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當說所作罪·一心仰告·惟願十方諸大慈尊·證知護念·我今忏悔·不複更造·願我及一切罘生·速得除滅無量劫來·十惡四重·五逆顛倒·謗毀叁寶一闡提罪·複應思惟·如是罪性·但從虛妄顛倒心起·無有定實而可得者·本唯空寂·願一切罘生速達心本·永滅罪根·
禮拜完,就對地藏菩薩發露忏悔自己所作得罪過,不可隱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裏第四大願,『忏侮業障』,經文裏講:惡業的體相,盡虛空都容不下,形容此罪惡之多,罪惡之大,罪惡之重。『十惡』,就是我們常講的身叁、口四、意叁,十惡業。『四重』,指殺盜淫妄四根本。『五逆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這個罪很容易犯,如說是非,挑拔離間,在寺中各做各的,意見不一致,使大衆僧不和,就是破和合僧。『毀謗叁寶』,就是說,對佛輿佛、大小乘、僧衆之間互相毀謗,攻擊。『一闡提』,指沒有善根,就是對叁寶一點信心都沒有。要忏悔除去所作的這些罪,不再更造,若自己的力量薄弱,就對地藏菩薩說,求地藏菩薩,十方諸佛加持我,令我把無量劫來所有的十惡四重、五逆顛倒、謗毀叁寶、一闡提罪全部忏悔掉。還應思惟,罪性本空。惡業都是由於我們無量劫來,黑白不分,真假虛宜不明,從虛空顛倒中起的。因此,罪性是虛幻的,沒有真實,『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忏罪的時候,一定要達到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沒有真冒可得、降服住自己的顛倒妄心。更應當發願,所做的功德事供養寶,迥向給衆生,願一切衆生離苦得梁,早日成佛。
在佛門裏,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在修行中,無不是不可思議的殊勝行,普賢行。但有的道友不會修行,每日在修行中還總是抱怨,是因我業障重,不會做事,常住分配我這個任務,他們卻坐那見聽經學習,學經聽經多好啊!我在外頭勞動,還有什麽功德
你不知道你做的這個事和他坐在那兒學習是一樣的。
只要你會發願,會迥向,隨便你做什麽事,都是在行普賢行、發文殊願。要知道經過你的發願願、迥向、思維,全是你自己的了,是我在發願,我在行,我在做。所經大家在做一切事的時候,一是要記得:隨喜、發願、迥向,做的一切善業,上供十方叁寶,下施一切衆生,願諸護法神護持我及一切衆生。願一切衆生早日達到心本,本來的自性,恢愎了自性,罪根也就滅掉了。
次應複發勸請之願·願令十方一切菩薩未成正覺者願速成正覺·若已成正覺者·願常住在世·轉正*輪·不入涅槃·
『複應發勸請之願』,勸請誰呢
爲什麽要勸請呢
因爲到了八地不勸地的菩薩,惑業沒有了,但還沒有認識到根本無明,以爲已經成就了。無明未斷,不能達到究竟,還得繼續修,所以我們也要勸請這些未成正覺的菩薩,或者初發意的菩薩,早日成佛度衆生,已經成就佛果的,願永遠住世,不要入涅槃,這就是《普賢行願品》第六大願:——『請轉*輪』,和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次當複發隨喜之願·願我及一切衆生·畢竟永舍嫉妒之心·於叁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學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隨喜·
這是賢第五大願,『隨喜功德』,隨喜一切衆生,隨喜一切諸佛菩薩,願一切衆生舍離嫉妒障礙,看見人家有一點善事,有一點進步,對寶有功德,都應當贊歎隨喜。若師長對某同學、師兄弟,表揚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說:『有些事我也會做,我比他還強,他有什麽了不起的。』不但不隨喜人家,反而說上幾句不好的話。如供千僧齊作佛事的,有的師父說說笑笑,也不威議,看上去一點電不壯重,我說:『莫生分別心,文殊菩薩在,可能是文殊菩薩示現的,你歡歡喜喜贊歎,不要從現象上迷惑了我們智慧的眼睛。』
像五臺山經有人供千僧齊,我們要隨喜,因爵文殊菩薩常化現在其中。昔日五臺靈寺,設無遮齊法會,不簡道俗,不別貴賤、男女、乞兒,悉皆飽足。有一位貧女,牽著一只狗,帶著兩個小孩來趕集,發親的師父給她一份,她不走說:『不行,我這兒還有兩個小孩。』又給她兩份,她說:『還不行。』同她還要什麽,她說:『我還有一只狗。』發親的師父就生氣了,他說:『這位貧女簡直不講道理,貪心這麽大。』又想菩薩即已發願供千僧集,就再給她一份吧!她說:『還不行,我肚子裏還得要一份。』這時發親的師父發脾氣說:『什麽肚子裏還要一份,我這是現前的。』他這麽一說,貧女騰空化現文殊相,小孩現童子相,小狗變成了金毛獅子,文殊菩薩於空中說:『衆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具舍盡,其如憎愛何!』這時在會的人,皆向空中日:『大聖,願示平等法門,我等奉行。』空中偈日:『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此時發親師父伏地求忏悔,自恨不識文殊菩薩降臨,菩薩一去,再也不能見聖相,即把貧女所施發,建塔供養禮拜。大家多思維這個故事,菩薩千百億化身,現各種不同的境相,來度化衆生,只是我們凡夫肉眼,不識不知而已,所以說要平等,用平等心來對待周圍一切人事,不要生分別輕慢心,我們身邊的善知識,同學道友,就是文殊菩薩,或其他諸大菩薩化於世來度我們的,這樣就會對他人生起恭敬心,隨喜他們的功德。所以隨喜功德,是增長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大家不要輕易的放棄。而且隨喜功德可以對治你嫉妒障礙煩惱,所以不論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聖凡的功德悉皆隨喜,這個功德就可以使你成佛。
