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家律要廣集▪P9

  ..續本文上一頁複動。即變作細身。從龍兩耳入。從兩眼出。兩眼出已。從鼻入。從口中出。在龍頭上。往來經行。不傷龍身。爾時龍見如是事。心即大驚。怖畏毛豎。合掌向長老莎伽陀言。我歸依汝。莎伽陀答言。汝莫歸依我。當歸依我師。歸依佛。龍言。我從今歸叁寶。知我盡形作佛優婆塞。是龍受叁自歸。作佛弟子已。更不複作如先凶惡事。諸人及鳥獸。皆得到其所。秋谷熟時不複傷破。如是名聲。流布諸國。長老莎伽陀。能降惡龍。折伏令善。諸人及鳥獸。得到龍宮。秋谷熟時。不複破傷。因長老莎伽陀。名聲流布。諸人皆作食。傳請之。是中有一貧女人信敬。請長老莎伽陀。莎伽陀默然受已是女人爲辦名蘇乳糜。受而食之。女人思惟。是沙門啖是名蘇乳糜。或當冷發。便取似水色酒持與。是莎伽陀不看。飲已。爲說法便去。過向寺中。爾時間。酒勢便發。近寺門邊倒地。僧伽梨衣等。漉水囊。缽。杖油囊革屣。針筒各在一處。身在一處。醉無所覺。爾時佛與阿難(此雲歡喜。佛之堂弟。佛成道時生。爲佛侍者。又翻慶喜。又翻無染)。遊行到是處佛見是比邱。知而故問阿難。此是何人。答言。世尊。此是長老莎伽陀。佛即語阿難。是處爲我敷坐床。辦水。集僧。阿難受教。即敷坐床辦水集僧已。往白佛言。世尊。我已敷床辦水集僧。佛自知時。佛即洗足坐。問諸比邱。曾見聞有龍名庵婆羅提陀。凶暴惡害。先無有人到其住處。象馬牛羊。驢騾駱駝。無能到者。乃至諸鳥。無敢過上。秋谷熟時。破滅諸谷。善男子。莎伽陀能折伏令善。今諸人及鳥獸。得到泉土。是時衆中有見者。言見。世尊。聞者。言聞。世尊。佛。語比邱。于汝意雲何。此善男子莎伽陀。今能折伏蝦蟆不。答言。不能。世尊。佛言。聖人飲酒。尚如是失。何況俗凡人。如是過罪。若過是罪。皆由飲酒。故從今日。若言我是佛弟子者。不得飲酒。乃至小草頭一滴。亦不得飲。佛種種诃責飲酒過失已。告諸比邱。優婆塞不得飲酒者。有二種。谷酒。木酒(谷酒可知)。木酒者。或用根莖葉華果。用種種子。諸藥草。雜作酒。酒色酒香。酒味。飲能醉人。是名爲酒。若優婆塞嘗咽者。亦名爲飲。犯罪。若飲谷酒。咽咽犯罪。若飲醋酒隨咽咽犯。若飲甜酒。隨咽咽犯。若啖曲能醉者。隨咽咽犯。若啖滴糟。隨咽咽犯。若飲酒澱。隨咽咽犯。若飲似酒。酒色。酒香。酒味。能令人醉者。隨咽咽犯。若但作酒色。無酒香。無酒味。不能醉人。及余飲。皆不犯。

  醋。謂味酸也。但是飲之能醉。不論味酸味甜。皆悉犯罪。曲者。作酒之藥。滴糟者。即今燒酒。酒澱者。澱(音殿)酒之滓垽(音印)。似酒者。果漿等變熟之後。亦能醉人。此酒戒但是遮罪。爲防過故。與前四根本戒同製。叁緣成犯。一。是酒。謂飲之醉人。二。酒想。謂知是酒。或酒和合叁。八口。咽咽結可悔罪也。若食中不知有酒或酒煮物。已失酒性。不能醉人者。並皆無犯。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

