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借權術和武力,得了天下以後,就樂享其成,」什麼樂享其成,你看我們中國的皇帝就好,在清朝碰到皇上,他的袖子就要拍一下,跪下來,就一定低著頭念:“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不要講皇帝地萬歲,我們講娘娘的千歲就好,一個女人到四十歲化妝還可以看,五十歲不錯,還可以,像師媽這樣八十歲,你想想看,有一次到木屋去,開車開到一半,師媽喊了好大一聲:“師父啊!我的牙齒沒戴。”我說:“你在叫什麼?”結果一看,哇!整排的牙齒都沒戴,好象白雪公主裏面的巫婆一樣,沒辦法啊!像我的牙齒也是作假的,我們家的牙齒都不好啊,還好補好了。師媽才八十歲,你看她化妝起來有人會要嗎?以前還有這個老芋仔(外省人),可以嫁給他,現在這個老芋仔(外省人)全部死光光了,所以師媽不管是怎麼樣化妝,八十了,你敢想象在一百歲以後的師媽,你能想象嗎?好,再來,要加十倍才一千歲,你想一個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那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形態,那個皮皺得不成人形,頭發已經白,然後皮膚又黑,再來整個脊椎挺不起來,再拿一個拐杖,走了半天,咚咚……一量,叁十公分。你說一千歲的皇後你敢看嗎?就算是老佛爺才多少歲而已,不也是走了嗎?所以我們做得愈大妄想就愈多,他怕失去嘛!可是在佛法裏面,這個無常的世間裏面,他是一定會失去的,我們一看就知道了。所以說這個皇帝,何況說皇帝啊,皇上,萬歲爺,萬歲萬歲萬萬歲,你想這有沒有問題啊,對不對?頭腦有沒有問題,那個皇帝,怎麼頭腦沒有問題呢,自古以來,皇帝哪一個活一萬歲的,活一千歲的,活一百歲的,爲什麼要講得那麼多呢?如果能夠說皇上百歲百歲百百歲,還差不多,還比較接近一點;還萬歲,還講稱萬歲爺,所以衆生就是問題很大啦。「(皇帝)還要把天下傳給他的子孫,他們的目的或者是發心多半是自私的,絕少有廣大的理想和悲願,」沒有的,爲了這個國家,爲了天下,爭得頭破血流,「根據佛法所講的“如是因生如是果”的原理,以這種發心爲因地,焉能生萬世太平的果?」都是想要留給他的子孫,沒有辦法超越這種自私,現代的政治領袖,則都以自己的國家,或者是勢力範圍的利益爲前提,對不對?甲的國家說:你要忠貞愛國,爲國犧牲。乙的國家說:你要忠貞愛國,爲國犧牲。兩國打仗,上戰場,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本來可以做好朋友的,上戰場後,兩個成了了相互撕殺的對象,爲什麼?爲了國家,底下說爲了自己國家的利益,不惜犧牲正義,什麼叫正義?跟自己合得來的叫正義啦,更不惜犧牲其他的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跟安樂。大家都是爲正義而戰,每一個人都聲稱自己站在正義的一邊,那哪一個是不正義呢?是不是?「這種有限的心量,自私的企圖和不擇手段的唯利主義,怎能爲全世界人類所崇仰,怎麼能夠永恒的在全世界人心中長存呢?」這是不可能的。「宗教之所以能夠恒久留存,就因爲他的教義多半是超超國家,超種族和超現世的。」哪一個國家都可以學佛,超種族的,那一個種族都可以學佛,超現世的,那一個國家,那一個種族,那一個人們學了,他就了解叁世的因果,不只是今生今世而已。「在教義上具有國家性和種族性的教義,譬如說日本的神道教和猶太民族的猶太教等等,雖然也能夠因其具有宗教的超現世性,超越現世性的,」意思就是講有來世的啦!「而能在其本國或者是本族長存不替的,沒有任何取代的,但終究不能超越國族的界限,成爲一個世界性的宗教;」最簡單的,中國,譬如說關雲長(關公)或者是媽祖,這個都是屬于種族性的一個宗教,叁山國王、太子爺等等,或者是什麼神,恩主公、王母娘娘、孫悟空,這個只是這個種族,這個中華民族的關公、媽祖、太子爺,一個區域性的,它本身沒有特殊的教義、教理,超越這個種族性,或者是超越這個世界性的,沒辦法!所以你到美國去問,你信關公嗎?你信媽祖嗎?他們都不信。爲什麼?它沒有辦法超越這個種族性的東西,那是中華民族才信這個,而且是中華民族的少數民族。媽祖是湄洲,關雲長(關公)是叁國時代的人喔,美國人不認識他的,法國也不認識他的,不認識他的,這個沒辦法變成世界性的宗教的,沒辦法的。我們的乩童,那麼我們的這些宗教儀式,也只能形成在臺灣,或者是有華人的區域。有人說:師父啊!我也看過有一個美國人,家裏有這個關公的像、媽祖的像啊!我說:那一定是娶臺灣的老婆,不相信你問問看。他就去問了:“你老婆是不是臺灣人?”他說:“對啊!你怎麼知道?”“你是外國人,美國人不可能放關公,或者是放著這個媽祖啊!”爲什麼?那是他老婆拜的,他老婆拜的,因爲結婚了,老婆對關公、媽祖特別有信心啊,去也把宗教帶去,她先生也尊重她,那她先生信什麼?信基督教、信阿門,對不對?他老婆就堅持信仰媽祖,她說媽祖救過她呀,她不能忘恩負義啊!禮拜天她老公自己去做禮拜,老婆在家拜媽祖、拜關公。所以這個區域性的宗教,是沒有什麼法的超越性的東西。那佛教不一樣,基督教不一樣,神愛世人,對不對?你要愛你的敵人,佛教講慈悲平等,這些都是超越種族,超越國家的東西,所以我們中國人所信仰的地方性的這些宗教性,是沒有辦法成爲世界性的宗教的,沒辦法的!那麼佛教不一樣,它的教義、教理一定要超越國家性、種族性的,所以世界各地都有人信佛教的,這就是“如是因生如是果”的明證。「世界上任何政治主義以及政治措施,之所以不能夠在世界上留存長久,就因爲這種主義或者是措施,每每只是爲了解決某一個時代,它有時間性、有空間性,它的時空,那些當前的問題解決了,或者人生某一部分的問題解決了。他的“發心”即偏狹,因爲有時空性,沒有辦法超越這個時空,他的意圖多半時自私的,所以他的價值就很小,不夠條件在人心中永恒存在。」像我們以前小的時候,我們沒有聽到佛法,拜媽祖是爲了什麼?保佑我們,這種自私的立場;拜觀音菩薩是爲了什麼?爲了保佑我們,從來沒有說,我要普渡無邊無量衆生,沒有,只是希望神保佑我們,我們做得好不好不管它,總是希望神來保佑我們,用這種自私的心,它的價值一定是小的。不象真正徹底的佛教,正知正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沒有任何條件的慈悲,這種絕對的空義思想,真不得了!
