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基礎知識 叁法印

  叁法印

  叁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叁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叁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叁個真理,它可協助我們判斷佛教所講的道理是否符合佛法,凡是符合叁法印的佛法就是符合真理,不管它是誰說的。因爲此叁法印是由佛陀講演出來,所以它是印證真理(佛法)的一種方法。

  什麼叫法印?所謂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的方法。法可分爲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只要世間人有智慧,也能通曉的道理,稱爲世間法。十善業道就是一種世間法。除了這些世間法外,佛法中還有出世間法,它是佛法研究的道理,教導我們解脫生死輪回。這些真實的道理就是符合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這叁法印。它是人生宇宙的真理,任何人都不可以推翻與破環,所以佛陀說沒有人能破壞佛法。叁法印是用來印證某種道理是否符合佛法中的出世間法,所以世間法就絕對不可以用叁法印來印證。比如說,世間法教導我們行善,追求人生的快樂,這是不符合叁法印;只有那些教導我們出離世間、走上解脫之道的佛法,才是符合這叁法印。叁法印並非能印證一切佛法,它只能印證佛陀所講的法是否究竟。佛法中有究竟法與不究竟法,究竟的佛法能引導我們走上解脫生死之康莊大道;不究竟的佛法只能引導我們朝向善道,但還是在叁界六道中輪回生死。凡是究竟的佛法一定符合叁法印,不究竟的佛法是善法,不一定符合叁法印。那怎樣才是究竟法呢?世間的真實相既是真正的道理,稱爲究竟法,所以叁法印一定符合真理。

  法的意義:法就是軌持的意思。“軌”是它有一定的範圍與相貌,能夠給我們知道它;“持”是能夠保持它的特性。既是這世間任何東西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被我們知道,稱爲法。比如說:“雨水”,雖然它從天上滴下來只是那麼短短的時間,但是它有一定的形狀,保持一段時間,讓我們知道它,此稱爲法。甚至于我們的心念,一念一念、刹那刹那地無常生滅,我們知道它存在,也知道它有一定的相貌,這也稱爲法。此外,“法”還有道理、方法等意義,它們都保持一段時間,有一定的相貌與形狀,讓我們認識它,此皆稱爲法。

  一、諸行無常:

  因緣造作之法稱爲諸行。“造作”之義是我們用心驅使身、口、意去做種種行爲,稱爲造作。它分爲身體(身、口)造作和心理(意)造作,凡是有造作都稱爲“行”。“行”的意思是造作和遷流變化;“諸行”是指一切造作遷流變化的法。諸行的範圍包括時間、空間和世間的遷流變化。我們生活在這世間,看見種種物質和東西;時間一刹那、一刹那不停的流逝著,遷流變化;空間也在變化,但我們感覺不到。諸如此類的因緣造作的法,皆稱爲行。

  爲什麼這個世間都稱爲行呢?因爲世間是衆生過去所造的共業,它們是相同的業報,現在顯現出來,因此我們此世感受相同的果報,故稱它爲行。根據佛法說,這些法必然是無常;我們的身體與心念都是無常變化。

  世間的一切事物沒有一樣是永恒的。你們當中或許會有人說地球是永恒的。但根據現代科學家研究的結果,地球終歸會毀滅,而且根據佛法說,我們生活的大地(地球)總有一天會毀滅,既是世間有成、住、壞、空的四種變化。“成”就是形成;“住”就是它停留、保持一個時期;“壞”就是慢慢毀壞;“空”就是它會消失掉。世間的變化都有成、住、壞、空。世間的任何東西都有它形成的時候,形成過後會保持一定的相貌,過了一個時期,它慢慢地壞掉,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稱爲空。甚至于世間的物質,有生、住、異、滅的變化,“生”既是它的形成;“住”既是保持它的相貌一個時期;“異”即是它一直在變化;“滅”既是它消滅掉。比如說:你們現在看這塊白布,工人在紡織時,稱爲“生”;它保持相貌一個時期,稱爲“住”;但是它以後會慢慢變化,稱爲“異”;最後它會變壞,完全不見掉,稱爲“滅”。世間的物質是如此無常變化,我們的身體和生命都有生、老、病、死,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不必我多加解說。我們的心念,年年在生滅。我們所認識的這個世間(世界),世上的物質,我們的身體和生命,以及心念,沒有一物不是生滅變化的,故說無常。它們之所以無常,是因爲屬于“行”,都是造作而成的。比如說這個世界,使我們過去所造的業,今生顯現出來,所以世界是衆生的心所造的,大乘經典中說:“萬法唯心造”既是此意。世間一切的法是我們的心所造,所以稱爲造作。既然是心所造,那就是“行”,它是生滅無常的。再說世間的種種物質、身體也是我們的心業所造成,所以一切都是無常。

