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佛法?▪P4

  ..續本文上一頁他說:那你去問神吧!世界最初怎麼來的,神是怎麼創造的?他說:這是神的旨意,爲了管理人類,管理這個地球,反正你問都是神啊,那不能解釋的,就說你去問神,他們也沒有看過神是什麼東西。所以他們不僅對宇宙現象的奇妙有了解釋啊,「同時也滿足了人類實際的需要,使他們得到了“安全感”。那麼這種觀念,在人類政治社會的進展上有它的價值。可是要談真理,這種人爲的假定,就很難自圓其說。佛法不但說明“最初的開始”是人類有限性思維的産物,有限性的,而且告訴我們這個創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類思想中的幻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哎呀!佛弟子真是有智慧啊,真是有福報啊,這《金剛經》隨手一拈來,就可以把這個基督教破除得,其他得宗教回教,破除得淋漓盡致,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句話就到了。這統統是幻象,思想上得一種幻象,「佛法的智慧,因此超越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義,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一個區別」。十叁頁,講到這個上帝的萬能啊,我們在大學裏面啊,就有很多都是因爲宗教上而起這個辯論啊,尤其是大學生,都是有知識領域的探討,大家都肯定自己所擁有的感覺的真理的,所以這個辯論就變得很激烈,到最後都是會不歡而散。有一次,辯論辯得很熱烈的時候啊,我最後就跟他講,辯論這個也得不到什麼成果、結果啦,我說最後問你一句話,你給我回答,我就問:上帝是不是萬能得?他說:是!請問:上帝能不能創造一個自己搬不動的石頭?想一想再回答。請問:上帝能不能創造一個自己搬不動的石頭?能,能創造出來,可是自己搬不動,不是萬能,要是創造不出來,也不是萬能,他就無言以對了。好了,沒辦法了,反正各人信各人的宗教。

  「佛法和其他宗教第二個不相同點: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我們一定要了解,我們稱佛陀爲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那麼本師,“師”就是老師,我們跟釋迦牟尼佛的關系是老師跟學生的關系,所以我們將來也可以成爲老師,所以佛教我們要開采的是佛性,基督教、天主教他們稱什麼呢?稱他們的上帝稱什麼?稱:主啊,主啊,“主”就是主人啊,主人是對什麼講的?對奴隸講的,所以基督教、天主教他們培養什麼?培養奴性,如何做一個奴隸,來服侍上帝,使他好好的快樂,奉承阿谀,盡可能滿上帝的願,要不然就會降災;你看看這個聖經,Bible,他就是憤怒,上帝的震怒、降災。我看過叁藏十二部經典,沒有看過釋迦牟尼佛發怒、降災、大水,沒有的,所以記住其他宗教的關系是主奴關系,主人跟奴隸,他們是培養奴性,佛教的關系是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師生的關系,我們是培養佛性,你要培養奴隸的個性,還是要培養我們內在的佛性呢?對不對?這個太簡單了也不太需要用大腦想啊,佛教講平等嘛,我們有一天我們會成佛嘛,誰要去當奴隸呢,你要嗎?對不對?學佛真是太偉大了,人人平等嘛,每天抱著希望,我們佛弟子敢說,將來我們每一個都可以成佛,其他的宗教,包括回教阿拉、天主教、基督教,沒有一個敢說他將來要做上帝,他敢,試試看,他說:我今天來信這個基督教、天主教或者回教,我就是以後要當上帝。你完了,你馬上砍頭,我告訴你,馬上你的頭就會掉下來,這是違背他們的基本上的教義的。可是我們佛弟子要勇敢的站出來,勇敢的大聲的講,我們將來每一個都可以成佛,大聲的講,很爽朗的講,毫無禁忌的講,佛陀也會點頭認同,恩!真是不愧爲佛弟子。有志氣,對不對?釋迦牟尼佛最怕人家講什麼?哎呀!佛陀我做你的奴隸好了,我去你那邊燒熱開水啊,給你放冷氣、掃掃地,釋迦牟尼佛說:這種無用的弟子啊,沒有也算了吧,你要發這個願,以後要像佛;所以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這個祖師大德講得真好。我慢不可有,衆生這個我慢不能有,佛慢不可不有,有,一下子直下承擔,我就是佛,將來一定可以成佛,哎呀!釋迦牟尼佛聽了也爽快,他能接受,對不對?翻過來十四頁,「佛教裏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薩,也有天神;但是佛教裏至尊的佛,卻跟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說明這一點,我想先對“佛”下一個簡單的定義。通常我們簡稱釋迦牟尼佛爲佛,在曆史學家的眼光裏,釋迦牟尼佛是兩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這是曆史的觀點,在佛教徒的心裏,釋迦牟尼佛是這個世界裏佛教的創始人或者是教主,可是在佛法裏」,尤其是《華嚴經》講的,「釋迦牟尼佛是萬萬千千,在無盡世界中,無量諸佛中的一位佛」。《華嚴經》講得很清楚了,華藏世界,無量無邊塵點得微塵數的佛,「我這裏所要向各位介紹的“佛”,是無量諸佛的通義」,共通的定義叫做通義,「是廣義的。我試下“佛”定義如下:“佛”是一個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的人格;讓我重複一遍,“佛”是一個理智,情感跟能力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界的人格」。“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理智是世間很難能可貴的,可以控製、克製自己啊,感情就是熱忱啊,佛是最有感情的,修行的人是很有感情的,不是很冷漠的,還有能力,佛是很有能力的,都同時達到最圓滿,什麼圓滿?圓滿是對矛盾講的,人格沒有矛盾,沒有雙重人格,他是最圓滿境地的人格。「換句話說,佛是大智」,大智慧,「大悲」,悲就是拔苦,在這個《華嚴經》定義,何謂大智?盡法界無一相、無一塵可執,名爲大智。什麼叫做大悲?盡法界衆生,無一衆生不度,名爲大悲。所以《華嚴經》對這個大智、大悲的定義是最恰到好處的。盡法界無一塵、一相可著,名爲大智。意思就是統統放下是大智慧的人。什麼叫大悲?盡法界無窮無盡的衆生,無一衆生不度,名爲大悲。或者是叫做「全智、全悲與大能的人。」

