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律法師開示錄

  慧律法師開示錄 慧律法師述 ~發佛陀之慈心,撰智慧的語言~ 出版序言 宗教弘法能冶化人心,直接助益社會風氣日趨正道,安住人性、提升人格、防惡止非,解決社會種種弊端,根治衆生病態! 本社謹此恭邀,高雄文殊講堂慧律法師精心編撰專書“慧律法師開示錄”,期以“發佛陀之慈心,撰智慧之語言。”探討人生問題,切中大衆心聲,使衆生能從痛苦中站立,從迷惘中覺悟,則無量功德! 前言 一言足以興邦,而佛法一言足以頓悟,一言足以解脫。 本人從事教育已有十多年經驗,無論大學、醫院、民間團體等,數百次人生哲學講座,均有相當回應。 今就過去內容,包括佛法名言,偉人所說,或自行參悟,體會而得,盡皆編撰一起。俾令衆生,見而法喜,頓悟人生,早脫苦海。 有人以欲爲樂,有人以智爲樂,智者愛惜名言,如同生命。願志同道合者,早開般(念缽)若智,同登清涼岸。 文殊講堂 慧律法師編撰 慧律法師簡介 慧律法師,系雲林縣人,于民國四十二年出生于雲林縣四湖林厝村,俗名林益謙。 法師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向學,高中時代就讀臺北建國中學,六十叁年就讀逢甲大學,偶然機緣加入逢大佛學社團—普覺社,以此因緣,法師于寒暑假參加各學佛營、齋戒學會等,乃在六十四年、于水裏蓮因寺,依忏雲老法師皈依,法號心謙。 大學畢業後,法師繼續深造于鳳山佛教蓮社淨土專宗研究所,研究淨土宗。六十八年,于鳳山佛教蓮社依煮雲老法師座下披剃出家,剃度法號慧律。 民國六十九年,法師于高雄龍泉寺求受叁壇大戒,受叁年後常住臺中南普陀佛學院,民國七十二年元月至七十叁年七月,法師任美濃雷音寺住持。民國七十八年高雄文殊講堂落成啓用。 自七十四年七月起,慧律法師首于高雄國軍英雄館開講“死亡的藝 術 ”之後,旋風式地橫掃全國,其中尤以七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臺北中華體育館的弘法大會最爲壯觀,四天內吸引九萬人潮,打破了宗教界的弘法紀錄。 慧律法師開示錄 ⊙其實生活是很簡單的,最複雜的是我們自己而已。 ⊙ 當你要開口說話時,你所說的話必須比你的沈默更有價值才行。 ⊙ 我們要立即斷然的舍棄所有一切矯飾性的虛言、妄語,我們必須明了,虛言及妄語就如同我們躲在圍牆後面過活,這是使生命落入虛假及不自在的原因。 ⊙ 現實的生活,便是涅槃本身的活動,兩者之間,並無絲毫差別。 ⊙但求息妄,莫更覓真。 ⊙“光”,對于從來不考慮它從那裏來的人,也會照亮他。 ⊙行住坐臥皆是妙道,身心動靜總是禅機。 ⊙自心如秋月何必向外馳求? ⊙只要識得平常心,則一切處都是道,不識這平常心,就顛顛倒倒。 ⊙堅固心曆久不變,平常心動靜一如。 ⊙ 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有德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地獄不爲苦,不了自心爲最苦。 ⊙幸福是由分享而來的。 ⊙不認爲自己是幸福的人,絕對沒有幸福。 ⊙幸福在我家的爐邊成長,而不該在別人家的庭院摘取。 ⊙如何把握生命,這是智慧之中最大的工作,因爲它是生存這個偉大技術中最難的章節。 ⊙河流不斷,然而卻非原來之水並不停留,世上的人亦是如此。 ⊙生者必滅,會者定離。 ⊙妄想來了,就由它來,我總不理會它妄想自然會息。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 ⊙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悟而不同。 ⊙兩個人同時從一個窗子往外望,一個看到的是泥土,另一個則是看到了星星。 ⊙爲了爬很陡的高地,首先必須慢慢地走。 ⊙只要能開墾心地,要開墾世間的荒地就不難了。 ⊙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 機智不過是夏天的衣服,而真理卻是任何季節都適穿的。 ⊙與其發現一個真理,還不如減少一個迷惑,更能夠令人聰明。 ⊙處事大忌急燥,急燥則先自處不暇,何暇治事。 ⊙從解脫的人到煩惱的人,其間只不過一步而已。 ⊙小的水壺很快就會熱——這就是小人。 ⊙慎終如始,絕無敗事。 ⊙人要是因小事就夠快樂的話,就絕對不會有做大事的企圖。 ⊙衆生的野心如同奔流般,絕對不會回頭向後看。 ⊙不能自製的人無法稱爲自由人。 ⊙金錢是良好的傭人,也是惡劣的主人。 ⊙金錢就像堆肥—除非散布,否則無用。 ⊙我們爲了賺錢而有頭腦,爲了花錢而有心情。 ⊙不必花錢尋找快樂的人是最富有的。 ⊙人類之德不是由他異常的努力來測定的,而是由日常的行爲來測定的。 ⊙以德勝人者榮,以力勝人者亡。 ⊙團體的團結與否,在于每一份子是不是都能夠互相包容。 ⊙在結婚之前,兩眼要張大,結婚之後,要閉一只眼。 ⊙當你追憶往昔之時,也正是遺失現在的時候。 ⊙愛情是盲目的,但是愈遠卻看得愈清楚。 ⊙女人的舌頭在她的身體中,是最後停止活動的部位。 ⊙忠告很不受歡迎,而且最需要的都被敬而遠之。 ⊙與其用言語來裝飾真理,還不如去實行。 ⊙能夠計算的愛是貧窮的。 ⊙沒有比澄然的清淨自性更軟的枕頭。 ⊙誠實才是道德的核心。 ⊙只要對你自己真實,即使你跟任何人接觸,也不會以虛僞來對待大家。 ⊙只是等待著要做各種善事的人,絕對連一件都不會去做。 ⊙經常保持謙虛,那麼在你被稱贊或被貶低的時候,較不會亂了方寸。 ⊙惡就像山頂的滾石般,剛開始時連小孩子都能推動,一旦想要阻止它時,即使是巨人也擋不住了。 ⊙我們總是認爲自己所做的壞事要比別人所做的壞事較輕得多。 ⊙沒有比欺騙自己更容易的事了,爲什麼呢?因爲我們所想的,我們隨時都要相信。 ⊙任何的虛僞,若沒有再捏造其它的虛僞,是無法站立的。 ⊙若你一天都保持著喜悅的心情,那麼你一天皆會得心應手。 ⊙ 一個真正的佛門弟子必須要“自己去了悟”。 ⊙不要執著于此時此地,要輕易松手,放下即是,那麼你的內在就會充滿平靜。 ⊙做出偉大行爲的人,不見得會被所有的人喜歡。 ⊙無論何種生命—若弱、若強,若可見,若不可見,若將生,若已生—皆願彼幸福,無一例外。 ⊙如果我們能從狹小的自我私利當中得到解脫,進入宇宙浩瀚無邊的生命,我們便能怯除痛苦,得到永恒的自由。 ⊙對行爲客觀了解是改進習氣的先決條件。 ⊙ 造成人類的差別並不是生活方式,而是我們的念頭。 ⊙所有你不能舍棄的東西,到最後它就會擁有你。 ⊙欺騙並不是好事,因爲它減損了我們的實性。 ⊙衆生把自己封閉在自我的桶裏,桶口用自我的塞子堵住,最後,丟入自我的井裏。 ⊙如果想要別人了解你,你就必須先和他人站在同一位置上。 ⊙ 聖人不必在心中構築任何身心狀態,也不意圖去架構或摧毀任何狀態。 ⊙ 我執就如同流膿的暗瘡,使我們受苦的就是這個“我”。 ⊙ 語言是外在的思想,思想是內在的語言。 ⊙最清楚的觀念往往因爲複雜的論究而變得不明了。 ⊙人想得愈少,就愈愛講話。 ⊙容器在愈空的時候聲音愈大。 ⊙當你講得過多之時,所想的一半已不存在。 ⊙每個人都是自己製造幸與不幸的人。 ⊙幸與不幸就像刀子,全看你是抓住刃或柄,再決定它會傷害我們或對我們有幫助。 ⊙運氣非常不好的人可以安心,因爲不會擔心會有更壞的運氣。 ⊙嗔怒經常由愚行開始,而由悔恨結束。 ⊙有幽默感的人就能享受人類的矛盾。 ⊙若想藉著別人的安慰來解脫的人是永遠不可能解脫的。 ⊙徹底的認識了我們的無知你就會解脫,但是衆生總是用更多的無知來束縛自己。 ⊙ 學佛除了智慧之外還要有勇氣。 ⊙若于思惟中硬加一念知見,即是生滅。 ⊙一切起心動念皆是多余的分別執著,因爲終究會過去的。 ⊙無常于二十四小時中皆平等的支配著一切的衆生。 ⊙知見不立知,當下即是涅槃。 ⊙迷昧即無明,發明便解脫。 ⊙離經一字,即同魔說;望文生義,叁世佛冤。 ⊙我們製造了幸與不幸並稱它爲命運。 ⊙結婚—就是無論用何種羅盤都無法發現航路的荒海。 ⊙心好處處好,心壞處處壞。 ⊙這世上對某些人來說,是爲了要爬升的梯子;對某些人則是爲了要下降的梯子。 ⊙因爲人生苦短,所以我們並沒有時間一直將憎恨及不平留在心裏。 ⊙人生就是—在不知道什麼是人生之中,已經過去了一半。 ⊙人生就像尾巴一樣,長度並不重要,好才是最重要的。 ⊙與其說人生像舞臺,還不如說像角力。 ⊙沒有一種悲傷不會經由時間來減輕及緩和。 ⊙心的痛苦比肉體的痛苦還要壞得多。 ⊙喜悅—是內心解脫自在的表現。 ⊙人類現在已經變成—自己所使用的道具的道具了。 ⊙孤獨是智者最佳的乳母。 ⊙彌陀的本願並不挑選老少善惡之人,只要有信心便可。 ⊙信仰是人生意義的悟得,由此悟得而誕生各種任務的認識。 ⊙永遠不要安住在一個念頭認爲自己很有修行。 ⊙幸福是不能求得的,只有高高興興地過日子以招來福氣。災禍是無法避免的,只有以不害人的心來遠離災禍。 ⊙障礙者,如天空裏的雲,水裏的汙泥。若有障礙,則月雖明而不顯,水雖清而不現。 ⊙若知現前境界皆是夢幻泡影即真修行。 ⊙有智慧的忍辱是一種甘露,而無智慧的忍辱是一種壓抑。 ⊙佛法不離方便法,我們要給衆生無限的希望。 ⊙圓覺的本性並沒有給你任何的業障,皆因萬法唯心,都是自己的問題。 ⊙心性本無雜念,本無生滅,祗因一念妄動而有無明。 ⊙若不強加分別一切境界,則業障就不會現前。 ⊙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 ⊙我們要遠離惡緣在于事相中的習氣也須漸除。 ⊙在不同階段中,若悟平等法性皆可融通…

《慧律法師開示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