  問。原集以歸戒彙釋。置此經後。今何附前耶。答。原集簡略。順便附此。今廣集周足。當置在前。蓋叁歸五戒。佛初成道。即有耶輸伽之父母。最初爲歸戒之優婆塞優婆夷。時有比邱。與優婆塞夷叁衆。尚無比邱尼。沙彌。沙彌尼之叁衆。至此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六衆弟子已全。況淨飯王之請。如來之說。秪明五戒。可悔不可悔者。令識戒相。便無疑惑。未曾問答叁歸之義。故歸戒彙釋。宜在前也。又問。據優婆塞戒經。受戒品。六齋日加受八戒。在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之內。亦即梵網。不敬好時之戒。今何故在此經後耶。答。佛製持八關齋戒。不拘白衣近事。大乘 小乘。但于齋日。佛聖誕日。父母尊長生死日。自生日。作諸念誦功德日。皆應持八關齋戒。所謂齋者。過午不食而爲齋體。八支閉惡。以助成齋。良由生死正因。無如淫欲。生死增緣。無如飲食。但白衣近事。不能永舍眷屬。所以終身五戒。但除邪淫。若受八關齋戒。唯製一日一夜者。嚴禁過午之食。及淫欲之念。大智度論雲。于六齋日。定受八戒。修積福德者。是日惡鬼逐人。令人不吉。是故劫初聖人。教人持齋。修善作福。以避凶衰。但一日不食爲齋。後佛出世語雲。汝當一日一夜。如諸佛持八戒。不過中食。以此功德。非特遠離災橫。實能成就出世涅槃。又提謂經中。明八王日受八戒。所雲八王者。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是八日。天地諸神。陰陽交代。所以受戒。凡齋戒日。不得鞭打衆生。不得身口作不威儀事。見下威儀經說。不得起貪欲。嗔恚。煩惱等邪覺。更須修六念。以上四禁。若有犯者。雖不破齋戒。而齋戒不清淨。具見齋經。說此經有科注一卷。今節錄。

  No. 1123-9 佛說齋經(出明藏緣字函即中阿含持齋經)

  吳 優婆塞 支謙 譯經

  明 蕅益沙門 智旭 注

  古杭優婆塞 陳熙願 節要

  按近事第七輕戒。每月六齋日。在家二衆。俱應受齋。凡受齋法。或至僧伽藍中。或請一師至自家中。今即家中受也。又優婆塞受齋。就寺爲便。優婆夷受齋。就家爲便。又西域。不拘近事白衣。凡修念誦功德。皆持八關齋戒。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城東。丞相家殿。丞相母。名維耶。早起沐浴。著彩衣。與諸子婦俱出。稽首佛足。一面坐。佛問維耶。沐浴何早。對曰。欲與諸婦。俱受齋戒。

  彩衣。在家常服。既無妨于八支。故不特製壞色。若已受菩薩近事戒。畜無縫叁衣者。于受齋日。應得著之。

  佛言。齋有叁輩。樂何等齋。維耶長跪言。願聞何謂叁齋。佛言。一爲牧牛齋。二爲尼犍齋。叁爲佛法齋。

  依愛。同于牧牛。依見。同于尼犍。除愛見而修八支五念。名爲佛法。

  牧牛齋者。如牧牛人。求善水草。飲飼其牛。暮歸思念。何野有豐饒。須天明當複往。若族種男女。已受齋戒。意在居家利欲産業。及念美飲食育養身者。是爲如彼牧牛人意。不得大福。非大明。

  喻此日雖從佛法受齋。而不持心八支。不習學五念。乃懸想次日五欲。猶如牧牛者。懸想明日水草也。例而推之。今生奉持佛戒。喜願未來人天受樂。皆如牧牛。不得出世大福。繇無出世大智光明。乃使心期陋劣如此。故結判雲。非大明也。

  尼犍齋者。當月十五日。齋之時。伏地受齋戒。爲十由延內諸神。拜言。我今日齋。不敢爲惡。不名有家。彼我無親。妻子奴婢。非是我有。我非其主。然其學。貴文賤質。無有正心。至到明日相名。有如故事。齋如彼者。不得大福。非大明。

