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佛法?▪P4

  ..续本文上一页他说:那你去问神吧!世界最初怎么来的,神是怎么创造的?他说:这是神的旨意,为了管理人类,管理这个地球,反正你问都是神啊,那不能解释的,就说你去问神,他们也没有看过神是什么东西。所以他们不仅对宇宙现象的奇妙有了解释啊,「同时也满足了人类实际的需要,使他们得到了“安全感”。那么这种观念,在人类政治社会的进展上有它的价值。可是要谈真理,这种人为的假定,就很难自圆其说。佛法不但说明“最初的开始”是人类有限性思维的产物,有限性的,而且告诉我们这个创造世界造人造物的上帝,也是人类思想中的幻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哎呀!佛弟子真是有智慧啊,真是有福报啊,这《金刚经》随手一拈来,就可以把这个基督教破除得,其他得宗教回教,破除得淋漓尽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句话就到了。这统统是幻象,思想上得一种幻象,「佛法的智慧,因此超越了其他宗教的基本教义,这是佛法和其他宗教最大的一个区别」。十三页,讲到这个上帝的万能啊,我们在大学里面啊,就有很多都是因为宗教上而起这个辩论啊,尤其是大学生,都是有知识领域的探讨,大家都肯定自己所拥有的感觉的真理的,所以这个辩论就变得很激烈,到最后都是会不欢而散。有一次,辩论辩得很热烈的时候啊,我最后就跟他讲,辩论这个也得不到什么成果、结果啦,我说最后问你一句话,你给我回答,我就问:上帝是不是万能得?他说:是!请问: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想一想再回答。请问:上帝能不能创造一个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能,能创造出来,可是自己搬不动,不是万能,要是创造不出来,也不是万能,他就无言以对了。好了,没办法了,反正各人信各人的宗教。

  「佛法和其他宗教第二个不相同点: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佛法的目的是要使人人成佛」,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称佛陀为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那么本师,“师”就是老师,我们跟释迦牟尼佛的关系是老师跟学生的关系,所以我们将来也可以成为老师,所以佛教我们要开采的是佛性,基督教、天主教他们称什么呢?称他们的上帝称什么?称:主啊,主啊,“主”就是主人啊,主人是对什么讲的?对奴隶讲的,所以基督教、天主教他们培养什么?培养奴性,如何做一个奴隶,来服侍上帝,使他好好的快乐,奉承阿谀,尽可能满上帝的愿,要不然就会降灾;你看看这个圣经,Bible,他就是愤怒,上帝的震怒、降灾。我看过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看过释迦牟尼佛发怒、降灾、大水,没有的,所以记住其他宗教的关系是主奴关系,主人跟奴隶,他们是培养奴性,佛教的关系是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是师生的关系,我们是培养佛性,你要培养奴隶的个性,还是要培养我们内在的佛性呢?对不对?这个太简单了也不太需要用大脑想啊,佛教讲平等嘛,我们有一天我们会成佛嘛,谁要去当奴隶呢,你要吗?对不对?学佛真是太伟大了,人人平等嘛,每天抱着希望,我们佛弟子敢说,将来我们每一个都可以成佛,其他的宗教,包括回教阿拉、天主教、基督教,没有一个敢说他将来要做上帝,他敢,试试看,他说:我今天来信这个基督教、天主教或者回教,我就是以后要当上帝。你完了,你马上砍头,我告诉你,马上你的头就会掉下来,这是违背他们的基本上的教义的。可是我们佛弟子要勇敢的站出来,勇敢的大声的讲,我们将来每一个都可以成佛,大声的讲,很爽朗的讲,毫无禁忌的讲,佛陀也会点头认同,恩!真是不愧为佛弟子。有志气,对不对?释迦牟尼佛最怕人家讲什么?哎呀!佛陀我做你的奴隶好了,我去你那边烧热开水啊,给你放冷气、扫扫地,释迦牟尼佛说:这种无用的弟子啊,没有也算了吧,你要发这个愿,以后要像佛;所以我慢不可有,佛慢不可不有。这个祖师大德讲得真好。我慢不可有,众生这个我慢不能有,佛慢不可不有,有,一下子直下承担,我就是佛,将来一定可以成佛,哎呀!释迦牟尼佛听了也爽快,他能接受,对不对?翻过来十四页,「佛教里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萨,也有天神;但是佛教里至尊的佛,却跟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说明这一点,我想先对“佛”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通常我们简称释迦牟尼佛为佛,在历史学家的眼光里,释迦牟尼佛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这是历史的观点,在佛教徒的心里,释迦牟尼佛是这个世界里佛教的创始人或者是教主,可是在佛法里」,尤其是《华严经》讲的,「释迦牟尼佛是万万千千,在无尽世界中,无量诸佛中的一位佛」。《华严经》讲得很清楚了,华藏世界,无量无边尘点得微尘数的佛,「我这里所要向各位介绍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共通的定义叫做通义,「是广义的。我试下“佛”定义如下:“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的人格;让我重复一遍,“佛”是一个理智,情感跟能力都同时达到最圆满境界的人格」。“佛”是理智,情感和能力;理智是世间很难能可贵的,可以控制、克制自己啊,感情就是热忱啊,佛是最有感情的,修行的人是很有感情的,不是很冷漠的,还有能力,佛是很有能力的,都同时达到最圆满,什么圆满?圆满是对矛盾讲的,人格没有矛盾,没有双重人格,他是最圆满境地的人格。「换句话说,佛是大智」,大智慧,「大悲」,悲就是拔苦,在这个《华严经》定义,何谓大智?尽法界无一相、无一尘可执,名为大智。什么叫做大悲?尽法界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名为大悲。所以《华严经》对这个大智、大悲的定义是最恰到好处的。尽法界无一尘、一相可著,名为大智。意思就是统统放下是大智慧的人。什么叫大悲?尽法界无穷无尽的众生,无一众生不度,名为大悲。或者是叫做「全智、全悲与大能的人。」

