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業這個輪相,即第二輪,四面都有所表示,『記』有小善、小惡、大善、大恩。第叁輪,叁面有數字,一面沒字,從一至十八。爲何用十八個數字呢
十八表十八界,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對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六根對六塵生起六識,即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若沒有識,根對塵不起作用,失掉根,只有識,對色的時候,識也分辨不出來。根、塵、識這叁種相聚到一起,就能顯示你叁世受報的差別。十八界都從你意識境界産生。如果你執著,用輪相也沒有用,就是佛在你面前,也沒法救你。如佛在世時,此丘都是赤足的,有位比丘,夜間起來,踩在一條繩子上,感覺很軟,以爲把蛇踩死了,他思想執著放不下,認爲一定要受報。佛告訴他:『那是繩子,不是蛇。』他不相信,執著認這是蛇,優悲還命債而死。執著時,往往不是那種業,你非執著是那種業。心生則種種法生,你先得觀空,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所以,一定要去掉執著。一切法都有兩面性,如果你一心輪想地藏菩薩,觀想的時候,執著地藏王菩薩就是我,有道個執著就好了,你就變成了地藏王菩薩。
言十惡者·亦爲一切罘惡根本·能攝一切諸余惡法·若欲占此輪相者·先常學至心總禮十方一切諸佛·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罘生速疾皆得視近供善谘受正法·次應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法藏·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衆生速疾皆得受持讀誦·如法修行·及爲他說·次當學至心敬禮十方一切賢聖·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罘生·速疾皆得親近供養·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要想占輪相,應先學議軌。學至誠懇切地總體十方一切諸佛、法藏、賢聖僧。在禮叁寶時,要發願迥向十方一切衆生,同禮一切諸佛,清淨供養,讀誦一切法藏,如法修行演說,發利衆生願成佛的菩提心,永不退轉。
勇猛心易發,持久心難生。大菩薩在利益衆生中,也有退心時。在《大悲陀羅尼經》裏,觀世音菩薩心想求生這麽多,度了道麽久還沒有盡。因爲曾發過願,假使我有一念的退心,令我頭裂,身體崩碎,就由他這一念之間,頭裂開了,身體崩碎了,此時他神識還很清楚,意識到此念不對,就對十方諸佛說:『願加持我,我至誠忏悔退失度求生之心。』由於他的至誠悔過,十方無量諸佛真給他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觀音就是這麽來的。又如舍利弗發了菩提心,要度衆生,帝釋天想試探他,發菩提心是否堅固不退
就來到人間變成一小女孩,站在路邊哭。會利弗路過看見就問他:『你哭什麽
』她說:『我媽媽害一種病,臀生看了,抓藥沒藥引子,我媽媽救不了了,好苦呀!』舍利弗問:『要什麽藥引子
』她說:『要人的眼睛。』舍利弗一想,我剛發菩提心,因緣就來了,我挖給她一支眼睛吧!舍利弗自己用戒刀挖一只眼睛給她。這個小女孩拿起眼睛說:『哎呀!我說錯了,我要的是右眼睛,你挖的是左眼睛就沒用了。』舍利弗說:『你爲什麼不早說呢?她說:『我忘了。』舍利弗一想,好了,反正都舍了,就把右眼挖給她,小女孩拿起來,一嗅,說:『好腥臭呀!』把它丟在地上,拿腳一踩。會利弗說:『你不是做藥引子嘛
』她說:『這麽腥臭,做什麽藥引子。』舍利弗搖搖頭,歎了一口氣說:『菩薩道難行呀!』這時,帝釋天王就現身說:『還是行你的小乘道吧!』從這個故事,就知道我們凡夫心,時進時退,雖說發菩提心,但過到境界就退心,所以菩提道難行。故說勇猛心容易發,持久心難生。那怎樣能持久不退呢
常作如是念:『假使熟鐵輪,在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來策勵自己,並且至心禮叁寶,求諸佛菩薩加持,使心無退轉。
後應學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即立願·願令十方一切衆生·速得除滅惡業重罪·離諸障礙·資生衆具悉皆充足·如足禮已·隨所有香華等當修供養·修供養者·憶念一切佛法僧寶·體常遍滿·無所不在·
禮敬叁寶之後,還得至心禮我地藏菩薩摩诃薩,稱名,再禮一拜,仗地藏菩薩的加持力,願一切衆生速得除滅所有惡業重罪,在修行道路上,行菩提道中無有障礙,使修道資生用具都具足充滿。以香花等來修供養,觀想十方叁世諸佛菩薩都在我面前,接受我至誠恭敬的供養。我們真心來供養,佛菩薩也是真的接受,我們要學習普賢菩薩第叁大願,『廣修供養』。意念把所有超級市埸,果店,一作意,都搬到佛前來,把十方、盡虛空、遍法界、南贍部洲、四大部洲乃至叁千大幹世界,所有的供品,所有的珍珠、瑪瑙、七寶,挖出來供養十方諸佛,這個供養大了。有人問我:『這是真實的嗎
』我說:『這是真的。你供的那些有形的柬西,沒幾天就壞了,這個供養永遠不壞,一作意就來了,這叫普賢供。』就像我們人一樣,相片是假的,你死了,相片還在。大家經常作如是觀,當成真宜想,這就是供養。供養的時候,要意念一切的佛法僧叁寶,地藏菩薩,他們的體是通一切處,無所不在,這樣在哪兒行供養都可以。你這樣觀想的供養,功德不可思議。
