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修行的重點得到解脫,今生今世能不能發大菩提心利益衆生,關于我們往生後,那就交給後代,這個已經不重要了,法的傳遞才是重要的,這個觀念一定明確。
底下,所以說,「雖然說介紹了他的出生、出家成道,對于佛法是什麼?終究還是說了個外表,而沒有深入骨髓。我今天並不想用叁言兩語在這短時間內,就可以徹底解答什麼是佛法,但是想不采用曆史性的介紹,我們不要用曆史性的介紹,而試著將這個大問題,用叁個不同的方向來說明,那麼至于我這種講法,究竟能不能給各位得到一點益處,還是要請各位不吝批評指正。」這個是張澄基博士的一個謙虛。
「哪叁個不同的方向呢?第一是比較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要不然你沒辦法顯示佛教的偉大呀!「目的是在用襯托的方法來說明佛法。」你要比較才能夠了解佛法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來了解佛法的超越跟偉大。「第二是以大乘佛法,」大乘佛法講什麼?「人人都具有佛性的這個真理爲中心,」用大乘人人都可以成佛的這個思想中心,因爲小乘不承認每一個人都可以成佛,大乘承認每一個衆生將來都可以成佛,只是遲早而已,用這個大乘人人都可以成佛的這種思想中心,「來說明我們還未成佛的原因,以及怎麼樣來修這個禅定是成佛的途徑。」說何以修禅定,這爲什麼?爲什麼修禅定是成佛的途徑?「目的在于用直敘的方法,直接描述的方法來深入佛的骨髓。」所以我覺得他這一本講得非常的好。「第叁是針對現代一般人的生活情況,介紹若幹符合佛法修持的原則,而人人可以隨時隨地掌握時空容易實行的一種方法。」佛法如果離開世間,不實用,佛法沒什麼意思。那麼這一本講得很貼切,我們日常生活統統是佛法,後面就會講到。「目的在使人人易于自己去體驗,逐漸的引入,終有一天,明白佛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翻過來,十一頁,「佛法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一般人都以爲佛教只是世界上多種宗教的一種,凡是宗教,都是大同小異。」這也是我沒有信佛以前的觀念,宗教都是勸人爲善的嘛,所有宗教都差不多,這就是我以前的觀念。「其實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著大大的不同」,從我看這本書以後,我才發現佛法的偉大,「在今日人類思想紊亂、彷徨」,看電視就知道,看電視的新聞報道就知道,泡沫紅茶店,裏面一定要穿得很涼,那一些辣妹。槟榔,你看槟榔西施,現在人不象人,鬼不象鬼,男的化妝成女的,女的化妝成男的,還有人妖還有牛郎,當然沒有織女啦!牛郎。有的電視的男影星,他頭發留得非常的長,一看起來就象女孩子一樣,老年人,看到今天這樣都搖頭,這叫做反傳統、叛逆,可是今天就是習以爲常,貫耳環、貫鼻環、還貫這個舌頭,還不夠,肚臍還貫一個耳環,還不夠,屁股還貫一個,都有了!有的還貫了這個什麼?頭皮,眼睛這個旁邊也貫了,還刺青,很奇怪啦,這個世界已經很奇怪,思想紊亂、彷徨,亂成疑團啦!趕流行啦!「各種宗教都在聲嘶力竭想挽救這個崩潰的趨勢的時候,這些佛法和其他宗教的不同之點,正是說明佛法爲什麼是頂偉大,真的是頂偉大、頂徹底、而且是頂積極」,這個“頂”要用叁次才夠力,頂偉大、頂徹底、頂積極的一個宗教,「足以擔當起挽救狂瀾」,這個“瀾”就是海浪很大,狂風大浪,現在的世間,就是衆生的心啊,就像這個大海水的亂,狂瀾就是臺風一來,激起狂風暴雨、大浪,表示亂世啊,「擔起挽救狂瀾,解脫人生痛苦的最上法門,」。
「我這裏所謂的一般宗教,是指基督教、猶太教、回教等等。這是世界所認同的正統的宗教,那麼這些宗教,在他們的教徒之間,也許認爲彼此的教義相差很大,不能相容相通;但是我們如果用佛教的教義,來和這些宗教普遍宣傳的教義來比較,則覺得他們的基本教義實在少有不同之處」。因爲像儒教,就符合我們的五戒,屬于人乘教;基督教、天主教、回教,是屬于我們的天界,行十善的天界,可還是不究竟。他們的宗教不是不好,只是講得不究竟,教宗若望保羅二世常常登高一呼,希望祈禱全世界和平,可是無論教宗怎麼祈求,全世界總有大戰,科索沃的戰爭,臺海的危機,反正你怎麼呼籲,人性還是存在著自己對的一個角度來思維,每一個人都自己認爲自己是正義的化身,是爲正義而打仗,不惜用武力,一定說自己對,沒有人說自己不對的。那麼這些其他的宗教跟佛教比較起來,只是說講得不究竟,也沒有否定他們講錯。「因此爲了易于說明起見,我將佛教以外的宗教列爲一個系統,而拿佛法來跟這個宗教系統作比較」。
「我歸納比較的結果,認爲佛法和其他的宗教有七大不相同之點:」
