就錯了。
人們常常忽略心念,修養內德,如果你內裏有德,不求名聞而自得名聞。假使我們出家人有所求的話,那你就求佛,求地藏、文殊、普賢都行,虔誠供養禮拜,求什麽有什麽,乃至求成佛,佛菩薩會加持我們滿願的,所以應向內求不要向外求。也不要去打知名度,即不求人知,知名度不是打的,也不是一打就有的。像地藏菩薩在山裏修了那麽多年,拜《華嚴經》拜得石頭都踩了兩個腳印,幾十年沒下山,那是地藏菩薩化身,沒有求,居士自己送上來。相反的我們有好多修行者,特別注重世間的名聞利養,心攀緣於外,隨居士轉,跟他說好話,這是不可以的,這是你有了世間名聞利養的心。居士接近佛門找師父,是求解脫的。我們要用善法來攝受他,給他講怎樣修行,怎樣來恭敬叁寶。六度萬行布施爲首,勸他布施,給他說布施的好處功德,不是爲了個人,而是爲了供養叁寶,建設叁寶,勸他布施積累福報。如佛在世時有兩個大弟子乞食,迦葉尊者乞食時候專找貧苦的人去讓他們布施供養,好給他們增福,不再受苦了。舍利弗尊者就事找富有者,他想他今生所以富有,就是團過去布施的功德,如果失掉了以後就要受苦,所以他專找富人化緣。尊者所行不爲自己,而是利益他人的心,所以修行主要看你怎麽用心。
兩時罘生諸世災亂·心常怯弱·優畏己身及諸視屬·不得衣食充養軀命·以如此等衆多障礙因緣故·於佛法中鈍根少信·得道者極少·乃至漸漸於叁乘中信心成就者亦腹甚桫·有修孥世間禅定發諸通業自知宿命者·次轉無有·如是於後入末法中經久得道獲信禅定通案等一切全無·
這是佛常說的,堅淨信菩薩重覆的目的,是用佛稅的話來請求佛,佛一定有特殊的方便法門來救獲末法的衆生,一定能給末法求生指示一候光明路。上面一段括是堅淨信菩薩引證,佛在過去一切法會說法教導當中所說的這些話,來對佛說,有了災害,末法衆生就不能專心修行出要之法,出要法是什麽呢
就是發菩提心,顯教教義,依照《大乘起信論》經典所說,總結爲『叁心』:直心、深心、大悲心。叁種心具足了才爲菩提心。在密宗西藏的教義裏叫『叁要道』:第一出離心;第二大悲心;第叁般若心。這兩者稍有差異,在顯教方面,直心正念真如。像學華嚴宗的,一開始就真空絕相觀,那就是直心正念真如。拿念佛爲例,念佛的人,念阿彌陀佛,如果你能深心地念佛,佛即我心,我心即佛,我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我,這樣用心念,自他無二,理事無二,周遍圓融,這種深入叫直心正念。深心呢
深心行一切善行,不嫌棄一點小善,兄到畜生就給它說皈依叁宵,念阿彌陀佛。你不要認爲畜生不懂,它的善根從你給皈依後就種下了,見到一切天上地下水中的有情,也給他說叁皈依,心裏默念,這就是說深心都要利益衆生。第叁,是大悲心,大悲心則是把所修的善法布施給一切衆生。這是顯教的叁心。
密宗講,首先你自己要有出離心,你發願度人家先要度自己,你自己都沒有出離心,一切名聞利養在心裏轉,你怎麽度別人呢
如果出離心僅爲自己,我念佛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你們留在世間上受苦,這是不可以的。念佛必須迥向給衆生;第二個是大悲心,常自己具備了出離心,還要讓衆生都生起出離心,這就是行菩薩道。要想讓一切衆生都出離,那必須得有大悲心。大悲心不是愛見大悲,不是感情上的慈愛,而是普遍的,讓一切衆生都出離的大悲;第叁般若心,就是要具足大智慧,即般若智,以般若的智慧引導衆生修出要法,具足了出要法,就能到逵涅槃的彼岸。
不管是顯、是密,都是顯示佛所說的法。佛法就是方法,什麽方法
明白的方法,智慧的方法,出離的方法。對這些法能專心修行,看到衆生在在世間的災亂當中,他心裏非常優愁恐怖,修行力量不夠,難以精進。不但優愁自己,還要擔心父母,乃至六規眷屬窮苦,得不到衣服禦寒,得不到欽食充饑,在饑寒當中怎麽能修道呢