  尼犍。此雲離系。外道之名。由延。亦雲由旬。四十裏也。向諸神拜。不知歸向叁寶也。不敢爲惡。雖不遍列八支。大意與佛戒相似。不名有家。彼我無親。亦與佛戒略同。而僅稱尼犍齋者。非但爲其不知歸憑叁寶。良以其學。貴文賤質。無有正心。故也。貴文者。致飾于外。以圖悅人耳目。賤質者。不知真修實詣。反本還源也。直念真如。名爲正心。不脫見網。名無正心。見惑既纡。愛習仍在。故至明日。仍如故事也。今雖歸憑叁寶。而不圖出要。仍複貴文賤質。當知同彼外道尼犍。以例推之。受戒者。貴彰持律之名。而性遮諸業。未必微細清淨。演教者。貴彰宏法之名。而修證要途。未必精徹明了。參禅者。貴彰機用之名。而己躬下事。未必窮源極底。修忏者。貴彰音聲儀式之名。而事戒理觀。未必深谙力行。皆尼犍流類耳。

  佛法齋者。道弟子。月六齋之日。受八戒。

  道弟子。謂在家秉承佛道之弟子也。從但叁歸。至菩薩戒。在家二衆。俱得此名。月六齋日者。初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若月小者。取二十八日足之。此六日。是四天王。及太子使者。巡視世間之日。受齋修福。功倍余時。不言年叁長齋月者。月齋稍難。容可隨力。日齋最易。尤應秉承。年叁月者。正月五月九月。毗沙門天王分鎮南洲。亦應受齋修福也。八戒。具如下列。或開香華歌儛爲二。則第九不非時。獨得齋名。開合雖殊。義體無別。或問。爲善去惡。理應相續。何以但製六日。待天神巡視而後修善。答。受六齋者。非謂平日便可爲惡也。大戒。五戒。秉之終身。八關戒齋。加于六日。譬如列國諸侯。平日何嘗不修政布德。士農工賈。平日何嘗不勤職務業。迨夫巡狩省試之期。亦必倍加警饬。故梵網有不敬好時之戒。當知此爲菩薩增上功德。亦爲近事種出世因。下乃旁爲一輩多罪衆生。雖不能相續修善。亦使之暫離惡業。倘馴而致之。萌孽漸生。牛羊弗牧。安知不蔚爲牛山美木耶。

  第一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有殺意。慈念衆生。不得賊害蠕動之類。不加刀殺。念欲利安。莫複爲殺。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盡一日夜。謂不得半日。及半夜等。持心如真人者。阿羅漢。翻無著。亦翻不生。亦翻應供。亦翻應真。今翻真人。此乃出世聖果。而持心如之也。慈念衆生。念欲利安等。明行善。不得賊害。莫複爲殺等。明止善。止行二善。名爲諸佛清淨之戒。今以一心而修習之。

  第二戒者。盡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貪取意。思念布施。當歡喜與。自手與。潔淨與。恭敬與。不望與。卻悭貪與。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無貪取意。先明止善。思念布施等。次明行善。不望句。即行論止。謂與時。無有望今報後報心也。歡喜四句。是卻悭心。不望與句。是卻貪心。

  第叁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淫意。不念房室。修治梵行。不爲邪欲。心不貪色。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無淫意二句。先明止善。修治梵行。次明行善。不爲邪欲二句。重明止善。梵行者。四禅四等也。

  第四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無妄語意。思念至誠。安定徐言。不爲僞詐。心口相應。如清淨戒。以一心習。

  無妄語意。總標永離四過。思念至誠。即無未得言得諸愆。安定。即不绮語。徐言。即不惡口。不爲僞詐。即不兩舌。心口相應。即不妄言。皆含止行二善之意。

  第五戒者。一日一夜。持心如真人。不飲酒。不…

《在家律要廣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八大人覺經略解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