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不能加一個「無實相」,就像說「沒有龜毛兔角」一樣。所以龜毛兔角就像
實相,它們表示空一切法的意思,所以不能加一個「無」,變成「無實相」這樣是不對的。「只說實相無相,不說無實相也」,不能說無實相,這個道理並不是很困難。若是再加
說明實相無相是「無實相」,那麼實相就變成有相了。
【 達 摩曰】 「 若解實相,即見非相。 」
若是了解實相,就見到非相。 所謂見,不是用眼見,是用心去悟,放得下,這叫做見道。見非相,就是放得下,見到非相, 就是悟道,悟到實相。
「 若了非相,其色亦然。 」
了,就是悟到,徹徹底底悟到非相。色相也是一樣。
「 當于色中,不生色體。 」
爲什麼呢?因一切色法無相,當體是空性的東西。
「 于非相中,不礙有也。 」
什麼是于非相中不礙有呢?非相,是透視,空一切法;不礙有,你不必把「有」除掉,空掉不會妨礙事相的存在,透視天地萬物並不需要移動任何東西,也不用除掉任何東西。所
以「聖人除心不除境」,除掉任何東西,不是實相,不是非相,那是一種執著,也是「有」。
你可以對這個杯子說「有」,但把拿走杯子就叫做非相則錯了。因爲說「無」也是執著,無是相對有來說,有是相對無來說,同樣都是執著,只不過一個執著有,一個執著無,二
個都是「有」。所以「于非相中不礙有也」,意思就是于空一切法當中,不要去改動任何一個事相,無論事相如何變化都沒有妨礙,當下就是非相。
「 正猶水中鹽味,色裏膠青。 」
鹽味就是鹹鹹的味道,膠青是調和顔色時加上的物質。
「 決定是有,不見其形。此之謂也。 」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爲難。】
【李文 會 曰】 「 但止了悟人法二空,心無取舍,常令空寂。 」
心無取舍,取也不可取,舍也不可舍,本性的東西你能取什麼、能舍什麼東西呢?心哪有什麼取舍呢?常令空寂,常常令心空一切法。簡單講,你的心充滿了智慧,透視一切,一
切宇宙萬物都不會障礙你。
「 是名信解受持。 」
你看,信解受持有多難:要心無取舍,了悟人空、法空,這才是真正稱爲信解受持。當然須菩提聽聞這部經典,信解受持是不足爲難的。
「 如來慈悲方便,化導迷人。迷即佛是衆生,悟即衆生是佛。若能了悟萬事皆空,以藥對病,以悟對迷,以善對惡,以靜對動,以慧對愚。種種修行,只是對治。莫作諸惡,勉力
爲善。依此修行,縱橫自在,又且何難。 」
我一直告訴諸位,修行哪有什麼困難?你總說修行很困難,難、難、難!若是我就說易、易、易!很簡單。心若無挂礙,吃水果也不要緊,吃飯也不要緊,行住坐臥皆安詳。你注
意看,從一個大修行人嘴裏說出來的話,句句都是好,他不會答不好,不好就有障礙了。當然若是有人要造惡那就不行了。「法師!我去做某件事好不好?」 「好!」 「我去泡
米麸好不好?」 「好!」 「我明天不來聽經了好不好?」 「不行!」 (衆笑)不聽經你要做什麼?不能樣樣都答好,要對是非善惡清清楚楚,而不執著。我們能答應別人的事
就答應別人,這才是慈悲。你若是空一切法,即使對一件事不能慈悲,你也不會有障礙,當然就不會跟他人起沖突,也不會想要報仇,自然一切法就具足。哪有悟到空性的人還整
天打架、爭吵、講人壞話,哪有這種事?
【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 】
也就是後五百年。
【 其有衆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 】
聽聞並受持《金剛經》。
【 是人即爲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者相。所以者何 】
爲什麼呢?