願令以此香華等同法性·普熏一切諸佛刹土·施作佛事·
觀想,你把這些香花等供養具,供養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動世界阿悶佛,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乃至遍滿所有一切諸佛。無量佛刹,都有你的供養具。《彌陀經》上講,早晨沒吃飯的時候,就到十萬諸佛土去供養諸佛,供養完了才吃早飯,我們作觀想修供養的這種境界,就如《彌陀經》裏說的境界一樣。『法性』,是遍一切處。在法爲『法性』,在一切衆生爲佛性。它能夠在一切諸佛刹土,作供養。而且一切諸佛拿你這供養大作佛事。
很多念佛的道友同我:『我究竟能不能生極樂世界
』我說:『能生,今生生不到來生,來生不行,再來生。』 『再來有保證嗎
』我說:『有。』十方佛護念,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決定能生。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你得有道個信心。
又念十方一切供具·無昧不有·我今當以十方所有一切種種香璎珞·幢椿寶蓋·諸珍妙飾·種種音樂·燈明燭火·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乃至盡十方所有一切種種壯嚴供養之具·憶想遙凝普共衆生奉獻供養·當念一切世界中有修供養者·我今隨喜·若未修供養者·願得閑導令修供養·
任何時候,都可以把十方國土之中的所有供具用心念搬來,物質在那兒沒動,你也沒有去,一作念之間就都供了,這就叫不可思議。如果現在觀想十大願王,你就在行普賢行,這個娑婆世界,即是華嚴世界,極樂世界乃至佛所演教的諸佛國土,全在華嚴世界,這叫種種光明蕊香幢。一個世界裏包括了能量無邊的世界,這叫華嚴世界。你把十方世界種種的香華、璎珞、幢幡、寶蓋、諸珍妙飾、音樂、燈明、燭火、欽食、衣服、臥具、湯藥,包括妙好的床鋪,都用憶想搬來,輿一切衆生同行供養。同時隨喜十方世界所有修供養的人。什麽時候供呢
十方世界都是光明的沒有黑暗,沒有白天,只要我們的心念念到了,就是一時,你想的越大越圓滿越好。我們的心量要廣大,要空,要如同《大方廣佛華嚴經》的大,全都包括。空呢
般若真空,這叫真空。大是真谛,空能融通二谛,要會想,一切法,你都如是觀想圓融。有什麽舍不得
還執著什麽
若有沒修供養的,要發願開導使他修同樣的供養。
又願我身速能遍至一切刹上·於一一佛法僧所·各以一切種壯嚴供養之具·共一切衆生等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法身色身·會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願我身能遍至十方一切刹土,於一切叁寶所,用種種光明供具,同一切衆生平等的受持奉獻,供養一切諸佛的『法身』,一切衆生都是諸佛的『法身』。『法身』,是遍一切處的。『色身』就不同了,諸佛的『色身』是功德身,是『法身』的應現,我們的『色身』是業報身。『舍利』,就是佛涅槃後遺留下的靈骨。佛相包括泥塑、木離的,照相所照出來的,紙書的,供後人瞻禮的佛像。『浮圖』,就是塔,也有稱寺廟、精會,都叫『浮圖』,即供佛的塔廟。
供善一切所有法藏及說法處·供善一切賢聖僧衆·願共一切罘生修行·如是供養已·漸得成就六波羅蜜·四無量心·深知一切法本來寂靜·無生無滅·一味于等·離念清浮·畢竟圓滿·
『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會四無量,『六波羅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修此六度,可以從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也就是說我們虔誠供養叁寶,就能成就六度、四無量心的功德。但要深深地了知,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的,是我們的妄心所起,本來的法性是寂滅的不生不滅,然而寂滅不動的體遍一切處,『一味平等』,『離念清浮』,這樣就達到圓滿。
又應別複系心供養我地藏菩薩摩诃薩·以當稱名·若默誦念·一心告言·南無地藏菩薩摩诃薩·如是稱名滿足至千·經千念已·而作是言·地藏菩薩摩诃薩·大慈大悲·惟願護念·我及一衆生·速除諸障·增長淨信·令今所觀稱實相應·作此語已·然後手執木輪於淨物上而傍擲之·如是欲自觀法·若欲觀他·皆亦如是應知·
供養了叁寶,還得供養我地藏菩薩,並稻念『南無地藏菩薩摩诃薩』。因地藏菩薩是主法者,至心念名號一千聲,以求得到感應。我們講用心來觀想佛、法、憎叁寶、地藏菩薩,既然用這圓滿的觀行供養、稱誦、念名,那還擲占察輪幹什麽
因爲我們講的都是理,不是事。說的是說的,做的還是做的,我們不能離開現實。當我們現行沒有達到像前邊所講的那樣,像地藏菩薩魏的那樣。地藏菩薩知道我們做不到想不成,想的是有限的,故以教我們用占察輪。要知道這是地藏菩薩攝受我們最善巧的方法,讓我們回到事上。現實生活常中,理成就事,事合於理,理事無礙,這樣就達到了事事無礙的一實境界,這就是《華嚴經》的涵義。占察輪能幫助我們證得一宜境界,故用此善巧方法對於我們修道是絕對有利益的。
千聲名號念已,並且作如是乞請:『地…
《善惡業報經新講(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