底下說,「宗教就不同了,宗教的著眼點,不但要解決人類當前的問題,我們如果充滿智慧,現在就解決很多的煩惱,而且要解決人生永恒的問題:就是死亡的輪回問題。不但談人生,而且談人死,」佛教談得最多,儒家就沒有了,儒家說:未知生,焉知死。生是怎麼來的不知道,死了往那裏去也不知道,孔老夫子不談生也不談死啊!談眼前,不談過去的叁世,不談未來,只有談現在,所以儒家是以人爲根本的著眼點去談論的,頂多也是說今生今世來做一個聖賢,不是超越時間、超越六道輪回的聖賢,只能夠做一個世間的聖賢,還是生滅法裏面。所以「不但談人生,而且談人死,他的心量不但超越國家、種族和階級,而且超越現世。所以宗教能夠長遠的爲全人類所需要,因爲現世的一切,縱然能夠滿足,也不過是短暫的,」如果你看到這一句,你就了解佛法的偉大。信仰佛教絕對不是解決短暫的問題,「人類決不能因現世的滿足。」而以爲得到了真正的滿足,那太狹隘了!
第八頁,「以上說明宗教對人生的意義,也說明了爲什麼兩千五百年迄今,」就是一直到今天,「佛法的需要和價值,亦愈見得明顯,也愈來愈明顯,愈有研究以及身體力行的必要。」愈有研究的必要,也一定要自己去身體力行的必要,佛法太好了!
「什麼是佛法呢?通常介紹佛教或者是佛法,多半是從曆史的觀點來敘述的,從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啦,八相成道,出家啦、成道啦、傳教,講到以後分南進的小乘佛教,以及往北傳的中國的大乘佛教,以至于傳入中國後分各宗各派的說法,這種用曆史的眼光來介紹佛法,雖然也有它的價值,但是對于“佛法是什麼?”的這個問題,終究還僅說明一個外表,」講得太棒了,這一句話講得非常好。我們所認識的就是雕刻佛像,出生、九龍吐水、整個百花盛開、人天供養,就是描述這個。佛法真正的偉大絕對不是這個,是法的存在。我常常告訴他們,這些法師,以前我在南普陀,或者是比丘結夏安居的時候,都跟他們這麼開示的,佛法的偉大,是在今生今世,我們做一個出家人能夠多少犧牲多奉獻,而不是死後在那幾顆舍利子在計較,如果一個人一個比丘在世的時候,對佛教完全沒有貢獻,那麼死後,留下一個金剛不壞身,我說那又如何呢?就燒出五千顆舍利子那又怎麼樣?好!話講回來,今天你看了釋迦牟尼佛那些金剛舍利以能怎麼樣?你認識釋迦牟尼佛的偉大是什麼?是因爲有法的傳遞,真理的傳遞,智慧的傳遞,這才叫做偉大,你才認識佛法的無相,般若的智慧,這才偉大。而不是說釋迦牟尼佛的舍利子,我拜了以後得到多少功德。如果釋迦牟尼佛不留法,沒有叁藏十二部經典,單單留幾顆硬的舍利子,留給你拜,你知道佛是什麼東西?若是如此佛教早就滅了。留下那舍利子有什麼用?所以一個修行人,不能有錯誤的觀念:哎呀!我死後要是燒不出舍利子,多沒面子。你看!連出家修行都要講面子,錯了!我們應當什麼?我今天雖然是凡夫,但是我能夠贊助推廣佛教,我盡力的幫助那些可以弘法的法師,那麼我盡一點心力,能做多少算多少,這樣才對,而不是一天到晚煩惱:“我有沒有修持,我死了以後,火化以後,能不能燒出幾顆舍利子?”錯了!釋迦牟尼佛如果留給你舍利子,不留給你佛法,你也不認識他是什麼東西。因此我們無論是法師,無論是居士,一定要有個徹底的觀念,我們往生以後有沒有留下來靈骨、舍利子,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今生今世,能不能掌握…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