又怎麽能去用功呢
因爲有諸多因緣障礙,修道不成,要想出離叁界,得到清淨法,很難很難。我們持戒就是修清淨法,防非止惡。佛製的戒就是保護我們的,大家要善學,學戒要特別注意開、遮、持、犯,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佛所說一切法對病者特別注意,害了病,生病的時候身心都不安甯,就是向道心很切的人,在病中也沒法向道修道。佛都規自看病人,給病人洗衣服,所以在某種情況下對病者就有開緣,可以保持身體能夠去修道。如果你特別去找開緣,就不對了。要迪機、迪時、迪合自己的情況,觀照好自己的心,以精進修道爲主,不履道業。
我們在修學佛法中會出現許多障礙的,應少輿外界聯系,減少障礙,心才能清淨下來。像大德虛雲和尚,出家到了雲南的寺廟,他的一個道友捎去他家裏親人的信,他速看都沒看,就撕掉了。出家六十多年,家裏捎的信都沒看過,自己也從來不跟家裏聯系。他是否一點孝心都沒有
對父母全不管
不是的,他從南方一步一個頭磕到五臺山,爲什麽呢
報父母恩,他報恩方式不同,他這才是真正的孝道,使他們超出叁界。
道友們要『善用其心』啊!文殊菩薩在《淨行品》教我們學法要會學,『善用其心』,你要是不會學的,到處是障礙,連學佛法都成障礙了。諸位道友是一般的普通學者,深入學了幾十年,還是執著不放。舉一個例子,南方寺廟有一個老和尚,攢了幾十兩銀子,就一直揪住不放,系在腰上,褲子磨破了,掉入廁所裏,執著銀子放不下,沒幾天就死了,死了變成糞坑的一支大龜子。因爲他修行還有道力,就給知客師托了一個蘿,說:『我如何如何,現在墮落在糞坑裏頭。』於是那個執事花了很多錢掏這個糞坑,掏光了,看兄一支龜抱著一塊銀子,知事把銀子洗乾淨變賣了,設齊供養大衆僧,給他求忏悔。像這類故事很多。在佛法中此頰屬於鈍根的人,執著放不下,成了障礙,對於佛法,他能得道嗎
所以得道的極少,漸漸地大、中、小叁乘有成就的也很少,所以有修學世間的禅定,四禅八定,宿命通、天眼通、漏盡通,一切都沒有了。
如果你功夫用多了,修行會出現一些現象,就是業識的反應。從你的八識田中的種子識表現出來,但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這些現象容易得到,但得到的皆是蘿境。當你得到後,你會想到你的力量不夠,沒有超脫。我們每個人的願力不同,像法尊法師,他發願生生世世要譯經,觀空法師以及其他的好多法師,他們都沒發願生極樂世界,都發願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度衆生,因爲這個世界痛苦多,好修行。有人問我:『求生極樂世界好不好
』我說:『好啊!』因爲末法時代的衆生善根漫了,修道障礙多,念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最穩當,你要想到極樂世界去參單一下,同樣可以到琉璃世界去參學,看佛是怎樣度衆生的
到不動世界去參學,也別忘了到地獄去參學參學,看地藏菩薩怎麽度衆生的
向諸佛菩薩學,使我們在修學佛法度生中無障礙。
我今爲此未來惡世像法向盡·及末法中有微少善根者·請如來·設何方便開示化導·令生信心·得除衰惱·以彼衆生遭值惡時·多障礙故·退其善心·於世間出世間因果法中·數起疑惑·不能堅心卑求善法·
這段經文說,末法時代衆生沒有善根,但我們現在能出家皈依佛門,說明還是有微少善根的衆生,對這一類的人怎麽辨呢
堅淨信菩薩就把這些問題,說到了末世,末法時期國土災害頻繁,衆生修慧的也有,修定的也有,但想能夠得道、得通,斷煩惱,那就太少了,乃至於一切全無。我們回…
《善惡業報經新講(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