  「这里请注意,佛法跟其他宗教的不同,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给我们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他就是我们的老师嘛,所以教导我们,如果说释迦牟尼佛可以解救我们,那今天那我们很简单,不要修行了,那么拜拜释迦牟尼佛,看他老人家需要什么,打个电话、传真,问他老人家:你需要什么?这叫money 、money(金钱),那很简单啦,对不对?弄一些钱给他啦,他就一下子就跟你打包,一脚一踢,到极乐世界去了。不行,还是要靠自己修行;「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得到解脱。」

  很多人一念佛,就自己执着不放下,争吵不放下;这些贪嗔痴不放下,就说我念佛就要往生,No(不),你没有机会的,你要先放下这些贪嗔痴,你才能知道说,你往生才有十拿九稳的。我一边执着这个贪嗔痴,一边求生极乐世界,那个不可能啊,所以我们还是要凭自己的努力得解脱,就是净土法门也要靠自己的,佛才有办法啦。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一个大磁场,你本身要变成一个他可以吸的铁,然后才可吸过去啊;如果你是个木头,是绝缘体,那永远吸不去了。所以虽然净土法门是靠佛力,其实还是靠自力。

  「佛不能使我们上天堂,或者是判我们入地狱。」讲得好!Wonderful(极好的)!佛没有办法让我们上天堂,也不够资格让我们下地狱,上天堂是自己去,下地狱还是自己去。

  「佛不仅跟其他宗教万能的上帝不同,释迦牟尼佛而且告诉我们:这个理智、情感以及能力,都能够同时达到最圆满境界的人格(佛法中也叫佛性),是人人原都具有的。」哎呀!今天来听经闻法的大家,诸位大德有福啦!你现在认识:我们的最究竟处的如来藏心原来是佛性,原来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尊贵的灵性,就是佛性啊,大家要认同,自己的佛性;大家要对得起自己的灵性,要修行。「只是像平静的湖面起了波浪,」我们今天就是执着、分别,每天都在抗议,对这个境界不满,每天都不知足,每天都著相,时时起贪嗔痴,执着,一直到死亡以前还是执着,「失去了明镜似的水面一样;人类恋着于外境以及现象,」每一个统统是,多少人因为财色名食睡而遭了杀身之祸,而亡国、灭种,为什么?着于外境以及现象,缘起的假相,而不知道这个是很无常,很快就变化的东西。「与假定的诸般设想,为所谓的生存、名利、情爱、权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还不觉悟。」讲的非常地好,这是重点,这个就是众生相。你看,这几句话,多直截了当,为了所谓生存,为了名利、为了情爱、为了权力,疲于奔命,一直到老死,还不觉悟;这个就是众生。「因此埋没了本具的佛性;使他本来具足这个至高的理智,至富的情感以及无限的能力,」所谓至富的感情就是建立在理性智慧的感情,不是众生那种染污、执着、分别的感情。「不能同时达到最圆满的境地,不能从烦恼苦痛中解放出来。」

  「佛陀(释迦牟尼佛)说法应世的目的,就是在教导众生,开显其本具的佛性。」这就是最重要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法华经》讲的,佛为一大事因缘而降生人间,就是为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佛的知见是什么?就是究竟光明的解脱的佛性。「佛的悲愿是要使人人以及一切众生都成为和佛自己一样,至善、至上,最善良,至高无上的佛陀;所以在佛的眼光中,一切人类以及众生,同样具有佛性,一律平等。」这讲得多棒,这那里是其他宗教能够相提并论的,可以说是天壤之别的理论,佛教讲的是多么究竟,多么的平等慈悲。「其他的宗教则不然,在其他的宗教中,上帝和人是永远对立的两个单位,对立法的,上帝是上帝,人是人。」这位万能的上帝,是一切教示的中心;他就是以他为中心,基督教啊,讲来讲去都是讲上帝。我就跟那个同学讲,因为同学有信基督教的,我说你讲来讲去都是讲上帝啊,你离开了上帝你讲什么?他说:我们离开上帝就没有东西好讲了。他们离开上帝就没有东西好讲的,真的就是这样子。「人要信奉上帝,才能得到上帝的解救,人要得到了上帝的恩…

《什么是佛法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遗教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