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麼,這個人對不起 ,那個人對我好、不好。。。到臨命終的時候,跟生死完全沒有關系。我們今天所忙的事情,都跟生死沒有關系,而且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可悲,也很可憐!因 此,我們用這個小姐的例子,就可以知道,用意識心修行,就是這樣子。暫時止一下。
譬如說,我今天煩惱了,我出國走一走,對不對?那還要看心境呢。也對,暫時,沒辦法,凡夫嘛!掙脫不了內心那種牢牢的心靈的枷鎖和桎梏,沒辦法掙開來,就 只好求助于國外,去國外走一走,呼吸新鮮空氣,走一走。。。我們修行就是這樣子。所以我們修行應當用本性修行,本性修行,見一切相千萬不要被黏住,如果你 真的有功夫,昨天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哪個人好,哪個人不好,記得早上睡醒的時候,統統歸零。這個歸零,每天早上睡醒的時候,全歸零。每天都歸零,歸零, 就是讓它呈真空狀態,習慣于這樣子,世間的是非恩怨,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會徒增困擾。好,早上睡醒,重新開始,就是放下,放下,放下,就是這樣子,訓練到 最後,就是性相一如。所以我們修首楞嚴大定就是最好的方法,單刀直入就見真心,見首楞嚴,那麼二六時中,都在定中。修首楞嚴大定的人,必須要下二種決定 心:一、決定用不生滅根性爲本修因。就是你的下手處,一定要用不生不滅的根性,六根裏面,眼見叫做見性,用這個不生不滅的見性,見性是什麼意思呢?見一切 善、一切惡,統統不著。什麼叫做聞性,聞一切聲音、毀謗、贊歎,都知道塵自生滅,自性不動,那個只是音聲的組合而已。如夢幻泡影的音聲而已。是不是?這個 也是緣起,本身就是空。舌頭嚐好吃的東西,千萬不要一直執著,因爲這個吞下喉嚨以後,吞下喉嚨以後就開始消化,就開始製造糞便,如果我們被這個好的食物所 牽製住了,半夜想到還流口水,這表示這個人的功夫還不夠。所以說:什麼是不生不滅的根性呢?就是眼見一切色,就知道色就是空,眼見一切色法,就知道了悟萬 法皆是敗壞之相。見一切相,總知道萬法都是無常,盡皆不可得,決定放下。再來,經文有一段很重要的,舍利弗問佛,說:世尊!何謂度衆生?世尊!令衆生界 減,佛界增加,名爲度衆生否?世尊答:作出見者,名爲大邪見人。雲何令衆生界減,佛界增加名爲度衆生?舍利弗:衆生界不增不減,佛界不增不減,法界不增不 減。是故舍利弗:衆生界者畢竟空;佛界者畢竟空;法界者畢竟空。是故舍利弗!衆生界者即是佛界,佛界即是法界,法界即是衆生界,作此見者,名爲佛見,不作 此見,名爲邪見。這一段的問答,就很修行。。。很有這個禅的味道了。就是告訴你:衆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從這邊度到那邊,是因爲無明卡住,所以,我們方 便說度衆生。而衆生相本來就空,沒有所謂的度和不度,空哪有從這邊到那邊呢?你看虛空,有從東邊到西邊、到南邊嗎?空、虛空都是如如不動,放在那個地方, 我們的清淨自性也是這樣子的。那麼,不度衆生,師父今天您在做什麼呢?我今天在做如夢幻泡影,度如夢幻泡影的衆生,做如夢幻泡影的佛事,本不存在,可是還 是要這樣做。因果很清楚嗎?是不是?論事相,就必須有因果;論理體,就必須論無生;論究竟實相,就究竟一切法無生。所以,舍利弗跟佛陀的這一段的問答,可 以證明,可以了解,法界是平等的。所以很多人看了那一句就看不懂,說:師父!多少人問這一句話,說:師父!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爲什麼情跟無情都可以成就 佛道呢?爲什麼這樣子呢?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說:這一句話不是這個意思,樹木也可以成佛,那人也可以成佛,它不是這個意思。他說:師父,不是寫得很清 楚嗎?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是寫得很清楚嗎?我說:那你的意思呢?說:樹木也可以成佛!我說:大邪見人!樹木是我們的依報,如何成佛?那怎麼解呢?很簡 單。若大悟,當一個人大徹悟的時候,心境本一如,就是內四大跟外四大平等,心跟境還是平等。什麼叫做內四大,站在相上來講是平等的,當一個人成佛的時候, 他可以把這個外面的境界,如同涵蓋到自己清淨的自性一樣。所以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爲這個人成佛,能夠轉識成智,能夠轉境爲心,所以心境一如,才 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這個成就無上菩提的人,才能這樣講。就是說:我成佛了,外面的山河大地、這些樹木,都是我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所以它們也不離 開我的佛性。是作如是解,而不是說樹木可以成佛。是因爲有情的衆生成佛,能夠轉外面的物質世界爲自己的清淨心性所包容。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是因爲 我們大徹大悟,轉有情的識變成大智,而這個大智,等同虛空,這個虛空就包容情跟無情,這樣叫做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的,譬如 說我們今天生病,我們要看醫生,醫生所下的藥,也是一樣的,地、水、火、風。