「佛法與其他宗教的第一個不相同點」他寫的這個很重要,佛法否認上帝創造世界最初的開始,因爲佛教講無始,沒有開始,他們講上帝在七千年前創造這個宇宙天地萬物,佛教就問他:七千年前、七萬年前是什麼?七百萬年前又是什麼?七億年前是什麼?這個世界,就算地球還沒有被創造以前,那又是什麼?難道這個地球還沒有創造以前就沒有宇宙嘛?不對,所以這個世界沒有一個開始,所以佛法否認上帝創造世界最初的開始。底下,「所有一切的宗教,除了佛教以外,基督教也好,回教也好,猶太教也好,或者是其他任何的宗教也好,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相信有一個萬能的上帝,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上帝;上帝創造世界,創造人類,上帝什麼都能做什麼都可以做,可是佛法卻不承認有這麼一位創造世界萬能全能的上帝,因爲佛法在基本上、理論上,根本不承認有一個創造世界的最初開始。佛法的理論:“開始”這個觀念,是人類“有限”的心理,」爲什麼人類有限呢?人類無知嘛,用一個緣起的假設,用一個有限啊,人類的大智慧沒有開始,人類的能力都是限製在一個時間、空間裏面,他假設一個時間,束縛在一個空間的觀念裏面,所以是人類“有限”的心理,「不能涵括萬千的因果關系」,這個萬千的因果關系,絕對沒有一個開始,也沒有一個結束,只是業力的顯現而已啊,爲其本身的思想便利起見,其他的宗教爲了本身思想,好說嘛!什麼都推給上帝,「所發明創造出來的一個假設、假想或者是假定罷了」,所以哲學家說:與其說上帝創造人類,不如說人類創造上帝。這句話我覺得非常有意思,與其你說上帝創造人類,不如說人類創造上帝,上帝是人類的假設、假想。「讓我們來舉一個例子來幫助說明」,這個例子舉得非常好,「譬如說今天這個演講吧,大家都說是八點鍾開始,九點種結束。所以我們說這個演講是有確定得開始,和確定得終了,但是這個演講絕不是一個最初的開始,這是顯而易見的。在演講開始以前,還有其他的因果連續,“因果相續”的關系存在。八點鍾以前,各位也許在家中,也許在其他的地方,然後紛紛的來到這裏。這些都是在演講會以前所發生的事。對這些事情而論,八點的演講是終了而不是開始。演講會之後,各位又紛紛的離開了,坐車的坐車,走步的走步,騎摩托車的騎摩托車,這些都是演講會以後所發生的事。針對這些事來講,九點鍾以後,九點鍾的散會是開始而不是終了」。我們這裏九點半演講結束了,諸位回去了,那九點半變成你另一個散會的開始,而不是終了。「因此,“開始”這是一個觀念,只有在對某一特指事物而言」,特定的,譬如說我們今天演講七點半,要特定今天的演講,約束在這一個段落裏面,才有它的意義,否則就沒有意義了。「最初的開始,或絕對的開始,是根本沒有意義的」,因爲那是因緣生,因緣滅的東西,無所謂的開始,業沒有辦法講結束的。十叁頁,「一般宗教得“宇宙開始”論,就是犯了這個錯誤。將漫漫無窮無盡的這個宇宙」,漫漫就是沒有邊界啦,無涯無盡的這個無窮無盡的宇宙,「“因果大相續流”硬生生地憑著自己有限地」,因爲我們的能力有限,思想有限啦,認知度有限,對不對?「憑著自己有限性的意思將它截斷,硬說有個開始。因爲有這麼一個最初開始的假想,所以接著就弄出一個創造世界的萬能上帝來。問題是:上帝如果是萬能而又慈悲,他老人家爲什麼,不把他自己創造出來的我們這些苦痛的衆生,當皮球一踢,一腳踢上極樂天堂,豈不痛快!」恩!張澄基博士跟我一樣,講到這裏也很激動。你不要創造出來,創造出來又不能得到快樂,對不對?所以反傳統的、叛逆的一個西洋哲學家,他說的這句話我真是認同,他說:“如果你認同這個世界,人類世界是上帝所創造的,你等于控告上帝是瘋子。”一樣的道理。創造一個這樣痛苦的世界,肝炎、腹瀉,對不對?你看這種種的不幸:水災的死亡,熱浪侵襲,死了一百五十個人,印度的火車一相撞,死了五百個人,這幾天而已啊,印度的火車相撞,死五百個人,這樣一撞就死五百個人,橫屍遍野啊,上帝創造出來的,我們並不快樂,所以那基督教,我就問他說:你能不能拜托上帝,因爲透過你的禱告,拜托他,不要叫我下輩子再來轉世,拜托你告訴上帝,因爲我不相信他,所以我禱告沒有力量,麻煩你轉告上帝啊,我就告訴這個基督教的人,麻煩你轉告上帝,我這個慧律法師實在不想來轉世投胎了,拜托他,不要把我創造出來。當然這是諷刺的啦,我們佛教講是業力啊,怎麼能夠來跟不來,這事是由不得我們的啊,這是業力的啊,可是事實上,他沒有這樣做啊,把我們一腳啊,像皮球踢上快樂的天堂去,「實則上帝也是人類思想上的假定,上帝這個概念,是因爲古代人民震懾、害怕,震懾于宇宙間有許多不能解釋的現象,譬如說雷電啦、地震啦、海嘯啦、瘟疫啦等等,這是以前人類沒辦法解釋的,人類就創造出來這個“神”的觀念,會憤怒,不僅對宇宙現象的奇妙有了個解釋,同時也滿足了人類實際的需要」,那這個事情好辦,反正統統推給神,這真是很好的解釋,什麼都推給神,我問他:神爲什麼要創造人類啊?…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