【 我相即是非相。 】
這裏直接告訴你,你所執著的我,當下就是空相,本來是無的東西,我相是你的錯覺。
我們人都是生活在痛苦的日子裏面,這個痛苦來自于兩種錯誤的觀念,世間就是這兩種觀念帶給我們最大的痛苦: 第一個錯誤是無明和錯覺,第二個錯誤是假設。錯覺就是人生、
宇宙的種種現象,本來就是一種不實在的東西,就是無明,無明讓人産生了錯覺。就像男人一生都拼命追求事業——有事就愈有業,大事就大業,無事就無業。 (師語雙關,業指
業障)所以要是有人說:「師父!我在做大事業。」我會說:「哦!對啦!」所以我說佛陀講經,還有中國人在翻譯,把它翻譯成「業」,實在是厲害,太高了!我們人最痛苦的
就是活在錯覺當中,是名可憐憫者。
人類因爲生活在錯覺中而一直不能覺悟,然後藉著錯覺去假設他的生命觀,那更糟糕! 我們人都把自己設立爲標准,就像數學裏 X 軸、 Y 軸、 Z 軸的原點,由假設一個 zero
零點,我們建立了自己叁度的空間,這都是由假設來的。但佛法就不是,佛法是要讓我們了解,我相是零,當下就是無的東西。所以任何時間、空間都不能束縛他,他就沒有我相
,連零都沒有,那麼一切由座標軸衍生出來的都是錯誤的東西,因爲它無立足可言。既無立足可言,所以我相即是非相。
而我們人都生活在什麼當中呢?生活在假設當中。什麼叫假設?因爲我們不了解佛性是清淨、智慧的,所以每一天都生活在不斷的假設之中。一個本來很要好的朋友,忽然不打電
話給我了,我們就開始猜測:「可能是不理我了!」或者某天有信徒跟師父打招呼:「師父阿彌陀佛!」若是剛好師父在忙,又碰上尿急要去上廁所,或者師父眼近視沒看到他,
于是沒有跟他打招呼就上樓了;這樣他回家後又開始猜想:「師父怎麼不理我了?我有送水果去啊!」(衆笑)自己就假設,並且開始痛苦。
人類就是生活在這兩種桎梏當中。桎梏就是強烈的束縛,把自己關在假設裏。 所以,錯覺和假設,是我們人類的致命傷,兩者構成了疑心病 。如果我們人一直生活在假設當中,
他就會衍生出痛苦和困擾。而有智慧的人不做任何假設,不追求假設,也不必要去假設。今天我們若是能平平安安過一天,能夠平安度日,「隨緣消舊業,切莫造新殃」,這樣就
不得了了,我相就慢慢地破除了。
我相正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爲什麼人相、衆生相、壽者相都排在我相之後呢?因此前叁者比較容易破除,我相是最難破除的。我相就是一種我執,任何事都以自己爲原點來推論,
這是痛苦的根本。「我相就是非相」,須菩提尊者告訴我們,對一切事情,我們每天都在說著「我」這個東西,然而「我」本來就是空,緣生緣滅的東西。
【 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
我相最難破除,排在前面;煩惱比較少的、比較容易破除的排在後面。冷靜地想想看,我們每天所說的話都是:「我」怎樣怎樣,「我」如何如何……數數看,一天當中「我」字
要說多少遍?總共說了多少句「我」?
【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
後面這一句,就是整本《金剛經》整個修行的重點,叁藏十二部經典,所有一切法都在講這句話:「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你若是問:「師父!佛是什麼?」佛就是離相。無所著、放下,不會遇到一點小事就雞腸鳥肚。宏傑法師你知道此地方言中「雞腸鳥肚」什麼意思吧?就是指氣度狹小像雞仔的腸
、鳥的肚子,比喻很小的度量。而諸佛菩薩離一切相,度量很大很大!我們人中,胖子不一定度量就大,肥胖反而會因爲脂肪比較多一點,將腸子壓迫得變小了。反而是像我們這
種矮個子的度量比較大,不過也不一定,矮個子也有脾氣很暴躁的。總之度量的大小不由外表的胖瘦來決定,所以「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
我常常說,衆生讀經典、讀《金剛經》,但是都不曾注意,只是一味有口無心地照念:「我相即是非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等兒子
來煩他時就開罵了:「再吵就等著挨打!」離一切諸相,他完全沒有,他是念歸念、執著歸執著,經義對他沒有作用。「離一切相,即名諸佛」,他每天都在讀,每天都念《金剛
經》卻根本不知道什麼意思,哪有離一切相呢?
不過這句話你要用對,要運用得當,要是用錯了就很吃力了!像我上次說的送葬的花車女郎,全身脫得光溜溜的在車上跳得起勁。假如你罵她一句「不要臉」,若是她回敬你:「
離一切諸相,即是諸佛!(衆笑)我都不執著,我都敢讓人家看了,你怎麼會不敢看呢?」 那就不是這種意思了,差別就很大了。所謂「離一切諸相,即名諸佛」,也不必到那種
程度;就算于任何境界都能離一切諸相,何必一定要到這種程度才是離一切諸相呢?這樣也還是著相嘛。若是她出去之後再說:「這是慧律法師講的:一絲不挂、一塵不染,清清
淨淨,本來面目。」那就太厲害了,嚇死人了!(衆笑)再說下去就真像大徹大悟的人了。「本來面目」,沒穿衣服就用這種話來辯解。
【李文 會 曰】 「『 即是非相 』 者,前言無相,即是滅色以明空義。 」
滅就是除,滅色以明空,即是說爲了要顯示空,就把色法除掉,這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說,色相當下就是空性的東西,這樣才對。在這裏,透視它叫做滅,不執著叫做滅。所謂「
善待你的敵人,你的敵人自然會消滅。」善待你的敵人,不要除掉你的敵人,除掉了他還是敵人,因爲除掉他,他更恨你了。善待敵人,他自然會消失。你徹底了解了色法當下就
是空性的東西,它就障礙不了你,你也不必除掉它。
「 複言『非相』,即是了悟我人衆生壽者四相,本來不生,故名實相。 」
複言非相,後面說非相。本來就無生,所以名叫做實相。
「『 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 者,此謂悟實…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