次當複發迥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衆生等·同趣佛智·至涅槃城·
我們修行要不貪戀執著,要把聞法修學行持的功德迥向給一切衆生,同等獲利。所以隨便你在哪兒修行、做事,乃至你在寢室看書、誦經,把自己所修這一切的功德都迥向給衆生,願衆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大家能一同超向佛的智慧,到達不生不滅的涅槃城。
普賢十大願王不可思議。文殊菩薩的十大願,我們更應該隨喜贊歎,應當把他作爲我們的日課,但不能讀讀就算了,要學文殊菩薩是怎樣度衆生的。還有《華嚴經》第四品覺林菩薩贊歎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們也應當每天念一念。學法要學會用心,聞思修叁慧缺一不可。只是聽聽這個,善根是很淺薄的。我們聞之後要思維,覺得這個法殊勝,照著去做,至於做多做少,隨你的力量,主要看你是如何用心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貧女,撿了一枚錢,她想買油供佛來培福。她就到油鋪去買油,但沒有盛油的瓶。這個老板看她可憐,而且被她的誠心所感動,說:『好,我給你打一罐油,除了你這一文錢之外,剩下算我的,我就隨喜彌的功德。』貧女就把油提到僧伽藍裏,倒在一個油燈裏供佛,這天正是目犍連尊者當值。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去滅這個燈。別的燈全滅盡了,同睛波斯匿王供了十萬盞燈,唯獨貧女添的這盞燈怎麽也滅不了。目犍連尊者說:『我可以用神通滅。』他就使用神通,也滅不了,而且越滅越亮。這時佛就出來說:『這是清淨施,以羅漢的神通力量是滅不了的。』大家要明白,這不是在於物資的多少,而是心力的猛烈。若供養一千瑰、一萬塊錢,不知發願迥向,還不如供養十瑰錢又發願又迥向的功德大,因心力猛烈故。諸位道友,你們在大寮行堂做飯,或做其它事,是否想到以此事去修供養,發願、隨喜、迥向,想到輿沒想到這兩者的功德是有很大懸殊的,所以我們不論做什麽,都要觀想到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禮敬諸佛』乃至『普皆迥向』。一事具十願,這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學法就要善於用心,會用心,無一事不是佛法,不是行的菩薩道,成就佛果的因。
如是發迥向願已·複往余靜室·端坐一心·若稱誦若默念我之名號·當減省睡眠·若愍蓋多者·應於道踢室中旋燒誦念·次至夜分時·若有燈燭光明事者·亦應叁時恭敬供養悔過發願·若不能辨光明事者·應當直在余靜室中·一心誦念·日日如是行忏悔法·勿令懈發·
發願之後,離開忏室,到其它靜室或寂靜處。目的是離開幹擾,一心念地藏菩薩的聖號。念的時候一定要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念念相續。減少睡眠,因爲睡眠是五蓋之一,若是睡眠多的人,應當繞念來對治它。
像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衆,住在常住裏,沒有忏室、靜室,怎麽辨
那就用你的心念,不能磕頭,就以觀想來磕頭,但是有個倏件,你一定要至心。一切的方便要你自己去想,從方便達入真實,外邊的客觀倏件環境不具備,自己想瓣法,反正不離修行、忏悔、發願。人家都睡覺了,你也不幹擾別人,就靜坐,靜坐觀想對著地藏像就念,如果是黑夜,寢室沒有小燈,就在寢室一心誦念或觀想地藏菩薩放光,就看至心如何
觀想會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我們信佛的,一定要相信叁寶的加持力,相信叁寶的光明,至心誠想的念佛、拜佛,如此每日精進不懈悔過發願。
我說不要貪睡,在我們一天書夜二十四小時中,起馬得睡五個小時到六個小時,這樣才有精力來工作、學習、修行。如果你勉強地說一個小時都不睡,就如佛教導書叁時叁時休息,精進辯道,恐怕我們這個體力,不得成就,反而會病倒,這樣你還能修行嗎
像這樣你得自己調迪,這樣做能支持就去行,若超過負擔是不行的,這是我的意見,不是經上教的。經上教我們不要睡。因我感覺到我們現在這個肉體眼過去的古人不一樣了。業障深重的我們必須跟你自己身體情況相通應,不能超負荷,這就叫隨緣善巧方便。
大家知道般舟叁昧,就是一行叁昧,一百天不坐不臥。怎麽瓣呢
找一個比較小的房子,用粗繩子釘在牆上拴緊,過了十幾天,腿很踵,移步很困難,就扶著繩子走。道宣律師行過叁次般舟叁昧,所以修行要舍得付出,要下得苦功夫。這樣才能用生死的力量換來不生死。我們現在業深體弱,行般舟叁昧是辨不到的,行不了,生個慚愧心,卻不可懈怠放逸。要念念想到叁途衆生苦,想著這個世界苦難…
《善惡業報經新講(2)》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