譬如說:你到醫院去做什麼呢?戴氧氣筒,那是什麼?那是空氣啊!我們裏面要呼 吸呀。內四大不調,必須假借著外四大,以前沒有西醫,就上山采這個藥草,這個藥草難道不是地嗎?不是地、水、火、風嗎?它只是在轉換而已啊!可是,你必須 借重一個醫學的學識,要不然,你會把毒藥當作是甘露。所以,醫生就可以把毒藥變成甘露;而無知的衆生,會把甘露變成毒藥。是不是?我們了解內四大、外四 大,其實是平等不二的,因爲內四大生病,必須借重外四大的醫藥。其實內四大跟外四大其實是平等一如的。所以,我們內跟外,是衆生在分的,就佛來講,大地的 衆生,包括山河大地、草木、一草一木,佛陀都不忍心去傷害它,佛陀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地去傷害這個草木的,因爲他知道,外四大是清淨心所影現出來的世界,也 是包容在他心境裏面,動一個嗔恨心的念頭去把那棵樹砍掉,也會傷害自己的清淨心。我們這個叫做打卡式的修行,不是真正的修行。不管我們內心裏面的煩惱存不 存在,都不去管它,反正我在這裏把這一部經誦完了,我有一個交代了。佛陀,你看。。。你誦經是給佛陀高興的?還是要降伏自我的?要得生死自在呢?啊?有一 個人誦《金剛經》叁千部了,跑到文殊講堂,跪在那邊回向,我剛好從樓上走下來要吃飯。我說:年輕人,你來拜佛了不起!說:師父,我誦《金剛經》誦了叁千 部,我誦了好幾年,我今天特別來文殊講堂,在佛前回向。喔!我借這個機會好好地教育,我說你誦《金剛經》叁千部,我現在問你:《金剛經》是誰講的呢?他 說:當然是世尊講的囉!那現在請問你,你是誦給佛聽,還是誦給你自己聽呢?嗯?如果誦給佛聽,佛不需要你誦給他聽啊,他講的,還要你誦給他聽嗎?他說:那 誦給自己聽。我說:那你誦了幾年了?他說:我誦了十幾年了。誦了十幾年,煩惱斷了沒有?沒有!那現在呢?還繼續誦。我說:《金剛經》裏面講的:若以色見 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試說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誦經就是音聲啊!一下答不出來。你誦經求佛?佛早 就跑掉了。他說:那我回去就不要誦了?我說:更糟糕,你不大徹大悟,不誦經,你做什麼?閑在那邊做什麼呢?他說:好難喔!那麼簡單,怎麼堪稱最上乘論呢? 你以爲當一個大和尚那麼簡單喔?他說:不曉得大悟的人心境這麼高!哪有這麼高?在這裏哪有比高下的?你沒聽過: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嗎?說不過師父。好!你 好好地回向,記得回向給我,我去吃飯了!誦叁千部,抵不過師父二句話。一下就躺在那個地方,你根本就沒辦法回答,二句就沒辦法了。因爲不悟佛的心法,也沒 有徹底的見性,但隨逐著音聲在求佛,佛已經在《金剛經》講得很清楚了: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不能搞錯了。誦經是要依文起觀,對著文章 起觀照,不是念給佛聽的。經典就像佛的遺教一樣,佛留下的遺囑,你要如法、如律、如佛所說,按照他所交代的遺囑,如法地觀照,契入佛的心境,才叫做佛的弟 子啊。不是鹦鹉學講話。所以,我們要了解,要修首楞嚴大定,要決定捐棄一切諸有爲相。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底,無論闖哪裏,總在棺材裏。天就像棺材蓋,地 就像棺材底,無論闖哪裏,總在棺材裏。就是要躺下來。那麼就是說:你今天所擁有的東西,統統要失去囉?是不是?你明明知道有一天我們會死,要躺進棺材,爲 什麼不提早聽佛的話,歇即是菩提呢?爲什麼不懂得這個道理呢?生存本身是很殘酷,我們需要賺錢,我們需要面對現實,我們要上班,對不對?要上班,生存本身 就是一種挑戰,一種殘酷。爲什麼?我要活下去,我這個家庭要維持,我當然要賺錢啊!沒有關系!佛沒有叫你抛棄家庭,而是讓我們了解,在建立這個家庭,或者 是你幹這個大事業,你也能不能了知,在這個人生宇宙當中,也有一種非常超越的真理,它時時刻刻可以指引你,過著祥和、安樂、解脫的日子呢?今天我們因爲不 明了這個道理,所以就吃喝玩樂,沒有錢,搶銀行。是不是?一念看不順眼,砍人。所以是不是說書讀得越多的人,就越沒有煩惱呢?不見得。只要沒有聽到佛法的 人,就是讀到博士,也不一樣的無知。好!舉個例子:清華大學前幾年,有兩個女的,爲了爭一個男的,另外一個女的,把那個對方殺死。對不對?現在關的快出來 了。爲什麼她讀到清華大學會做出這種舉動來呢?清華大學是一流的名校,若論讀書,可以算得上是一等的學府。爲什麼會做出這種驚人的舉動呢?爲什麼?她一感 情來,完全喪失理性,完全喪失理性。學佛就是要讓我們回歸原來的理性,回歸原有的智慧,回歸原有的佛性,回歸原有的解脫、自在和清涼。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沒 有聽到正法,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是非常可怕的。又繼續輪回,死了以後…
《大佛頂首楞嚴經重點提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