  佛陀教導我們一切無常,並非教我們在這世間看所有的萬物都無常,而是要我們明了無常的道理。根據佛法說無常有兩個道理:一者、叁世遷流不住,既是今世、過去世、未來世,一直在那邊流轉,沒有停留,故無常。它是我們的業所造成的;二者、是無常的真正道理,既是諸法因緣生滅,所以無常。既是世間所有的一切事物,是它的結果,這個結果必然有它的前因,稱爲因。這個因與種種外緣配合而形成果。比如說蘋果,它是由蘋果樹、水分、陽光和泥土等外緣配合而形成的。蘋果是一個結果,並不是原因,從原因到結果必然有變化,如果沒有變化,因還是因,果肯定不能生,所以我們現前的一切都是果。果要有因形成,因要形成果就要變化,因緣如此的連續,所以說無常。

  佛陀經常在經中說:“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既是說有因緣會合,果報即生;因緣散壞,它就滅掉,所以說它無常。世間人都知道這個無常,但是還有很多無常是我們不知不覺的,那既是我們的心念,它的每一念都是無常。打個比喻:你們現在做在這裏聽我講話,聲音一念一念的過去,它也是無常的,這一類的無常與前面所講的無常就不一樣。既是世界、物質和生命的無常和心念的無常是不同的。故無常有二:一者、一期生滅無常;二者、刹那生滅無常。一期生滅無常是:一個東西在一個時限內有生、住、異、滅,它是無常的,但是這一期生滅中的“住”時期很長,我們愚癡,以爲它沒有變化,認爲它是常的。比如杯子,今天你用它來沖茶,明天也用它,結果就認爲今天的杯子和明天的是一樣的,它那裏是無常呢?實際上它有刹那生滅無常。如果你們問科學家杯子裏有何物?他們會說杯子裏面有原子,原子裏面又有很多電子,那些原子和電子一直不停的在震動,不就是無常嗎?但是凡夫不知道,之看到它的外表而已,就認爲它是常的。事實上,世間任何東西,小至原子、核子,沒有一樣永遠保持著它的相貌,它們都在無常變化。甚至你們用杯子來裝熱水或冷水,溫度産生變化,它會膨脹或收縮,它也在發生變化,因爲我們看不到,就認爲它沒有變化,所以稱爲住。一期生滅裏的“住”使得我們産生誤解,以爲它是常的。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一期生滅中,還有刹那生滅,我們凡夫很難感覺到這個刹那生滅,因此我們會認爲有些東西是常的。有科學研究的人就會知道物質的刹那生滅。除此之外,我們的身體和心念,它們都在刹那生滅。比如你認爲今天的身體和明天的是一樣的,而實際上並非如此。今天你身體上的細胞跟你明天的已經是不同;今天你剃了胡子,明天摸一摸下巴,它又長出來了,所以我們的身體上的一切都在無常變化。那我們的心念呢?它也是無常變化。這個無常變化到底是否有永恒的個體存在呢?根據佛法說是沒有。既是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東西,我們衆生愚癡執著,認爲天、地是永恒的,所以我們說天長地久。根據佛法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天地也會成、住、壞、空,它最終會毀滅,所以也是無常。因爲我們感受不到,所以就認爲它“常”。

  根據佛法說,世間任何的東西有因必有果,所以因果的變化是無常的。以此看來,我們不必再看成、住、壞、空,只要知道任何東西出現在這個世間,它的因變成果就是無常,任何一樣東西必然有它的前因,它就是無常,所以說諸行無常。

  二、諸法無我:

  所謂“法”就是東西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讓我們感受到它的存在,稱爲法。“諸法無我”告訴我們在世間的一切事物中,找不到一個“我”的存在,所以佛說“無我”。“諸法無我”並不是說這個世間有一個“我”,然後佛要你觀想“無我”來破除之;而是說這個世間根本就是沒有“我”,我們內心執著,根深蒂固的覺得有一個是“我”,所以佛陀告訴我們“我”是沒有的。那到底是否有?讓我們來看什麼叫做我?“我”就是主宰之意。比如說,我要把手舉起,我能夠主宰將它舉起來,這叫做主宰;我的另一個意義就是它“常”、“一”,既是它一直存在,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今天的我也就是明天的我,它沒有改變,叫做“常”;“一”既是這個我是單獨一個,不可以有兩個。世間人認爲“我”是唯一的,所以它稱爲“常”、“一”。我就是“主宰”、“常”和“一”,它有不變的意思。一歲時的我是我,十歲的我還是我,甚至于老了還是那個我,所以它不變,這就是世間人對我的解說。此意義的“我”是否存在?佛說沒有。你們相信嗎?我們聽聞佛法,經常說無我、無我,我們可以不必相信,最好去尋找,看它是否是真的“無我”。如果你真的找不到,確定沒有,那你就是有真正“無我”的知見,並不是相信而已。

  (一)、身體是不是我?如果身體是我,那身體的哪一部分是我呢?你們找得到嗎?在手、在腳、還是在頭?都不是。沒手的人,講有我;沒腳的人,也說有我,所以我到底在身體的哪一部分呢?你在身體裏尋尋覓覓,覓覓尋尋,最終你會發現,並且非常肯定“我”不再身體裏。既然不在身體裏,或許“我”在外面吧?那是更不可能的。爲什麼呢?因爲身體外面的東西你沒辦法主宰…

《佛學基礎知識 叁法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