  「這裏請注意,佛法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給我們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他就是我們的老師嘛,所以教導我們,如果說釋迦牟尼佛可以解救我們,那今天那我們很簡單,不要修行了,那麼拜拜釋迦牟尼佛,看他老人家需要什麼,打個電話、傳真,問他老人家:你需要什麼?這叫money 、money(金錢),那很簡單啦,對不對?弄一些錢給他啦,他就一下子就跟你打包,一腳一踢,到極樂世界去了。不行,還是要靠自己修行;「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得到解脫。」

  很多人一念佛,就自己執著不放下,爭吵不放下;這些貪嗔癡不放下,就說我念佛就要往生,No(不),你沒有機會的,你要先放下這些貪嗔癡,你才能知道說,你往生才有十拿九穩的。我一邊執著這個貪嗔癡,一邊求生極樂世界,那個不可能啊,所以我們還是要憑自己的努力得解脫,就是淨土法門也要靠自己的,佛才有辦法啦。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一個大磁場,你本身要變成一個他可以吸的鐵,然後才可吸過去啊;如果你是個木頭,是絕緣體,那永遠吸不去了。所以雖然淨土法門是靠佛力,其實還是靠自力。

  「佛不能使我們上天堂,或者是判我們入地獄。」講得好!Wonderful(極好的)!佛沒有辦法讓我們上天堂,也不夠資格讓我們下地獄,上天堂是自己去,下地獄還是自己去。

  「佛不僅跟其他宗教萬能的上帝不同,釋迦牟尼佛而且告訴我們:這個理智、情感以及能力,都能夠同時達到最圓滿境界的人格(佛法中也叫佛性),是人人原都具有的。」哎呀!今天來聽經聞法的大家,諸位大德有福啦!你現在認識:我們的最究竟處的如來藏心原來是佛性,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尊貴的靈性,就是佛性啊,大家要認同,自己的佛性;大家要對得起自己的靈性,要修行。「只是像平靜的湖面起了波浪,」我們今天就是執著、分別,每天都在抗議,對這個境界不滿,每天都不知足,每天都著相,時時起貪嗔癡,執著,一直到死亡以前還是執著,「失去了明鏡似的水面一樣;人類戀著于外境以及現象,」每一個統統是,多少人因爲財色名食睡而遭了殺身之禍,而亡國、滅種,爲什麼?著于外境以及現象,緣起的假相,而不知道這個是很無常,很快就變化的東西。「與假定的諸般設想,爲所謂的生存、名利、情愛、權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還不覺悟。」講的非常地好,這是重點,這個就是衆生相。你看,這幾句話,多直截了當,爲了所謂生存,爲了名利、爲了情愛、爲了權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還不覺悟;這個就是衆生。「因此埋沒了本具的佛性;使他本來具足這個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以及無限的能力,」所謂至富的感情就是建立在理性智慧的感情,不是衆生那種染汙、執著、分別的感情。「不能同時達到最圓滿的境地,不能從煩惱苦痛中解放出來。」

  「佛陀(釋迦牟尼佛)說法應世的目的,就是在教導衆生,開顯其本具的佛性。」這就是最重要的。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法華經》講的,佛爲一大事因緣而降生人間,就是爲了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佛的知見是什麼?就是究竟光明的解脫的佛性。「佛的悲願是要使人人以及一切衆生都成爲和佛自己一樣,至善、至上,最善良,至高無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類以及衆生,同樣具有佛性,一律平等。」這講得多棒,這那裏是其他宗教能夠相提並論的,可以說是天壤之別的理論,佛教講的是多麼究竟,多麼的平等慈悲。「其他的宗教則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遠對立的兩個單位,對立法的,上帝是上帝,人是人。」這位萬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他就是以他爲中心,基督教啊,講來講去都是講上帝。我就跟那個同學講,因爲同學有信基督教的,我說你講來講去都是講上帝啊,你離開了上帝你講什麼?他說:我們離開上帝就沒有東西好講了。他們離開上帝就沒有東西好講的,真的就是這樣子。「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解救,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遺教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